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在长江流域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掌握长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能够初步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
2.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习一:长江河流概况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____,全长 千米。流经11个省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注入___________海。
2.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有 高原、 高原、 盆地、 平原。
3.长江河段的划分:湖北L 以上为中游,向下至江西省M 为中游,再向下至入海口为下游。
4.读长江水系图,写出长江主要支流和湖泊。
支流:A ,B ,C ,
D ,E ,F ,G 。
湖泊:a 湖,b 湖。
5.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学习二:各河段特点及开发和治理
6.读课文内容和图2.34、2.35,判断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分析其原因。并在图上中分别用①②填出三峡水电站、葛州坝水电站。 。
7.试结合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图、荆江河道特点,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形、气候特点等方面,分析长江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
8.试结合教材图2.36和有关资料,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9.阅读课本47页图2.38,分析国家对荆江河段如何进行治理?
10.读图文资料,完成教材p48活动题。
【合作探究】
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知识构建】
【拓展延伸】
长江三峡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早发白帝城》过三峡的著名诗篇。长江三峡是重庆东部奉节白帝城到湖北宜昌南津关一段,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204千米。三峡是长江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装机总量182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同时,在防洪上,三峡工程可保证下游荆江河段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在航运上,万吨船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可以抵达重庆。三峡工程的建成将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
你能在长江水系图中找出三峡的位置吗?其附近还有哪个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
【优化训练】
1.长江流域洪涝灾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 )
A.四川盆地地区?????? ? B.长江三峡地区
C.中下游平原地区???? D.上游地区
2.我国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内河航道是: ( )
A.长江 ? B.珠江? C. 松花江 ? ?D.京杭运河?
3.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
A.治沙 B.防洪 C.减淤 D.灌溉
4.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段是 (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5.兼跨长江中下游的省区的简称是 ( )
A.鄂 B.赣 C.苏 D.湘
6.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 _______ 山,注入 _______ 海,自西向东依次流经 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四大地形区,总落差达到6000多米,因此 ______资源非常丰富。
(2)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 ________ 地区,因为这里地势 _________ 、水流 _______、泥沙 _______、排水 _________ ,一遇暴雨,洪水难以宣泄,往往泛滥成灾。
(3)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后,秋冬季节,云南、四川等部分地区开始封山育林,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后反思】
。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唐古拉山脉 6300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东
2.青藏 云贵 四川 长江中下游
3.宜昌 湖口
4.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乌江 湘江 汉江 赣江 鄱阳湖 洞庭湖
5.因为长江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
6.上游 原因:①上游支流众多;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③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7.自然原因:(1)降水集中,暴雨时各支流同时涨水。(2)荆江河段九曲回肠;(3)地势低平.
人为原因:(1)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低。(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
8.自古以来是东西运输的大动脉。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流和多条南北铁路线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长江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的2/3,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9.①开挖荆江蓄洪区;②加高加固堤防;③裁弯取直。
10.第一题:略
第二题:上游的问题(水土流失)是下游问题(泥沙淤积、洪涝灾害)的因,下游问题是上游问题的果。
第三题:对。因为上游地区由于流经落差较大的高原山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下游由于地势低,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所以要加强防洪减灾工作;入海口工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和生活用水极易造成水污染。
【合作探究】
湖泊面积缩小原因:①自然原因:上游水土流失鞋带来的泥沙淤积;
②人为原因:围湖造田。
危害:使得湖泊蓄洪能力下降,加剧了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
措施:①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治理水土流失;②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优化训练】
1.C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极易造成水灾。
2.A 【解析】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流和多条南北铁路线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长江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的2/3,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3.B 【解析】由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集中,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因此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4.A 【解析】由于长江上游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5.B 【解析】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口,位于江西省,其简称是赣。
6. (1)唐古拉山 东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能
(2)中下游 低平 不畅 缓慢 沉积 不畅
(3)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达标测评题】
一、选择题
1.《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你能从这几句歌词中体会到长江的哪些基本特点 ( )
①发源地地势高 ②春季水量上涨 ③向东流入东海 ④支流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和水量最大的河流
B.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运输量居各河之首
C.长江是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
D.长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3.读河流人工裁弯取直工程图。此工程重点治理的河段是 ( )
A.川江 B.荆江
C.沱沱河 D.金沙江
4.“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石油”这句话说明了长江有丰富的( )
A.太阳能资源 B.水能资源 C.煤、石油资源 D.森林资源
5.兼跨长江中、下游的省的简称是( )
A.苏 B.赣 C.湘 D.鄂
6.读右图,图中数字与所对应的地理事物的名称错误的是( )
A.①—乌江 B.②—汉江 C.③—鄱阳湖 D.④—东海
7.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青藏高原 ③四川盆地 ④横断山区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8.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富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二、综合题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下列描述在长江流域示意图中填注出汉江和上海的名称。
汉江: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在武汉汇入长江干流。
上海:我国最大的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处。
(2)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_______(上或中)游河段,干流主要建有________和葛洲坝等水利枢纽工程。
(3)据图乙分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湖泊面积比50年代_______(增大或减小),而水土流失面积在_______(增大或减小),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这给下游河段带来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等。
(4)“黄河在流血,长江也在流血”说明长江近年来 ( )
A.水量增大 B.水流增强 C.水体污染 D.水土流失加剧
(5)近年来,有些专家警告说,长江流域不治理,将变成中国第二条黄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A 【解析】从歌词中的“雪山”、“春潮”、“向东海奔去”,可体会到长江的发源地地势高,春季水量上涨,向东流入海洋。
2.D 【解析】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上游的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有“水能宝库”之称,流域内有巨大的航运价值,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不结冰。
3.B 【解析】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阻碍航运,对该段实施裁弯取直工程使防洪和航运效益显著改善。
4.B 【解析】长江水量大,在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5.B 【解析】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因此,江西省兼跨长江的中、下游,而江西省简称赣。
6.C 【解析】从图中分析看出,①是乌江,②是汉江,③是洞庭湖,④是东海。【解析】7.B 【经线】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往下游依次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8.C 【解析】分析该题的题干选项可看出,造成近年来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中,①、④属于人为原因,②、③、⑤属于自然原因。
9.【解析】第(1)、(2)题,考查长江流域主要支流、城市,水能分布及三峡工程。第(3)题,比较图乙中50年代与90年代的湖泊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可知,水土流失面积在增大,并且造成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涝灾害等。第(4)题,“黄河在流血,长江也在流血”说明长江近年来水土流失在不断加剧。第(5)题,同意该观点,原因是长江流域的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长江的含沙量增加,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如不及时治理将会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
答案:(1)略 (2)上 三峡
(3)减小 增大 上游滥砍滥伐,中游围湖造田,生态环境被破坏等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航道阻塞、洪涝灾害(意思相近即可)
(4)D
(5)同意。长江流域植被遭到破坏。一方面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增大;另一方面泥沙沉积,河床将不断升高,若不治理,就会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课题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材
分析
本框题教材中主要安排了“源流概况”、长江的开发、长江的治理三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中国气候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流域水系图等地图,了解长江的自然概况。
②通过有关长江的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搜集有关长江的文字、图片资料,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运用地图,说出长江的基本概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学难点
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及其开发与治理。
教法、学法
图像导学、问题启发、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主要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学生:欣赏,聆听。
教师:“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这就是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教学过程】:
一、长江概况
(读图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长江水系图,提问:你能快速描画出长江干流吗?
学生:观察长江干流的形状——V和W组成。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2.34,说明长江的概况:
1.阅读课文和“长江流域水系”图2.34,找出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2.在中国局部地区政区图上,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编制顺口溜,以便于记忆:“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到海上”。
3.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干流依次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4.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政区图,明确长江上中下游三河段的分界点,及其所在的省区:
湖北宜昌:上中游分界点;
江西湖口:中下游分界点。
5.主要支流
(承转)长江流域大小支流共计3600多条,长江水系好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干支交错,枝枝相连,布满整个流域,形成了中国最庞大的水系网。
引导读图方法,用蓝笔标出长江的主要支流(或者编号1——7,自西向东,从北到南)。注意北岸的支流分别在哪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湘江和赣江河流经什么湖泊汇入长江干流?
6.中国第一大河
通过阅读表格,对比得出结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河流名称
长度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
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位次
水能蕴藏量万千瓦
位次
尼罗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亚马孙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长江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刚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那么她各河段分别有何特点?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帮助呢?又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关于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二、各河段特点及其开发和利用
1.上游水文特征——水能宝库
引导学生读图片,观察、分析、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支流多,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长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因此长江有“水能宝库”之称。
(教师)教师边动态绘制剖面图,并启发学生读图。
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
学生: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②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的总落差是多少?各河段的落差是多少?
学生:总长6621米,上游落差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③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结合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分析。
学生:因为长江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流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势的影响,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因此有“水能宝库”之称。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2.35和“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将把水电站建在长江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长江的“水能宝库”作用,为什么?
学生:各小组讨论,选派代表上台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找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
教师出示葛洲坝和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图片,初步认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之雄壮。
教师提问:宜宾以上河段水能最为丰富,为什么大型水电站却较少?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了解水电站的建设,不仅与水能资源蕴藏量的大小有关,还与地质构造、工程复杂程度、投资大小等因素有关。
(小结)长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占全国的1/2。但目前,长江水能开发利用率还很低,不足5%,可见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2.中游水文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图及有关图片,总结分析中游水文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地势低平,因此容易引发洪涝灾害。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图文资料,讨论分析长江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1)阅读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图,得出原因之一:湖泊面积缩小,使得湖泊的蓄洪能力下降,
(2)河段弯曲,极易造成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小结)导致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集中,暴雨时各支流同时涨水;②荆江河段九曲回肠;③地势低平。
人为原因:①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低;
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
3.下游水文特征——黄金水道
学生读图片及有关资料。得出结论:江阔水深,利于航运。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那么她在航运方面又有什么体现呢? ——黄金水道
(教师)思考:长江如此巨大运输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呢?长江航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学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支流众多,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
(教师) 长江横贯东西,通过长江还可形成“江海联运”,沟通了沿海和内地; 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实现“铁水联运”,是当知无愧的“黄金水道”。
(承转)教师展示一些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的文字、图片资料。
三、长江的治理
教师:长江既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又有重要的航运价值,但是目前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还远没有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是我们当前探讨的重要课题。
教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洪措施?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便利的内河航运价值,充足的灌溉水源,美丽的自然风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文化的发源地,东西运输的大动脉。为了让长江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合理开发利用,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建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8、49页,完成活动要求。
课堂总结:师生合作完成
(练习)指导学生限时4分钟完成《自主》中的“基础训练”部分。
(能力提升)合作完成《自主》中的“能力提升”部分
(作业布置)预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部分,完成《自主探究》部分。
从感性上认识长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美的教育。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便于记忆
明确其分部并掌握各地形区的界线。
(4)记住两个分界点宜昌和湖口及其坐在的省区。
(5)按照老师指导方法读图,按序号依次说出长江支流名称;北岸支流汇入城市: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汉江——武汉。南岸湘江和赣江分别经洞庭湖和鄱阳湖汇入干流。支流众多,湖泊较多。
学生: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的河流,所以号称中国第一大河。
承转过渡,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培养学生在地图上搜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思考完成,可结合教材前面第29也活动题完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化升华所学知识
自主完成,夯实基础
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提前感受
通过活动,分析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问题及其联系,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一、河流概况
二、各河段特征及开发和治理
1.上游——水能宝库
2.中游——荆江治理
3.下游——黄金水道
三、治理
课后反思
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情感的共鸣,生命的对话,知识的共享,智慧的交融,灵魂的升华。陶行知说:“解放小孩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小孩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小孩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小孩的眼,使他们能看;解放小孩的空间,使他们到大自然中去锻炼。”本节课,就是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说、自己去做、自己去悟,如让学生做小老师等;另外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长江流域图,并在其上填写支流、湖泊、城市等地理事物的名称。
本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得益于学生课前大量收集长江的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教师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和录像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课件25张PPT。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长江流域水系图你能快速描画出长江干流吗?观察长江干流的形状。读图观察 V W一、长江概况1.发源地、注入海洋东海全长约6300km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示意图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到海上。青 藏 高 原云 贵 高 原四川盆地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高原 高原
盆地 平原青藏云贵四川长江中下游
上、中、下游的划分中 游下 游宜宾乌 江重庆洞庭湖武 汉宜昌汉 江湖口鄱阳湖赣 江上 海湘 江沱沱河长江流域水系图雅砻 江岷 江嘉 陵 江长江的支流及湖泊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结论: 长江是我国长度 、水量 、流域面积 大河,所以说长江是我国 。最长最大最广第一大河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长江是世界著名的 大河。第三 支流多,峡谷多,
落差大,水流急
水能丰富1.上游水文特征二、各河段特点及开发和治理 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宜昌湖口读图分析结合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上 游宜昌虎
跳
峡葛洲坝三峡葛洲坝水电站长江三峡大坝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于一身的大型水利工程,年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长江水能开发利用率还很低,不足5%。2.中游的水文特征也因此容易引发
洪涝灾害中游:多曲流,
多支流,多湖泊。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变化长江流域支流示意图湖泊面积减小,使得湖泊的蓄洪能力下降上 游中游宜昌湖口 荆江荆江及其分洪工程 从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这段长江习惯上称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由于河道迂回曲折,是长江最易泛滥成灾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完成的荆江分洪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对长江中游水患起到作用。
导致洪灾的原因:1.降水集中,暴雨时各支流同时涨水。
2.荆江河段九曲回肠
3.地势低平人为原因:1.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低。
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自然原因:3.下 游江阔水深,
利于航运四季通航长江为什么被称为“黄金水道”?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读图分析通航里程长,占2/3长江各河段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点击图片 拓展延伸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洪涝
灾害严重上游的问题是下游的因,中下游问题是上游的果措施:?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等长江科学开 发综合治 理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发电—航运治理川江、荆江归纳总结概况“干流长”
“流域广”
“水量大”治理洪涝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