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达标测评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指的是( )
A.唐古拉山、东海 B.祁连山、黄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横断山、南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位于( )
A.宁夏、河南 B.陕西、山东 C.内蒙古、山东 D.内蒙古、河南
3.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二长河 B.只流经我国的第二、三级阶梯
C.含沙量较少 D.冬季无结冰期
4.下列黄河没有流经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5.“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有凌汛 D.汛期短
6.读右图,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 )
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 B.山东省、河北省
C.青海省、陕西省 D.陕西省、山西省
7.有关治理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B.下游修建水库
C.上游退耕还草、还林 D.下游加固大堤
8.(2009·福建晋江)“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下列哪个地方的情景(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D.长江下游
9.黄河流域除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等问题外,近年来又出现了( )
A.新的冲积平原 B.河流改道 C.断流、水污染 D.“地上河”消失
10.下图是我国东部四条大河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其中表示黄河的是( )
二、综合题
1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全长5 464千米,流经九个省区。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山脉 B_________城市
C_________河流 D_________湖泊
(2)黄河在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什么?
(3)建国以来,
我国对黄河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4)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该区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诗中的“天上”是指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诗中的“海”是指黄河最后注入的海洋——渤海。
2.D 【解析】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口、孟津,分别位于内蒙古、河南。
3.A 【解析】从我国地形图上看出,黄河流经我国的第一、二、三级阶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结冰,该河长度约5 500千米,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但由于河流年径流量小,是我国第二长河,该河流经植被覆盖少、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B 【解析】黄河自上游至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5.B 【解析】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较少,夏秋暴雨时节,滚滚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流入下游地区,造成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河”,“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形象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6.A 【解析】凌汛多发生在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7.B 【解析】由于人为因素,黄河上游的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地区植被覆盖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地区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因此,上游地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下游加固大堤都是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在下游修建水库是不合理的。
8.B 【解析】黄河中游的大量泥沙被河水带到下游大量沉积,下游的堤坝不断加固越来越高,形成“地上河”,于是形成了“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独特景观。
9.C 【解析】黄河流域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工农业用水,工业污水的排放,又出现了断流、水污染等现象。
10.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A河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应位于东北地区;B河只有夏汛且水量较小,应为黄河;C河汛期长,水量大,为珠江;D河水量最大,应为长江。
11.【解析】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九省区、四大地形区注入渤海,因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到下游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黄河为沿岸地区带来重要的灌溉水源在上游塑造了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平原。
答案:(1)巴颜喀拉 西安 渭河 青海湖
(2)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阔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
(3)一是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泻;二是在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4)黄河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3.掌握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
1.掌握黄河的基本情况,以及治理措施。
2.知道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自主学习】
学习一:黄河源流概况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 山,曲折东流,最后注入B 海。
(2)黄河依次流经青海省、 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最后在 省入海,全长5465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3)上中下游的划分
源头a (内蒙古)b (河南)入海口
(4)主要支流:上游( 、( ;中游( 、④ 。
学习二:母亲河的奉献
(1)冲积形成平原:上游的C 平原和D 平原,以及下游的 平原。
(2)引黄灌溉:为沿岸的各个平原提供灌溉水源。
(3)水能丰富:黄河 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学习三:忧患与治理
结合教材52页“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上游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理?
(2)中游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理?
下游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理?
在初春或初冬时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的山东境内都具有的忧患是
。原因是主要受 位置的影响。
【合作探究】
1.在“学习一”的地图中,黄河在流经C、D两平原后,干流径流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黄河在流经哪个河段后泥沙变多?为什么?
【知识构建】
【拓展延伸】
比较长江、黄河开发利用、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比较项目
长江
黄河
上游
中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利用
水能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开发
航运、淡水养殖
水能开发、
引黄灌溉
水能开发、
引黄灌溉
引黄灌溉
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洪水灾害
土地荒漠化
凌汛
水土流失
严重
地上河
凌汛
治理措施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
加固堤坝、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水库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炸冰泄洪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加固黄河大堤、炸冰泄洪
黄河和长江在上游的开发利用中游什么相同点?为什么?
【优化训练】
右图是“黄河水系略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黄河发源地:________山;②注入海域:________海;黄河是我国第________长河;干流上、中游分界处③是________,中、下游分界处④是________;位于黄河沿岸的城市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
主要支流⑦是________,⑧是________;
主要水电站⑨是________水电站。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是黄河输入泥沙最大的河段,其形成的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很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学习一:(1)巴顔喀拉山脉 渤海 (2)四川 内蒙古 山东
(3)河口 桃花峪 (4)湟水 洮河 渭河 汾河
学习二:(1)宁夏 河套 华北 (3)上中游
学习三:
河段
问 题
形成原因
治理措施
上游
荒漠化严重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过度放牧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
植树种草,加强
保护,合理放牧
中游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1)降水集中,多暴雨(2)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水土
下游
“地上河”易决口
中游的水土流失带来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积,河床太高,形成“地上河”
中游保持水土,修建水库,下游调水调沙,加固大堤。
上游和
下游
宁夏、内蒙
古、山东河段
的凌汛
河水从较低纬
度地区流向较
高纬度地区
人工破冰 爆破 疏导
【合作探究】
1.径流量减小。原因:(1)自然原因:C、D两平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沿岸的人民引黄灌溉。
2.黄河流经中游黄土高原后泥沙大增。原因:①中游支流众多;②黄土高原土质疏松;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植被破坏严重。
【优化训练】
(1)巴顔喀拉山脉 渤 二 河口 桃花峪 兰州 郑州 汾河 湟水 龙羊峡
(2)略 (3)下游是地上河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地理中的经济地理(资源和经济)。学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和地形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河流概况。
(2)理解黄河的奉献。
(3)掌握黄河的危害和治理。
2.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
(2)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
1.黄河河源概况;
2.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活动探讨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千古佳句,耳熟能详,那他是否符合地理规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黄河,认识黄河!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自主学习】
学习一:黄河源流概况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发源于青藏高原的A 山,曲折东流,最后注入B 海。
(2)黄河依次流经青海省、 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最后在 省入海,全长5465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3)上中下游的划分
源头a (内蒙古)b (河南)入海口
(4)主要支流:上游( 、( ;中游( 、④ 。
学习二:母亲河的奉献
(1)冲积形成平原:上游的C 平原和D 平原,以及下游的 平原。
(2)引黄灌溉:为沿岸的各个平原提供灌溉水源。
(3)水能丰富:黄河 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学习三:忧患与治理
结合教材52页“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上游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理?
(2)中游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理?
下游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理?
在初春或初冬时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的山东境内都具有的忧患是
。原因是主要受 位置的影响。
(合作探究)
1.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要想保护母亲河,了解母亲河,首先要先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图”、“黄河流经的温度带图”和“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突”等。
提出问题: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那个海洋?全长是多少?干流的形状像个什么?
(2)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有哪些?
(3)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的?
(4)主要支流有哪些?
(5)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别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分别回答上述问题.
(1)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
(2)黄河干流依次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教师)编制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山西河南鲁。”
(3)上、中游以内蒙古河口为界;中、下游以河南省桃花峪为界。
(4)要支流有上有的洮河、湟水和中游的渭河、汾河等。
(5)黄河自上而下分别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流经青藏高原区、中温带、暖温带三个温度带和半干旱、干旱、半湿润三大干湿地区。
设计理念:通过读 “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学以致用)珠江是我国第二大河,而黄河只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是中国第二大河呢?
(教师)教师提供资料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而长江、珠江大部分位于湿润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承转)一提到黄河, 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 “母亲河”,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2.黄河的奉献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数说一下我们母亲河的奉献分别有哪些?
学生总结回答:
(1)塑造平原。在上游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
(2)引黄灌溉。黄河沿岸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自古至今,黄河就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例如,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依靠黄河水成为北方著名的“塞上江南”。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水能丰富。黄河上中游地区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新中国成立后,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并已陆续在上中游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教师)出示黄河主要水电站分布图片,让学生明确其分布,观察其集中分布地区。
(学生)主要分布在阶梯交界处,原因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承转)我们的母亲河,经过炎黄子孙千百年的过度开发和使用,现在已经变得千疮百孔。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3.黄河忧患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的“化验报告”——教材图2.42
问题一:黄河上游生态问题有哪些?原因是什么?有何治理措施?
(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并回答:
问题1: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原因: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
人为: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植被破坏严重
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草、还林、合理放牧、植树种草
问题2:凌汛(下游也存在)
原因:纬度位置
措施:人工破冰。现在人民政府通过采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的手段,使黄河凌汛的危害基本消除。
问题二:读图观察:黄河各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黄河中游含沙量大增?
学生活动:读图中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的变化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支离破碎;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作用大;(中游支流众多。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
措施: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治理的根本在于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具体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
(阅读材料)披上绿装的黄土高原
一条条绿沟、一片片果树、一层层梯田,山西省河曲县60多万公顷的黄土高坡被装扮得绿油油的。全县得到治理的地区,基本上达到了水不下坡,土不出沟。但过去的河曲县却是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每遇下雨,泥沙俱下,每年地表流失肥土 1厘米。经过十多年大规模综合治理,现在水土流失已基本上得到控制,每年减少入黄泥沙600多万吨。
问题三: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黄河下游“开封‘地上河’示意图”“地上河动画演示图”,提问:黄河下游河床有何特点?为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仔细观察,并结合教材文字总结得出答案: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成为“地上河”
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教师)出示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流程图,概括“地上河的形成。
(学生)得出结论:地上河容易决口泛滥。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治理措施:加古黄河大堤,调水调沙,疏浚河道,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课堂小结】
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还给黄河原来的美貌。
【优化训练】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指的是( )
A.唐古拉山、东海 B.祁连山、黄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横断山、南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位于( )
A.宁夏、河南 B.陕西、山东 C.内蒙古、山东 D.内蒙古、河南
3.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二长河 B.只流经我国的第二、三级阶梯
C.含沙量较少 D.冬季无结冰期
4.下列黄河没有流经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5.“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有凌汛 D.汛期短
【教后反思】教师应该是良好氛围的创造者,科学问题的开发者,学习信息的提供者,自主学习的激励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交流评价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教师不应该是搬运工:教材──教案──黑板──作业本。为此,课堂上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而学生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因此,要把课堂这块阵地充分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训练答案)
1.C 【解析】诗中的“天上”是指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诗中的“海”是指黄河最后注入的海洋——渤海。
2.D 【解析】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口、孟津,分别位于内蒙古、河南。
3.A【解析】从我国地形图上看出,黄河流经我国的第一、二、三级阶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结冰,该河长度约5 500千米,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但由于河流年径流量小,是我国第二长河,该河流经植被覆盖少、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B 【解析】黄河自上游至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5. 【解析】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较少,夏秋暴雨时节,滚滚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流入下游地区,造成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河”,“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形象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课件33张PPT。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治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天”、“海”各指什么?巴颜喀拉山脉一、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总长度、形状巨大的“ ”字形几渤海5464千米中国第二长河渤海黄河流经的省区9个省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巴颜喀拉山脉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山西河南鲁。巴颜喀拉山脉渤海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划分河口 桃花峪yù 上游中游下游源头——————入海口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河口桃花峪黄河的支流上游:湟huáng水、洮táo河中游:汾fén河、渭wèi河ACB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流经的温度带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流经区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半 干 旱 区干 旱 区半 湿 润 地 区 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 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学以致用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是第二大河(珠江),为什么?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而长江、珠江大部分位于湿润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一提到黄河, 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 “母亲河”,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呢?悠悠黄河情1.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二、黄河的奉献宁夏平原水稻产区集中,河湖众多,被称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降水稀少,农业发达,被誉为“塞上粮仓”。“塞上江南”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摇篮,亦为现代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从秦代开始,宁夏人就开始利用黄河灌溉。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2.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二、黄河的奉献 新中国成立后,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并已陆续在上中游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二、黄河的奉献3.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上游水电站:龙羊峡、 李家峡中游水电站:小浪底、 三门峡3.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2.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1.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二、黄河的奉献三、黄河的忧患和治理认识黄河的忧患 P52
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2.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那些;
3.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别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上游:源头→河口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原因:措施: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植被破坏严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草、还林、合理放牧、植树种草气候干旱纬度较低,初春时节,气温较高,开冻较早,河水挟冰块而下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河水结冰,开冻晚: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凌汛原因:
纬度位置还有哪些河段可能发生凌汛(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措施:人工破冰现在人民政府通过采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的手段,使黄河凌汛的危害基本消除。 中游:河口→桃花峪一碗水,半碗泥。黄河治理“黄河兰州到利津段,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每立方米的水含有约7斤沙子每立方米的水含有约13斤沙子每立方米的水含有约67斤沙子每立方米的水含有约75斤沙子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为什么?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一碗水半碗泥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人类活动,使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过度开垦采矿修路自然: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支离破碎
人为:植被破坏严重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作用大?中游支流众多。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
——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治黄百难,唯沙为首 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黄河治理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植树造林,加强植被保护。
?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退耕还林还草。 一条条绿沟、一片片果树、一层层梯田,山西省河曲县60多万公顷的黄土高坡被装扮得绿油油的。全县得到治理的地区,基本上达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沟。
但过去的河曲县却是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每遇下雨,泥沙俱下,每年地表流失肥土 1厘米。经过十多年大规模综合治理,现在水土流失已基本上得到控制,每年减少入黄泥沙600多万吨。下游:河口→入海口开封13米为什么黄河的下游会成为地上河?阅读第三段地 面“地上河”动画演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成为“地上河”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淤积
河床→地上河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图中游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三、黄河的忧患与治理z..x..x..k
荒漠化凌汛水土流
失严重地上河凌汛气候干旱、过度放牧部分河段自低纬流向高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暴雨集中、支流众多,植被破坏)泥沙淤积植树种草,合理放牧引爆破冰、疏导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加固堤坝,修建水库,
植树种草
黄河母亲黄河的概况发源地:
注入海:
分界城市:流经 、 和
区(干湿地区)
黄河的忧患上游:荒漠化严重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下游: 地上河—水灾 治黄关键:人水和谐黄河的奉献巴颜喀拉山渤海河口和桃花峪凌汛问题看谁说得快治沙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