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4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4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6 10: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导入新课201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的抗战老兵1937年7月7日驻守卢沟桥的国民革命29军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的抗战“九一八”事变
(1931)华北事变
(1935)“七七”事变
(1937) 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摘自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
(1936年7月17日)
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热河省,进而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1937年策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晚北平卢沟桥附近 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平津保卫战打响,7月底平津先后失陷。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你能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吗?国家危亡日寇猖——七七事变29军驻防地日本控制的伪蒙军日军华北驻屯军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结合卢沟桥事变形式示意图,分析日本为什么选择在卢沟桥发动事变?平 汉 铁 路这时的北平处于日军及伪政权的三面包围之中,西南方向的卢沟桥成为进出北平的重要门户,因此是中日兵家必争之地。士兵失踪是真实的原因吗? 在演习中失踪的日本士兵叫志村菊次郎,秋田县人。据考证,事变后被送回家乡。1941年,再次入伍。 1937年6月,东京军政界消息灵通人士中,就盛传:“七夕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沟一样的事件。”
民族抗战人心齐第29军副军长
佟麟阁第132师师长
赵登禹“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爱国精神世代传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七七事变爆发后,长辛店铁路工人将大批铁轨、枕木、麻袋送往宛平前线构筑工事。阵地附近的农民出粮出工,为军队送饭、抬伤员、送情报、运送弹药物资……民族抗战人心齐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
桥通电》(1937年7月8日)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如何?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7月17日庐山谈话 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决心抗日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国抗战的起点。为什么说七七事变后的抗日战争才是全民族的抗战?
七七事变之前,蒋介石一直推行不抵抗政策;
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背景: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南方八 省红军 游击队新四军军 长 :叶 挺副军长 :项 英中国工农红军
主力八路军总 指 挥:
朱 德副总指挥:
彭德怀
根据两党协议:总司令朱德2、工农红军的改编: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提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
国共合作宣言温故知新请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华北危急——提出主张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正式建立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1937年7月底平津沦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
—日本第三舰队司令 七七事变后,日军是怎样进一步扩大侵略的?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立即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在北方,日军分路进攻华北;在南方,日军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史称“八一三事变”日本企图速战速决,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 八一三事变直接威胁到南京,局势愈发严峻,为此国民政府迅速下达总动员,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即淞沪会战。三、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时间:1937年8月13日主要战役: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意义: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98师第583团
3营营长姚子青第88师524团
团长谢晋元鲸涛鳄浪撼危城,
全仗吾曹抵死争。
五百健儿齐殉国,
中华何止一田横。
—悼念姚子青营官兵 我们都是经历过欧战的军人,但我从来没看到过比中国'敢死队员'最后保卫闸北更英勇,更壮烈的事了"。
—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史摩莱少将爱国精神世代传全民族抗战材料: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就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11.28结合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淞沪会战对抗战初期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读上述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这种全民族的抗战,是建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的,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在抗战的初期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北平保卫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一、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二、为沿海沿江工业、高校的内迁赢得了时间。
三、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材 料 研 读北平失陷(1937.7.29天津失陷(1937.7.30)上海八一三事变(1937.8.13)国民党迁都重庆
(1938年夏)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形势图 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四、南京大屠杀1、背景:2、罪行:被浇上汽油点火烧焦的尸体 被日军惨杀的中国人头颅 万人坑内挖掘的尸骸中国士兵集中在幕府山以待屠杀 日军将抓到的中国人驱赶至一处后,便集体屠杀 下关大屠杀后的现场情况令人惨不忍睹。2000米,不,也许还要宽些,在这宽阔的江面上,漂流着数不清的尸体。一望无际,满眼皆是尸体。那不是士兵,而是老百姓的尸体,其中有成人,也有儿童,男男女女全都漂浮在江面上。尸体像木排那样,缓缓地漂流着。朝上游看去,尸山接连不断,似乎可以想象,那接连不断的“山”是看不到边的。手提人头得意洋洋的日本军人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东京日日新闻》报导日军在南京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杀人比赛者“竞赛”后拭去刀上的血迹南京大屠杀数据资料表(部分)靖国神社:日本明治 时期建立的,日本政客频频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 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侵华日军老兵参
拜靖国神社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十四年抗战之思考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日本政府没有对二战作深刻的反省,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和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你认为日本出现以上问题说明了什么?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和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小组讨论)当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与日本怎样进行交往?史后说史△日本要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友好相处,发展未来。 80年前老兵们证明了他们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对得起国家与民族,他们是最中国的中国人;80年后再次回望这段历史,我们是在回顾一种力量,铭记一种精神。爱国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精神,全民族团结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根本伟力。今天,让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由此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南京大屠杀牢记历史,肩负责任,开创未来本课小结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试分析上述材料的意义。七七事变的爆发既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及时准确地制定了抗战的方针政策,团结国内外一切支持抗日的力量,建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不仅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