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文明的踪迹》单元综合课件(鲁人版08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文明的踪迹》单元综合课件(鲁人版08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7-23 18: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文明的踪迹肥城六中 范玉文导语中华文明灿如星河,文化古迹、历史名人不可胜数。登临长城,怎会不生发“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看到狂野咆哮的江水变成汩汩清流,怎会不惊叹都江堰的伟绩!谁能想到昔日坦腹东床的逸少,会在兰亭沉吟;谁又能想到并吞八荒、威震四海的帝王倒下了,而手握长锸站在滔滔江边的郡守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它们已属历史陈迹,却让今人深深反思。让我们走进第四单元“追寻文明的踪迹”。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
2.反思文化古迹、历史名人的现实意义
3.迁移运用文本材料基础知识巩固1、给加点字注音
惊悸( ) 庇( )护 修缮( ) 魅( )力
强悍( ) 遴( )选 浚( )理 韬( )略
2、填写空缺词
( xuàn)耀 颓壁残(yuán) (kúi)情夺理
(xuàn)晕 ( gèn)古未有 (kúi)违数载
(xuàn)然泪下 (héng)河沙数 众目(kuí kuí)解释重要词语少长咸( )集 信( )可乐也 取诸( )怀抱 或因( )寄所托
放浪形骸( )之外 所之( )既倦 感慨( )系之 向( )之所欣
犹不能不以之兴( )怀 况修短随化 ( ) 不能喻( )之于怀翻译重要文言语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让我们再次深入文本,感受文字间流露的情感,品味刻画的形象1、统观整单元,中心是“追寻文明的踪迹”,它主要涉及哪些文化古迹、历史名人?
主要古迹:长城 都江堰 兰亭
历史名人:秦始皇 李冰 王羲之2、齐背《兰亭集序》,标划王羲之由兰亭盛会引发人生感触的句子,提炼其人生感触。A、人生短暂
B、喜爱的东西、快乐的时光很容易消失,变为陈迹
C、死生是大事
D、“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的人生感触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讨论:怎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
A、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B、不贪图眼前一时欢乐总结:已至中年(51岁)的王羲之少了一份坦腹东床的潇洒,而多了一份人情的练达,多了一份世事的洞明,他以自己的人生感触教育后辈子侄,务求有所建树。
李冰就是一位有所建树的历史名人!让我们走出兰亭,亲临都江堰,借助余秋雨冷峻的目光、深邃的思想,领略都江堰的伟大,品味李冰非凡的人生吧!
余秋雨都江堰1、读课文前两部分,思考:写都江堰为什么还要写长城?写李冰为什么还要写秦始皇? 参考:秦始皇(帝王)——动用一国之力修长城——民怨沸腾
李冰(郡守)——以一郡之力建都江堰——万民拥戴
形成对比,突出都江堰是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李冰是最值得赞颂的人。
在作者眼里像都江堰一样造福于民的工程才是真正伟大的工程,你能简介当今中国类似都江堰的伟大工程吗?参考:三峡工程——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高峡出平湖”,兼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难道最大的高原铁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成为西藏发展的血脉
建设者们历尽艰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这些益国益民的伟大工程。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些伟大的建设者,如同历史永远铭记李冰一样。下面,让我们阅读与李冰相关的段落,筛选写李冰的重点语句。分析探讨:李冰身上有哪些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探讨参考:A、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B、不畏艰辛,勇于实践
C、刻苦钻研,善于总结
D、心系万民,智慧,仁慈
写作训练:总上所述,所有这些文本材料都可以成为鲜活的写作素材,如能恰当运用,就会成为我们作文的亮点。
请运用本文李冰相关的事例,以“责任”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语段。文本材料运用指导:1、借助合理推想,补充完善文本材料
2、选准角度,抓住突破口
3、化大为小,化笼统为具体
4、扣题分析,灵活化用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