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走进丽江∣语文S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走进丽江∣语文S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6 14:3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走进丽江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课文是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介绍丽江的。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绵延起伏、峰峰相连的玉龙雪山。第二幅插图画的是丽江古城“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神奇风貌。
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字新词较多,而且很难理解,如母系氏族、姑苏、摩梭人等。教学时,教师可多花点时间来讲解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对于不熟悉的知识教师要多搜集资料供学生参考。
1.引导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重点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引导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产生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难点
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情感。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关于丽江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丽江的资料。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丽江。(板书课题:走进丽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小组内交流,并试着解决。
坝子:我国云贵高原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见于盆地、河谷和山的峰顶平面部分。地面比较平坦,水流和缓,土层深厚,为当地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和城镇所在地。
色彩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丝绸之路: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要道之总称。
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
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得名。
白雪皑皑:形容雪洁白。
母系氏族: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的确立。大体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此时妇女在氏族中居支配地位。
泸沽湖:在云南省西北部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四川省西南部盐源县间。为断层湖,为云南省第二大湖。湖中有小岛。盛产鱼类。湖周森林围绕,湖光山色,十分优美。已辟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摩梭人:居住在泸沽湖四周。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的遗风,他们大都各居母家,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间只建立一种偶居关系。摩梭人家庭成员的血统是以母系计算的,妇女享有崇高地位,支配家庭的一切,生育也以女儿为贵。
闻名遐迩:名声传得很远。
3.了解丽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景致具纳西族独特风采。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课文,认知贯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谈谈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思考: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些景点?
(相机板书:丽江古城 玉龙雪山)
3.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4.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5.小组内交流、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四、课时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xióng wěi,(   ))  shǎn shuò,(   ))  fǎng zhī,(   ))
shān huò,(   )) xià xún,(   )) mián yán,(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色(  )斑(  )  (  )心(  )魄
闻名(  )(  ) 世(  )桃(  )
白雪(  )(  ) 云(  )雾(  )
(  )(  )约约 月色(  )(  )
3.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山川  (   )的城镇
(   )的民风 (   )的雪山
(   )的峡谷 (   )的湖泊
(   )的晚上 (   )的灯光
【答案】2.彩 斓 惊 动 遐迩 外 源
皑皑 腾 绕 隐隐 溶溶
3.雄伟 古老 纯朴 圣洁 险峻 清澈
月色溶溶 闪闪烁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水城,这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有着“东方威尼斯”美称的云南丽江。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的“东方威尼斯”?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丽江,领略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探究课文,巩固提升
1.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神奇而美丽)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时候终于走进了丽江古城,有幸一睹了她的真面目?
(七月下旬。)3.自读自悟,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①指名说描写丽江古城“神奇而美丽”的语句。
②结合这些语句思考:为什么说是“高原姑苏”图景?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第3、4自然段。
(3)小结: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清幽,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4.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第5自然段,画出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2)从过渡句中你明白了什么?
(玉龙雪山同丽江古城一样“神奇而美丽”。)
(3)细读本段的四句话,想一想:玉龙雪山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词句中?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②学生汇报。
(4)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怎么赞美它?把你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导朗读第三、四句)
(5)“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也是过渡句,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这些迷人的景观是什么?他们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什么地方?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6自然段!
(6)同学们,除了书上所列举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把你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相信你们通过查找的资料,一定会更加热爱丽江!
5.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古城月夜陶醉之美。(展示课件)
师:丽江的美景赏也赏不完,看也看不够,无奈归期将至,在最后一个晚上,作者邀月同游,又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月色下的古城给你什么印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古城的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学生汇报。
作者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个方面概括地描写。结尾用一个反问句强调了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丽江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句段解析
1.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解析]这句话写出了古城的布局奇巧和与众不同。高原上有这样一座古城,的确很神奇。
2.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解析]此句是比喻句,把静态的山峰比喻成了活灵活现的正在飞腾的“玉龙”,形象生动,引人向往。这句话也道出了山名的由来。
3.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解析]作者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个方面概括地描写。结尾用一个反问句强调了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丽江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四、课后习题
2.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丽江古城“神奇而美丽”,它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布局奇巧,风貌神奇;二是丽江的自然景观“神奇而美丽”,著名的玉龙雪山雄伟壮丽,还有许多其他迷人的景观。
3.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资料库
玉龙雪山
位于丽江坝北边,距丽江县城15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绵延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十三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意指山峰终年银装素裹,山腰白云缭绕,阳光之下晃然如玉。所以,人们又将它与山脚之下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共同称誉为“玉壁金川”。
六、板书设计
走进丽江神奇而,美丽)
七、课时作业
1.课文回顾。
(1)水边杨柳垂丝,柳下________,城内共有大小桥________,可谓________存,水随________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原姑苏”图景!
(2)古城街道是用________铺砌而成的,________斑斓,别有韵味。街道宽度刚好可以容纳________马通过。这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重要通道。
2.课外阅读。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便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蛇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九寨沟”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湖泊为什么被称为“五花海”“五彩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里描写了哪几种珍稀动物?它们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
【答案】2.(1)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
(2)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3)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体态粗壮;羚羊善于奔跑;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熊猫行动敏捷。
(4)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丽江古城和丽江的自然景观,表现了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道练习题的要求,自主阅读,理清文章脉络,想想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在学生默读自学后,我再组织交流,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同时提醒学生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作了必要的讲解。
课文的第4、5自然段是重点段落,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古城的特点和玉龙雪山的雄伟壮丽。教学时,我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并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会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