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 鸟的天堂∣语文S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 鸟的天堂∣语文S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6 14:36: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5 鸟的天堂
这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第一次,他们只看到了茂盛的大榕树,没有见到鸟。第二次,他们看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鸟儿生活的自由和快乐。表达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生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绿色与生命),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鸟儿与环境),会用自己的嘴巴表达(保护鸟类,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获得自我满足(像鸟儿一样自由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绿叶倾诉,与鸟儿共舞……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读带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1.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作者巴金及“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板书课题:鸟的天堂)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的天堂是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是一棵大榕树)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新词。
①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你还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学生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àn”,“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一簇”中的“簇”读“cù”,“隙”读“xì”。
②在刚才的朗读中,有不理解的词吗?(学生交流)
不禁:不由自主地。
逼近:主动地靠近、接近。
南国:指我国南方。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留恋:舍不得离开。
繁茂:繁盛,茂盛。
应接不暇:暇,空闲。形容来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本课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2)给课文中的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2)那么作者到“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
(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
(3)分别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大榕树的奇特景象;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4)教师范读。
(5)学生朗读。
三、品读课文,认知贯通
1.再读课文,试着分段。
课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傍晚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讲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们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美丽的画面。
3.指名简述听读后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
四、课时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jiū zhèng,(   ))  bī jìn,(   ))  cháo shuǐ,(   ))
qíng bú zì jīn,(      ))  yìng jiē bù xiá,(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红霞  (   )的颜色
(   )地看着 (   )的榕树
3.读课文,填空。
作者第一次去看“鸟的天堂”的时间是在________,他没看见一只鸟,是因为______________;作者第二次去看“鸟的天堂”的时间是在____________,他看见了许多鸟。
【答案】1.纠正 逼近 潮水 情不自禁 应接不暇
2.美丽 火红 仔细 茂密
3.黄昏 鸟已经在树上栖息 第二天早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吗?
2.是的,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吧!
二、探究课文,巩固提升
1.学习第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课件出示)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把桨声比作乐曲,写出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一读这一部分,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2.学习第5~9自然段。
过渡:“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
(1)仔细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②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③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作者又是如何赞美它的呢?
④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记下来。
(让学生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自己去体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把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问题①: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的。
问题②:榕树大而美。
大:(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美:(出示挂图,生画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句话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学生汇报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读。如果学生还有不太理解的句子,就让学生再去读、再去感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最后再谈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第5~9自然段。
(5)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6)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7)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3.学习第10~13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动笔画出重点语句,然后理解它们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①这是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②鸟儿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快乐?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问题①:作者看到了很多鸟。鸟的特点是:多、欢。
鸟多:(课件出示)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儿多得看不过来。)
鸟欢:(课件出示)
“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那歌声真好听。”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写出了鸟的天堂里鸟儿欢闹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问题②: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环境,这样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3)指导朗读。
(4)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鸟儿了,原来对于鸟儿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4.学习第14自然段。
(1)齐读。
(2)(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思考: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加了引号,而第二个没加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朋友的话,指的是大榕树。听了朋友的话,起先作者还有些疑惑,看到“到处都是鸟影”,作者才信服了,不由得发出赞叹:“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的“鸟的天堂”是“适合鸟儿生活的理想环境”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留恋和赞美之情,同时在篇末点题。)
5.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以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住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以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2)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进行描绘。
6.深化主题
(1)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人们护树,使树长得这么大。人们护鸟,使鸟能在这里自由地生活,树的位置又好,河可以提供给鸟食物与水,树叶又能为鸟遮风避雨,所以这里成了鸟的天堂。)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谈体会)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表达方法、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书方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来谈。
三、句段解析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解析]生动地描写了大榕树勃勃的生机。后面联想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2.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解析]这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解析]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这成群的鸟儿营造出一种热闹、活泼、欢乐的气氛。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解析]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我”第一次没有看到鸟,第二次却看到了众多的、姿态各异的、叫声动听的鸟,产生了一种留恋之情。“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说明大榕树有着适合鸟儿生活的理想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四、课后习题
2.《鸟的天堂》解说词设计思路:
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鸟的天堂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五、资料库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2.“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白鹤朝出晚归,灰鹤幕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鸟的天堂”四字,更为风景区增色不少。
六、板书设计
七、课时作业
1.先品读句子,再填空。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突出了大榕树________的特点。
句子中既有作者看到的,又有作者________。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特指________,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
2.快乐阅读,轻松答题。
红 树 林
我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我留下许多绿色的梦,但我从没想到在大海里也有这梦幻般的森林。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海上森林——红树林。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初春,我在海南岛琼山碰到海上森林。那是涨潮的时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浸没在海水里,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一会儿潮退了,红树林带有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啊,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绚丽多姿的世界。海风吹来,绿浪翻滚,欢迎我这来自北国的远客。
我乘着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深处。这简直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大的树冠。
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织成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我被这幽静而神奇的仙境陶醉了,好像在梦中走进神话里的龙宫大花园。
突然,树枝上“啪啪”的声响打破了宁静。保护区的专家笑着告诉我:“这声音是告诉人们,一棵新的小红树降生了。”因为红树具有“胎生”的繁殖特点。当种子成熟后,先在树上萌芽,长成幼苗才离开母树,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去破土而生。倘若被海水冲走,也能在海水中漂流上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
我爱这片海水森林。红树林和北国沙漠的黄柳一样。在植物世界里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卫士。它既不要肥沃的土质,也不要温室般的环境,只要默默地把根须扎进贫瘠不毛的海岸,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支柱根。依靠这庞大的根系去吸取大地的营养,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去抵御狂风恶浪,减少海啸所带来的自然灾害。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贫瘠不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这片红树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①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②贫瘠不毛:指土地贫瘠、不长庄稼的地方。
(2)从茂密、树干、花朵、繁殖等几方面来写的。
(3)提示:可以根据最后一自然段来回答。
学生不能只局限于领悟榕树的“大”,还需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提及这点就表明对课文学习的层次只停留在肤浅的层次。因此在课堂上,我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通过学文,让学生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图景,从而感受生态美,达到以课文为载体渗透“绿色教育”的理念,这样的渗透才是自然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