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一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指南针”“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语海畅游”安排有“词语真有趣”“读词语,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读一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三项学习内容。
“积少成多”安排的是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写的一首诗。本诗以朴实的语言,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阅读平台”要求学生阅读当代著名作家高洪波写的一首现代儿童诗歌《葡萄叶的梦》。这首诗抒写了葡萄叶的梦——结出香甜的果实,赞美了葡萄叶的美好愿望和辛勤劳动。
“指南针”安排的内容是学习转述。转述是一种表达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能说会道”安排的话题是寒假生活。这个话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且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笔下生辉”安排的习作内容,是将口语交际有机整合,写寒假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这部分内容对字、词、句方面的训练难度不大,大部分训练内容学生都接触过。对于“转述”训练,学生比较陌生,应作为难点来突破。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相关,难度不是很大。
1.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比较表示“看”和“说”的词语,培养辨识近义词的能力;通过叠词训练,使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兴趣。
2.通过读句子,说体会,培养学生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能力。
3.通过读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增强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葡萄叶的梦》,体会葡萄叶的美好愿望。
5.通过学习“指南针”栏目,掌握转述的方法。
6.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地、语言具体地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百花园一”的内容。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的词语却不多,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学习“语海畅游”
(一)词语真有趣。
1.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每组词语的特点。
(是近义词,意思和用法有所不同:“瞅”和“瞧”常用在口语中,“看望”表示专程去探望,“盯着”和“注视”表示看的时候目光集中在一点上,“扫视”表示目光迅速移动地看。“谈”和“讲”使用的范围广一些,“告诉”表示把事情、意见说给别人听,“倾诉”表示把所有的话一股脑儿都说出来,“劝告”表示说服,讲道理使别人听从,“商量”表示与别人交换意见。)
2.请选择你喜欢的表示“看”或“说”的不同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3.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忆。
4.夺红旗: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5.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二)认识AABC式的词语。
1.自由轻声朗读词语。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3.口头说AABC式的词语。
(三)读句子,谈体会。
1.学生同桌互相朗读课本中的句子。
2.你注意到了句中画线的部分了吗?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一个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明方法。
三、学习“积少成多”
1.自由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诗句的意思。
3.讨论交流古诗的意思。
4.同桌互背,分组背,指名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口头说AABC式的词语。
(2)指名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二、学习《葡萄叶的梦》
1.指名分节朗读诗歌《葡萄叶的梦》,要求读通顺、连贯。
2.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只要围绕“葡萄叶的梦”进行回答都可以)
3.那么,葡萄叶的梦是什么呢?
4.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读出对葡萄叶喜爱的情感。
6.全班一起朗读这首诗歌。
三、学习“指南针”
1.默读“指南针”中的内容,借助泡泡框提示,思考:
(1)什么是转述?
(2)怎样才能简要而清楚地转述别人说的话?
2.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小结:转述就是把别人说的话,用自己的话再转达给另外的人听。
首先是听清楚别人说的话,抓住主要内容;其次是转述的时候要简要、清楚,特别是要说清楚别人说话的要点;再就是转述的时候要用第三人称表达。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刚刚过去了,同学们一定记忆犹新吧!你们有什么趣事分享给大家呢?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那段美好的时光吧!
二、能说会道——话说寒假生活
1.教师读交际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出示基本要求:
(1)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共同分享那美好的时光。
(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每个人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3)看哪个组的代表说得好,大家评一评。
(4)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4.教师适当指导。
交流的话题可以是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乡戏、看舞龙舞狮、拜年、走亲戚、雪地探险、旅游、读书,等等。
三、笔下生辉
写一写:寒假里的见闻或寒假里经历的一件事。
1.指名读题目,思考:本次习作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想想寒假中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
(2)想想怎样才能把最精彩、最欢乐、最受感动的情景写得具体、生动。
(3)尽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4.学生动手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作。
四、习作讲评
1.明确要求。
出示评改要求与重点:语句是否通顺、清楚?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写出欢乐、精彩,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自读自改。
根据老师提出的批阅的意见,自己边读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3.互评互改。
两人一组,自己找同伴,互相点评与修改。
4.全班交流。
5.采用自荐、学生推荐、教师推荐等方式,展示优秀习作或典型片段、语句,师生适当点评。
五、佳作赏析
难堪的“英雄”
这是去年寒假的事儿。一天,我到奶奶家去玩。附近好多孩子正在玩“甩鞭”。这种鞭五角钱一盒,每根鞭和火柴棒差不多长,只是粗一些。拿一根,往地上使劲一甩,就炸响了。我看着眼红,缠着爸爸要了两元钱,偷偷买了四盒,兴高采烈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你甩一根过来,我炸一根过去,噼噼啪啪,我们玩得可带劲啦!
不多一会儿,这股新鲜劲就过去了。我提议:“玩个新花样吧!”“什么新花样?”大家一下子围拢过来,都看着我,我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是啊,玩什么呢?我的眼睛骨碌碌一转,说:“用手甩鞭,有什么稀奇?谁敢用脚踩鞭,那才是本事呢!”伙伴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吱声。半晌,一个“小鼻涕虫”冲着我大声嚷起来:“我们都不敢,你敢吗?”顿时,像热锅里的蚂蚁,他们全炸开了,“光说我们,你自己还不是一样胆小?尽会吹牛,算什么英雄好汉?”
“这……这有什么不敢的?”我骑虎难下了,硬着嘴说,“一群胆小鬼!”“你是英雄,就踩一个试试看!”他们人多势众,毫不示弱。我头脑一热,血直往上涌,可不能让这群毛头小子看扁了我。再说,这一脚踩下去,说不定鞭踩扁了,根本炸不了。何况鞋底那么厚!众目睽睽之下,我心一横,伸出了右脚……
“啪——”鞭炸了,仿佛无数根钢针扎向脚后跟,我感到一阵剧痛。低头一看,我脚后跟处皮开肉绽,鲜血直淌。大家全吓傻了,半天,才有人回过神来,飞跑去我家喊大人。爸爸、妈妈闻讯赶来,抱着我就往医院跑。清洗伤口,上药打针,爸爸、妈妈围着我忙了一下午。
整整一个寒假,我走路都一瘸一拐的,啥也玩不了,只能眼巴巴地瞅着别人痛痛快快地玩。拜年时亲戚们听说了我的“光荣事迹”,个个笑破肚皮,闹得我不知有多难堪。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样的“英雄”,我再也当不起啦!
点评 这篇习作主要采用“着力渲染”的方法,把伙伴们七嘴八舌的激将法写得生动、有趣。读者很想知道“我”到底有怎样一番“英雄举动”,结果又如何。这样,文章的吸引力就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