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书
制订者 学科 科学 七年(下)
任教班级 七年7、8班 任教时间 2006学年第二学期
一、本计划指定的依据:
新教材区别于旧教材具备以下特点:
新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发展,较好地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简单的拼盘式处理。
科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量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不只是缺乏生气的抽象文字符号。
新教材重视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课本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不单纯强调获取间接经验。
新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科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留出发展空间,而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而连贯的知识。
以上特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践创新精神。
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
1. 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1.1 开展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
第一、建立“情景与互动式” 教学。
第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第三,重视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还有,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学信息资源。
1.2优化实验教学途径。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学生只有遵守实验的“游戏”规则,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策略是:《科学》课程要求我们优化实验教学途径,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
首先,课堂中演示实验和随堂小实验相结合。
其次,对于分组实验,我们不能将其作为学生验证科学规律的一种手段,同时学生必须克服“照方抓药”的通病,否则浪费了时间,实验习惯的养成,实验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假期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积极拓展实验教学途径。
2. 实施探究性学习,有效地开展《科学》课程教学。
2.2探究性学习的成效,关键在于我们作必要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①对新现象、新知识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开展讨论;
②应用已有的知识对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③运用各种实验方法获取资料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
④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
⑤将探究结论与他人合作交流等。
2.3探究性学习的成效,还在于我们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
3. 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是《科学》课程教学的必要补充。
二.从所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科学是一门初一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7)(8)两个班级的科学功课,两个班共有学生122人左右。这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1、学生人数多:
今年初一新生人数普遍偏多,两班人数都超过61人,这样给学生实验、
课堂纪律、课外辅导等等的全面铺开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学生学习习惯普遍不好。
大多数学生上课没有作笔记、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有一小部分学生未
能及时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作业马虎。
3、学生基础一般,两极分化严重。
本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学校,对小学的常识课不重视,是造成学生基础不好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对教育子女的不重视,造成一部分学生得过且过,放任自流的现象,小学基础不够扎实。给科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其他依据:
新的教育理念的变化,不在过分强调学科本为,不在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1.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突出科学探究,强调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对周围事物探根究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知道一些基本的科学现象、事实、概念和原理;知道一些基本的科学词汇和术语;知道科学技术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并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据及同伴间的合作交流,确定探究对象。会正确装置简单的实验仪器;会正确使用及规范操作基本仪器;会正确选用实验仪器等。
三.具体实施计划:(见表格)
新综合教学计划表(2006学年第二学期)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1 2.25---3.3 开学报名学生思想工作本学期的准备和计划 开学新生思想工作
2 3.4----3.10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1111
3 3.11---3.17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习题分析单元测试分析 12
4 3.18---3.24 第一章:对环境的觉察第一节:感觉世界第二节:声音的 发生和传播第三节:耳和听觉 212
5 3.25---3.31 第四节:光和颜色第五节:光的 反射和折射第六节:眼和视觉 131
6 4.1---4.7 第六节:眼和视觉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32
7 4.8---4.14 第一章复习测试第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21
8 4.15---4.21 第二节:机械运动实验第三节:力的存在 212
9 4.22---4.28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10 4.29---5.5 五一 长假
11 5.6---5.12 第四节:力的图示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 221
12 5.13---5.19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章复习测试 212
13 5.20---5.26 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第三节:走向成熟 122
14 5.27---6.2 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第五节:植物的一生 23
15 6.3---6.9 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章节复习测试 32
16 6.10---6.16 期末复习
17 6.17---6.23 期末复习
18 6.24---6.30 期末考试
四、具体实施:
根据每班61名学生目前的状况进行不同的组合,共分10组并产生一名组长。主要执行
教师布置的任务,组织小组活动、收集资料、小组讨认、汇报、开搌调查活动等。
对起点较低的练习要求:基本简单,易于模仿,量不多但必须独立完成。
对基础知识尚可的练习要求:巩固课内,适当延伸扩展,使学生触类旁通。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系统性,面向大部分学生。
对相对较好的练习要求:选择一些具有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力争全面提高成绩。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