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26 20:5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文学艺术的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利用剧照图片、绘画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重点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同学们,大家坐在教室里,接受着现代教育。大家知道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每周一升国旗时,我们总能听到嘹亮的国歌声,你们知道国歌的作者又是谁吗?与他同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还有哪些?他们都有哪些经典作品流传于世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探究这些知识。
师:联系学生生活,利用谈话法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本课的学习。
生:思考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内容有哪些。
自主
探究
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生:阅读课文,进行自主探究。
师:进行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出现的疑难问题。
生:完成探究后,互对探究的结论, 进行互助学习。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篇章一:长足进步的教育和新闻出版业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问题1】教育的发展
阅读教材第一、二段,回答:
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当时,还有哪些新式学堂?中国近代新式教育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问题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观看P126页《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申报》创刊号等图片,阅读教材第三、四、五段,回答:
报刊在中国最早出现在何时?中文报刊在中国创办的情况是怎样的?新式报刊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出版机构有哪些?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篇章二、空前繁荣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 文学、艺术的成就
【问题1】文学艺术成就
观看鲁迅、郭沫若、矛盾、曹禺、巴金、老舍、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的图片,阅读教材“文学艺术的成就”一目,回答下列问题:
1、列表归纳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课堂活动:历史人物介绍
我所知道的国民党统治区、解放区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分别有哪些?简单讲述他们的艺术成就。


【问题2】照相电影的发展
阅读教材最后两段,观察《定军山》剧照、《马路天使》剧照、《渔光曲》剧照,概括照相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如古代史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科举制的创立等内容。近代史时期洋务派在培养人才方面作了哪些努力?百日维新中,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
生:回忆旧知识。梳理问题的答案。展示交流合作成果。
师:明确知识点:
新式学堂出现时间:洋务运动时期。
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馆、福州船政局;甲午战争后的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的京师大学堂。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废科举、兴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师: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归纳答案。
生:小组合作探讨问题,互相交流探讨成果。
师: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概括知识点:
报刊在中国最早出现:鸦片战争后出现外文报刊。
中文报刊的创办:报纸类:最早中文报纸上海《申报》、民国时期: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延安的《解放日报》。
报刊类: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
影响: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出版机构:第一个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影响: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发行进步书刊的阵地。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指导列表。
生:列表,归纳内容。
类别
人物
作品
文学
鲁讯:
郭沫若
茅盾
曹禺
巴金
老舍
艺术
美术
徐悲鸿
音乐
聂耳
冼星海

生:分组讲述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文学家、艺术家 成就。
师:引导学生联系语文、美术方面的知识 ,指导讲述。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
强调;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生:联系自己对电影的认知,按照要求概括知识。
师: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梳理知识。
电影: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
电影明星及代表作:赵丹、周璇;《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
影响: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拓展延伸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激励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志。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政权也得到了巩固,再把它作为国歌,是否已经过时了?
师:启发学生从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现今国际(钓鱼岛问题、南海形势)、国内(东突分裂势力、台独)形势,思考讨论问题。
生:集体讨论,积极发言展示。
反思完善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教育: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的废除 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
新闻出版业:报纸刊物 美术——齐白石、徐悲鸿
出版机构 音乐——聂耳、冼星海

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
赵丹、周璇等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