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直角三角形(一)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本节应掌握和应用的知识点
1.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 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了解互逆命题,逆命题。
基础知识和能力拓展训练
一 、选择题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若∠AOD=20°,则∠BOC的大小为( )
A.140° B.160° C.170° D.150°
如图,AB∥CD,DB⊥BC,∠1=40°,则∠2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140°
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
A.5 B.4 C.7 D.6
如图,AB∥CD,AE交CD于C,∠A=34°,∠DEC=90°,则∠D的度数为( )
A.17° B.34° C.56° D.124°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4,则它的边长为( )
A.6 B.5 C.4 D.3
如图,△ABC中,∠C=90°,∠A=30°,AB=12,则BC=( )
A.6 B.6 C.6 D.12
如图,等边△ABC的高AH等于,那么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B.2 C.2 D.4
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已知CD=1,∠B=30°,则BD的长是( )
A.1 B.2 C. D.2
如图,直线a∥b,AC⊥AB,AC交直线b于点C,∠1=60°,则∠2的度数是( )
A.50° B.45° C.35° D.30°
在△ABC中,∠A:∠B:∠C=1:2:3,最短边BC=4cm,则最长边AB的长是( )
A.5cm B.6cm C.cm D.8cm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B.如果a2=b2,那么a=b
C.两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
D.如果两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角一定相等
二 、填空题
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5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度.
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
点A处)在她家北偏东60°500m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是 .
如图,直线a∥b,EF⊥CD于点F,∠2=65°,则∠1的度数是 .
如图,∠AOP=∠BOP=15°,PC∥OA,PD⊥OA,若PC=4,则PD的长为_____________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D∥BC,∠ABC=60°,∠BCD=30°,BC=6,那么△ACD的面积是 .
三 、解答题
已知:如图,中,于D.
求证:。
如图,在△ABC中,∠ACB=90°,∠A=30°,BD平分∠ABC.求证:AD=2CD.
如图,一艘轮船从点A向正北方向航行,每小时航行15海里,小岛P在轮船的北偏西15°,3小时后轮船航行到点B,小岛P此时在轮船的北偏西30°方向,在小岛P的周围20海里范围内有暗礁,如果轮船不改变方向继续向前航行,是否会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
(
A
B
P
C
北
)
`
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交CB于点D,过点D作DE⊥AB于点E.
(1)求证:△ACD≌△AED;
(2)若∠B=30°,CD=1,求BD的长.
在△ABC中,AB=AC,∠A=60°,点D是线段BC的中点,∠EDF=120°,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E,DF与线段AC(或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DF⊥AC,垂足为F,AB=4,求BE的长;
(2)如图2,将(1)中的∠EDF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仍与线段AC相交于点F.求证:;
(3)如图3,将(2)中的∠EDF继续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与线段AC的延长线交与点F,作DN⊥AC于点N,若DN=FN,求证:.
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解:∵∠AOD=20°,∴∠COA=90°﹣20°=70°,∴∠BOC=90°+70°=160°.
故选B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2的度数.
解:∵AB∥CD,∠1=40°,
∴∠3=∠1=40°,
∵DB⊥BC,
∴∠2=90°﹣∠3=90°﹣40°=50°.
故选B.
【分析】利用垂线段最短分析AP最小不能小于3;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6,可知AP最大不能大于6.此题可解.
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AP的长不可小于3;
∵△ABC中,∠C=90°,AC=3,∠B=30°,
∴AB=6,
∴AP的长不能大于6.
故选C.
【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CE=∠A,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解:∵AB∥CD,
∴∠DCE=∠A=34°,
∵∠DEC=90°,
∴∠D=90°﹣∠DCE=90°﹣34°=56°.
故选C.
【分析】作出等边三角形边上高,利用60°的正弦值可表示出高的值,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解:如图,作AD⊥BC于点D.
设AB=BC=AC=x,
则AD=AB×sin∠B= x,
故边长为x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 ×x× x=4 ,
解得:x=4,
故选:C.
【分析】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
解:∵∠C=90°,∠A=30°,AB=12,
∴BC=12sin30°=12×=6,
故答选A.
【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BC的长,即可求出△ABC的面积.
解:∵AB=AC=BC, ∴BH=CH= CB= AB,∠BAH=30°,
∵AH= ,
∴cos30°= ,
∴AB= =2cm,
∴BC=2cm,
∴△ABC的面积为: CB AH= ×2× = (cm2).
故选A.
【分析】由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得出DE=DC,∠AED=∠C=90°,就可以得出∠BED=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求出BD=2DE,然后解答即可.
解:∵△ADE与△ADC关于AD对称,
∴△ADE≌△ADC,
∴DE=DC,∠AED=∠C=90°,
∴∠BED=90°.
∵∠B=30°,
∴BD=2DE.
∵DC=1,
∴BD=2.
故选:B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与∠1的关系,根据两直线垂直,可得所成的角是9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解:如图,
∵直线a∥b,
∴∠3=∠1=60°.
∵AC⊥AB,
∴∠3+∠2=90°,
∴∠2=90°﹣∠3=90°﹣60°=30°,
故选:D.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角的比求出三角的度数,再由最小边BC=4cm,即可求出最长边AB的长.
解答: 解:设∠A=x,
则∠B=2x,∠C=3x,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x+2x+3x=180°,
解得x=30°,
即∠A=30°,∠C=3×30°=90°,
即△ABC为直角三角形,
∵∠C=90°,∠A=30°,
∴AB=2BC=2×4=8cm,
故选D.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对A进行判断;根据a=-b时,有a2=b2,可对B进行判断;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对C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D进行判断.
解: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
B、如果a2=b2,那么a=b或a=-b,所以B选项为假命题;
C、有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所以C选项为假命题;
D、当两直线平行,且两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角一定相等,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
故选A.
二 、填空题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解答.
解:∵一个锐角为50°,
∴另一个锐角的度数=90°﹣50°=40°.
故答案为:40°.
【分析】求出∠AOB,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即可.
解:∠AOB=90°﹣60°=30°,
∵∠ABO=90°,OA=500m,
∴AB=OA=250m,
故答案为:250m.
【分析】先根据直线a∥b,∠2=65°得出∠FDE的度数,再由EF⊥CD于点F可知∠DFE=90°,故可得出∠1的度数.
解:∵直线a∥b,∠2=65°,
∴∠FDE=∠2=65°,
∵EF⊥CD于点F,
∴∠DFE=90°,
∴∠1=90°﹣∠FDE=90°﹣65°=25°.
故答案为:25°.
【分析】过P作PE垂直与OB,由∠AOP=∠BOP,PD垂直于OA,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得到PE=PD,由PC与OA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得到一对内错角相等,又OP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COP=∠CPO,又∠ECP为三角形COP的外角,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ECP=30°,在直角三角形ECP中,由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由斜边PC的长求出PE的长,即为PD的长.
解答: 解:过P作PE⊥OB,交OB与点E,
∵∠AOP=∠BOP,PD⊥OA,PE⊥OB,
∴PD=PE,
∵PC∥OA,
∴∠CPO=∠POD,
又∠AOP=∠BOP=15°,
∴∠CPO=∠BOP=15°,
又∠ECP为△OCP的外角,
∴∠ECP=∠COP+∠CPO=30°,
在直角三角形CEP中,∠ECP=30°,PC=4,
∴PE=PC=2,
则PD=PE=2.
故答案为:2.
【分析】如图,过点A作AE⊥BC于E,过点D作DF⊥BC于F.构建矩形AEFD和直角三角形,通过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E的长度,然后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如图,过点A作AE⊥BC于E,过点D作DF⊥BC于F.设AB=AD=x.
又∵AD∥BC,
∴四边形AEFD是矩形形,
∴AD=EF=x.
在Rt△ABE中,∠ABC=60°,则∠BAE=30°,
∴BE=AB=x,
∴DF=AE==x,
在Rt△CDF中,∠FCD=30°,则CF=DF cot30°=x.
又∵BC=6,
∴BE+EF+CF=6,即x+x+x=6,
解得 x=2
∴△ACD的面积是: AD DF=x×x=×22=,
故答案为:.
三 、解答题
证明:过点A作于E,
,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因为
又,所以
所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所以(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
【分析】过D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CD=DE,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AD=2DE,代入求出即可.
证明:
过D作DE⊥AB于E,
∵∠ACB=90°,BD平分∠ABC,
∴CD=DE,∠DEA=90°,
∵∠A=30°,
∴AD=2DE,
∴AD=2CD
解:连接AP,且做PD垂直于AB交AB延长线于D点
∵∠PBC=30°∴∠PBA=150°
又∵∠A=15°
∴∠APB=15°(180-150-15)
∴PB=PA=45×3=45海里
∴PD=22.5海里(30度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一半)
22.5大于20,所以不会触礁。
【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CD=ED,再利用HL定理
(2)求出∠DEB=90°再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1)证明:∵AD平分∠CAB,DE⊥AB,∠C=90°,
∴CD=ED,∠DEA=∠C=90°,
∵在Rt△ACD和Rt△AED中
∴Rt△ACD≌Rt△AED(HL);
(2)解:∵DC=DE=1,DE⊥AB,
∴∠DEB=90°,
∵∠B=30°,
∴BD=2DE=2.
【分析】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DE⊥AB,从而得到BE的长度;取AB的中点G,连接DG,得出DG为△ABC的中位线,则DG=DC,∠BGD=∠C=60°,根据四边形对角互补得出∠GED=∠DFC,从而得到△DEG和△DFC全等,得到EG=CF,得出答案;取AB的中点G,连接DG,同⑵,易证△DEG≌△DFC得出EG=CF,设CN=x,根据Rt△DCN得出CD=2x,DN=x,根据题意得出EG、BE与x的关系,从而进行说明.
解:⑴由四边形AEDF的内角和为360°,可知DE⊥AB,故BE=2
⑵取AB的中点G,连接DG
易证:DG为△ABC的中位线,故DG=DC,∠BGD=∠C=60°
又四边形AEDF的对角互补,故∠GED=∠DFC
∴△DEG≌△DFC
故EG=CF
∴BE+CF=BE+EG=BG=AB
⑶取AB的中点G,连接DG
同⑵,易证△DEG≌△DFC
故EG=CF
故BE-CF=BE-EG=BG=AB
设CN=x
在Rt△DCN中,CD=2x,DN=x
在RT△DFN中,NF=DN=x,故EG=CF=(-1)x
BE=BG+EG=DC+CF=2x+(-1)x =(+1)x
故BE+CF=(+1)x+(-1)x=2x,
(BE-CF)=[(+1) x-(-1)x]= 2x.
故.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