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4.7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1-05 22: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能力训练测试题
(测试范围:4.7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口  浙江 刘国军 
A卷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 C.矿石粉碎 D.酒精挥发
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加热变水蒸气      B.钢铁生锈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3。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熔点 B.气味 C.溶解性 D.毒性
4.有关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常温下呈气态 C.氧化性 D.液态氧呈淡蓝色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在1535℃时熔化成铁水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1标准大气压下,水在100℃时变成水蒸气
D.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6.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燃烧
7.对于书写纸,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白色 B.可燃 C.不溶于水 D.易撕碎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
A.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的改变
9.下列物质变化属物理变化的是    (    )
A.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 B.冰→水蒸气
C.碳→二氧化碳 D.铜→铜锈
10.米饭在嘴里慢慢地细嚼会感觉有甜味产生,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跟口中的消化液作用生成了麦芽糖。在上述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 )
A. 只有化学变化,没有物理变化 B. 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 D.无法确定
11.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C.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蜡烛在点燃后能燃烧
12.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B.用果汁制成冰棒
C.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煮饭 D.冰雪融化
13.下列属于厨房里发生的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物腐败 B.天然气燃烧 C.水的沸腾 D.菜刀生锈
14.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 潮湿空气中,铁容易生锈
B. 牛奶变质了
C. 镁是银白色的金属
D. 少量食盐放入水中不见了
15.下列叙述的前后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
A.铁丝受力弯曲,体现了铁丝较软的化学性质
B.粉笔能在黑板上写字,是因为粉笔是白色的
C.打开白酒瓶能闻到一股酒味,是因为酒精的化学性质活泼
D.木材能被点燃,是因为木材具有可燃性质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2分)
16.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如 ;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如 。
17、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是植物的 它能使 、 转化成葡萄糖和 。
18.铁块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锈斑,若用砂纸砂去铁锈,又露出银白色金属光泽的铁,由上述现象可知铁生锈是_____变化,砂去铁锈是_______变化。由此可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表示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汽油可以燃烧,B.汽油不能溶解在水中,C.晒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的食盐晶体,D.硫磺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E.金属可以导电F.铜可以制成很薄的铜片,G.水可以蒸发成水汽,也可以凝固成冰。H.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0.下列是物理变化的是: ;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铅笔写字,用橡皮擦铅笔字迹B.在太阳光下晒干衣服C.煤的燃烧D.香水挥发到空气中E.气球充入氢气后升空F.钢铁生锈G.食物腐败变质H.电灯通电发光发热I.水结成冰J.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硫酸变成红色
21、填出区分下列物质的具体性质
①铁和铜_____ ②酒精和水_____③糖和食盐_____④石灰水和水_____
22.“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以上描述中:属水的物理性质的有: ;属水的化学性质的有: .
三、实践题(6分+7分=13分)
23.湿的空气通过浓硫酸后,空气会变得干燥,同时浓硫酸会变得稀一些。请分析此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
24.家庭小实验:点燃一根蜡烛,经过一段时间后熄灭.请写出从点燃到熄灭过程中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至少写出四种),并指出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B卷
(满分:30分  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l、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2.生活中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木炭的燃烧放热     B.生石灰与水混和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    D.苹果腐烂发热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北方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天气    
 B.燃烧煤最终形成酸雨的过程
 C.温室气体使地球气温上升的过程
 D.夏秋之交天空突然降冰雹的过程
4.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铁溶于稀硫酸,煤的燃烧 B.火药爆炸,粉碎矿石
C.冰融化成水,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D.汽油挥发,湿衣服晾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C.生成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5分,共15分)
5..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常用于防治坏血病造成的血管破裂出血.为了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我们将6片维生素C片压碎,溶于10毫升水中,然后过滤,取几毫升滤液,做下列实验:
(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装有滤液的试管,溶液呈红色;再用PH试纸测得维生素C溶液的PH在1~2之间。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
(2)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滤液并加热煮沸,发现有红色的铜析出。这时维生素C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把滤液加热煮沸5~10秒,再重复上述两个实验,发现维生素C的性质与未加热时的性质一样,即在100℃以下不会发生分解。这说明维生素C的性质在常温时比较 .(填“稳定”或“不稳定”)
C卷
(满分:20分  时间:10分钟)
阅读下列两段短文,然后填空。(每题10分,共20分)
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率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薪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
2.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5公里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幅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神。
臭氧通常是一种淡蓝色的、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二氧化硫遇臭氧微热就会迅速被氧化为三氧化硫,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
回答:
(1) 臭氧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
(2) 臭氧的化学性质(用文字表达)
① ②
参考答案
A卷1.B2.A3.D4.C5.B6.D7.B8.C9.B10.C11.D12.C13.C14.A15.D16.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等 17.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氧气.18 化学,物理,有无新物质生成 19A、D、H,B、C、E、F、G 20.A、B、D、E、H、I,C、F、G、J. 21. ①颜色②气味③味道④是否能和CO2反应变浑浊或酸碱性22.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 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23.物理变化 此过程中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本身物质没有变化 24.实验现象有:(1)石蜡受热,顶端熔成液态;(2)蜡烛火焰底部呈淡蓝色,并有气体产生;(3)火焰处有热量放出;(4)液化的蜡烛逐渐汽化;(5)蜡烛长度变短了;(6)熔化的蜡烛在流下的过程中有凝固起来;(7)熄灭蜡烛时,烛芯处产生黑烟,同时闻到特殊气味等现象。化学变化有:(2);物理变化:(1)(3)(4)(5)(6)(7).
B卷 1.B2.C 3 .B 4.C5.B 6.(1)酸(2)化学变化(3)稳定 
C卷 1.物理性质: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率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化学性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物理变化:酒精在灯薪上汽化,化学变化: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1) 淡蓝色,气态, 鱼腥味 (2) 臭氧不稳定,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 二氧化硫遇臭氧微热就会迅速被氧化为三氧化硫.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