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京市丰台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下列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朽木和蝙蝠 B.机器人和计算机
C.珊瑚虫和向日葵 D.恐龙骨骼化石和钟乳石
2.下列与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生理现象相似的是( )
A.手被针刺后缩回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树苗能够长成大树 D.子女与父母血型相同
3.下列探究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 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4.欲获得校园各种花卉的花期,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①实验法 ②文献法 ③调查法 ④观察法.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5.在野外实习时,下列不应该做的一组活动是( )
①听蝉鸣、鸟叫②对昆虫进行拍照③捅马蜂窝、捕捉蛇④如实记录植物种类⑤爬悬崖、采野花、品尝野果.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6.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蚯蚓疏松土壤
C.植物生长需要水 D.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7.仔细观察番茄的果肉,里面有一些“筋络”,这些“筋络”属于( )
A.保护组织 B.分生组织 C.输导组织 D.营养组织
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草原 B.地球上所有的人
C.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D.湖泊中的所有鱼类
9.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其它设置均相同,绘出以下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时视野最暗的是②
B.正确观察顺序是③①②
C.观察视野③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D.放大倍数从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
10.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操作正确的是( )
A.更换物镜应转动转换器
B.对光时应该先将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
D.要使视野变明亮,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11.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⑥ C.③和④ D.①和⑥
12.如图中盖盖玻片的操作规范的是( )
13.桑葚的果实味甜多汁呈紫色,食用桑葚时手指会被染成紫色.这些紫菜的汁液来自于果实细胞的( )
A.液泡 B.线粒体 C.细胞壁 D.叶绿体
14.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维持大气中氮含量的稳定
B.可降低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含量
C.可降低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D.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1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核中有染色体
B.细胞核在遗传中起重要作用
C.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D.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
16.欲观察叶绿体应采用的材料为( )
A.番茄果肉细胞 B.菠菜叶肉细胞 C.洋葱根尖细胞 D.小肠绒毛细胞
17.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②提高氧气浓度 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④形成高温环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胆汁的作用是( )
A.将脂肪转变成脂肪微粒 B.将淀粉转变成葡萄糖
C.将蛋白质转变成氨基酸 D.将脂肪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19.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和小肠中依次被分解成( )
①葡萄糖 ②氨基酸 ③麦芽糖 ④甘油和脂肪酸.
A.①③ B.②④ C.③① D.④②
20.植物苗期缺乏氮肥可表现为( )
A.易倒伏 B.植株矮小,叶片暗绿
C.叶片出现斑点 D.植株矮小,叶片边缘黄化
21.将番茄果肉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番茄果肉细胞的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缩小 B.胀大 C.正常 D.消失
22.如图是小麦根尖的结构图,吸水的主要部位和生长最快的部位依次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23.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应采用的装置组合为(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具有保卫细胞的部分是( )
A.② B.③ C.①和② D.⑤
25.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 )
A. B. C. D.
26.某种病毒能引起禽流感,青霉能引起面包发霉,它们的营养方式依次是( )
A.腐生、寄生 B.寄生、腐生 C.寄生、寄生 D.腐生、腐生
27.寄生在植物体上的是( )
A.蛔虫 B.体虱 C.菟丝子 D.噬菌体
28.青少年要适当多吃蛋、奶、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这是因为蛋白质是( )
A.主要的储能物质 B.主要的供能物质
C.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D.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29.人体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是( )
A.胃 B.肝脏 C.食管 D.小肠
30.下列关于肝脏、胆囊和胰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器官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C.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能消化蛋白质
D.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进入十二指肠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0分)
31.(6分)如图是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甲、乙细胞,可选取的生物材料依次是 和 (分别填写一种即可).制作甲细胞的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制作乙细胞装片时,滴加的液体是 .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 ;能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结构是[ ] .
32.(7分)在对一条小河的生物调查学习活动中,观察到河水中有一些水绵、金鱼藻、小鱼、小虾等常见的生物,他们采集了一些标本和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
(1)对采集的水样进行观察时,看到了图甲所示的微小生物,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为单细胞生物 (填名称).为更好地了解该生物的生活特点,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和进一步观察.因为它们的生活需要氧气,所有应该从培养液 (填“表”或“底”)层吸取观察.在进一步的观察中,发现食物会随着水流通过口沟进入它的体内,形成 ,食物在其中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消化、呼吸、运动等都在一个细胞中完成.由此说明 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显微镜下有时还能观察到图乙所示的情景.一段时间后,图中的两部分完全分开,变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这说明该生物正在进行 .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藻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和液泡.
33.(7分)如图中,A﹣E示意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过程中,细胞的 增加.
(2)B通过细胞的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形成四种组织,图C右下角为 组织,功能为 (写出一种).
(3)患肿瘤后,进行胃切除手术,是在人体结构的 层次进行治疗.术后服用抗肿瘤药物,是在针对人体结构的 层次进行治疗.
(4)体育锻炼可使人体结构的多个 的机能得到增强.
34.(6分)喇叭虫是淡水中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其形态特点如图所示.某同学想探究“细胞完整性是维持其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2只大小且活性相近的喇叭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不做任何处理,乙组按照如图进行分割.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喇叭虫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甲组喇叭虫存活正常;乙组分割处理后①③在一段时间后死亡,只有②又再生出完整个体,继续存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中设置的甲组喇叭虫为实验的 .
(2)本实验中有一处不合理,请指出并修改 .
(3)在进行分割处理后,需将两组喇叭虫培养一段时间,培养过程中要保证培养条件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实验中乙组②能再生出完整个体的原因是 .
(5)请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增加一组实验,证明细胞质在喇叭虫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
35.(7分)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丙表示 的消化过程.
(2)蛋白质最终在消化道的 中彻底消化分解成 .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等量馒头块 等量碎屑 等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①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和[ ]号试管进行实验.
②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 .
③实验2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摇匀后,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36.(7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使绿色植物消耗体内贮存的 .
(2)③叶片颜色的变化是 ,其原因是 .④叶片颜色变化是 ,其原因是 .
(3)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内烧杯中的液体应为 ,其他保持不变.
(4)光合作用所需原料除二氧化碳外还有 .
2017-2018学年北京市丰台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C;2.A;3.A;4.D;5.C;6.D;7.C;8.A;9.C;10.A;
11.C;12.A;13.A;14.D;15.C;16.B;17.C;18.A;19.C;20.D;
21.A;22.A;23.B;24.D;25.B;26.B;27.C;28.C;29.D;3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