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章末复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章末复习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1-30 14:2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课
知识体系
[答案填写] ①地心说 ②日心说 ③ ④  ⑤  ⑥2π  ⑦ ⑧GM=gR2 ⑨ 
⑩7.9 km/s ?11.2 km/s ?16.7 km/s ?低速 ?宏观
主题一 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处理
分析处理天体运动问题,要抓住“一个模型”、应用“两个思路”、区分“三个不同”.
1.一个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行星、月球等),还是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空间站等),只要天体的运动轨迹为圆形,就可将其简化为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
2.两个思路.
(1)所有做圆周运动的天体,所需的向心力都来自万有引力.因此,向心力等于万有引力,据此所列方程是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关系式,即G=m=mω2r=mr=ma.
(2)不考虑地球或天体自转影响时,物体在地球或天体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约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mg,变形得GM=gR2,此式通常称为黄金代换式.
3.三个不同.
(1)不同公式中r的含义不同.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中,r的含义是两质点间的距离;在向心力公式F=m=mω2r中,r的含义是质点运动的轨道半径.当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两式中的r相等.21cnjy.com
(2)运行速度、发射速度和宇宙速度的含义不同.三种速度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
概念
大小
影响因素
运动速度
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v=
轨道半径r越大,v越小
发射速度
在地面上发射卫星的速度
大于或等于7.9 km/s
卫星的发射高度越高,发射速度越大
宇宙速度
实现某种效果所需的最小卫星发射速度
7.9 km/s
11.2 km/s
16.7 km/s
不同卫星发射要求不同
(3)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的含义不同.21教育网
①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由G=ma,得a=,其中r为卫星的轨道半径.
②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其中R为地球的半径.
③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ω2Rcosθ,其中ω、R分别是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和半径,θ是物体所在位置的纬度值.21·cn·jy·com
【例1】 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 km,运行周期127分钟.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
C.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
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
解析:绕月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月球质量为M,有G=m(R月+h),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公式g月=联立①②可以求解出:g月=,即可以求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由于卫星的质量未知,故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无法求出;由v=可以求出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由a=(R月+h)可以求出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依此可推出A、C、D都可求出,即不可求出的是B项,故选B.www.21-cn-jy.com
答案:B
针对训练
1.(多选)如图所示,飞行器P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相对飞行器的张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
C.若测得周期和张角,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D.若测得周期和轨道半径,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解析:由G=mR得T= ·2π,可知A正确.由G=m得v=,可知B错误.设轨道半径为R,星球半径为R0,由M=和V=πR得R==,可判定C正确.当测得T和R而不能测得R0时,不能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故D错误.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C
主题二 人造卫星的发射、变轨与对接
1.发射问题.
要发射人造卫星,动力装置在地面处要给卫星以很大的发射初速度,且发射速度v>v1=7.9 km/s,人造卫星做离开地球的运动;当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区域后,再调整速度,使F引=F向,即G=m,从而使卫星进入预定轨道.www-2-1-cnjy-com
2.变轨问题.
(1)当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由G=m,得v=,由此可见轨道半径r越大,线速度v越小.当由于某原因速度v突然改变时,若速度v突然减小,则F>m,卫星将做近心运动,轨迹为椭圆;若速度v突然增大,则F<m,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轨迹变为椭圆,此时可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分析其运动.
(2)卫星到达椭圆轨道与圆轨道的切点时,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相同,所以加速度也相同.
3.对接问题.
(1)低轨道飞船与高轨道空间站对接.
如图甲所示,飞船首先在比空间站低的轨道运行,当运行到适当位置时,再加速运行到一个椭圆轨道.通过控制轨道使飞船跟空间站恰好同时运行到两轨道的相切点,便可实现对接.2-1-c-n-j-y
图甲   图乙
(2)同一轨道飞船与空间站对接.
如图乙所示,后面的飞船先减速降低高度,再加速提升高度,通过适当控制,使飞船追上空间站时恰好具有相同的速度. 21*cnjy*com
【例2】 如图所示,某次发射同步卫星的过程如下: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再次点火进入椭圆形的过渡轨道2,最后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解析:由G=m=mrω2得,v=,ω=,由于r1<r3,所以v1>v3,ω1>ω3,A、B错;轨道1上的Q点与轨道2上的Q点是同一点,到地心的距离相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知,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同理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C错,D对.2·1·c·n·j·y
答案:D
针对训练
2.我国即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假设“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
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
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解析:若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则由于飞船所受合力小于所需向心力,故飞船将脱离原轨道而进入更高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A错误;若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则由于空间实验室所受合力大于所需向心力,故空间实验室将脱离原轨道而进入更低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B错误;要想实现对接,可使飞船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然后飞船将进入较高的轨道,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后,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选项C正确;若飞船在比空间实验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则飞船将进入更低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D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C
【统揽考情】
本章公式较多,但重点、热点集中,在高考试题中,主要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航天技术中的应用,分析问题的思路主要是三个方面:(1)万有引力等于重力;(2)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3)变轨问题.在高考试卷中,主要是选择题型,每年必考,分值不多,6分左右,个别省份有时考查计算题,分值在20分左右.【版权所有:21教育】
【真题例析】
(2015·四川卷)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计划于2020年登陆火星.地球和火星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忽略行星自转影响.根据下表,
行星
半径/m
质量/kg
轨道半径/m
地球
6.4×106
6.0×1024
1.5×1011
火星
3.4×106
6.4×1023
2.3×1011
火星和地球相比(  )
A.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小
B.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
C.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较大
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
解析:火星和地球都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mr=ma知,因r火>r地,而=,故T火>T地,选项A错误;向心加速度a=,则a火<a地,故选项B正确;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火=,代入数据比较知g火<g地,故选项C错误;地球和火星上的第一宇宙速度:v地=,v火=,v地>v火,故选项D错误.
答案:B
针对训练
(多选)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T,Ek、S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
A.TA>TB      B.EkA>EkB
C.SA=SB D.=
解析:根据开普勒行星第三运动定律,选项D正确;根据开普勒行星第二运动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这里是指同一行星,故选项C错误;由G=mR得T= ,因为RA>RB,所以周期TA>TB,选项A正确;由G=m得v= ,因为RA>RB,所以线速度vA<vB,动能Ek=mv2,所以EkA<EkB,选项B错误.
答案:AD
1.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近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
B.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
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解析:在轨道1运动的人造卫星在P点加速做离心运动才能变轨到轨道2,所以在轨道1经过P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经过P点的速度,A错误;在P点,加速度a=,而F=,所以不论沿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经过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B正确;在轨道1上不同的位置,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不相同,所以加速度也不相同,C错误;动量p=mv,是矢量,在轨道2上不同的位置,卫星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所以动量不同,D错误.
答案:B
2.(2015·福建卷)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和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b到地心O的距离分别为r1、r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则(  )
A.= B.=
C.= D.=
解析:对人造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可得v=.所以对于a、b两颗人造卫星有=,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3.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信.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1 h B.4 h
C.8 h D.16 h
解析:
同步卫星的环绕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对同步卫星有G=m(6.6R),地球自转周期减小,则同步卫星需要降低高度,三颗卫星全覆盖赤道的最小高度如图,图中MP、MQ与地球相切,根据几何关系得同步卫星的最小轨道半径为2R,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得T=4 h,故选B.
答案:B
4.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  )
A.a2>a1>a3 B.a3>a2>a1
C.a3>a1>a2 D.a1>a2>a3
解析: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和东方红二号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两者的角速度相同,即ω3=ω2,由a=ω2R得半径大的向心加速度大,即得a3<a2;东方红二号和东方红一号的远地点相比,由=ma得a=,即离地面越近,加速度越大,即a2<a1,选项D正确.
答案:D
5.(2015·安徽卷)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图示为A、B、C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星体质量为2m,B、C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三角形的边长为a,求:
(1)A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A;
(2)B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B;
(3)C星体的轨道半径RC;
(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解析:(1)由万有引力定律,A星体受B、C星体引力大小为
FBA=G=G=FCA,
方向如图所示,则合力大小为
FA=2G.
(2)同上,B星体所受A、C星体引力大小分别为FAB=G=G,FCB=G=G,方向如上图所示.
由FBx=FABcos 60°+FCB=2G,
FBy=FABsin 60°=G,
可得FB==G.
(3)通过分析可知,圆心O在中垂线AD的中点,则
RC=,可得RC=a.
=,
(4)三星体运动周期相同,对C星体,由FC=FB=G=mRC,可得T=π .
答案:(1)2G (2)G
(3)a (4)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