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到实验室去 现有两瓶失去标
签的液体分别为纯
净水和双氧水,你
能将它们区分开吗?我来鉴别!活动一 氧气的制取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H2O2(一)复习原理、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 仪器装置的选择⑴.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 )归纳总结:当到实验室制取气体时 选发生装置的依据( ) 选收集装置的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DB或C排水法⑵选用收集装置( ),采用( )收集的较纯净2、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到的实验装置有何特点?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3、如何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如果有气泡从瓶口
一侧冒出表示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放在瓶口检验,如果木条复燃,表示集满了。排水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1如何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
从左到右,自下而上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把导
管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捂
住广口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末端形
成一段水柱,气密性良好。2. 如何检查过氧化氢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二) 复习操作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3.怎样加入二氧化锰,怎样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4.排水法收集时,如何将集气瓶注满水而不留有气泡?何时开始收集?
5.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何放置?
①从广口瓶口加入
二氧化锰
②向分液漏斗中加入
过氧化氢溶液。正放在桌面上向集气瓶内灌满水,用玻璃片从
一侧推盖,倒置在水槽中。
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验满放置(先固后液)(三)确定实验步骤1、二氧化锰取半药匙。
2、过氧化氢(20—25毫升)有一定的腐蚀性,
使用时要尽量小心;小组合作 注意安全。
3 、当分液漏斗内没有药品时,要及时关闭
活塞。
4 、用第三个集气瓶收集氧气时里面留有
少量水。收集的氧气后面实验要用。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制取并收集三瓶氧气吧温馨提示:分组实验或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木炭放入氧气中时,
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活动二:氧气性质的探究设计实验步骤: 如何检验生成物?温馨提示:2、《铁在氧气中燃烧》待火柴快燃尽时,将红热铁丝从瓶口慢慢伸入集气瓶中 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温馨提示:活动二:氧气性质的探究设计实验步骤:活动二:氧气性质的探究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设计实验步骤:如何检验产物?在空气中发红;氧气中发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活动二:氧气性质的探究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活动二:氧气性质的探究2、《铁在氧气中燃烧》活动二:氧气性质的探究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明显
变模糊石灰水
变浑浊碳 + 氧气点燃水 + 二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集气瓶内壁有水雾,
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放热。 对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哪组同学失败了,你能说说原因吗?活动三:反思与提升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与许多物质发生( )。 反思交流:为什么木炭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活动三:反思与提升宏观:说明燃烧的剧烈程
度跟氧气的含量有关,氧
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你能否从微观角度试着解释? 分子之间欲发生反应,其首要条件是分子之间接触碰撞。在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氧气分子含量相对较少,木炭与氧分子碰撞机会少,而在纯氧气中则大大增加了碰撞机会。1、小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木条没有复燃?你能说一下原因吗?
2、小刚从纱窗取上下一根铁丝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能点燃,你来帮他分析一下.我来帮忙! 感悟、质疑、提升……你说我说利用身边的材料(带塞子的塑料瓶、注射器、牛奶吸管、玻璃杯等)自己动手制作一套简易制氧装置。课外探究 课型: 实验课
到实验室去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目标
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5瓶氧气,并选择适当物质,探究或验证氧气的性质
2.初步学习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乳胶管、集气瓶(250mL)药匙、水槽、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燃烧匙、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火柴、木条。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3.4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液体分别为纯净水和双氧水,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
【学生】
气氛活跃 积极回答问题: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气泡冒出的是水,有气泡冒出的是双氧水。
【师】那怎样使产生的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呢,如果需要制取大量气体,需要哪些仪器,如何组装?怎样收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通过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鉴别纯净水和双氧水,既复习了本节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做足准备】
一 氧气的制取
(一)复习原理、装置特点、收集方法、验满方法。
指导学生学读课文95页氧气的制取步骤。
【思考】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2、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到的装置有何特点?
3、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原因是什么?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
4、如何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
【学生】回答
(二)复习操作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1. 如何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
2.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过氧化氢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
3.怎样加入二氧化锰,怎样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4.排水法收集时,如何将集气瓶注满水而不留有气泡?何时开始收集?
5.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何放置?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氧气制取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连(连接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先固后液)
收集
验满
放置
【过渡】
下面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讨论,各小组合理分工,团结合作,认真操作,共同完成用过氧化氢制取三瓶氧气,两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用排水法收集,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实战演练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及时提醒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⑶交流讨论
各小组的实验都做完了,同学们刚才经过自己做的实验,你又有哪些新的启发呢?
【学生】 回答
【点拨】 做实验一定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思维要严密,操作要熟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明确自己所要做的实验,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周密的实验安排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使学生熟悉制氧气的步骤
。
【过渡】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取氧气,下面我们就利用自己制取的氧气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吧。
板书 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明确任务
利用所收集的氧气完成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二)做好准备
【思考】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什么?
2.如何检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学生展示】
1.把木炭向集气瓶中伸入的时候要缓慢。
2.向反应后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思考】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释疑解惑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需注意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砂或留少量水,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烫裂瓶底。
2. 铁丝如果生锈,要先用砂纸打磨干净,铁丝绕成螺旋状都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用来引燃铁丝,带火柴杆快要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
【思考】
怎样确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学生】蜡烛燃烧后,先观察集气瓶内壁是否有水雾凝结,再向集气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教师】适时补充,点拨到位
(三)实战演练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交流反思
1.为什么木炭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你能否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试着解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小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木条没有复燃?你能说一下原因吗?
2、小刚从纱窗取上下一根铁丝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能点燃,你来帮他分析一下.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能力。
使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的实质。
通过交流,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
本次实验你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与同学交流。
培养学生的总结与表达能力
课外探究
利用身边的材料(带塞子的塑料瓶、注射器、牛奶吸管、玻璃杯等)自己动手制作一套简易制氧装置。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实验的乐趣。
布置作业
1.若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项(??? )
①不易溶于水 ②易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气体。下列对该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不易溶于水
C.铁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3.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标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⑵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⑶实验室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从环保、节能角度看你认为相对较好的方法是
4.硫化亚铁(FeS)是一种黑色的块状固体,把稀硫酸滴在硫化亚铁的表面,会产生硫化氢(H2S)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水溶液叫氢硫酸。制取硫化氢发生装置,应选用下图所示的_____装置;收集硫化氢时,应选用下图所示的___装置。(填代号)
A B C D E
参考答案:
1.D 2.D
3.⑴酒精灯 试管
⑵BC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催化作用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⑶A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4.B D
教学反思
1.因为在第三节已经系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的有关实验,老师也都一一做了演示,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讲并不难,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规范学生的操作。
2.本节课不能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应该通过这样一节课,使学生认识到要完成一项任务时,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科学的理论依据,周密的实验安排,系统而又全面的安全、环保、节能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