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一章对环境的觉察 复习[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第一章对环境的觉察 复习[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8-08 12: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3张PPT。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图中的人分别用人的哪一部分结构或器官来感觉?
讨论一、常见感觉和感觉器官五种基本感觉: ___觉——眼 ____觉——耳
___觉——鼻 ___觉——舌
____觉——皮肤视听嗅味触二、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功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有保护作用触觉热觉冷觉痛觉1、此图告诉了你皮肤有______功能2、他为什么用手指去触摸盲文?你知道盲人如何认识人民币的大小吗?思考触摸答:手指对触摸较敏感你认为用手背而不用手心测试体温的原因是什么?手背上_________敏感的神经未梢比较丰富想与动热当皮肤中的这些感受器接受刺激后,神经兴奋传到了哪儿?又在哪儿形成这些感觉的呢?外界刺激感受器形成信息(神经冲动)神经大脑皮层(神经中枢shu)形成感觉讨论皮肤的感觉功能:
皮肤冷热的感觉是受皮肤的______热和_________热的变化速率的影响热水的温度应在40℃左右吸放气味 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嗅觉中枢嗅觉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大脑1、嗅觉的形成过程三、鼻和嗅觉1.____性(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会疲劳)2、嗅觉的特点2.____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3.____性不同动物不同年龄不同气味疲劳适应敏感观察想一想:小凸点内有些什么呢?1.舌表面密布许多小凸点,内藏 ,其内有许多 细胞。2.味觉的形成过程唾液味觉细胞大脑味觉味蕾味觉四、舌和味觉食物进入口腔探究1、尖甜、 根苦、 两边咸(前)、 酸(后)2、舌 头 对 液 体 最 敏 感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发生的条件_________
2、声音传播的条件_________
3、声速与___________因素有关,常温(15摄氏度)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振动有介质介质和温度等是340米/秒 1.产生:声源的振动(声源有:________________)2.传播的实质:声源的_______
传播开去。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半规管、前庭、耳蜗第三节 耳和听觉。 认识耳朵的结构耳朵各个部分的功能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咽鼓管: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收集声波
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运动将振动传到内耳(把声音放大)
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听力 的作用
旋转感觉
位置、速度感觉
有听觉感受器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
位觉感受器耳外耳中耳内耳耳廓:外耳道:收集______声波通道把声音放大鼓膜:鼓室:三块_________(锤骨、砧骨、镫骨): 接受声波的撞击产生______,带动听小骨振动有通向口腔的咽鼓管前庭:耳蜗:半规管:接受听小骨(镫骨)传来的震动并将之传给耳蜗内液体耳蜗有__________感受器内有______感受器,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集声传声感声、(感位)耳朵2.swf2 声波振动听小骨听觉位觉1、乐音的三个特性_______、 、 。
2、防止噪声的途径
1、_________
2、
3、
。音调 响度 音色控制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掩耳 1.物体在1秒钟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2.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1赫兹=____次/秒3.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频率赫兹Hz1频率4、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有关3.______:决定于发声体本身的特性。 1.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频率振动幅度远近音色声音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声体越近、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越强。 第四节 光和颜色
1、光传播:光在_______ 中沿_______传播。
2、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千米/秒
3、太阳光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透明物体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均匀物质
直线300000红、橙、黄、绿、蓝、靛、紫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什么是光源?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常见的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篝火和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亮的电灯、激光等光源光在物质中传播能拐弯吗?有时能,有时不能什么是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_______和________,这样的直线叫__________。路线方向光线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一、_______的形成二、____食和___食的成因三、隧道掘进机的工作
  原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日 月阳光下的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成因是_______________1.日月食现象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________形成的,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为____ ,在其他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比这个速度_______.
2.坐在教室中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讲台上的老师,这是因为光照到老师身上发生了_______的缘故.
3.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应该是 ,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角是_______.小孔成像沿直线传播300000千米/秒慢反射45度0度1.有看不见的光吗?
如_________。
2.绿色的植物,最不喜欢_______。
3.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绿色红、绿、蓝 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
复色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色光AOBN入射光线 AO入射点 O反射光线 OB法线 ONα 入射角α β反射角 β一、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漫反射1、镜面反射光的反射的两种类型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不是2、光的反射的应用
----潜望镜。2、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象1.平面镜成象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的象和物体大小_______,他们的连线跟镜面_______,它们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___。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____立、______大的_______象3.平面镜的应用:日常镜子、_______镜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_______相等垂直相等正等虚潜望的方向1.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练习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路1.8m高的人站在平面镜前,距镜面0.5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m.当他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m,像距镜面___ m。2.人与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是2m,
那么人与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m,
若人向镜面移动0.5 m,人与镜面
的距离为_____m,人与镜中的像
的距离为 _____m。
1.81.81110.5入射光线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法 线入射点0界 面玻璃空气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ANMMONCNNOCAMM空气水空气水MMOMANNC玻璃空气ANMMONCNNOCAMM空气水空气水MMOMANNC玻璃空气大大大大池水变浅了,为什么?思考我们看到的水中物体是物体变浅了的虚象光的反射和折射往往同时存在哪一条是入射光线?2.图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
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是法
线,反射角为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度。
界面的______边是玻璃。
XX′ 30 60 右 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A 、C、DB 、E 、F1、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自制简单透镜,滴水在透明纸上或玻璃上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也叫会聚透镜。OF焦点光心主光轴有几个焦点?F焦距fOF F结论: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两边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的实焦点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F 结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
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FFFFFF1235、在下列虚线处填上适当的透镜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凸透镜FFF凹透镜2、完成光路图我们来“解释”一下光的成像规律1, u >2ff2ff2f所以当u >2f时,成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像距f像距______倒立放大V>2fu =ff2ff2f所以当u =f 时,不成像u 2f像与物同侧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大倒立实像v=2f测焦距不成象 一、已知 f=10cm,如果把物体放在25cm的地方,则在光屏上会得到一( ),( )的(  )像。
 二、人们使用的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三、如果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应把物体放在( )与( )之间, 如果要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应把物体放在( )之内。
倒 立实像缩 小小于一倍焦距一 倍二倍焦距一倍焦距四、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之外, 在胶片上成( )( )
的实像的原理。
五、近视镜是一( )镜,老花镜是一个(      )镜。  二倍焦距缩小倒立凹透镜凸透镜1、将凸透镜作为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放在:( )
A.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B.透镜的2倍焦距处
C.透镜的焦点以外
D.透镜的焦点以内Df2ff2f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胶片上得到被拍景物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放大、倒立的实像 D. 缩小、倒立的实像D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够成缩小实像的现象来拍摄照片的,若镜头焦距为15cm,那么被拍景物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是:( )
A.超过30 cm B。在15 cm到30 cm之间
C.正好30 cm D。正好15 cmA课内练习4、以上各图中成虚像的是:( )
A.a、b B.b、c C.a、c D.a、dD5.某同学经过一节课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D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正立的像 B缩小的像 C放大的像 D倒立的像D7.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D实像是实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C8.一蜡烛位于凸透镜前3倍焦距处,在它移近凸透镜1.5倍焦距过程中,光屏上得到的像将:(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A9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把一物体置于主光轴上,当距透镜15 cm和6cm时,两次所成的像:( )
A.前者成缩小的虚像,后者成放大的实像
B.前者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后者成放大的、
正立的虚像
C.都成放大的实像
D.都成正立的虚像1: f =12cm : 2f=24cm2: f <15 cm< 2f 倒立放大的实象3: 6 cm< f正立.放大的虚象 B眼球的结构12345678910角 膜瞳 孔视神经玻璃体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脉络膜巩 膜虹 膜 眼 的 结 构眼 球(主要)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结膜、泪器内容物:眼球壁晶状体、房水、玻璃体外膜中膜内膜:角膜:透明巩膜:白色、坚固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虹膜:中有瞳孔脉络膜:营养、吸收阳光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1、视觉的形成:光线折光系统接受光线刺激、产生兴奋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视神经传导兴奋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2、盲点:在视神经穿过的地方,没有感光细胞分布,如果物像刚好落在这里,就不能形成视觉1、测试左眼盲点的大致部位:2、测试右眼盲点的大致部位眼睛 照相机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矫正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远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矫正练习: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经过
后,在 上形成物像,同时
感光细胞受到光线的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
沿着 传到大脑,在 形
成视觉。 折光系统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2、眼球的折光系统包括(由前到后的顺序填写)
、 、 、 等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晶状体3、眼的主要部分是 ( )
A、眼肌 B、眼睑 C、泪器 D、眼球D 4、眼球结构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 ( )
A、视网膜 B、脉络膜 C、虹膜 D、巩膜A5、眼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
A、玻璃体 B、晶状体 C、视网膜 D、瞳孔D6、中午阳光灿烂,当你从教室内走向操场时,
你的 瞳孔变化情况是 ( )
A、变大 B、缩小 C、不变 D、无法判定B外界事物效应器传出神经思维器官传入神经感觉器官雷达遥感、遥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