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复习 地球的“外衣”----大气
复习目标:
1. 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及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 掌握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 物质比热的概念,季风的形成及对降水的影响。
1. 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要点:
27、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8、对流层的特点:1)在大气的最底层,在赤道和两极的厚度不同,赤道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为8—9千米。
2)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9、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
30、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之一。
31、测量工具:温度计,单位:摄氏度(℃)。
32、为什么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33、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4、马得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很大。
35、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原因: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6、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76厘米汞柱=760毫米汞柱=10.3米高水柱
37、气体的压强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液体也与之相同。
38、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在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
3)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会不同。
39、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高气压控制多晴燥天气;低气压控制多阴雨天气。
40、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41、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和离心式水泵。
材料:吸尘器工作原理(起尘、吸尘和滤尘)
吸尘器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负压差越大风量越大,则吸尘能力也越大。
42、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3)阅读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目测结果
43、湿度是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多少,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44、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降水形成----------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增多逐渐增大,降水包括:雨滴、雪或冰雹。
45、“阴”指天空中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的总云量在5/10到7/10,5/10到3/10为少云,3/10以下为晴。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
46、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的天气;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47、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4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
49、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表示的意义: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
50、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51、我国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
季风气候分布: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偏北风)
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吹来的夏季风。(偏南风)
气温高,降水充沛。
52、西部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冬寒夏热,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
53、我国的灾害性天气:1)寒潮(强冷高压活动引起的),会带来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2)台风(一般发生在7、8月份)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
3)洪水,持续性暴雨、台风是引起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
5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温室效应引起的原因(二氧化碳)P94和城市“热岛”现象
二.巩固练习
1.大气可分成 层, 层, 层, 层和 层,它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2、一气象站一天中测得以下几个时间段的气温,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0时 2时 4时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20时 22时
温度(℃) 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2.4 20.5 18.1 14.4 13.9
(1)当地的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______时,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时。一天中的最大温差为_____℃。
(2)若上表中的最高温TA和最低温TB是同一时间在A、B两地测得的气温,那么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3.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900米处气温低(已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为0.6℃)----------------------------------------( ).
A.30~2 13.18~C C.20qC
4、莫干山是浙江省的避暑胜地,山顶的气温比当地市区的气温要低的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地形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5、到西藏去旅游的人,常出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俗称“高山反应”,这主要是因为( )
A、 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B、高山上二氧化碳含量高,而氧气含量低
C、高山上气温偏低,风力过大
D、上山时能量消耗过大,导致体能下降
6、登上数千米高山的登山运动员,观察所带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从山下到山顶气压和温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气压上升,气温上升 B、气压下降,气温下降
C、气压上升,气温下降 D、气压下降,气温上升
7、下列现象或做法中,跟大气压没有关系的是( )
A、 炒海螺时要剪去尾部 B、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
C、氢气球松手后会上升 D、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
8、用吸管可以把杯中的饮料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 人对饮料有吸引力的缘故 B、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C、液体压强的作用 D、吸管本身具有吸力的作用
9.当向两张纸条中吹气时,两张纸的下端将会( )
A、分开 B、合拢 C、先分开后合拢 D、先合拢后分开
10.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设计者与实验结论分别为( )
A、牛顿,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 B、阿基米德,证明了浮力的存在
C、托里拆利,验证了大气压的数值 D、奥托·格里克,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
11.如图,把装满水的瓶子浸入水中,口朝下放置。将瓶子慢慢向上提起,当瓶子有一部分已
从水中提起,但瓶口还没有离开水面时,则( )
A、瓶中的水将全部流出,瓶子变成空的
B、瓶中的水不流出,瓶子仍充满水
C、露出水面的那段瓶子是空的,留在水面下的部分有水
D、无法确定瓶内是否有水
12、用嘴吸空的矿泉水瓶,瓶会变瘪,这是由于矿泉水瓶内的气压_________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13、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米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山上的泉水太寒冷,顾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现在用科学知识解释,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_________(填“高”或“低”),导致水的沸点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14、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 )
A、 用减少压强的方法除水 B、用增大压强的方法除水
C、添加催化剂 D、让太阳晒干
15、相对于沙漠而言,海洋上的空气中含有水汽较___________,相对于冬天而言,夏天的空气中水汽含量较_________(填“多”或“少”)
16.茶叶等受潮易变质的食品储藏在电冰箱内就能长期很好的保存,这主要是因为( )
A、电冰箱内的相对湿度小 C、电冰箱内的水汽少
B、电冰箱内的相对湿度大 D、电冰箱内的温度变化小
、4.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
A.大气湿度 B.气温 C.气压
17.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汽不足 B.气温不够高
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 D.云的上升运动太快
18.我们有时会遇到满天黑云而不下雨的现象,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气压不够高 B、云块的高度不够高
C、空气中的水汽不足 D、云中的小水珠体积太小
19.下列有关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会出现降水
B.大气降水形式就是降雨
C.冰雹也是大气降水的一种形式
D.空中有云就会降水
1.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一月份,A地气温是 ℃以下,B地是 ℃,C地是 ℃,说明冬季全国各地气温相差 。
(2)7月份四个城市的气温都在 ℃以上,说明夏季全国普遍
(3)按降水量大于100米进入雨季,A地雨季从 月到 月,B地雨季从 月到 月,C地雨季从 月到 月,D地雨季从 月到 月。
(4)四个城市中,从降水量柱状图看雨季开始最早的是 地,结束最早的是 地。
(5)如果图中四地表示的是广州、哈尔滨、上海和北京四个城市,那么样A为 ,B为 ,C为 ,D为 。
20、“ ”在天气符号中表示( )
A、 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21、风其实就是空气的___________运动,并且是由________气压区流向_______气压区。
22.陆地受热和散热都比海洋快,因此海洋或近海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其原因是-----------------------------------------( ).
A.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 B.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小
C.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大 D.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而陆地则无此现象
23、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在右图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24、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右图所示,根据图像,比较两物体比热是( )
A、 a液体比热大
B、b液体比热大
C、两种液体比热一样大
D、无法判断
25.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四季如春 B.烈日炎炎
C. 长夏无冬 D.鹅毛大雪
26.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D.火山喷发
C. 雷电交加 D.碧海蓝天
27、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 )
A、 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8.我国的降水季节主要集中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9.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C.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 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参考答案: 1.大气可分成 对流 层, 平流 层, 中间 层, 暖 层和 外层,它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大气温度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
2、一气象站一天中测得以下几个时间段的气温,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0时 2时 4时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20时 22时
温度(℃) 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2.4 20.5 18.1 14.4 13.9
(1)当地的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___14___时,最低气温出现在_4____时。一天中的最大温差为__13___℃。
(2)若上表中的最高温TA和最低温TB是同一时间在A、B两地测得的气温,那么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2167____米。
3.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900米处气温低(已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为0.6℃)----------------------------------------(A ).
A.30 ℃ 13.18℃ C.20℃
4、莫干山是浙江省的避暑胜地,山顶的气温比当地市区的气温要低的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
B、 大气环流 B、地形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5、到西藏去旅游的人,常出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俗称“高山反应”,这主要是因为( A )
B、 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B、高山上二氧化碳含量高,而氧气含量低
C、高山上气温偏低,风力过大
D、上山时能量消耗过大,导致体能下降
6、登上数千米高山的登山运动员,观察所带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从山下到山顶气压和温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B)
B、 气压上升,气温上升 B、气压下降,气温下降
C、气压上升,气温下降 D、气压下降,气温上升
7、下列现象或做法中,跟大气压没有关系的是(C )
B、 炒海螺时要剪去尾部 B、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
C、氢气球松手后会上升 D、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
8、用吸管可以把杯中的饮料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B )
B、 人对饮料有吸引力的缘故 B、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C、液体压强的作用 D、吸管本身具有吸力的作用
9.当向两张纸条中吹气时,两张纸的下端将会( B )
A、分开 B、合拢 C、先分开后合拢 D、先合拢后分开
10.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设计者与实验结论分别为( D )
A、牛顿,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 B、阿基米德,证明了浮力的存在
C、托里拆利,验证了大气压的数值 D、奥托·格里克,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
12.如图,把装满水的瓶子浸入水中,口朝下放置。将瓶子慢慢向上提起,当瓶子有一部分已
从水中提起,但瓶口还没有离开水面时,则( B )
A、瓶中的水将全部流出,瓶子变成空的
B、瓶中的水不流出,瓶子仍充满水
C、露出水面的那段瓶子是空的,留在水面下的部分有水
D、无法确定瓶内是否有水
13、用嘴吸空的矿泉水瓶,瓶会变瘪,这是由于矿泉水瓶内的气压_____低于____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14、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米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山上的泉水太寒冷,顾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现在用科学知识解释,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_____低____(填“高”或“低”),导致水的沸点______降低__(填“升高”或“降低”)
15、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 A )
B、 用减少压强的方法除水 B、用增大压强的方法除水
C、添加催化剂 D、让太阳晒干
16、相对于沙漠而言,海洋上的空气中含有水汽较____多_______,相对于冬天而言,夏天的空气中水汽含量较_____多____(填“多”或“少”)
17.茶叶等受潮易变质的食品储藏在电冰箱内就能长期很好的保存,这主要是因为( A )
A、电冰箱内的相对湿度小 C、电冰箱内的水汽少
B、电冰箱内的相对湿度大 D、电冰箱内的温度变化小
、18.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A ).
A.大气湿度 B.气温 C.气压.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 C ).
A.空气中的水汽不足 B.气温不够高
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 D.云的上升运动太快
19.我们有时会遇到满天黑云而不下雨的现象,这是由于( D )
A、空气中的气压不够高 B、云块的高度不够高
C、空气中的水汽不足 D、云中的小水珠体积太小
20下列有关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大气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会出现降水
B.大气降水形式就是降雨
C.冰雹也是大气降水的一种形式
D.空中有云就会降水
2.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一月份,A地气温是 -10 ℃以下,B地是 - 2 ℃,C地是 4 ℃,说明冬季全国各地气温相差 较大 。
(2)7月份四个城市的气温都在 20 ℃以上,说明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3)按降水量大于100米进入雨季,A地雨季从 7 月到 8 月,B地雨季从 7 月到 8月,C地雨季从 4 月到 9 月,D地雨季从 4 月到 9 月。
(4)四个城市中,从降水量柱状图看雨季开始最早的是 CD 地,结束最早的是 A 地。
(5)如果图中四地表示的是广州、哈尔滨、上海和北京四个城市,那么样A为 哈尔滨 ,B为 北京 ,C为 上海 ,D为 广州 。
21、“ ”在天气符号中表示( A )
B、 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22、风其实就是空气的___水平________运动,并且是由___高_____气压区流向____低___气压区。
2.陆地受热和散热都比海洋快,因此海洋或近海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其原因是-----------------------------------------( A ).
A.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 B.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小
C.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大 D.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而陆地则无此现象
23、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在右图中,正确的是( C )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24、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右图所示,根据图像,比较两物体比热是( B )
B、 a液体比热大
B、b液体比热大
C、两种液体比热一样大
D、无法判断
25.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BD )
A.四季如春 B.烈日炎炎
C. 长夏无冬 D.鹅毛大雪
26.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D ).
A.狂风暴雨 D.火山喷发
C. 雷电交加 D.碧海蓝天
27、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 C )
B、 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8.我国的降水季节主要集中在--------------------------------------------(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9.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A ).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C.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 从北向南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