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商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课件(1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商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课件(1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1-28 22:28:36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七章 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1.从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方面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重、难点)
2.举例说出南、北方农业生产、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重点)
3.通过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学习区域地理。
学 习 目 标南北方地区地形图一、自然地理差异南北方地区气候和水文图一、自然地理差异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0℃>0℃400—800毫米>800毫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平原、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广布,平原面积较小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湿润地区热带、亚热带气
候大致34°N~53°N间大致在4°N~34°N间暖、中、寒温带黑土地,黄土地红壤、水稻土、紫色土一、自然地理差异二、人文地理差异二、人文地理差异北方地区的旱田南方地区的水田北方地区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汽车马车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水运是南方地区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二、人文地理差异学习要求:1、2组,结合南、北方地区与八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学习,比较南、北方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填写下表并思考还有哪些差异。二、人文地理差异学习要求:3、4组,结合南、北方地区与八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学习,比较南、北方日常生活方面的差异,填写下表并思考还有哪些差异。二、人文地理差异学习要求:1、2组,结合南、北方地区与八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学习,比较南、北方文化艺术方面的差异,填写下表并思考还有哪些差异。
1.耕地类型:南( )北( )
2.粮食作物:南( )北( )
3.糖料作物:南( )北( )
4.气候灾害:南( )北( )
5.交通运输:南( )北( )
6.饮食习惯:南( )北( )
7.工业结构:南( )北( )
8.武术专长:南( )北( )
9.方言种类:南( )北( )
多 少拳 腿轻 重甜 咸船 马涝 旱甘蔗 甜菜水稻 小麦水田 旱地拓展训练:评价园地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
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D.距离海洋的远近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青稞 D.小麦BD评价园地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AC评价园地5.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 )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柴达木盆地 6.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
A 自然环境 B 地理景观 C 居民主食 D人种和宗教
BD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 课 题 】八下第七章 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两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例说明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从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方面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重、难点)
举例说出南北方农业生产、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重点)
通过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学习区域地理。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分组与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PPT、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提问:(5分钟)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
同位之间两两提问作答,教师巡视抽查。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南、北方地区地形、景观等代表性图片。(2分钟)
认真看图片,感知南北方区域的不同之处。
利用图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介绍
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最常用的方法是综合法和比较法.综合法一般是从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入手,逐项研究其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并将它们综合在一起,概括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比较法一般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着手,按照地理要素分项进行。(3分钟)
认真理解两种重要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思考从哪几个方面运用区域比较法比较南、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讨论比较法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运用比较法
承接过渡
今天我们一起用区域比较法来比较南、北方地区之间的差异,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入手。
识图总结地形差异
强调重点知识点
识图总结气候差异
多媒体展示图片“南、北方地区地形图”和“南、北方地区气候和水文图”。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读图比较南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和水文方面的差异并填写地理助学学习过程第1题。(8分钟)
读图强调:(3分钟)南北方地区的划分界限,秦岭-淮河;黑土地—东北平原;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太行山作为两个地形区及两个阶梯的分界线的重要位置。水稻土的主要分布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紫色盆地—四川盆地;红壤—东南丘陵。教师说出特点,学生在图上找到相应的地形区。进而总结出北方地区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广布,平原面积较小。他们在地形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读图强调:(3分钟)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最重要两个因素,而影响南、北方地区气候的差异最重要的因素是纬度位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南北跨的纬度。看图说出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他们在气候上有共同点吗?
南、北方地区降水的差异使两地河流水文方面出现差异。
认真读图,完成助学的填图题,组长负责检查、订正错误。完成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对比表格的填写。
根据老师说出的地形区的特征在图上找到并指出。
认真思考回答:南北方地区虽然在地形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共同之处是都在我国的第三阶梯上,海拔较低。
认真读图,回忆回答:我国跨4°N~53°N,南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位于34°N。
读图说出:北方地区一月在零度以下,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南方地区一月在零度以上,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
认真思考回答: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训练学生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
在比较不同之处的同时也提醒学生关注相同之处,让学生从更广的层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学会分析导致两个地区气候不同的根本因素,不仅知道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挖掘原因
承接过渡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都属于自然地理范畴,下面我们来了解南、北方地区之间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
学习小组
合作探究
学生发散思维训练
根据同学们课下收集的资料及前面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分组合作探究。(3分钟)
1、2组的同学从农业生产方面对比南北方的差异,完成助学第2题第(1)小题,完成后进行展示。思考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上的差异。(2分钟)
3、4组的同学从日常生活方面对比南北方的差异,完成助学第(2)小题,完成后进行展示。思考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日常生活的差异。(2分钟)
5、6组的同学从文化艺术方面对比南北方的差异,完成助学第(3)小题,完成后进行展示。思考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文化艺术的差异。(2分钟)
南、北方地区除了在这些方面有差异之外,还有其他的不同吗?
1、2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补充除了这些农业生产的差异之外,南方地区的渔业更加发达,特别是淡水养殖在我国居于首位等等。
3、4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补充除了这些日常生活方面的差异之外,饮食习惯上南甜北咸,身高上南矮北高等等。
5、6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除了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外,从文化传承上南老北孔,从武术上南拳北腿等等。
学生思考说出:
耕地类型:
南( )北( )
粮食作物:
南( )北( )
糖料作物:
南( )北( )
气候灾害:
南( )北( )
交通运输:
南( )北( )6.饮食习惯:
南( )北( )
工业结构:
南( )北( )
武术专长:
南( )北( )
方言种类:
南( )北( )
等等。。。
根据学习过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区分南、北方地区之间的差异。
分组合作探究一方面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生活常识的考查,让学生感知地理学科和生活的关联,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
课堂建构
1.地形

南 一、自然地理差异 2.气候

方 3.土壤

区 1.农业生产

异 二、人文地理差异 2.日常生活
3.文化艺术
【当堂达标】
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
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D.距离海洋的远近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青稞 D.小麦
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5.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 )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柴达木盆地
6.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
A 自然环境 B 地理景观 C 居民主食 D人种和宗教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9分)
(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山脉)— (河流)。
(2)甲界限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甲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填字母)。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
(3)填表比较我国南方村落与北方村落的人文差异。(选择合适内容的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每个空格只能填一个序号,每个序号只能填一次。)
①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②一年二熟至三熟 ③陆路运输为主
④水运 ⑤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⑥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村落
北方村落
耕作制度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特点
【教学反思】
南、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区域,均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南、北方地区划分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本节是一节活动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南、北方地区相关的地理知识,本节课其实是对前面知识归纳总结的复习课,重点是让学生在学会区域比较法的同时对南北方地区的知识进行比较加深理解。在教学设计上对于自然地理部分由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两地区的差异,而对于人文地理部分则由学生自主分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较法并学会实际应用,进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利用比较法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