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第三节平阳腾蛟二中陈德辉对环境的察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耳和听觉视觉光和颜色光的反射和折射眼和视觉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知识网络:感觉世界图中的人分别用人的哪一部分结构或器官来感觉?第一节 感觉世界思考触觉冷觉热觉痛觉耳鼻皮肤舌眼睛嗅觉味觉听觉视觉一、常见感觉和感觉器官1、此图告诉了你皮肤有______功能2、他为什么用指尖去触摸盲文?触觉答:尖指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稍比较集中3、你认为用手背而不用手心测试体温的原因是什么?手背上热敏感的神经未梢比较丰富。 将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请说说两个手指有什么感觉。冷水热水温水探究实验皮肤的冷觉、热觉是不是感受物体温度高低?小组讨论不是,而是感受散热和吸热的速度快慢。从热水中拿出来的手指感觉温水比较凉,从冷水中拿出来的手指感觉温水比较热。二、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有_____、___、____、___
等感觉功能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有保护作用得出结论当皮肤中的这些感受器接受刺激后,神经兴奋传到了哪儿?又在哪儿形成这些感觉的呢?过程呢?外界刺激感受器形成信息(神经冲动)神经大脑皮层(神经中枢shu)形成感觉合作交流 气味 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嗅觉中枢嗅觉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大脑1、嗅觉的形成过程三、鼻和嗅觉读图你知道嗅觉有什么特点吗?嗅觉的特点:1、适应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2、差异性不同动物不同年龄不同气味1.舌表面密布许多小凸点,内藏 ,其内有许多 细胞。2.味觉的形成过程味蕾味觉四、舌和味觉味觉感觉区苦咸酸甜1、为什么人在伤风感冒鼻腔堵塞时,对气味
很不敏感?因鼻腔内的嗅细胞被覆盖,使带气味的物质很难刺激嗅细胞.2人在感冒时,嗅觉的灵敏度降低了,味觉的敏感度也会减弱,这说明了什么?嗅觉会影响味觉比一比,谁厉害!2.在成语“瞎子摸象”这个故事里,瞎子是用_________来感知象的形状,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大脑皮层触觉3.蛋糕的香味通过_____,刺激_______ __,_______将香味传到大脑的________从而形成了嗅觉。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嗅觉中枢随堂练习1、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C4、皮肤有__ 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功能。皮肤的各部位对各种刺激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触摸一般用_____,因为这个部位的____________ ____;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____,因为________ _ _______。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指尖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热敏感的神经末梢较丰富5、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 ),其内有许多( )细胞,能感受各种物质的刺激,尤其对( )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味蕾味觉液态 6.“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7.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A.触觉 B.味觉 C.嗅觉 D.心灵感应
CA7、实施局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为 ( )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 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
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 D.痛觉与触觉都存在8.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
A.目光敏锐 B.动作敏捷
C.味觉发达 D.嗅觉发达
CD9. 图中的小孩在嗅柠檬的同时吃苹果,会产生怎样的味道?( )A.苹果味
B.柠檬味
C.无味
D.苹果和柠檬的混合味道D.10、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干不了这个职业,这是因为---------( )
A.酒鬼贪吃
B.酒鬼误事
C.减少刺激要保持味觉灵敏 C返回一、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源:发声的物体2、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3、传播形式:声波4、传播快慢:固>>>液气高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40米/秒(15℃空气中)5、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超声波粉碎胆结石三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耳只能感觉到大约 20-20000 赫兹之间的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超声波。??1、声纳一、超声波二、应用超声波测海底深度3、B超返回随堂练习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小蜜蜂嗡嗡叫,飞到东来飞到西。”小蜜蜂和叫声是怎么发出来的?当蜜蜂停留在花上采蜜 时,能听到嗡嗡的声音吗?为什么?B3、宇航员在月球上 (填“能”或“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传播的 ;声音在铁棒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传播 。5、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不能空气慢快发声的物体在振动6、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相隔不远相对放置,当敲响右边音叉后,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如把此装置放入一密闭的钟罩内并抽尽罩内空气,再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 振动(填“能”或“不能”),这是为什么 。不能空气没有振动,不能带动左边的音叉振动返回一、耳朵的结构耳廓耳蜗咽鼓管鼓室鼓膜外耳道前庭半规管听小骨耳的结构第三节 耳和听觉。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咽鼓管:
半规管:
前庭:
耳蜗:收集声波(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传导振动并将传到振动放大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有听觉感受器二、耳朵的各部分功能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
位觉感受器外耳道耳廓鼓膜(收集声波)(振动)鼓室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形成听觉)(振动并放大)三、听觉的形成⑴、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1、音调:声音的高低⑵、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四、音调 响度 音色思考:乐音的三个特征是什么?2、响度:声音的大小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 的响度也就越小。音量的大小常用分贝来表示,
符号:dB3、音色影响音色的有: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4、噪声污染(1)在声源处城市禁鸣机动车喇叭1、定义2、减弱:道路声音屏障(2)在传播过程(3)在人的耳朵绿化带结束对环境的察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耳和听觉知识网络:感觉世界随堂练习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是(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2、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3、“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 。“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 很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 。BB响度大音调高音色结束6、“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4、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蚊子的叫声 高,牛的叫声 大。音调响度5、有一男高音在高声歌唱,前后两个“高”字各指什么?答:分别指音调高和响度大声源人耳接收传播过程中结束7、”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
(A)音调的高低 (B)音色的好坏
(C)响度的大小 (D)以上都是C结束8、人的听觉产生于:( )
A、听觉感受器具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9、鼓膜的作用:( )
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
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 D、接受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10、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微微张开口,其目的是:( )
A、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防鼓膜受损。
C、减缓紧张的情绪 D、避免出现呕吐CB、B、结束11、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的是 ( )
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④→⑤→③→②→⑥
D、①→③→④→⑤→②→⑥C结束12、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结束1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 结束 14、 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为此两个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①两个同学做好准备,测试者拿着上端,被测试者手平0刻度。(直尺的0刻度端朝下,起始位置为0刻度),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要求被测试者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捏住。②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处的刻度,这个刻度越小,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快。③在相同的条件下,用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比较不同人对于这一刺激的反应快慢。
由此请你思考和回答如下问题:
(1)对于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思想中值得可取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该同学的设计中你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还可以进行其它什么问题的探究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一个复杂的难于测量的科学问题,通过设计转化为一个比较浅显的可测量的可操作的问题,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应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避免实验中由于次数少所造成的偶然性影响①对刺激的反应是否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③反应快慢是否受刺激信号类型的影响②反应快慢是否受环境影响结束1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和同学们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们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实验计划。他们首先进行了下面三次实验:
实验1:选用编号为A、D、F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实验2: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音调高低与琴弦、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
:
A、 B、 C结束实验3:为了选用三根琴弦验证音调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还必须知道表中空白项的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随着探究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他们随后进行第四次实验,验证了这一猜想的正确性。
完成第四次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要重做前三次实验,你认为有必要吗?(要说明原因)
回答:有必要。
第四次实验说明琴弦的松紧程度影响音调,而在做前三次实验时没有意识到这一关系,实验中在控制这一条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前三次结论的可信度。 801.0216、某人在高楼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察远处建筑工地上打桩机的打桩情况,发现打桩机的汽锤以每秒1次的频率撞击水泥桩,他听到的打击声刚好与看到的击桩动作一致。当他看到汽锤留在桩上后,又听到了2次撞击声。由此可知,观察者离打桩机的距离约为
米。设当时的声速为344米/秒。 688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