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一章水在那里复习
2.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水的压强,水的密度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3. 复习目标
(1)了解水体的分类和比例(包括地下水)
(2)表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知道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出水对生命体
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4)※了解密度的含义(理解),测定物质的密度。
(5)※了解压强的含义(掌握),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
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理解)。
1.水的状态:
水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水的分布:
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沼泽、冰川、生物体、地下等
3.水体名称:
分类1 (按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来分):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分类2 (按含盐量分):淡水、咸水;
分类3 (按状态分):
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你能给这些水分类吗?
小结: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陆地淡水 2.53%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其他水体…………
冰川水 68.69%
地下淡水 30.06%
从图中您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1. 地球上水的主体是什么?
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什么?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是哪些?
水与生命
1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二 水的重要性
展示一份资料:生物体的含水量
名称
含水量(质量分数)
一般动物
70%-80%
水母
98%
草本植物
70%-85%
黄瓜
95%
植物风干的种子
15%以下
3、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
热带雨林区可以生长茂密的森林,但干旱的沙漠地区植物生长困难。
骆驼几天不喝水可以在沙漠中行进?
热带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何长成这样:叶子退化,根系发达?
榕树长了很多的“气根”,为什么?
(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对水的适应能力不同)
蜗 牛身上撒把盐会怎样
实验:黄瓜放糖
三、水的循环——
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蒸发
蒸发
凝结成云
水汽输送
降水
降水
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 径流
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1)小循环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陆地-大气
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水循环的过程
水的三态变化(内因);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成因:
环节:
途径:大循环 小循环
水的重要性质
状态
沸点
颜色
气味
水的异常现象
凝固点
无色
无味
常温下
液体
100℃
0℃
0~4℃
热缩冷胀
氢气(负极)
氧气(正极)
检验
检验
可燃,蓝色火焰
带火星木条复燃
或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水的分解
(实验)
收集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
2 :1
结论: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在做水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
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增加水的导电性
2、公式:
质量
体积
密度=
m
V
ρ=
3、单位:
主单位 :千克/米3
常用单位 :克/厘米3
1克/厘米3 =1000千克/米3
4、单位的读法及含义:
以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为例:
1、定义:
读作: 1.0×103 千克每立方米,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
一、密度: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练习1:一个同学为了研究物质A与B的特性,得到了以下数据
分析上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复习
(1)一块铁密度为ρ,切掉了1/3,则剩余部分铁的密度为 。试说明理由。
(2)一瓶煤气密度为ρ,用掉了1/3,则剩余部分煤气的密度为 。试说明理由。
练习2
ρ
2/3 ρ
3.由公式ρ=m/v可知( )
A.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
6、质量相等,总体积相等的空心铝球、铁球、铜球,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 )
A 铝球 B 铁球 C 铜球 D 无法确定
一、密度应用1:求密度—对物质鉴别
C
11、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800牛的缆绳,能提起体积是0.5米3的钢梁吗? ( ρ=7.9 × 103千克/米3)
解:
F=G=mg= ρvg
=3.871 × 104N> 1800牛
∴
这缆绳不能提起体积是0.5米3的钢梁。
4、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截成两段,长度之比是2:1,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A 2:1 B 1:2 C 1:1 D 3:1
5、甲、乙两金属密度为ρ1与ρ2,由体积相等的这两种金属制成的一个合金物体,密度是( )A (ρ1+ρ2)/2 B ρ1ρ2 /(ρ1+ρ2 )
C 2 ρ1ρ2 /(ρ1+ρ2 ) D ρ1ρ2 /2(ρ1+ρ2 )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