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二册总复习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温度、气味、颜色、
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
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
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舌感觉的过程是:舌乳
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
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
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
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
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结构 功 能
外 耳廓 收集声波
耳 外耳道 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结构 功 能
鼓膜 产生振动
中 鼓室 与咽鼓管连通
耳 听小骨 骨性传导、放大振动
内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
耳 前庭 内有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 内有位觉感受器
第三节 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
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 000赫之间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 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
1.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
形状 作用 生活中的应用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老花镜放大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镜
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第六节眼和视觉
1.凸透镜和凹透镜。
2.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
凸透镜有2个焦点。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u>2f f像 倒立或正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的情 放大或缩小 缩小 放大 放大
况 实像或虚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f2f
应用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眼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能
眼 睑 随时闭合,保护眼睛
附 睫毛 遮挡雨水、灰尘
属结构 泪腺、鼻泪管 分泌泪液,润滑,除尘杀菌;与鼻子相通
眼肌 使眼球灵活转动
外 角膜 和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膜 巩膜 坚韧外壳,保护眼球
眼 眼球 由 虹膜 中央是瞳孔,可根据光线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
壁 膜 睫状体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改变眼球的焦距
球 脉络膜 给眼球提供营养
内膜 视网膜 上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兴奋
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和角膜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5.视觉的形成。
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人类的视觉限制。
(1)近视: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色盲:人类不能辨别颜色的现象,它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根据不能辨别的颜色种类,色盲可以分为红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
(4)保护眼睛:近视大多数是因为长期用眼不科学造成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应该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1.信息的含义与重要性。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和变化,人类总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及行为方式。
2.信息获取、利用的途径与技术。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储存等都有许多办法。
通过人类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获得信息,借助各种工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间接信息。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3.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除了在信息传播中广泛应用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光也是电磁波中的一员。
第一章知识能力训练
1、耳的结构中,能使接收到的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2、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
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
3、在足够长的装满煤油的铁管一端敲击一次,在此铁管另一端听到响声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呼吸道感染时,还可能发生中耳炎,这是由于病菌可以通过 …( )
A.鼓膜进入中耳 B.半规管进入中耳
C.前庭进入中耳 D.咽鼓管进入中耳
5、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光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
B、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它的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
D.光射到任何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7、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
8、有经验的工人鉴别瓷瓶的好坏,只需轻轻用手指一弹,听声音即可判断,他的根据是声音的( ).
A.音调和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9、离声源的距离变远,人听到声音的 ( )
(A)响度变小,音调变低 (B)响度不变,音调变低
(C)响度变小,音调不变 (D)响度不变,音调不变
10、要使胡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拉紧弦线 B.放松弦线
C. 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D.用一根粗弦代替原来的弦
11、1964年,美国空军F104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实验时,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在飞机的轰鸣声中突然死亡。造成这种危害的原因是 ( )
A.飞机发出的超声波 B.飞机发出的次声波
C.飞机发出的强烈的噪声 D.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废气
12、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右图的标志,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此地有乐队出租 D.禁止停车
13、阅读下列表格:
物质 温度(℃) 速度(米/秒) 物质 温度(℃) 速度(米/秒)
一10 325 水 0 1450
0 331 铁 0 4900
空气 20 44 铜 0 3800
30 349 松木 0 3320
根据上表,你能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尽可能多):
(1) ;
(2) 。
14、某一天发生了日偏食。我们在大树下的地面上看到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照在地上的光斑,其形状呈…………………………( )
A、圆形 B、树叶形状 C、月牙形 D、各种不同形状
15、某同学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来看清邮票上的画,则邮票与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是……………………………………………( )
A.大于15厘米 B.大于30厘米 C.小于15厘米 D.在15~30厘米之间
16、如下图所示,将竹筷斜插在盛水的碗中,们看到的竹筷的形状是…………( )
17、如右下图,一塑料薄膜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在干草上。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则干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18、物体在凸透镜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是( ).
A.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 B.物距等于1倍焦距
c.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像距大于两倍焦距 .
19、放映幻灯时,在银幕上得到的像是幻灯片上的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20、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12cm C、20cm D、以上都不对
21、如下图所示是平面镜成像图,其中正确的是( ).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眼睛是一个光源 B.光在同一媒质里沿直线传播
C.阳光从房顶瓦缝射人,形成一狭窄笔直的亮光叫光线
D.射击瞄准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3、一束光自左边跟水平放置的平面镜成500角射人,现将平面镜顺时针方向转100角,则反射光线转动( ).
A.100 B.200 C.300 D.400
24、如果一个物体对光线发生镜面反射,则( ).
A.一定能够看到该物体 B.一定不能看到该物体.
c.可能看到该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5、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我们看到室内光线充足明亮,但下课后在远处观看教室的窗户总是黑洞洞的,这是因为( ).
A.窗户玻璃的透明度较差的缘故 B.窗户玻璃把入射光线反射出去的缘故
C.室内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存在差异D.进入室内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后很少从窗口射出
26、光线从玻璃斜到空气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互垂直,关于入射角和折射角,下列几组中可能正确的是( ).
A.300.600 B.600.300 C.300.300 D.600.600
27、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28、汽车驾驶室旁装的一块观后镜,它是 ( )
(A)凸透镜,可以使成像清晰 (B)凹透镜,可以使成像清晰
(c)凸面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 (D)凹面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
2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 )
(A)阳光里树荫下有一些圆圆的光斑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c)小孔成像 (D)阳光斜射到不透明的物质上形成影子
30、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取 ( )
31、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月亮、萤火虫 B.只有太阳 C.太阳和萤火虫 D.只有太阳和月亮
32、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
33、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上能看到一条七彩的光带,其原因是 (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衍射
34、一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以lm/s垂直镜面的速度离开镜面,若以此人在平面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则人的速度大小( ).
A.2m/s B.1m/s C.0.5m/s D.无法确定
35、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这是因为( ).
A.白纸反射来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上了蓝色 B.白纸只能反射蓝色光
C.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中的蓝色 D.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
36、凸透镜能成实像,若用硬纸板遮住一半透镜,则 ………………( )
A.屏上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是原来的1/2
C.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像比原来的暗
D.要将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恰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37、从平面镜里观察到某标牌号的像为“011—810”,则标牌号是……( )
A.110一018 B.8lO—Oll C.018一l10 D.011—810
38、一条反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120。,则其入射光线的入射角是… ( )
A.300 B.600 C.900 D.1200
39、眼球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A.角膜 B.视网膜 C.瞳孔 D.晶状体
40、下列各组中均属于凸透镜的是……………………………………( )
41、以下各项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 )
A、微波 B、可见光 C、X射线 D、水波
42、黑夜里,在桌面的白纸上放一块小平面镜,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是因为 ( )
A、平面镜发生了镜面反射而白纸发生了漫反射
B、平面镜发生了漫反射而白纸发生了镜面反射
C、平面镜和白纸都发生了漫反射
D、平面镜和白纸都发生了镜面反射
43、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
A_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44、下列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5、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一种情况,AB代表物体,A1,B1代表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这种情况( )
A、可用于放大镜观察物体
B、可用于幻灯机放映幻灯片
C、可用于照相机拍摄照片
D、可同时用于照相和放映幻灯片
46、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
16.一日气温在某温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一射击运动员在野外射击,8秒钟后才听到射击时所发出的声音的回声,障碍物到射击运动员之间的距离为 。
47、如用蓝光照射红色物体时,我们会看到物体的颜色是黑色的,这是由于蓝光被红色物体所 的缘故。
48、简单的潜望镜是用两块 摆成与水平面成 角做成的,两镜面是 放置的.
49、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镜面成900角,反射角是 度;要使一支粉笔与其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粉笔与镜面成 度.
50、岸边的人看到清水盆中的小鱼所在位置比实际要 些(填“深”或“浅”).大小跟实际相比要 些.(填“大”、“小”或“相等”)
51、牛顿的光的色散实验证明:太阳光是由 七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52、射击瞄准的口诀是“左眼闭,右眼睁,缺口对准星、准星对目标,三点线一条”。这是根据 的原理。
53、草坪是绿色的。这是因为草坪能反射 光的缘故。
54、李刚同学发觉自己眼力所及的范围越来越有限了,于是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为他配上了一副合适的眼镜,请你判断:
(1)李刚同学的眼睛已经成为了 (填“远视眼”或“近视眼”)。
(2)医生为他配制的眼镜,应是 (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此类眼镜可以对光线起 作用。
5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右下图示,
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 ,
该实验是 的应用模型。
56、实验题
①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zf>u>f时,烛焰的像是( )
A.放大正立的虚像 B.放大倒立的虚像
c、放大正立的实像 D、放大倒立的实像
②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
同时调整光屏和蜡烛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3)若切去凸透镜的上半块,则当烛焰放在d点,光屏上所成的像为 (填序号);
A.大小变成原来的一半 B.大小不变但变暗的完整像
C.不能成像 D.缩小倒立的实像
(4)若烛焰从a向d点移动,则光屏的大致方位和移动的方向是 (填序号)。
A.在凸透镜左侧,向左移动 B.在凸透镜右侧,向右移动
C.在凸透镜左侧,向右移动 D.在凸透镜右侧,向左移动
57、图形中人眼内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此人得的是——视眼。请在他的眼球前面画出一块透镜,以帮助他矫正视力。
58、如下图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
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59、由A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至少1种方法)
60、试画出AB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61、如右上图所示,001是凸透镜的主光轴,A是点光源,A1是点光源的像,试用作图法求出透镜的光心和焦点的位置.
62、如下图所示,MN为平面镜,01B、O2C是点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用作
图法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
63、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峭壁隧道口前532.5米处鸣笛,经过3秒钟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速度为340米,秒,则火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64、张先生的儿子正在上小学,很喜欢画画,张先生选了一张画压在自己办公桌上的绿色玻璃板下,却发现透过玻璃板看到的画跟直接看的时候不同。
(1)比如:画上原本是红色的地方此时看起来是 色的,而绿色的地方呈 色,白色画纸的空白处呈 色。这初看起来有点怪,其实细想一下很正常,因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再例如:红笔画过处呈现红色是因为它 ,而压在绿色玻璃下,由于绿色玻璃 ,使该画中的颜色看起来跟原来有些不同了。
(2)不仅如此,张先生还觉得压在玻璃板底下的这张画不是紧紧地压在桌面上,而是稍微 桌面。其实这就是 现象,也就是说从画上反射出来的光线从玻璃 射入空气时,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折射角 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 偏折。例如某一束光线从玻璃里面以与水平面650的夹角射入空气中,入射角是 ,折射角 入射角;若入射点不变,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因而使得玻璃底下的这张画看起来位置有些变化。
(3)按照(2)中的道理,我们可以断定:当用手电筒从右侧照射到一个脸盆中央并保持手电筒和脸盆不动的情况下,在向脸盆内灌水的过程中,原在脸盆底的光斑将向 移动。
第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多种形式。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
动等。
2.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
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会判断各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并知道它们的应用。
第二节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特点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参照物。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某物理量是否与某个因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实验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5.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V=S/t
(2)平均速度。
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来的速度。
第三节力的存在
1.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方向。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乙物体也会对甲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单位符号是N。
5.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第四节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1.重力。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
1.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2.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有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二章知识能力训练
1、在桥头上往往可以看到如下图那样的标志牌,它是用来表示
A.过轿车辆的速度不能超20千米/小时
B。过桥车辆的质量不能超过20吨
C.过桥车辆的重量不能超过20吨
D.桥的长度是20米
2、如下图,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3、如下图所示,A、B为两个测力计,所挂砝码重均为100牛,如不计滑轮的摩擦,砝码
静止时,A、B两弹簧秤的示数为( ).
A.100牛,200牛 B.O,100牛 C.100牛,O D.100牛,100牛
4、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500牛的力推它却不动,则摩擦力为 ( )
(A)0牛 (B)500牛 (C)大于500牛 (D)小于500牛
5、下列运动属于生命运动的是 ( )
(A)苹果落地 (B)桃树结出了桃子
(C)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D)蚊子发出的声音传到人耳
6、牛顿第一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测方法
(C)实验加推测的方法 (D)数学推导的方法
7、下列有减少摩擦阻力的是 ( )
①鲫鱼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 ②自行车轮胎表面有花纹
③磨去刀片表面的铁锈 ④用水湿润橡皮塞后再塞入瓶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利用势能驱动小车的是 ( )
(A)旋转发条驱动玩具小车 (B)电动机驱动玩具小车
(C)汽油机驱动小车 (D)风吹动玩具小车
9、物体在光滑斜面上向下滑时,所受力的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10、人在向东行驶的火车车厢中的M处用力竖直向上跳,落在车厢中M处的西边,关于这现象能说明的问题,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火车具有惯性 B.人具有惯性,火车做匀速运动
C.火车做变速运动,速度在减小 D.火车具有惯性,速度在增加
11、画力的图示时,应该纠正的是 ( )
(A)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B)线段的箭头指向要跟力的方向一致
(c)作同一物体所受各力的图示时,力的比例标度可以各取昕需
(D)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跟力的大小成正比例-
1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彤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
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
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茶杯,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14、下列现象中:①大炮发射后,炮身往后退;②敲击铁锤的柄,把锤牢牢地装在柄上;
③成熟的果子掉下树;④人跑到终点不立即停下来。其中利用惯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如图所示,关于(a)(b)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
B都是小车突然拉动时发生 ·
C都是由于惯性引起的
D.木块有惯性,小车没有惯性
16、如图所示是一个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的图示,该物体所受的牵引力至少为……………………( )
A.0牛 B.4牛 c.6牛 D.10牛
17、在匀速直线前进的火车车厢里,测同学的立定跳远,则( )
A、向前跳得远 B、向后跳得远
C、横向跳得远 D、向前、向后跳一样远
18、用一弹簧秤分别以1米/秒和2米/秒的速度匀速提升一 重为5牛的物体,弹簧秤
两次读数分别为F1和F2,则( )
A、F1=5牛 F2>5牛 B、F1=5牛 F2<5牛
C、F1=5牛 F2=5牛 D、F1<5牛 F2=5牛
19、“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这个结论的最先发现者是 ………………….( )
A.伽利略 B.笛卡儿 C、牛顿 D.帕斯卡
20、甲、乙两人穿着溜冰鞋,面对面静止在光滑的冰面上,甲用力推了乙一下,结果甲、乙两人同时后退,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和乙都是运动的
B.以树为参照物,则甲和乙都是静止的
C.以甲为参照物,则乙是静止的,甲是运动的
D.以乙为参照物,则甲是静止的,乙是运动的
21、若空气阻力不计,从手中抛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受到……………( )
A.重力和手的推力 、 B.手的推力
C.重力和地球的吸引力 D.重力
2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不计空气阻力,且V1A.F1=F2 B.F1>F2
c.F123、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快的是
A.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千米
B.某同学骑自行车用时1分45秒的距离是1000米
C.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9.85秒
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限制速度是30千米/,J、时
24、减小摩擦的方法是 ( )
A.减小压力 B.增大压力 C.减小接触面 D.增大接触面
25、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受力也越大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然受力
26、物体在两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其中一个力突然消失,则( )
A.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 B.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一定改变运动方向 D.以上说法均不对
27、一个普通体形的初中生体重约为 ( )
A、4牛 B、40牛 C 、400牛 D、4000牛
28、正常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
A.1 3米/秒 B,1.3厘米/秒 C、13米/秒 D 1.3千米/秒
29、电饭煲在煮饭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 )
A.机械能 B.电能 C、化学能 D、声能
30、在下列各过程中,物体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 )
A.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B.秋千从低处荡向高处
c.冰雹从天而降 D、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空中上升
31、甲、乙两物体分别以2m/s和3m/s的速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问以下列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甲物体的速度在数值上是最小的( ).
A.甲物体 B.乙物体 C.地球 D。迎面开来的汽车
32、使用下列用品或零件,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 ( )
(A)捆物体的绳子 (B)木螺丝
(c)机械手表中的轴承 (D)缝纫机的皮带
3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那么该物体在第2秒的速度是…………………………………………………( )
A、20米/秒 B.10米/秒 C.5米/秒 D.4米/秒
34、当物体的温度和位置发生变化时,下列各项中,保持不变的是物
体的……………………………………………………… ( )
A.运动状态 R.质量 C.受到的重力 D.体积
35、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手握在撬棒的末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省力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施力物体
36、对于公式G=mg,正确的理解是 ( )
A.1千克等于9.8牛 B.物重G与g成正比
C、物重G跟m成正比 D.物重是物体质量的9.8倍
37、下列能使摩擦力减小的方法是 ( )
A.减小压力 B.增大压力 C、减小接触面面积 D.增大压力,同时减小接触面面积
38、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过程中 ( )
A.势能不变,动能增加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少
C、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D.动能、势能都减少
39、如右图,比较F1和F2的大小,正确的是 ( )
(A)F1>F2 (B)F140、当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汽车做直线运动时,乘客不发生倾倒,则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者有惯性,后者没有惯性 B.前者没有惯性,后者有惯性
C.两种情况都没有惯性 D.两种情况都有惯性
41、如右图所示,同一一物体先后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不同的是甲水平面粗糙,乙水平面较光滑,则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
A.物体滑到甲斜面的底端速度小于滑到乙斜面底端的速度
B.物体在甲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快些
C.物体在乙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快些
D.两种情况下速度改变的快慢相同
42、所谓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处在( ).
A.静止状态时 B.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
C.匀速运动状态时 D.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状态时
43、下列现象中:①竹梯子下端钉上一块像皮②自行车的轴承添加机油③把缝纫机轮
上的皮带张紧些④大行李箱底下安装四个轮子,其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44、如下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形变,如果
F1=F2=F3>F4,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 )
(A)图(1)和(2) (B)图(1)和(3) (C)图(2)和(4) (D)图(2)和(3)
45、下面表示沿斜面向上的4牛推力,其中正确的图示为 ( )
46、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 )
(A)l牛 (B)10牛 (C)100牛 (D)O.1牛
47、右图中甲、乙表示物质A和B受到的重力GA1、G2的图示,从力的图示中可知 ( )
A、G1小于G2 B、G1大于G2
C、G1等于G2 D、不能比较G1、G2、的大小
48、下面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在某段路程中运动的快慢程度
C、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D、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位置运动的快慢
49、一列火车以3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平行轨道上迎面开来一列长300m的货车速度是20m/s,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是( )
A、30S B、15S C、10S D、6S
50、一辆汽车沿一条平行于湖边的平直公路匀速行驶。设其速度为v,则汽车在湖中的像相对于汽车( ).
A.以v/2速度匀速行驶 B.以速度v匀速行驶
C.以速度2v匀速行驶 D.静止不动
51、关于g=9.8牛/千克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千克就是9.8牛 (B)1牛等于9.8千克
(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D)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l牛
5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是下面哪种情况下的物体运动的规律( ).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C.物体在静止时的运动规律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53、两架完全相同的直升机,甲以3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乙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甲所受的举力较大 B.乙所受的举力较大
C.甲、乙所受的举力一样大 D.无法判断哪个受的举力大
54、在一艘匀速直线运动的轮船上,假如有一人在船尾处向上跃起,那么当他向下落回时,将 ( )
(A)落回原地 (B)落在水中 (C)落在跳起的前方 (D)无法确定
55、两人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的3根弹簧,结果都能将手臂撑直,则 ( )
(A)手臂粗的人手臂所用的力较大 (B)手臂长的人手臂所用的力较大
(C)两人的手臂所用的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两个人手臂所用力的大小
56、一个小朋友沿滑梯滑下时,他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不断变化 B.大小不断增加,方向保持不变 .
C.大小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D.大小和方向始终在不断变化
57、如图所示,将一个金属小球用细线悬挂起米,让小
球在a、b之间来回摆,c点为最低点,则 ( )
A.小球由a到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小球在c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C.小球由c到6,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_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
58、人游泳时,产生推力作用而使人前进的物体是…………………… ( )
A.手和脚 B、水 C.水、手和脚 D.地球
59、在列车内的水平面上放有一盆水,水中放有一只浮球,如下图A所示。当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时,盆内的水面变化和浮球的位置变化应是图 ( )
60、相距100米的两人,向同一方向同时出发,甲以8米/秒的速度经50秒追上了乙,
则乙的速度为 米/秒。
61、在月球上物体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只有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某物体在
地球上用弹簧秤称得物重为19.6牛顿,该物体在月球上用托盘天平称得的质量是
。
62、在高速公路上的小汽车开始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9公里。以后速度降为25米/秒行驶15公里,休息10分钟,又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6公里,到达目的地,则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
63、为了防止鳝鱼从手中滑脱,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让鳝鱼裹上一层土,并且手使劲捏住鳝鱼。这样做法的原理是:前者通过增加接触面的 程度以增大 ,后者通过增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的 以增大 。
64、质量60千克的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时,他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牛顿,方向 。(g:9.8牛/千克)
65、甲车以5m/s的速度向东行驶,乙车以3m/s的速度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速度 ,方向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的速度 ,方向 .
66、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1)物体由静止变为 ;(2)物体由运动变为 ;(3)运动物体的方向不变而 发生改变;(4>运动物体快慢不变而只改变 .
67、由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可知,减小接触面的 ,减小 都可以减小摩擦,但由此想出的办法往往还不能满意,于是人们又继续研究,又找出了更好的办法,例如用 动代替 动;又如果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具体措施是:加 油或利用 气体在接触面间形成一层气垫.
68、如图反映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主要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 ;图(乙)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 。
69、下面几种力的现象: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
(2)推门时,我们总是推离门轴较远处,这样能省力。
(3)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间容易拧紧螺母。
(4)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其中: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力的方向有关的是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
7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用起重机来提吊货物。如果起重机提吊货物时匀速上升,则货物所受重力G 拉力T;如果货物匀速下降,则货物所受重力G 拉力T。
71、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面是否倾斜,重垂线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72、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岸时,船会离岸而去,这个现象说明 。用力拉弹簧,弹簧就伸长,这个现象说明 。
73、子弹离开枪膛后能继续飞行,是因为子弹具有 的缘故;上抛的石子要落回地面,是因为石子受到 的缘故,下落的石块具有 能.
74、在用弹簧秤测力的实验中,若用如图所示的弹簧秤,
则它的量程是 ,此弹簧秤的最小刻度值是 ,被测拉力是 。
75、实验题
①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里,测得斜面上半段的路程S1=7m,所用时间t1=5s,下半段小车运动的时间为2s,下半段路程s2=7m,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②观察者测得今口是西风,风速5rn/s,他看到一列沿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头冒着的白烟是竖直上升的.那么这列火车正在向 行驶,火车的速度是 m/s.
③在使用弹簧秤之前,轻轻来回拉动它的挂钩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 ).
A.看看能测多大拉力,以便确定量程 B.试试弹簧的弹性
C.可避免弹簧被卡壳 D.是无意识的随便拉拉
76、某弹簧长2厘米,若挂一只50克的钩码时,长度2.2厘米,那么挂3只同样的钩码时(没超过弹性限度),弹簧总共伸长( ).
A、2.6厘米 B.6.6厘米 C,6厘米 D.O.6厘米
77、一列火车重1.47×107牛顿,以180千米/时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如果列车受到的阻力是它自重的0.02倍。那么列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 如果该列车从广州到深圳需60分钟的时间,则深圳距广州有多远
78、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当甲跑到终点时,乙还差lO米到终点,若甲从起跑线后退lO米再同时出发,他们是否同时到达终点
79、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球重60牛,在下图中用所给
标度作出球所受重力的图示。
80、如右图所示,已知重260牛的物体M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为52牛,如果用平行于斜面的力推物体M匀速沿斜面上滑,
则推力大小是多少 (7分)
81、甲、乙两人均用100牛水平向左的推力分别去推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张不同的办公桌A、B,Ma=30千克,Mb=25千克。甲在1分钟内将办公桌A匀速移动了12米,乙没有推动。问:
(1)地面对办公桌A和B的摩擦力分别为多大
(2)办公桌A受到的重力为多少
(3)甲推办公桌A的速度为多大?
82、如图实验中以上的三个棋子为研究对象,表明: 。
以被打击的棋子为研究对象表明: 。
83、小华在探究弹簧的长度跟所受拉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钩码质量(克)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厘米) 2 3 4 5 6 7 7.5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 ;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结论: ;
(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第三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 动物的生命周期
1.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组成动物的生命周期。
2.动物的寿命。
动物经历生命周期的时间长度。
3.动物延续种族的方法。
包括人类、青蛙、蝗虫等动物,其延续种族的方法是生殖。生殖使动物的种族不随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4.人类、青蛙、蝗虫等的生长发育过程。
(1)人类: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胚胎期一胎儿期一婴儿期一幼儿期一儿童期一青春期一中年期一老年期。
(2)青蛙: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上有很大变化的发育类型。
(3)蝗虫: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若虫一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 .
若虫:除形体大小和生殖器官未成熟外,其余与成虫相似的幼虫。
(4)蝴蝶: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完全变态发育)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的起点。
精子与卵子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2.受精。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场所:输卵管。
3.精子和卵子(卵细胞)的来源。
都是由人类的生殖系统产生,其中男性的睾丸产生精子(睾丸也产生雄性激素),女性的卵巢产生卵子(卵巢也产生雌性激素)。
4.排卵。
成熟的卵细胞从卵巢中释放出来,进入一侧的输卵管的过程。
5.妊娠期。
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之间的一段时间。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阶段:约4~7天;所需营养来自于卵黄。
(2)胚胎阶段:着床后开始的前8个星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3)胎儿阶段:从第九个星期到出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6.分娩。
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分临产阵缩、生产和胞衣(将胎盘和其他囊膜推出子宫)三个阶段。
第三节走向成熟
1.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共分四个时期:
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
幼儿期:包括幼儿前期(1—3岁)和学前期(3~6或7岁)。
儿童期:又叫小学年龄期,约6或7~11或12岁。
青春期:约10~20岁。
2.青春期。
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
(1)主要特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男遗精,女月经。
3.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1)第一性征:男女在生殖器官上的差异。
(2)第二性征:男女除生殖器官外表现出的性别上的差异(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由性激素调节控制)。
①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嗓音变粗,肩宽骨盆窄,长出腋毛和阴毛。
②女性:乳房隆起,皮下脂肪较多,嗓音变尖,肩窄骨盆宽,长出腋毛和阴毛。
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1.动物的两种主要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1)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2)无性生殖:不需两性生殖细胞,母体能够直接产生新个体。
2.动物有性生殖的受精类型和胚胎发育方式。
(1)受精类型:体外受精;体内受精。
(2)胚胎发育方式:卵生、胎生、卵胎生。
3.动物无性生殖的类型。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
4.人的衰老。
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的过程。
(1)衰老表现:视力衰退,心跳减慢,听力减退,反应变慢,体力下降,呼吸增重,肌肉萎缩干瘪,骨骼退化等。
(2)延缓衰老的方法:心情愉快,适当运动锻炼,合理饮食与营养等。
5.人的死亡。
(1)特征:心脏、肺、大脑停止活动。
(2)标志:大脑停止活动(脑死亡)。
第五节植物的一生
1.种子。
(1)种子结构:种皮、胚(含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胚乳(某些种子在形成过程中消失)。
(2)种子分类:依据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或无胚乳种子;依据子叶数目可分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种子。
(3)种子萌发:
①条件:外部条件:充足的水和氧气、适宜的温度。
内在条件:饱满的活种子,完整胚,去休眠。
②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的变化: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芽。
未发育的茎叶或花称为芽。
(1)芽的分类:依据将来发育成的结构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依据着生部位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腋芽)。
(2)叶芽的结构:生长点、叶原基(幼叶的雏形)、幼芽(幼叶)、芽轴、芽原基(芽的雏形)。
(3)顶芽发育和侧芽发育的关系:顶芽在生长上占有优势,顶芽的存在抑制侧芽的生长(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从顶芽开始,沿茎下行而逐渐减小,终至全部消失,两侧枝也随着顶端优势的逐渐消失而次第发展起来。侧枝上的顶芽也存在着对侧枝上侧芽的优势。切去顶芽,侧芽不受抑制,于是侧芽就发展起来了。
3.花、果实、种子的关系。
(1)花的结构: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花的主要结构:雌蕊和雄蕊,它们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
(2)传粉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4.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萌发一幼苗生长发育一成株开花结果一死亡
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植物的有性生殖。
(1)开花:萼片花瓣张开,雄蕊伸长花药裂开,雌蕊伸长柱头分泌黏液的过程。
(2)传粉。
①定义: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②类型:自花传粉(接受同一朵花的花粉),异花传粉。
③异花传粉:按媒介(风、昆虫、水等)的不同可将花分类:
虫媒花:花冠芳香鲜艳(香气比颜色对昆虫有更大吸引力)、甘甜花蜜。
风媒花:花被小或退化,无香味和蜜腺;花粉多轻而干燥,柱头呈羽毛状或具分叉。
(3)双受精:两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分别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极核。这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现象。
2.植物的无性生殖。
(1)类型:孢子繁殖、营养繁殖、组织培养。
(2)营养繁殖:①定义: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
②举例:马铃薯块茎、番薯块根、秋海棠的叶等。
③优点:可保持优良性状且繁殖快。
④常用方法: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三张知识能力训练
1.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A.受精作用的方式不同 B.个体发育的起点不同
C.胚胎发育的场所不同 D.胚后发育的方式不同
2.生物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生殖方式是……………………………………………( )
A.分裂生殖 B.有性生殖 C.无性生殖 D.出芽生殖
3.计划生育中,被结扎了输精管或输卵管的男子或女子将…………………………( )
A.仍具有生殖能力并维持第二性征 B.失去生殖能力,但能维持第二性征
c.具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D.失去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4.通常人类参与受精时排出的精子数、卵细胞数和形成的受精卵数分别是 ( )
(A)1个,1个,1个 (B)2个,1个,1个
(C)1个,许多个,1个 (D)许多个,1个,1个
5.下列哪一项与发育形成种子结构无关 ( )
(A)子房壁 (B)珠被 (C)受精卵 (D)受精极核
6.下列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A.出现第一性征 B.大脑结构和功能发育较快C.男子开始出现遗精 D.女子开始出现月经
7.下列各种生理变化中,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女性骨盆变得宽大 B.男性长出胡须
C.生殖器官发育 D.男性声调变低沉
8.在治感冒药“泰诺”的注意事项中:孕妇及哺乳妇女服用应遵医嘱。说明 ( )
(A)此药怀孕妇女绝对不能服用 (B)此药孕妇及哺乳妇女随时可服用
(C)此药对胎儿或婴儿没有影响 (D)此药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副作用
9.在青春期,人体日常摄取的食物量往往比成年人大的原因是( ).
A.体力消耗很大 B.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
C.新陈代谢旺盛 D.异化作用强于同化作用
10.某孕妇到医院做B超检查,发现脐带有缠绕现象,脐带对胎儿的发育作用是( )
(A)与母亲的血管相连 (B)运输氧气、营养和排出废物
(C)没什么用,胎儿出生时会剪断 (D)与胎盘相连
11.死亡的标志是………………………………………………………………………( )
A.心脏停止跳动 B.呼吸停止 c.大脑停止活动 D.没有反应
12.春暖花开,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脚上裹着厚厚的花粉。蜜蜂的行为,有助于植物的……………………………………………………………………………… ( )
A.受精 B.种子发芽 C.传粉 D.开花
13,苹果中种子的数量较多,这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
A.花托 B.花柱 C.胚珠 D.子房
14.下列生殖方式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一……….………( )
A.分裂生殖 B.卵生生殖 、 C.孢子生殖 D.营养生殖
15.小莉同学为了研究水分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的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阳光处 20~C 充足
乙 阴暗处 20~C 不充足
A.都应放在向阳光处 B.都应当浇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是00C D.都应不浇水
16.被子植物繁殖的主要方式是………………………………………………………f )
A.营养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
17.在自然状态下,异花传粉的动力主要来自………………………………………( )
A.昆虫、风力和人力 B.昆虫和人力 C.昆虫和风力 D.风力和人力
18.一种水生植物,会在夜晚时在水面_上开_出白色大花:其香_味浓郁,那么此植物传粉方式是靠 ( )
(A)风 (B)动物 (C)水 (D)人工
19.新植物体的茎和叶是由种子胚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20.在嫁接植物时,一定要注意将……………………………………………………f )
A.木质部接上 B.形成层接紧 c.韧皮部接紧 D.树皮接在一起
21.①马铃薯块茎繁殖②草莓匍匐茎的繁殖③落地生根的种子繁殖④洋葱鳞茎的繁
殖⑤枇杷种子的繁殖。以上生殖现象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 )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般不会得乙型肝炎,是因为 ( )
(A)没有接触到病源 (B)乙肝病毒不会传染给婴儿
(c)婴儿很健康 (D)食用了母乳中的抗病物质
23.海龟在繁殖季节会游到岸上产卵,小海龟出生之前的胚胎发育中的营养来自 ( )
(A)母体 (B)子宫 (C)胎盘和脐带 (D)卵黄
24.蝗虫、乌龟、金鱼和家兔四种动物中生殖和发育方式最高等的是家兔。下列关于家兔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卵生、体外受精 B.胎生、体内受精
c.卵胎生、体内受精 D.胎生、体外.罟精
25.想要让一棵桃树上结出几种不同形状和口味的桃子,应采取的方法是 ( )
A.扦插 B.异花传粉 C.嫁接 D.自花传粉
26.在豌豆开花前,用纸袋套住花蕾,不让它接受外来花粉。最终也能结果生出种子,原因是 ( )
A.豌豆不需要传粉就能结果 B豌豆不经过受精就能结果
C.豌豆属于自花传粉的植物 D.豌豆生长过程中光照营养充足
27.我们所食用的大米主要是 ( )
A.水稻种子的胚 B.水稻种子的胚芽 C.水稻种子的子叶 D.水稻种子的胚乳
28.在温州地区,一些经济作物如油菜、柑橘等,在开花时节,常因遭遇连续降雨而造成减产。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植物无法在雨中开花 B.雨天植物的果实发育不良
c.长时期阴雨,光合作用减弱 D.雨天传粉过程受到影响
29.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最大区别是 ( )
A.是否产生生殖细胞 B亲代是否有性别区别
C.后代是否有性别区别 D.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0.下列各组动物的发育都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
A.鲫鱼、苍蝇 B.家蠢、蚊 c.青蛙、蛇 D.蜜蜂、家兔
31.很多双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原因是 ( )
(A)胚珠里没有极核 (B)极核没有受精
(c)受精极核不发育成胚乳 (D)在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
32.绿色开花植物形成种子和果实一般必须完成两个重要的生理活动,它们是( )
(A)开花和传粉 (B)传粉和受精 (C)开花和受精 (D)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3.被子植物受精作用完成于 ( )
(A)花柱 (B)柱头 (C)胚珠 (D)卵巢
34.蚕豆种子哪种结构的功能与人的卵黄功能相似 ( )
(A)胚 (B)子叶 一(C)胚根 (D)种皮
35.玉米种子中子叶的作用是 ( )
(A)保护胚 (B)贮存营养 (c)发育成幼苗 (D)运输营养物质
36.下列不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是 ( )
(A)花生 (B)高粱 (c)大豆 (D)绿豆
37.下列哪种方法适否葡萄的繁殖一 ( )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种子
38.为延长种子的寿命,需要合适的贮藏条件,以下贮藏条件最好的是 ( )
(A)低温干燥 (B)低温潮湿 (c)高温潮湿 (D)高温干燥
39.人体发育过程中,青春期年龄一般是……………………………( )
A.6、7岁到11、12岁 B.10岁到20岁之间
c.18岁至25岁之间 D.25岁至30岁之间
40.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相同点是………………………………( )
A.都有卵和成虫阶段 B.都有幼虫和蛹阶段
c.都有若虫和蛹阶段 D.都有卵和若虫阶段
41.精子最重要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尾部
42.人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其意义是……………………………( )
A.有利于受精作用 B.有利于早期胚胎发育
c.有利于卵细胞生存 D.有利于精子生存
43.受精卵发育至两个月末开始到出生前的胚胎叫 ………………f )
A.胚胎 B.胎儿 C.婴儿 D.幼儿
44.对植物有性生殖最重要的花的结构是………………………………………… ( )
A.花萼和花瓣 B.雄蕊和雌蕊 C.花被和雄蕊 D.雌蕊和花被
45.营养繁殖的最大优点是……………………………………………………… ( )
A.方法简单 B.容易成活
C.后代生命力强 D.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46.下列不属于虫媒花特点的是………………………………………………………( )
A.有鲜艳的花被 B.花粉较多,干而轻
c.芳香的气味和甜美的花蜜 D.花粉较粘
47.播种时应选饱满种子的原因是……………………………………………………( )
A.胚大易萌发 B.子叶大,出土力强,易出土
C.便于吸收更多的水分供萌发用 D.储藏营养物质多,幼苗生长健壮
48.关于胚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胚轴、胚根、胚乳 B、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c.子叶、胚根、胚轴、胚乳 D、胚轴、胚芽、胚根、胚乳、子叶
49.种子最重要的结构是……………………………………………………( )
A.子叶 B.胚 C.种皮 D.胚芽
50.青春期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声音会发生变化,这与下面哪个结构有关 ( :
(A)大脑 (B)心脏 (c)肺 (D)性器官
51.人的受精卵形成和开始分裂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和输卵管 B.输卵管和子宫 c.输卵管和输卵管 D.阴道和子宫
52.被子植物的花的结构中,含有精子的部位是 ( )
A.花被 B.花药 C.柱头 D.花粉管
53.男女之间在第一性征上的主要差别是 ( )
A.生殖器官不同 B.身体的高矮 C.乳房发达与否 D.是否长胡须
54.在高等生物中,主要的生殖方式是…………………………………………… ( )
A.无性生殖 B.有性生殖 C.分裂牛殖 I-).营养牛殖
55.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 、生殖、 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构成了动物的 ,生命就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中不断地得以 。
56.右图是男性生殖系统图,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所注编号的名称。
①是 ;②是 ;
③是 ;④是 ;
⑧是 。
(2)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名称是 。
(3)如果在③的某一部位用线结扎(阻断它的通路、那么, 就不能输送体外,但不影响 的功能,所以男性的第二性征 。
57.酒中的酒精对胎儿的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据此分析孕妇嗜酒对胎儿发
育的影响:
(1)孕妇喝酒后,酒精进入孕妇的 中,通过 可以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影响胎儿的 发育;
(2)你认为嗜酒孕妇产下的婴儿,将来最可能的缺陷是 。
58、判断题
▲一个卵细胞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精子. ( )
▲产生和维持第二性征的直接因素是男女不同的生殖器官. ( )
▲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十三四到十八九岁,且比男孩早两年左右. ( )
▲胚胎发育两个月之后开始具有人形. , ( )
▲菜豆、大豆、花生等植物的种子是有胚乳种子。 ( )
▲棉花的传粉方式属于异花传粉. ( )
▲桃花的子房中有一个胚珠,西瓜雌花的子房中有很多胚珠. ( )
▲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萌发出花粉管. ( )
▲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无尾,不能游动. ( )
▲女性卵巢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 ‘ ( )
▲胚胎大约在母体子宫中发育360天. ( )
▲进入青春期,人体发育最迅速的器官是肌肉. ( )
▲由两个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 )
▲一朵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花蕊. ( )
▲只要开花就一定能结果. ( )
▲摘下仙人掌的节片插入土壤中,能长成新个体,这就是出芽生殖. ( )
59.识图作答题
①下图中一是公鸡外形,二是母鸡外形,三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四是摘除了卵巢的母鸡.据图回答问题.(提示:鸟类、哺乳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一样)
一 二 三 四
(1)从图一和图二可见,公鸡和母鸡的外形有明显的差异.如公鸡与母鸡相比较,公鸡
的鸡冠 ,羽毛颜色 ,尾羽 .这些特性是公鸡的 性征.
(2)图三是公鸡的躯体,但公鸡的 消失了,原因是摘除了 ,缺少了 ,因此使 不能维持.
(3)图四是母鸡的躯体,但母鸡的 消失了,原因是摘除了 ,缺少了 ,因此使 不能维持. _. 一
60.识图、填图题
1.如图是人类的生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a、b、c、d分别代表什么时期
a b
C d
(2)在人的一生中,有哪几个快速生长的阶段
(3)仔细观察人类生长曲线图,分别描述青春期和成年期身高或体重的特点。
青春期:
成年期:
33.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
(1)推测他们要研究的问题是:
(2)B组实验结果会是:
(3)C组的作用是:
61.卵生爬行动物的某些种类的受精卵,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的后代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表是美国科学家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
温度(℃) 20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 密西西比鳄 0 0 0 10 20 50 100 100
雌性 红海龟 100 100 、100 90 50 20 0 0
绿草蜥 51 50 5l 50 49 51 50 49
比例 龟 0 0 60 100 60 30 0 0
(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种类是 ;
(2)龟的受精卵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的后代雌性比例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请你用
曲线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3)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的一种爬行动物,约在6500万年前突然从地球上消失。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多种解释,请根据该实验,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62.种子萌发的条件。
(1)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叫变量。这些变量很多,这些变量中不是同样重要的,可以分为 变量和主要变量。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变量有 、 和水分。
(2)请你提出一个假设(种子萌发与什么主要变量有关)。
(3)为了检验你提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时,除了种子本身因素要相同外,还应控制的环境因素 相同。
(4)你知道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是 。
(5)种子中的 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
(6)如果你选择的种子是玉米种子,你测猜玉米种子在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经度)在同一时间时刻不同的现象,它是人为规定的。例如:杭州是中午12时,英国伦敦才4时。
2.时区的划分。
(1)时区:分区计时制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2)划分法:以中时区为标准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重合,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
中时区(零时区):以O。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15。经度宽的地区。
东时区:中时区的东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等。
西时区:中时区的西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等。
东、西十二区:都以180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0。
3.区时。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即区时,又叫标准时。例如:伦敦所在的O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所以伦敦的地方时就是中时区的区时;北京在东八区,东八区的区时就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
(1)区时的计算原则:
东加西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减去时差(因为东边时区的区时总是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
(2)时差的计算原则: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所求地点均为东时区或均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
的区号之差;所求地点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
之和(因为相邻两个时区间的区时相差1小时。不同时区的两地,间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4.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0,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0处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实际上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5.日界线。
以1800经线为基线,有几处转折的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3)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日不停地旋转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②夏至后直射点虽南移但直射点还在北半球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③秋分后直射点继续南移但直射点在南半球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④冬至后直射点虽北移但直射点还在南半球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时间其分布是不同的,就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来看,它的分布总是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但回归线上只直射一次。
4.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全球昼夜等长
①昼长>夜长,且昼越来越长
春分 ②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
夏半年 夏至 ①昼长>夜长,但昼越来越短
②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 秋分 ①夜长>昼长,且夜越来越长
②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半年 夜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夜
冬至 ①夜长>昼长,但夜越来越短
②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春分 全球昼夜等长
(5)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 日历上的科学
1.年、月、日的科学概念。
(1)人们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2)人们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
(3)人们根据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
2.历法的种类。
(1)阳历:
①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它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所以又叫公历。
②置闰方法(闰日):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
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如:1600年是闰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
③公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历闰年多出1天安排在2月,平年2月28天,闰年就29天。
(2)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
(3)阴阳历:
①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阴阳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
②置闰方法(闰月):由于地球公转周期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③农历平年是354天,农历闰年是384天,农历闰年不闰日,而是闰月。
3.二十四节气。
(1)节气就实质而言属于阳历范畴,从天文学意义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15度,时间约隔半个月。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2)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
地壳:厚约0~17 km。
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2.软流层与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内,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产生高温异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4.火山。
(1)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组成。
(2)喷发物:有气体、岩浆和火山灰喷发物。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
(4)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
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5.地震。
(1)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①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
②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
③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2)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3)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大陆漂移说。
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2.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3.板块与地壳活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
(1)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
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裂谷)。
(2)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①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或海岸山脉(例证: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例证:马里亚纳海沟)。
②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常见的地形。
地形类型 特 征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
丘陵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大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
(5)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山峰;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9)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洼地。
4.地形的变化。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
地壳运动 褶皱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
断层一凹陷一盆地或低地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它能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
表现形式:风、流水、波浪、冰川作用, 侵蚀——高山削低 搬运
堆积——低谷填平
(3)地形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第四章知识能力训练
1。2003年梅雨季节,云南省长时降雨,多个地区发生泥石流,造成较大的危害。泥石流导致地貌变化的作用,属于 (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 D.既不是内力作用,也不是外力作用
2.一年中冬季是( )
A.太阳最高、黑夜最长的季节 B.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
C.太阳最低、黑夜最短的季节 D.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
3.在一年中,有两个白昼与黑夜长度相等的节气,分别是 ( )
A.春分、秋分 B.立冬、立夏 C.立春、立秋 D.大寒、小寒
4.地球上许多地区存在四季变化现象,其中最明显的地区是 (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回归线附近 D.寒带地区
5.二亿年前海陆的状况是…………………………………………·( )
6.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
A.台湾海峡 B.舟山群岛 c.四川盆地 D.长江三角洲
7.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正确的日期是( ).
A.夏至日 B.冬至日 C.二分日 D.春分日
8。有关火山,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火山、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B.火山、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没有影响
c.火山、地震很少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火山、地震总是同时发生的
9.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 ).
A.岩石圈 B.地核 c.软流层 D.火山口
10.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
A.珠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
c.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D.地壳运动
11.改变地貌的外部因素有( ).
A.流水、风 B.海浪、冰川等 C.人为的因素 D.包括以上三者
12.有关世界火山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B.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以及地中海一阿尔卑斯山一带
C.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D.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地中海一阿尔卑斯山一带
13.右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 ( )
A.海蚀地貌 B.冰蚀地貌 C.风蚀地貌 D.水蚀地貌
14.北半球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是( )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1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0N——夏至日 B.23.50S——夏至日
C.23.50N——冬至日 D.23.50 S——冬至日
16.当杭州为3月5日20时,英国伦敦的区时为( ).
A.3月5日lO时 B.3月6日12时
C.3月5日12时 D。3月6日4时
17.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方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B.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c.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8.“秋暑露秋寒霜降”是二十四节气歌中的一句,其中第二个“秋”指的是( ).
A.秋至 B.秋露 C.秋分 D.秋种
19.以下有关日历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是阳历 B.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的是阴历
c.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 D.农历就是阳历
2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c.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隆起而成的
D.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1.如图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竿影,并用相机记录后
将图片传送给对方,ABCD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
22.计算我国城市住宅楼群的间距。如果为使底层住户能在全年的正午都见到阳光,
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什么时候的楼影计算 (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春分日
23.下列不属于因生活环境变化而影响动物寿命的例子是 ( )
A.一艘油轮因故沉没漏油,使大量海鸟死亡
B.珍珠养殖户的珍珠蚌因水受到污染而大量死亡
C.动物园中饲养的一只老熊猫因年老而死亡
D.由于剑竹大量开花、枯死,导致熊猫死亡
24.从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方向变化是( ).
A.向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向北移 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25.你家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别最大的节日是 ( )
(A)植树节 (B)春节 (c)建党节 (D)国庆节
26.等高线在山顶分布的特点是( ).
A.等高线呈封闭式状态 B.海拔高度由内向外增高
C.等高线呈开放式状态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7.高温高压的岩浆位于…………··……………………………… ( )
A.坚硬的岩石底下 B.地表下面 C.火山底下 D.海洋下面
28.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角峰众多,主要是( )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c)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D)风化作用形成的
29.当北京时间为上午9点时,那么位于东经135"我国最东端所采用的时刻应是( )
A.8时 B.9时 C.10时 D.10时30分
30.有一次我国远洋海轮行驶在太平洋上,就在这一次航行期间,远洋船员连续过了两
个“春节”.你知道其中的原因是 ( )
A.从西向东越过了日界线 B.从东向西越过了日界线
C.从西十二区驶入东十二区 D.不可能过两个“春节”
31.飞机在北京时间8点从北京起飞,飞行4小时后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降落时乌鲁
木齐当地时间是10点整,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北京在乌鲁木齐以东两个时区 B.北京在乌鲁木齐以西两个时区
C.北京与乌鲁木齐在同一时区 D.无法判断
3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 )
33.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确切地讲应是 ( )
(A)晨昏线 (B)O。经线 (C)180~经线 (D)日界线
34.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南为温带,这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3026’N,1800E B.66034’N,1600E
C.23026’N,1800W D.66034’N,200W
35.正午时,地球上垂直物体的影子只朝北不朝南的地区是………( )
A.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
C.赤道以南地区 D.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36.自夏至日到秋分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上海昼长于夜,且昼长渐短 B.杭州市的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
C.南极圈内的极昼区域逐渐扩大 D.太阳直射于南半球
37.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 )
A.ABC B.ADC
C.EBF D.EDF
38.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填空:
]
当太阳直射点在,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填序号);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填序号)。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9.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
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40.请仔细观察右图,图中的虚线表示 线,又叫 线。东十二区在线的 侧。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要 (填“早”或“晚”)一天。当东十二区是10月5日7点时,西十二区应该是 月 日 点。一艘轮船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日期要 天,反之要 (填“加”或“减”)天。
41.当地时间2003年年5月21日晚上7点45分(北京时间22日凌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东经3。,北纬37。)附近地区发生里氏6.7级强烈地震。截至5月26日晚,地震已经造成2162人死亡,8965人受伤。
(1)对于文中提到的“北京时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号)。
A.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 B.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
C.北京时间是宁波所使用的时间 D.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处的地方时
(2)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应该为22日凌晨 (填具体时间)。
(3)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填选项号)。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
C.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在桌子底下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