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4、5、6节》 复习课
四 都 中 学 万永海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第4、5、6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理解。
2、 进一步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意义,二氧化碳的性质,氧和碳的循环
3、 通过对臭氧层的保护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的进行分析、加工、应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 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适应。
3、 课程资源的准备:
课件、网上资料
4、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看一张运动员跑步的图片。
[教师]人要生存必须怎样?
[学生]进行呼吸
[教师]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生物的呼吸作用。
[板书]一、生物的呼吸:
1、 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
[多媒体]投影相关问题。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对以上问题逐个进行讨论回答,教师加以点评。
[教师]人体能进行呼吸,那么,动物植物体能否进行呼吸呢?
[学生]能
[板书]2、动物、植物体的呼吸作用。
[学生]回忆动物、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 植物体除了能进行呼吸作用,那么在有光的条件下还能进行什么作用?
[学生]光合作用
[教师]好,接下来我们就复习一下——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二、植物的光合作用:
[多媒体] 投影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
光
[板书]1、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教师]复习光合作用的意义
[板书]2、光合作用的意义:
(1) 物质方面:无机物→有机物
(2) 能量方面:太阳能→化学能
[教师]利用普利斯特利实验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它们
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我们已复习了自然界中植物体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那么它们是怎样进行的呢?下面,我们接着复习一下——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板书]三、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介绍保护臭氧层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讲解植物体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复习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
[板书]四、二氧化碳:
(4)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重。
(5) 化学性质:
(1)能溶于水,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O2+H2O=H2CO3
H2CO3 = H2O+ CO2↑
(2)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 H2O
[教师] 讲解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学生]讨论温室效应的利与弊
[教师]多媒体播放课件,使学生加深印象。
[板书]3、温室效应的利与弊
[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课外大家自己重新根据知识结构,绘制一张流程图,把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概括出来。
[课后反思] 本章节的内容较多,但前后都有联系,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学生基本上能做到前后连贯,问题清晰,回答准确。
[板书设计]
一、生物的呼吸:
1、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
2、动物植物体的呼吸作用。
二、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
1、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意义:
(1)物质方面:无机物→有机物
(2)能量方面:太阳能→化学能
三、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四、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重。
2、化学性质:
(1) 能溶于水,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CO2+H2O=H2CO3
H2CO3 = H2O+ CO2↑
(2)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 H2O
3、温室效应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