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五节极地地区(第一课时)课件(35张ppt)+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五节极地地区(第一课时)课件(35张ppt)+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1-29 17:13:19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 极地地区企鹅北极熊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明确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3、说出极地地区的特有生物、矿产资源。预习展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观 察从图中你能发现两个地区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冰雪覆盖的地区北极点指世界的最 端。
南极点指世界的最 端。
北极地区:指 ( 66.5oN )以北的广大区域,以 为核心,周围被大陆和岛屿包围。
南极地区:指 (66.5oS)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 ,以及周围的海洋。北极圈北冰洋南极圈南极大陆北南合作探究北极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北冰洋格陵兰岛南极地区非洲南美洲大 西 洋太

洋印

洋大洋洲南极洲南极半岛德雷克海峡文森锋顺时针逆时针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极点的四周是南方北方思考:极地地区地理位置有什么特殊性?探访南极★在南极地区,长时间放在室外的一段钢铁极易折断。
★在南极地区的旷野上固定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会被大风吹得光亮如新。
★南极是“白色荒漠”。
是真是假南极地区气象资料南极气象观测记录年平均气温-30℃
最低温-89.2℃
平均风速17—18米/秒
最大风速100米/秒
最长的暴风雪时间340天/年东方站思考:你觉得南极地区突出的特点有哪些?风库寒极白色荒漠冰雪高原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0°C以下,1983年7月31日,俄罗斯东方站观测到-89.2℃。在这样的温度下,钢板都会摔裂,一杯刚烧开的热水泼出后,落到地面就变成冰了。“寒极”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为30—50毫米,低于撒哈拉沙漠,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是白色的沙漠。白色沙漠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风极,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秒~18米 /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是12级风的3倍。“风 库”“冰雪高原” 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冰盖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的地方4500米。总贮冰量为2930万立方千米,也就是说,地球上的90%的冰雪集中在南极,72%的淡水储存在南极。 冰

(平均2000多米)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
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南极资源
知多少?探究: 矿产:煤、铁、石油 淡水资源 海洋生物科学考察的宝地 皇帝企鹅
简称帝企鹅,是现存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是企鹅世界中的巨人?一般体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达到120厘米,体重达30~40公斤? 阿德利企鹅帽带企鹅 ——有一条黑色细带围绕在下颚海豹北极地区有7种,南极地区有4种 探访北极北冰洋——最小的大洋气温 ___
降水 ___
风速 ___北极南极比高多小北极石油资源
天然气
煤炭
海洋哺乳动物北极熊海象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极地区南极地区非洲南美洲南极洲ABCDEABCDEFG巩固训练
【课题】七下 第七章第五节 极地地区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3.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的动物生活在哪里吗?
北极和南极具体指得是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极地地区。
【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明确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3、说出极地地区的特有生物、矿产资源。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动物生活的地区:企鹅—南极,
北极熊—北极。
根据学习目标浏览课本。
用极地地区特有动物图片具有直观性
展示学习目标,能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展示
1、观察太空俯瞰极地地区图片,回答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具有哪些共同点。
2、北极点指世界的最 端。
南极点指世界的最 端。
北极地区:指 ( 66.5oN )以北的广大区域,以 为核心,周围被大陆和岛屿包围。
南极地区:指 (66.5oS)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 ,以及周围的海洋。
展示预习成果。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合作探究: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
1、在图中指出极地地区的位置,以及周围大洲、大洋。

2、在图中描绘出北极、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3、说出站在极点上,四周的方向是怎样的?
4、思考: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殊性?
【过渡】:我们先来探访一下南极地区。
探访南极
1、你认为下列现象是真是假:
★在南极地区,长时间放在室外的一段钢铁极易折断。
★在南极地区的旷野上固定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会被大风吹得光亮如新。
★南极是“白色荒漠”。
2、合作探究二:根据以下资料,你觉得南极地区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南极气象观测记录
年平均气温-30℃
最低温-89.2℃
平均风速17—18米/秒
最大风速100米/秒
最长的暴风雪时间340天/年
3、南极地区还有哪些称谓呢?为什么?
资料:(1)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0°C以下,1983年7月31日,俄罗斯东方站观测到-89.2℃。在这样的温度下,钢板都会摔裂,一杯刚烧开的热水泼出后,落到地面就变成冰了。
(2)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为30—50毫米,低于撒哈拉沙漠,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是白色的沙漠。
(3)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风极,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秒~18米 /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是12级风的3倍。
(4)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冰盖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的地方4500米。总贮冰量为2930万立方千米,也就是说,地球上的90%的冰雪集中在南极,72%的淡水储存在南极。
合作探究三:南极地区的资源知多少?(读图7-5-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 南极地区被称为“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播放一组南极海洋生物的图片。
探访北极
1、自主学习:北极跟南极相比,其自然环境特征是怎样的?
2、北极地区有没有常住居民呢?
3、北极地区资源知多少?(读图7-5-1)
合作探究四:(课本P48“思考”一)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说说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材料一:中国新闻网:2002年9月下旬,我国开通了由北京经过北极上空直达纽约的航线,这一新航线的开辟是飞行时间由17小时缩短为13小时。此外,
两个城市实行直航,避免除了中途停机的诸多不便,也减轻了乘客旅途中的劳累。
材料二:从16世纪起,欧洲一些国家就梦想着打通经北冰洋到达东方的航道,但因为不具备商业价值而沉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是的北冰洋“黄金水道”的开通成为可能。据专家预测,打通北极航道将改变整个世界的海洋运输格局。
教师总结:北极地区在未来的交通中非常重要,例如空中交通线的开通大大缩短了由北美到亚洲的航程,海上交通在未来也有开航的可能;北极地区在未来还有这重要的战略地位。
思考二:
想一想,极地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1)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窗户为双层玻璃,夹层间几乎为真空。
(2)房屋地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
播放一组北极地区海洋生物图片。
学生在图中指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
北极地区:在图中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大洋洲。
南极地区:在图中找出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在图中描绘出北极、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极地地区是在极圈以内的地区,具有极昼极夜现象。
学生根据对极地地区的了解进行判断。
小组合作,根据提供的资料
讨论。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
“寒极”
“干燥”
“风库”
“冰雪高原”
南极地区的资源:
淡水资源
矿产:煤、铁、石油
海洋生物资源等
学生观察图片,认识更多南极海洋生物。
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1)起到保暖防寒的作用。
(2)南极地区分风速大,多以地基很深;房屋高出地面主要是为了防止被积雪掩埋。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让学生动手在图中描绘,眼、手、脑并用,锻炼学生思维。
小组合作能集思广益,拓展学生思维
丰富的资料恩能够拓展知识,不拘泥于课本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筛选知识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极地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的认识。




1、填图:
2、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对比:
学生课堂完成。
学生能够及时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这一课时主要讲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跟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相差很大,教学准备中多收集一些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资料,在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