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8.2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课时)
化学粤教版 九年级下
导入新知
回忆:
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盐酸、稀硫酸颜色有什么改变?
无色酚酞试液遇稀盐酸、稀硫酸颜色有改变吗?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稀硫酸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溶液不变色
溶液不变色
导入新知
酸碱指示剂与酸的反应属于酸的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想一想:
化学性质
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1、稀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无色酚酞试液遇稀酸不变色.
石蕊试液遇稀酸
酚酞试液遇稀酸
紫色石蕊试液遇稀酸变为红色,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2、稀酸与较活泼金属反应
写出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各物质的类别.
回顾
Fe+H2SO4=FeSO4+H2↑
硫酸亚铁是怎样构成的?
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通常称为盐.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金属( 如Mg、Zn、Fe、Cu等)与稀盐酸进行反应.
观看视频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 + 较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镁、锌、铁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速率:
镁>锌>铁,铜表面无明显变化.
①Zn + 2HCl = ZnCl2 + H2↑
②Mg + 2HCl = MgCl2 + H2↑
③Fe + 2HCl = FeCl2 + H2↑
盐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1、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
注意:
2、单质铁与稀酸反应后生成亚铁盐.
3、硝酸的性质较特殊,它与较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氮氧化物等.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3、稀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稀盐酸滴进氧化铜中,必要时加热振荡,生成蓝色的溶液.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类别.
回顾
酸
2HCl + CuO = CuCl2 + H2O
金属氧化物
盐
水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在试管中放入一支生满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滴入稀硫酸,加热并振荡.
实验8—8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实验8—8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 = Fe2(SO4)3 + 3H2O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能除去铁锈吗?如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生锈的铁器在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锈时,能否长时间浸泡?为什么?
思考: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不能,因为除完铁锈后,稀盐酸或稀硫酸会与里面的
铁反应,使铁器损坏.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4、稀酸与盐反应
写出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类别.
回顾
酸
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盐
新盐
[新酸(碳酸)分解所得]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采用微型化学实验技术,将稀盐酸滴入硝酸银溶液中.
实验8—9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实验8—8
生成白色沉淀.
AgNO3+HCl == AgCl ↓ + HNO3
可用于检验氯离子
新知讲解
氯离子的检验
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硝酸银溶液
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新知讲解
稀酸的化学性质
5、稀酸与碱反应(第三节学习)
酸为什么有这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想一想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小结: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
H+
巩固提升
C
1、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
A.CuSO4 B.NaOH
C.CO2 D.NaCl
巩固提升
2、下列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Fe>Al>Mg>Zn B.Mg>Al>Zn>Fe
C.Mg>Fe>Al>Zn D.Zn>Fe>Mg>Al
B
巩固提升
A
3、下列物质中,能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 ( )
A.稀硫酸 B.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铜溶液
巩固提升
4、下列物质可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的是( )
A . CuCl2 B . Fe2(SO4)3
C . ZnCl2 D . AgCl
C
巩固提升
5、稀盐酸和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 . 能与金属反应 B .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 . 能使指示剂变色 D . 能溶于水
B
巩固提升
6、向放有铁锈的钉子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铁锈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 + 2HCl = FeCl2+ H2 ↑
巩固提升
7、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新鲜的鸡蛋小心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鸡蛋在作上下“潜水运动”.原因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泡附在鸡蛋壳表面,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鸡蛋上浮;浮出液面后,二氧化碳逸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减小,使浮力小于重力,鸡蛋下沉,如此重复.
CaCO3+2HCl=CaCl2+H2O+CO2↑
课堂小结
4. 酸+盐 → 新盐+新酸
如:AgNO3+HCl=AgCl↓+HNO3
酸的化学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酸+金属 → 盐+氢气
注:金属的活动性必须排在氢前面
如: Zn+H2SO4=ZnSO4+H2↑
3.酸+金属氧化物 → 盐+水
如: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8.2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单元 第九章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稀酸的化学性质;(2)知道常见的酸的用途;(3)掌握氯离子的鉴别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习稀酸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物质的性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常见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稀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 氯离子的鉴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回忆: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盐酸、稀硫酸颜色有什么改变?无色酚酞试液遇稀盐酸、稀硫酸颜色有改变吗?学生回答: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盐酸、稀硫酸变为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稀盐酸、稀硫酸不变色.思考:酸碱指示剂与酸的反应属于酸的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酸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板书:8.2常见的酸和碱稀酸的化学性质一、稀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师生共同总结:紫色石蕊试液遇稀酸变为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稀酸不变色.二、稀酸与较活泼金属的反应1、回顾:(1)请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判断反应中各物质的类别. 铁属于金属单质,硫酸属于酸,硫酸亚铁属于盐,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3)思考:硫酸亚铁是怎样构成的?硫酸亚铁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讲解: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通常称为盐.2、实验: (1)播放视频:常见的金属(如Mg、Zn、Fe、Cu等)与稀盐酸进行反应.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镁、锌、铁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速率:镁>锌>铁,铜表面无明显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Zn + 2HCl = ZnCl2 + H2↑ ②Mg + 2HCl = MgCl2 + H2↑③Fe + 2HCl = FeCl2 + H2↑(3)引导学生得出:酸+较活泼金属→盐+氢气.3、讲解金属与酸反应的注意事项:(1)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2)单质铁与稀酸反应后生成亚铁盐.(3)硝酸的性质较特殊,它与较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氮氧化物等.三、稀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回顾:(1)稀盐酸滴进氧化铜中,必要时加热振荡,生成蓝色的溶液.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 + CuO = CuCl2 + H2O(2)判断反应中各物质的类别.盐酸属于酸,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氯化铜属于盐,水属于非金属氧化物.2、(1)进行实验8—8 观看视频:在试管中放入一支生满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滴入稀硫酸,加热并振荡.(2)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 = Fe2(SO4)3 + 3H2O(3)引导学生得出:酸+金属氧化物→盐+水.3、思考:(1)盐酸能除去铁锈吗?如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生锈的铁器在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锈时,能否长时间浸泡?为什么?四、稀酸与盐的反应1、回顾:(1)写出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类别.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2)判断反应中各物质的类别.盐酸属于酸,碳酸钙属于盐,氯化钙属于盐,水、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2、(1)进行实验8—9 观看视频:采用微型化学实验技术,将稀盐酸滴入硝酸银溶液中.(2)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NO3+HCl = AgCl ↓ + HNO3(3)引导学生得出:酸+盐→新酸+新盐.3、氯离子的检验:教师讲解:检验方法: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稀酸与盐的反应 在第三节学习.想一想:酸为什么有这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教师讲解: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小结: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 学生认真回忆酸碱指示剂遇酸溶液的变色情况.思考酸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归纳稀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情况.学生书写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类别.由硫酸亚铁的构成情况思考盐的组成.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金属与酸的反应.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盐与酸的反应.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氯离子的鉴别.认真听讲,理解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引出酸的化学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石蕊、酚酞遇稀酸的变色情况.使学生掌握盐的定义,初步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使学生理解金属与酸的反应.使学生理解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使学生理解盐与酸的反应.使学生学会氯离子的鉴别方法.使学生对稀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认识.使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巩固提高 1、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CuSO4 B.NaOH C.CO2 D.NaCl2、下列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Fe>Al>Mg>Zn B.Mg>Al>Zn>FeC.Mg>Fe>Al>Zn D.Zn>Fe>Mg>Al3、下列物质中,能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 ( ) A.稀硫酸 B.水C.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铜溶液 4、下列物质可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的是( )A . CuCl2 B . Fe2(SO4)3 C . ZnCl2 D . AgCl5、稀盐酸和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 . 能与金属反应 B .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 . 能使指示剂变色 D . 能溶于水6、向放有铁锈的钉子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铁锈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新鲜的鸡蛋小心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认真完成题目,查找不足. 通过题目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酸的化学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2.酸+金属 → 盐+氢气注:金属的活动性必须排在氢前面如: Zn+H2SO4=ZnSO4+H2↑3.酸+金属氧化物 → 盐+水如: Fe2O3+3H2SO4=Fe2(SO4)3+3H2O4. 酸+盐 → 新盐+新酸如:AgNO3+HCl=AgCl↓+HNO3 回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