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同步练习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是( )
A.《中国土地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
2.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 )
A.安徽 B.浙江 C.甘肃 D.西藏
3.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B.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1952年,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4.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C.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D.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5.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分配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6.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的目的不包括( )
A.消灭地主阶级 B.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C.解放农村生产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新分到土地的农民有( )
A.1亿 B.2亿 C.3亿 D.4亿
8.“土改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这句话中的“延续两千多年”应从何时算起( )
A.夏朝建立 B.商朝灭亡 C.战国开始 D.秦朝建立
9.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950年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 B.朝鲜战争爆发
C.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D.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11.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在目的上的显著不同点是( )
A.保存富农经济
B.发展农业生产
C.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解放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14.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1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与下图相关的事件完成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二、阅读材料题
1.读下图后回答问题。
图一: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图二: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请回答:
(1)从这两幅图的内容来判断,它们都和中国历史上的哪场运动有关?
(2)图一中的“土地改革法”是中央人民政府哪一年颁布的?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中“四川金堂县贫农”应该是没收什么人的土地分给了农民?
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一方面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还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二:废除封建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改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中央人民政府还颁布了《土地改革法》,由于对富农经济和小土地出租者采取保护性政策,对于地主阶级区别对待,因此土地改革进行顺利。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请回答:
(1)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与1942年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对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了怎样不同的政策?为什么实行不同的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与1947年的土改在对待富农问题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土改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3)三次土改政策各不相同,那么,中共制定不同政策的共同依据是什么?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实行土地改革成为争取农村广大群众、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基本条件之一。”
——某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土地改革之前,全国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哪些人的手里?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一份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指导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它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一中讲述的这种局面到哪一年就不复存在了?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来看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土地改革要废除和建立的土地制度分别是什么?
(3)这场土地改革于哪一年基本结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A 5.A 6.D 7.C 8.C 9.D 10.A
11.D 12.C 13.C 14.A 15.A
二、阅读材料题
1、(1)土地改革(2)1950年(3)地主
2、(1)1942年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则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其不同是由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的矛盾。
(2)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与以往不同的是保护富农经济。其原因是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3)依据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实际情况。
3、(1)地主和富农(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1952年。
4、(1)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2)封建土地所有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3)1952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