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春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29 17:11:45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情境引入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2.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解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情境引入假如你是国家科工委的发言人,请你介绍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合作探究 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什么?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毛泽东目的:防御、打破核讹诈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东
风一号” 苏联撤走专家,而此时中国人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仿制出来的导弹,也开始进入最后的组装。人们把在新中国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枚导弹命名为“东风一号”。
  1960年11月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点火了。第一枚引进弹发射成功,第一发仿制弹也发射成功.导弹发射成功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地对地中程导弹。1966年1月6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中程导弹发射成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
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元勋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说一说从邓小平的话中,可以看出“两弹一星”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杨利伟
1965.6.21~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9时发射
10月17日4时33分返回
共115小时33分指挥长费俊龙
1965.5.5~
江苏昆山市巴城镇人操作手聂海胜
1964.10.13~
湖北枣阳人“神七”宇宙飞船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型杂交水稻。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教授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袁隆平当选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成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科技文化成就“两弹一星”航天技 术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文化事业繁荣课堂小结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
断的事件是( )21·cn·jy·com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
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
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A B 随堂训练课件26张PPT。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情境引入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交通、通信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2.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你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后,“四大件”各指什么吗?情境引入“四大件”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四大件”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四大件”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山装20世纪50年代上海女青年的盛装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衣服的总体风格是简单、朴素和廉价、耐穿,款式一般说也比较简单。一、日常生活的变化合作探究“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60、70年代“蓝灰色的海洋”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服装流行的男装流行的女装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吃饱肚子成奢望”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米票(可以买大米)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有“票”为“证”肯德基 麦当劳 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不错,为什么说过去生活不好?饮食变化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甚至很多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越来越注意营养均衡和选择绿色食品。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公寓社区住宅楼别墅农家乐华西村农民住房改革开放前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后网络娱乐商务交易交流沟通通讯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社会生活的变迁日常生活变化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课堂小结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 )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低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 )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D C 随堂训练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4.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这是因为当时( )
A.物资匮乏,计划供应 B.物资丰富,敞开销售
C.照顾贫困,方便使用 D.为了收藏,发行票证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