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9 20:27:07

文档简介

  《清平乐·村居》教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21教育网
  2、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4、 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板书题目:清平乐 村居
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一)初读,读准字音
1、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读出韵律节奏,让学生感受韵律节奏。
3、学生再自由读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4.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bāo xuē)
5、指导书写:醉、媚、锄、剥
6、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边读边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二)再读,理解意思 1、自由读文,看图、根据注释、查字典自主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交流对词的理解。
3、全班交流自己对词的理解,老师引导。(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感到了什么?(乡间生活很简朴,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喝了酒,正借着酒意用家乡话互相逗趣取乐。)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21cnjy.com
(3)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这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www.21-cn-jy.com
(4)可爱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呢?(大儿子在溪东豆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5)读整首词,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21·cn·jy·com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给大家听。
(低小的茅屋旁边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一对白发老夫妻正借着酒意互相逗趣取乐。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的东面的田间种豆,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5、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读出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三)精读,悟出情趣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你呢?
4、配乐朗读。
5、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三、 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 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布置自渎。
2、 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 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景色,聊聊天。感觉怎么样?
4、 齐读课文。
5、 展示画面。理清顺序。练习背诵。
6、 指名试背。
 7、 读得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写写什么。人物,环境,感受皆可,有感而发就行。
 8、 交流文章。
总结: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辛弃疾为我们描写的这首清新宁静的词吧!
板书设计
茅屋 溪上 青草
清平乐.村居 幸福、快乐
锄豆 织鸡笼 剥莲蓬
《牧 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难点 :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21教育网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现在,你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新鲜有趣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和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生活的情景。让我们乘着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21cnjy.com
学习古诗《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生于公元798年,原名叫吕岩。吕洞宾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朝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着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得道成了神仙。21·cn·jy·com
二、初读诗句,结合注释了解诗句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1.自由朗读诗句,画出你不好理解的字词或者句子。
2.板书关键字,指导理解诗意。
(铺—平铺 铺开 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弄—逗弄 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 饱—吃饱 卧—躺)2·1·c·n·j·y
3.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同位说、指名说)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这一片广阔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师:同学们,请闭上双眼想象,假如我们就在这一片美丽的草原上,此时,晚风吹来,阵阵凉意,你想听到些什么声音呢?多么悠扬的笛子声啊!是谁在吹呢?他是怎样吹笛子呢?从哪个字看出来?(弄)21·世纪*教育网
牧童放牧归来,已是黄昏时分,在吃饱晚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www.21-cn-jy.com
师:这真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卧房,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草的芳香,望着皎洁的明月,耳边还传来青蛙、流水、蛐蛐、蟋蟀的歌声,此时此刻,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会做些什么?想写什么?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适时归纳出各个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完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欣赏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想象意境,感悟思想感情。
1. 教师引导: 诗中的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样的生活真是——?(悠闲、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作者为什么写这样的牧童呢?(作者也向往这样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五、理解全诗,熟读成诵。
1.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刻画了一个可爱、调皮、安然自乐的牧童形象。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背一背这首诗吧!www-2-1-cnjy-com
2.能背下来了吗?试着背一下,注意感情。
六、作业布置:
1、摘抄一到两首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或者词;
2、将《牧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附:板书设计 牧童

弄 安然自乐
饱 无忧无虑


《舟过安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词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词中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中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牧童》这首诗中写了一个小孩子,接下来我们学习的《舟过安仁》则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是多么顽皮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杨万里写的这首《舟过安仁》。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这首诗。
  提醒:“篙”字读作gāo。   “棹”字读作zhào,不要读成zhuō。
  (2)小组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己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汇报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21教育网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所想象的画面。
  (3)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江上所见
舟过安仁 天真可爱 稚趣横生
张风使伞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21·cn·jy·com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难点:
1、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2、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读——回顾画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www.21-cn-jy.com
(指生回答)
师: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指生回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品读感悟,学习四个场景。
(一)学习第一个镜头。
1、你能读一读吗?
《出示课件》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21·世纪*教育网
特写镜头:
将镜头拉近: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骆驼的样子“丑”及安静的态度)再将镜头转向看骆驼的人——小英子,说说仿佛看到什么?www-2-1-cnjy-com
A、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体会投入、入迷呆在这里是表示很蠢吗?不是。可以理解为傻傻的、入迷)
在什么情况下,你也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B、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从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体会到观察得很仔细。
4、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是呀,此时此刻,拉骆驼人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都不能影响到他,他只是默默地看着,静静地想着,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来,一起将这份专注读出来好吗?(齐读)21cnjy.com
读得多投入啊,读出了一个神情专注的小傻孩儿。同学们,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请大家看着屏幕试着背一背。(出示)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我( ),( )。
5、指名背诵,齐背。
(二)总结学法,学习后三个场景。
1、总结学法:
反复读、品味——划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谈驼铃”那部分,重点句子“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作者的想法充满想象,尽管没有爸爸说得对,但是却给自己的童年增添了许多情趣。
3、“想剪驼毛”的那一段,从这段可以看到她是多么单纯,在她眼里骆驼和人一样需要理发,也要美容。
师:作者的想法多么天真,你的童年里也一定有类似的奇思妙想吧?谁愿意说说?
4、最后一个场景“问骆驼的去处”, 抓住“总是问,总是问”,可以看出小作者好奇心强,愿意问问题,问得妈妈都有点烦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由“总是问,总是问”你还能想到,她还会问关于骆驼的哪些事呢?
师总结
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在批注中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贴近林海音的心灵,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个人。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2·1·c·n·j·y
(都有骆驼)。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重点句子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她希望再过一次童年,可是那是不可能的。2-1-c-n-j-y
(师指导朗读)同学们,这句话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除了读出留恋之情外,你还能读出什么?请你仔细品一品。21*cnjy*com
师:同学们,谁都知道夏天过去是秋天,秋天过去是冬天。我们可不可以把这句话改成:“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请同学们比较着读一读。【来源:21cnj*y.co*m】
师:是啊!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我真想把它永远留住,真希望它能象季节一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它能象骆驼队一样可以再回来,可是它却一去不还啊!我怎能不为之伤感!“夏天过去……(学生诵读)”【出处:21教育名师】
师:唉!童年一去不还了!就在这叹息声中我似乎又听到那熟悉的驼铃声,时光虽然逝去,可是故乡依旧在,那是一份绵长的思念啊!“夏天过去……(学生诵读)”【版权所有:21教育】
师: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
生:不是。
师: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一个意象。(出示图片配音乐)她思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惠安馆里的疯女人——秀贞,她思念着儿时的玩伴——妞儿,她思念着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这样,作者把对童年思念和和留恋之情倾注于笔端,写了一本《城南旧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师:就像作者说的那样“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会有更多的同学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我们也可以像林海音那样记录童年故事,让实际的童年悄然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21*cnjy*com
必做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写一件自已童年里发生的事。
选做作业:
选读《城南旧事》中的故事。如:《我们看海去》《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谈骆铃
想剪驼毛
问去处
四、拓展。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小诗重温一下林海英的童年生活。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童年的骆驼队缓缓地走上来
踏碎了一地温暖的冬阳
悦耳的铃声打破了旅途的寂静
至今还在遥远的梦中回荡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
充满了好奇、天真和向往
在冬阳下学着骆驼的咀嚼
驼背上载满了彩色的疑问与幻想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那旧绒驼的袍子是否还需剪裁
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
连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气
早已不知去向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心底里流淌着深深的怀念
还有一丝淡淡的伤感
不管身在何处,走向何方
我依然执着地把美好珍藏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小结:童年就像一首歌,一首充满快乐旋律的歌,童年更像一个梦,一个充满想像和憧憬的梦。这样的日子怎能不让人怀念呢?同学们,在你们记忆深处一定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请你将最有趣的镜头写下来。21教育网
《祖父的园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受发生在园子里“我”的趣事。感受园子所给“我”带来的快乐与自由,品味童真、童趣。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21教育网
3、 学习写好一件事的方法,并抓住要点练写一件有趣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读读注释。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21cnjy.com
师: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浏览课文说一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品读园中之景,赏“景”之美与自由。
(一)赏读园中景:第二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园子里看到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比一比谁看得准、记得多。21·世纪*教育网
1、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看到园子里这么多的小昆虫,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板书:快乐)
师小结:祖父的园子里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真是样样都有。正是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这色彩绚丽的昆虫,让我们感受到了园子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作者的那份快乐。谁能用你的朗读来夸夸这个园子呢?指名读。(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享受这美景。)
过渡:园子里仅仅有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小动物吗?还有什么呢?(花、倭瓜、黄瓜)
(二)赏读园中景:第十三节
1、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清新的文字,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吗?(指名说: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无忧无虑等。)www-2-1-cnjy-com
(板书:自由)
2、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这份自由的?是如何表达的? (从句式上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1)学生读句子后,说说表达的方法:拟人手法。找出句式:
(2)投影出示后:作者就是用这种反复的手法和排比的句式表达的。
(3)愿意读出这份快乐自由吗?(生答后,师:你最想感受谁的自由?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自由练习。指名读。)
(4)投影二:师引读:这是一个自由的王国,难怪作者说(点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21·cn·jy·com
(师:多么自由、快乐、充满活力的园子。难道这园子中仅仅只有这些动物、植物吗?(生答:还有我和祖父)www.21-cn-jy.com
(5)有人就有事,什么事?几件事?
四、品味园中之趣,感受祖父之爱
(一)品味我之童趣、童真。
1、浏览课文(3—12自然段),说说写了几件事?【指名说,后完整说】
2、(智慧在读书中,智慧在思考中。)再读课文。
(二)交流:
1、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就像祖父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我”真的是在帮祖父干活吗?(瞎闹)2-1-c-n-j-y
2、师:哈哈,萧红就这么调皮,就这么可爱,【读出情趣来】
3、从哪里能感受到“我”在瞎闹?(抓住“东一脚西一脚”、“踢飞”。)你能体会她瞎闹时的心情吗?(快乐、自由)通过读来表现。21*cnjy*com
(4-10节):铲地
A、生抓住关键词语:“爬”、“乱勾”谈体会。(做做动作)如果是你这样淘气,你的爸爸、妈妈会是什么态度?而祖父呢?
B、找句子
透过祖父的这些表现,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板书:爱)
过渡:真是一个宽容、慈祥的祖父。
师小结:在这个园子里,萧红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祖父的爱,成为萧红凄凉人生中最亮丽的生命底色。长大以后,经历千难万苦的萧红,每当忆起祖父,想起那个大园子,内心就充满了温馨、幸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堂小结
师:这么多的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所用笔墨相同吗?有什么好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写了哪件事。分角色朗读铲地。2·1·c·n·j·y
课后作业
1、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2、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
板书
祖父的园子
? ? ? ? ?快乐
? ? ? ? ? ? ?自由
? ? ? ? ? ? ?爱
《童年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常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明确要求学有目标
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21·cn·jy·com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再读课文、释疑解难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
(1)“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生:作者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3、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www.21-cn-jy.com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2·1·c·n·j·y
6、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21cnjy.com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7、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五、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画出相关的句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善于想象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a.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b.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c.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a.当“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b.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爱探究的孩子。
①第四至十一自然段: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21·世纪*教育网
a.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b.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c.分角色朗读四至十一自然段。
②第十二自然段: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a.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b.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六、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21教育网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 板书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我想》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篷帐“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21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并在读的基础上仿写儿童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一、儿童诗导入。?
1、出示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师:儿童诗都是有意境的,简单的说就是诗所描写的画面。意简单地说就是诗所要表达的情感,说明的道理等。??????
师:《月亮》描写的画面是什么?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师板书“意”“境”。???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一首意境美妙的诗歌之中,相信同学们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会让我们的教材更丰富,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高洪波的《我想》儿童诗,(板书,齐读课题)。那作者的梦想是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九课第一首诗,注意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完后思考这个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三、再读课文,进入情境?
  1、指名读?
 (1)师:读完了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教师随机引导)?
 (2)谁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3)找4名同学读2-5小节,老师读第一小节。?
 (4)评价:你觉得这几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2、听老师读?
  3、自由练读。?????
  4、展示读?
  四、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3、师相机板书。
  4、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并创编诗歌。21cnjy.com
  5、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五、学习领悟?
1、学习第一小节
(1)谁把第一小节有感情的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哪个画面让你感到太美?(桃花牵着阳光悠的画面真美。出示桃花课件)?
(2)师:对于诗,作者会留给读者好多的空白想象,要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你们就打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奋飞吧!悠出了什么?(出示课件学生回答)?21·cn·jy·com
(3)学生汇报。?
2、学习第二小节?
(1)老师和学生比赛读。?
(2)“汲取”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形象的说出来。?
(3)出示脚丫图片和柳树图片。让学生说说脚丫变成柳根的感觉。?
(4)女生有感情的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2)出示风筝图片,让学生想象眼睛安在风筝上会看到什么??
4、学习第四小节?
(1)师:我用手、脚、眼睛感受到的春天的魅力还不够,还要用整个身体去感受。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表达“我”的热情。?
(2)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画画想让自己变成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诗一起读一遍。注意,在读每个小节这前,老师都有一段导语,等老师说完导语之后,你们再读相关的小节好吗??www.21-cn-jy.com
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树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想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还想??2·1·c·n·j·y
诗学完了,诗的意和境是什么?板书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学生写意境小诗。?
  1、要求:写关于0的意境小诗。?
2、写完后小组内相互评价,然后选出你们小组写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师巡视指导)
七、展示?
1、小组代表到前面汇报。(音乐)?
2、师评价:不仅写得好,而且读得也很好????同学们都成了小诗人。大家高兴吗??
板书设计:?    我想?
      一、???小手????桃树枝
? 二、???脚丫?? 柳树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三、???眼睛???风筝????????
?       四、???自己???春天的土地????
??(境)?????? ?(意)
?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