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舍生取义授课课件及朗读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7.舍生取义授课课件及朗读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30 08:32:32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但生命的意义不止停留在“活着”。当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你能否牢记心中的“义”呢?今天我们听一听孟子的言论,找到“生”与“义”的真谛。第 一 课时1.会写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孟子( 前372— 前289):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提出“民贵君轻”“仁政”的思想。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mènɡ孟子 得兼 欲
mèng jiān yù可得舍所欲:
熊掌:
得兼:
亦:
舍生而取义:
者也:所想要的。
熊的脚掌,脂肪多,味美,是极珍贵的食材。
兼得,同时得到。
也。
舍弃生命而获取道义。
“者”和“也”都是文言文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 点击
听朗读舍生取义,不仅是英雄壮举,也是平凡人的责任,在生与死之间,见利忘义这种行为是一种作茧自缚的做法,无异于在伤害自己。说一说这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了什么?课文论证了“生命”与“道义”之间的关系,指出“生命”虽然是宝贵的,是每个人都热爱的,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又绝不仅仅是“活着”,因为当“生命”与“道义”放在一起面临取舍的时候,对“道义”的追求才应当是“生命”的本质。课件33张PPT。第 二 课时1.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重点)
2.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特点。(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当生和义二者不可得兼时,作者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
串珠问题:
1.一思:本文论证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二探:作者是怎样引出自己的观点的?孟(mèng)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是人人皆知的美味。把“鱼”和“熊掌”作对比,得出“舍鱼而取熊掌”的结论。用“鱼”和“熊掌”两种美味设喻,为引出论点作铺垫。品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把“生命”和“道义”作对比,得出“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句。生命和道义不能同时拥有时,舍生而取义,说明道义的价值高于生命。品析:什么是比喻论证?
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作用:通过比喻论证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透彻,形象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答题模式: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7 题。你知道哪些舍生取义的人?示例:文天祥、董存瑞、刘胡兰等。拓展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作者选择的是“义”。生命虽然是宝贵的,是每个人都热爱的,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又绝不仅仅是活着,因为当“生命”与“道义”放在一起面临取舍的时候,对“道义”的追求才应当是“生命”的本质。当生和义二者不可得兼时,作者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1.一思:本文论证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论证的是生命与道义的关系。作者的观点是“舍生取义”。串珠问题:2.二探:作者是怎样引出自己的观点的?作者是通过“鱼”和“熊掌”两种人人皆知的美味设喻来引出自己的观点的。舍生取义鱼
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比喻
对比生
义义重于生
仁义至上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生和义这个论题以及“舍生取义”的观点,说明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活着,对道义的追求才是生命的本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孟子的名言(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的名言(二)】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4. 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的名言(三)】5.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6.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论语》中的名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篇课文论述了孟子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参考答案:略。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声调、节奏。参考答案:因为孟子认为道义比生命更可贵,能使他获得快乐,是他希望拥有的;而如果反过来让他以背弃道义来换取生命,那将使他更痛苦、更难以忍受,是真正的“生不如死”,所以,他选择了“舍生而取义”。这是孟子思想的所在,是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舍弃鱼而要熊掌,是因为熊掌更贵重、更稀有,而孟子为什么要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道义呢?参考答案:要舍弃那些低俗的事物,保持自己的品质,做一个讲道义、有骨气的人。课文在鱼与熊掌、生与义之间做出了选择,假如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选择呢?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略。1.背诵课文。参考答案:【理解句意】(句子详见教材第98 页)
第(1)句的意思: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改变他的意志。
第(2)句的意思: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人宁做玉器被砸碎,也不做陶器而得以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绝不苟且偷生。
第(3)句的意思:不因为贫穷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不因为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2.读一读,记一记,再去搜集类似的名言。【搜集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战国] 孟子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 明] 夏完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南宋] 文天祥一、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孟 猛 蜢
蚱(  ) (  )然 (  )夏
①shě  ②shè
舍(  )弃   退避三舍(  )
宿舍(  ) 舍(  )近求远       蜢猛孟①②②①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欲:①欲望。②希望,想要。
③需要。④将要。
1.鱼,我所欲也。(  )
2.小明有强烈的求知欲。(  )
3.我欲乘风归去。(  )②①④三、补充句子并解释句子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____________也。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者不可得兼,舍____而取____者也。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熊掌者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都得到,我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义如果不能够同时拥有这二者,我就舍弃生命而获取道义。四、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将正确的作者信息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战国]孟子   B.[西汉]桓宽
C.[北齐]元景皓 D.[宋]陆游
1._____不能淫,_____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2.大丈夫_________,不为瓦全。 (  )
3.不为穷_____,不为贱_____。 (  )富贵贫贱A宁为玉碎C变节易志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