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望天门山 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望天门山 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30 21:27:32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千古名句把天门山雄踞长江两岸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心驰神往。今天我们就走进李白的这首大作之中,领略一下诗仙笔下的祖国河山是什么样子吧!第 一 课时1.会认1个生字。理解“楚江”等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博学广览,并好行侠,是自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他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重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皆为后世传诵。岸àn两岸 孤帆àn gū 相楚江:
孤帆:
至此回:指长江流经安徽的一段。安徽省是古代的楚国地域。
常被用来指船。一只小船。帆,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
因为两山对峙在长江两岸,江水流经这里打回旋。 点击
听朗读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望天门山》写的是诗人站在从楚江驶来的孤帆,看到的景象。“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是楚江之水将天门山从中断为东西两山,可见楚江之水多么汹涌澎湃;“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天门山让楚江之水在此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可见天门山之奇险。本首诗通过描绘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乐观豪迈的情感。       1.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
A.天门/中/断楚江/开   B.碧水/东流/至此/回
C.两岸/青山/相对出 D.孤帆/一片/日/边来2.按要求填空。
“岸”字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它是________结构的字,第一笔是______。B河岸上下|3.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回: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②掉转;③曲折,环绕,旋转;④答复,答报。
(1)少小离家老大回。(   )   
(2)碧水东流至此回。(   )
(3)她回绝了我的邀请。(   )
(4)往事不堪回首。(   )①③④②....4.我能说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天门中断楚江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碧水东流至此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波浪。课件34张PPT。第 二 课时1.背诵古诗。(重点)
2.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怀。(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说一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
2.二思:“望”的立足点在哪儿?
3.三探:诗人在孤帆上看到了什么?
4.四悟:诗中蕴含了舟中人怎样的感情?天门中断楚江开诗中的“断”和“开”有何表达效果?“断”“开”二字,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水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山本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断”“开”二字,写得利落有力,从而将天门山夹江而峙、相望如门的气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描绘出来,显示了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中的“回”有何表达效果?前两句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回”是回旋。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两句采用衬托的写作方法,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水的汹涌,那么第二句就是借水势衬托山的奇险。衬托两岸青山相对出思考:这句诗中的“出”有何表达效果?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的山产生了动态美,逼真地展现了行船远望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蕴含了舟中人的喜悦之感。写出一句描写“帆”的诗句。示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积累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及乐观豪迈的情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一读:读古诗,说一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前两句写了断开的天门山,东流的长江水。串珠问题:2.二思:“望”的立足点在哪儿?“望”的立足点在“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上。3.三探:诗人在孤帆上看到了什么?在孤帆上,随着小船顺流而下,诗人看到了夹峙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迎面而来。4.四悟:诗中蕴含了舟中人怎样的感情?
蕴含了舟中人的喜悦之情。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山险水涌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山出帆来山河壮丽
如在画中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对峙如门的英姿,长江奔腾汹涌的壮阔气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及乐观豪迈的情感。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写“山”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本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而立,长江波澜壮阔的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乐观豪迈的激情。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师点拨:背诵前要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及诗歌的意境。背诵时要牢牢抓住诗人的感情基调,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默写时,要注意标点符号,还应该注意把字写正确。 读一读,连一连。参考答案: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巍峨险峻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从天边驶来。 我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参考答案: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远处悠然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积累。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①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②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③怆然:悲伤凄凉的样子。④涕:眼泪。翻译:放眼望去,哪儿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人的今人。想到在那高远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简单赏析:诗人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作者简介:陈子昂: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查一查,说一说。1.我想在地图上找找诗人走过的地方。参考答案:安徽敬亭山、安徽黄山、四川白帝城、山东枣庄兰陵等。2.我去找诗人走过地方的图片。参考答案:一、比一比,再组词。
断(   ) 孤(   )
继(   ) 狐(   )  
碧(   ) 岸(   )
岩(   ) 崖(   )断开继续孤独狐狸碧绿岩石岸边悬崖二、将词语补充完整,并把所填的字连起来,看看是哪首古诗中的诗句。
(  )波荡漾  (  )天一色
声(  )击西 随波逐(  )
人迹罕(  ) (  )起彼伏
(  )天乏术
组成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三、根据诗意写诗句。
1.“两岸巍峨险峻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从天边驶来。”《望天门山》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在这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登幽州台歌》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