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新课程科学学业考试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贺国标学业考试的性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简称"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学业考试命题依据及要求:学业考试命题依据各科课程标准和《2005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强调继承我省中考改革的成果,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全面落实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厅[2004]2号)
《浙江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一、命题原则2005年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该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
考试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察的内容和要求与《课程标准》的规定相一致。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
2、突出以能力立意来命题。
3、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4、试题设计注重情景性、探究性、适度的开放性。
5、控制难度,落实减负。
6、不追求区分度。
7、试题内容的控制。 二、考试内容与形式 1.考试内容 。删减的标准是:
(1)知识难度较高的内容;
(2)与后续学习相关不大的内容;
(3)难以纸笔测试的内容(如部分技能、情感目标);
(4)城乡差异较大的内容(如现代化电子、电器、教学设备)。
《说明》的内容在《课标》的基础上基本删去了一个学年的内容。 科学学业考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各领域中基本、核心的内容,注重“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五大领域内容的合理分布。其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考查融入“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的考查之中,避免标签化和形式化。同时对科学探究的考查应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的理解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为重点,避免将科学探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查的偏向。2.考试形式
科学学业考试采用书面闭卷考试,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量适中。
三、试题类型
本次科学学业考试的试题类型包括:
选择题
简答题
实验探究题
分析计算题四种题型 选择题由题干和若干个备选答案组成,选择题可考查较多的知识点,有利于对《课程标准》内容的覆盖,且评分标准客观。 简答题是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作答的题型。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比较深入地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 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针对一些现象提出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或者针对具体科学探究情境概述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针对科学探究问题概述可检验的猜想和假设的能力;考查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或针对提供的具体探究过程,推断其实验方案合理性的能力;考查学生根据探究问题和假设,分析、处理多种信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能力;考查学生根据有效信息推断结论和评价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解释、说明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分析计算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题干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或选择解题方案,完成计算过程,获得正确的结论。这类试题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科学语言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四、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选择题为Ⅰ卷,非选择题为Ⅱ卷。
生命科学 (50分) 25%+3%
物质科学 (130分) 65%+5%
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 (20分) 10%+3%
其中设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0%+3%(40分)
科学、技术与社会 (10分) 5%+2%
题型分布:选择题分数 约40%(80分)
简答题分数 约30%(60分)
实验探究题 约15%(30分)
分析计算题 约15%(30分) 五、2005试卷分析 (一)抽样分析: 余杭区抽样统计分析,
科学样本容量为510,
样本平均分为164.76,
标准差为28.14,
试卷难度为0.82,
试卷信度0.89。 整卷共38题,难度值在0.8以上的容易题有27题,占有绝大部分。其中第2、3、4题难度值为1,是送分题。而区分度小于0.2的有15题,这些题基本没有区分度。区分度较好(大于0.30)的题目有第14、17、21、22、23、26、28、29、30、32、36、37、38题。没有难题,中等难度的题(0.7以下)的有第14、28、34、37题。综合考虑难度和区分度,本卷中难度不大,但区分度又好的题目为:第17、21、22、23、29、32等。全卷难度值最小的是第28题。 (二)整体分析:
注重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科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复杂的实际情景进行简化,高起点,低落点,避免盲目拔高。加强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得出结论的能力。 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较多地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现代科技知识、社会热点问题为试题背景,充分体现“科学就在身边”的观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三)试题的特点: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也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但不盲目拔高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串联电路、光合作用、金属活动性、生态系统、欧姆定律、电功率、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验与探究等
计算难度大大降低 ①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作要求(但眼球有要求,近视,远视的成因)
③电学计算(不超过两个电阻的电路)
④有关其它方面的计算(只要求公式简单变形) 第36题: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5安,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消耗的电功率。
第37题:某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进行“诚信商品”研究时,检验商品标签所列成分及含量与实际是否相符。随机取出市售某种“纯碱”样品(成分说明见图),经检验杂质仅是氯化钠。准确称取样品10.9克,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使其完全反应,其反应式:Na2CO3+CaCl2=2NaCl+CaCO3↓。将反应生成的沉淀物经过滤,洗涤,烘干,干燥后得到白色固体10克。
(1)计算10.9克样品中纯碱的质量。
(2)计算样品中含纯碱的质量分数。
(3)根据检验结果,此纯碱 ▲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列入“诚信商品”。
解:设样品中含纯碱的质量为ⅹ
(1) Na2CO3+CaCl2 == 2NaCl+CaCO3↓
106 100
ⅹ 10克
106:100 = ⅹ:10克 (2分)
ⅹ=10.6 克 (2分)
样品中纯碱的质量为10.6 克。
(2)纯碱的质量分数=10.6 克 ÷10.9克=97.25 % (2分)
(3)可以 (2分) 2、鲜明地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 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考查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的水平。进而引导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试卷较多地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现代科技知识、社会热点问题为试题背景,充分体现 "科学就在身边"的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第1题:据CCTV报道,2005年5月22日上午,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重新测量的测量队员成功登上空气稀薄的顶峰,竖起测量觇标。测量队员所携带的贮气瓶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
A.氮气 B.氢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第19题: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 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试题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第23题:纳米材料颗粒尺寸为l纳米~10纳米 (1纳米=10 - 9 米),其材料能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譬如,用铝粉加工成的纳米铝,遇到空气极易爆炸。试写出纳米铝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发生爆炸生成氧化铝(Al2O3)的化学方程式 ▲ 。
第29题:2005年5月11日,中国首辆轻型吊轨磁悬浮验证车——“中华06号”正式亮相。“中华06号”长9.6米,可载客10人,设计速度可达400千米/时。若每位乘客的质量以60千克来计算,10位乘客所受到的总重力为 ▲ 牛(g取10牛/千克);与普通轨道列车相比,采用磁悬浮技术,可以使列车与轨道间的接触面彼此分离,以减小列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 ▲ 力。 3、适度的综合性、开放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试题在综合性和开放性试题上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不一味追求知识点的拼凑。在试题中通过设计多个具有多元答案的试题,增加试题的开放性,从而引导科学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38题: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繁荣的物质基础之一,图甲为近两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曲线图,图乙为某燃煤电厂全景图。据图回答:
(2)从环保角度分析,这种燃煤电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
答:本小题答案开放,只要答出下列一条(或意思相近)均得2分。污染太严重;或大气污染很大;或排放的有害物质过多;或没有将烟处理后排放;或没有吸收有害物质后排放;或能量的浪费很大;或能源的利用率很低;或能源的利用率只有24%;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率低等。(若回答:对人类的危害较大;或发电较多;需要关闭或停产;换一种电能的生产方式等均不得分)(2分) 如31题的第(2)问“对指甲的生长想研究的问题”
34题的第(2)问“蟋蟀鸣唱出现什么变化” 4、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引导科学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出发设置有现实意义的探究问题,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得出结论的能力。在实验探究题中题目的设置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具体科学探究情境概述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探究问题和假设,分析、处理多种信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能力、根据有效信息推断结论和评价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解释、说明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六、复习教学建议 1、保持正常学习状态,避免过度学习。
2、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熟悉不同版本教材。
3、重视学习过程,落实三维目标。
4、加强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5、密切联系实际,加强情景教学。
6、重视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