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章末验收评估(打包5套)鲁科版选修3_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章末验收评估(打包5套)鲁科版选修3_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1-31 08:26:54

文档简介

章末验收评估(一) 分子动理论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多选题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大都是10-10 m
B.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C.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1 kg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都是6.02×1023个,这个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
2.下列现象中,哪个不可以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  )
A.长期放煤的地方,地面下1 cm深处的泥土变黑
B.炒菜时,满屋子闻到香味
C.大风吹起地上的尘土到处飞扬
D.食盐粒沉在杯底,水也会变咸
3.(多选)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kg/mol),该物质的密度为ρ(kg/m3),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1 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ρNA
B.1 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NA
C.该物质1个分子的质量是(kg)
D.该物质1个分子占有的空间是(m3)
4.(多选)图1是某一微粒的布朗运动路线图,若t=0时刻它在O点,然后每隔5 s记录一次微粒位置(依次为a、b、c、d、e、f),最后将各位置按顺序连接而得到此图。下述分析中正确的是(  )21·cn·jy·com
图1
A.线段ab是微粒在第6 s初至第10 s末的运动轨迹
B.t=12.5 s时刻,微粒应该在bc连线上
C.线段Oa的长度是微粒前5 s内的位移大小
D.虽然t=30 s时刻微粒在f点,但它不一定是沿ef到达f点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www.21-cn-jy.com
B.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有一分子a从无穷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分子力为零处时,a具有的动能一定最大
6.质量为1 kg的0 ℃的水,变成0 ℃的冰时,体积膨胀,则(  )
A.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加
B.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分子势能减小
C.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
D.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减小
7.(多选)图2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8.有关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g 10 ℃水的内能比10 g 5 ℃水的内能大
B.电流通过电阻后电阻发热,它的内能的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C.气体膨胀,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D.橡皮筋拉伸时,分子势能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www-2-1-cnjy-com
9.(8分)将下列实验事实与产生原因对应起来。
事实:A.水与酒精混合体积变小。
B.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原因: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它们的对应关系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实验事实与产生原因前的符号)2-1-c-n-j-y
10.(14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2 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1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3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mL,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 cm2,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
图3
11.(14分)钻石是首饰和高强度的钻头、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3),摩尔质量为M(单位为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请写出a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和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1克拉=0.2克)21*cnjy*com
12.(16分)一滴露水的体积是5.4×10-7 cm3,它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如果一只极小的昆虫每分钟喝进6×107个水分子,它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喝完这滴露水?
答案
1.选AC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但数量级大都是10-10 m,故A正确;布朗运动是指固体小颗粒的运动,而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始终是同时存在的,故C正确;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 mol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故D错。21教育网
2.选C 长期放煤的地方,地面下1 cm深处的泥土变黑是分子运动的结果,A可以;炒菜时,满屋子闻到香味是分子的扩散现象,B可以;尘土飞扬是物质的运动,故C不可以;食盐粒沉在杯底,水也会变咸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D可以。故选C。21cnjy.com
3.选BD 1 kg该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是 NA,该物质1个分子的质量是(kg),选项B、D正确。2·1·c·n·j·y
4.选CD 图中直线是相邻两时刻微粒对应位置的连线,也是这段时间内微粒的位移,但不是微粒的运动轨迹,因此C、D正确。21·世纪*教育网
5.选D 气体的压强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平均动能有关,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体积变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大,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形式,分子a趋近分子b时,分子力先表现为引力,引力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大,分子力为零时,动能最大,以后分子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故D选项正确。A、B、C均不正确。【来源:21cnj*y.co*m】
6.选D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质量为1 kg的0 ℃的水和0 ℃的冰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水凝结成冰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所以同质量0 ℃的水变为0 ℃的冰,分子势能减少,故正确选项为D。【出处:21教育名师】
7.选BC 分子间距等于r0时分子势能最小,即r0=r2。当r小于r1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大于r1小于r2时分子力也表现为斥力;当r大于r2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A错B、C对。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D错误。
8.选D 水的内能由水的温度、质量等因素决定,因此,1 g 10 ℃水的内能不一定比10 g 5 ℃水的内能大,故A错;电流通过电阻后电阻发热,是电流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结果,不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故B错;气体膨胀,气体对外做功,由于不知道在此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有无热传递及热传递的情况如何,所以气体内能变化情况不能确定,故C错;橡皮筋被拉伸时,会产生一个弹力,该弹力有将被拉伸的橡皮筋恢复到原状的趋势,这个弹力是由分子间的引力产生的,引力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故D对。
9.解析:(1)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①Ac ②Bb
10.解析: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V=× mL=2.5×10-6 mL
由题图可知油酸膜的面积是41 cm2
由公式d=得d=6.1×10-10 m
答案:2.5×10-6 41 6.1×10-10
11.解析:a克拉钻石的摩尔数为0.2a/M。
所含分子数为n=NA。
钻石的摩尔体积为
V=(单位为m3/mol),
每个钻石分子的体积为
V0==。
设钻石分子直径为d,则
V0=π3,
联立解得d= (单位为m)。
答案:NA  
12.解析:水的摩尔质量
M=18 g/mol=18×10-3 kg/mol,
水的密度ρ=1.0×103 kg/m3,
所以水的摩尔体积:
V0==18×10-6 m3/mol,
故这滴露水的物质的量为
n== mol=0.3×10-7 mol,
所以所含有的分子数
N=nNA=0.3×10-7×6.02×1023个≈1.8×1016个,
小虫每分钟喝进6×107个,故喝完这滴露水的时间
t= min=3×108 min≈570年。
答案:1.8×1016个 570年
章末验收评估(三) 液 体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多选题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
1.(上海高考)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
A.都具有确定的形状
B.体积都不易被压缩
C.物质分子的位置都确定
D.物质分子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
2.(多选)人类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
B.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3.关于液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都有液晶态,天然存在的液晶并不多
B.液晶可以从动植物体内用化学方法提取,也可以进行人工合成
C.从某个方向看,液晶的分子排列比较整齐,有特殊的取向,这是其物理性质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D.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因此,液晶有着广泛的应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如图1所示,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发生的弯曲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1
A.表面层1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B.表面层2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C.附着层1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D.附着层2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5.关于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
B.液体都表现出各向异性
C.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
D.相同温度下,液体间的扩散现象比固体间的扩散现象快
6.(多选)用干净的玻璃毛细管做毛细现象的实验时,可以看到(  )
A.毛细管插入水中,管越细,管内水面越高,管越粗,管内水面越低
B.毛细管插入水银中,管越细,管内水银面越高
C.毛细管插入跟它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降低
D.毛细管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下降
7.(多选)(江苏高考)下列现象中,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  )
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
B.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
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
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润液体在细管里能上升
B.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能下降
C.在建筑房屋时,在砌砖的地基上要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这是为了增加毛细现象使地下水容易上升
D.农田里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可以减少毛细现象的发生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www.21-cn-jy.com
9. (8分)如图2所示,一根竖直滴管的出口处附着一个小液滴,许久也不掉落,好像它被一个看不见的“弹性橡皮袋”兜住了,我们知道液体是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的形状就是盛液体的容器的形状,但这小液滴没有容器却好像有着固定的形状。原因是________。
图2
10.(12分)新棉布落水时要收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黑布伞的纱线间虽有间隙却不漏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有收缩的趋势,称为________现象;若液体与固体接触面有扩大趋势,称为________现象。
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时,管中液面将________;若液体不浸润毛细管时,管中液面将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16分)在“匚”形铁丝框架上有一可以自由滑动的细铁丝ab,如图3所示,铁丝长L=20 cm,框上分布着液膜。使液膜表面积增加ΔS=200 cm2,需要做多少功?(液体表面在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α=72×10-3 N/m,摩擦可以不计)21·世纪*教育网
图3
12. (16分)把一根弯成如图4所示形状的金属丝悬挂在灵敏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然后将盛着液体的容器放在金属丝下面,使金属丝垂直地浸入液体中,这时如果把灵敏弹簧测力计慢慢地向上移动,让金属丝水平的从液体里露出来,就可以看到金属丝和液面之间出现了一层液体的薄膜,同时金属丝本身也被薄膜包围着,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薄膜向下拉引金属丝,而使测力计的弹簧伸长,继续移动测力计,直到金属丝和液面之间的薄膜刚要断开为止。设此时测力计的读数为F,金属丝的重量为mg,求薄膜每一面上平行于金属丝的分界线上的表面张力的大小。www-2-1-cnjy-com
图4
答案
1.选B 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物质分子的位置不确定;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物质分子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因此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体积都不易被压缩,选项B正确。21·cn·jy·com
2.选AD 液体体积与分子间相对位置相联系,从宏观上看,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A正确;多晶体表现各向同性,B错误;温度升高,分子平均速率增大,遵循统计规律,C错误;露珠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呈球状,D正确。21cnjy.com
3.选A 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液晶态,天然存在的液晶并不多,故A错误;液晶可以从动植物体内用化学方法提取,也可以进行人工合成,故B正确;从某一方向看液晶分子排列有序,所以表现出各向异性,故C正确;外界条件变化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因此液晶应用广泛,故D正确。21教育网
4.选B 表面层1、2内的分子分布都比液体内部疏,分子引力起主要作用,出现表面张力。而附着层1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出现浸润现象,附着层2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出现不浸润现象,故A、C、D正确,B错误。2-1-c-n-j-y
5.选B 由液体的特点可知A、D正确;液体的微观结构与非晶体非常相似,所以表现为各向同性,B错误;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些,C正确。
6.选AC 水浸润玻璃,附着层内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扩张,液面上升,且管越细,液面上升越高;水银不浸润玻璃,附着层内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收缩,毛细管中液面下降,故A、C正确,B、D错误。21*cnjy*com
7.选AB 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A正确;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也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B正确;滴入水中的墨水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C错误;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由于水分子撞击的不平衡性做布朗运动,D错误。【来源:21cnj*y.co*m】
8.选C 毛细现象和液体的浸润、不浸润相联系。浸润液体在细管中能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故A、B正确。建筑房屋的时候,在砌砖的地基上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防止地下的水分沿着夯实的地基以及砖墙的毛细管上升,以使房屋保持干燥。土壤里有很多毛细管,地下的水分可以沿着它们上升到地面。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破坏这些土壤里的毛细管,相反,如果想把地下的水分引上来,就不仅要保护土壤里的毛细管,而且还要使它们变得更细,这时就要用磙子压紧土壤。所以C错,D对。【出处:21教育名师】
9.解析:小液滴的表面存在表面张力,像张紧的橡皮膜,将内部液体兜住,流不下来;同时表面张力有使液面收缩到最小表面积的趋势,因而液滴呈球形。
答案: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10.解析:新棉布吸收了水分,而水具有表面张力;布伞的纱线间因雨水的表面张力而使伞面显得致密而不漏水;液体与固体接触面的收缩现象,是两者不浸润造成的;反之则是浸润;当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时,跟固体接触的液面有扩展的趋势,管中液面将上升;反之液面将下降。2·1·c·n·j·y
答案: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 不浸润 浸润 上升 下降
11.解析:液膜形成表面张力,使液膜有收缩趋势,要使液膜增大,必须是外力克服表面张力做功。由于液膜是两个液面,所以作用在ab杆上的表面张力F=72×10-3·L·2=0.144L,克服表面张力做功W=Fs′=0.144Ls′=0.144·ΔS=2.88×10-3 J。
答案:2.88×10-3 J
12.解析:设液体表面张力为F1 ,
由平衡条件mg+2F1-F=0。
解得F1=(F-mg)。
答案:(F-mg)
章末验收评估(二) 固 体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多选题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
1.下列有关晶体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晶体内部,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是无规则排列的
B.晶体的微观结构不具有周期性
C.在晶体内部,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可以自由运动
D.晶体内部微粒间存在着很强的作用力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见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
B.只有非晶体才显示各向同性
C.凡是具有规则的天然几何形状的物体必定是单晶体
D.多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
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不可能呈现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
B.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C.单晶体和多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
D.非晶体也可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
4.(多选)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像一个蓝色透明的“冰块”,透过它,游泳中心内部设施尽收眼底。这种独特的感觉就源于建筑外墙采用了一种叫做ETFE(四氟乙烯和乙烯的共聚体)的膜材料,这种膜材料属于非晶体,那么它具有的特性是(  )
A.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同性
B.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
C.具有一定的熔点
D.没有一定的熔点
5.(多选)下列关于白磷与红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是由不同的物质微粒组成的
B.它们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C.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白磷的燃点低,红磷的燃点高
6.(多选)新型金属材料有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以及稀有金属,以下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合金密度小,导电性好,可代替铜用作导电材料
B.镁合金既轻又强,被誉为“未来的钢铁”,可制造超音速飞机和宇宙飞船
C.稀有金属能改善合金性能,用于制造光电材料、磁性材料等
D.钛合金是制造直升机某些零件的理想材料
7.(多选)晶体不同于非晶体,它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而且具有一定的熔点,下列哪些说法可以用来解释晶体的上述特性(  )
A.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律排成整齐的行列,构成特定的空间点阵
B.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不同方向上微粒数目不同,微粒间距离不相同
C.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不同方向上的物质微粒的性质不同
D.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全部用来瓦解晶体的空间点阵,转化为分子间势能,因此,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只有空间点阵完全被瓦解,晶体完全变为液体后,继续加热,温度才会升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一块密度和厚度都均匀分布的矩形被测样品,长AB是宽BC的两倍,如图1所示。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O1O1′和O2O2′测其电阻阻值均为R,则这块样品可能是(  )
图1
A.单晶体         B.多晶体
C.非晶体 D.金属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来源:21cnj*y.co*m】
9.(12分)常见的固体中:(1)________是晶体;(2)______是非晶体。(填选项前字母)
A.玻璃 B.云母 C.水晶石 D.沥青 E.食盐
(3)下列物质:云母、食盐、蜂蜡、橡胶、铜,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有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有_____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10.(12分)有一块物质薄片,某人为了检验它是不是晶体,做了一个实验。他以薄片的正中央O为坐标原点,建立xOy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两个坐标轴上分别取两点x1和y1,使x1和y1到O点的距离相等。在x1和y1上分别固定一个测温元件,再把一个针状热源放在O点,发现x1和y1点的温度都在缓慢升高。【版权所有:21教育】
甲同学说:若两点温度的高低没有差异,则该物质薄片一定是非晶体。
乙同学说:若两点温度的高低有差异,则该物质薄片一定是晶体。
请对两位同学的说法作出评价。
(1)甲同学的说法是________(选填“对”或“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说法是________(选填“对”或“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11.(12分)地矿工作者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了一种矿石,该矿石具有某种规则的外形,当沿某一方向敲击时,比较容易将其一层层剥离,而沿其他方向敲击则不然,你对该矿石可做出怎样的判断?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2.(16分)如图2所示,试说明晶体从开始加热到全部熔化为液体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分熔化前、熔化时、熔化后三个阶段说明)。21·cn·jy·com
图2
答案
1.选D 在单晶体的内部,组成单晶体的物质微粒是规则排列的,A错误;晶体的微观结构具有周期性,且微粒间存在着很强的作用力,B错误,D正确;在晶体内部,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而不能自由运动,C错误。
2.选B 常见的金属:金、银、铜、铁、铝、锡、铅等都是多晶体,选项A正确;因为非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同性,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有天然的规则的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是单晶体,选项C正确。21教育网
3.选B 同种物质可能呈现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形态,如天然水晶是晶体,在它熔化以后再凝固起来,就成了石英玻璃,是非晶体,所以A错误;在晶体内部,分子、原子或离子按一定规则排列,呈现空间点阵结构,B正确;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所以C、D错误。www.21-cn-jy.com
4.选AD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
5.选BD 白磷和红磷是同一种物质微粒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的不同晶体,它们有着不同的微观结构,故表现在宏观上的物理性质不一样,白磷的燃点低,红磷的燃点高,故B、D选项正确。2·1·c·n·j·y
6.选AC 被誉为“未来的钢铁”的是钛合金,可用于制造超音速飞机和宇宙飞船;而镁合金既轻又强,可用来制造直升机的某些零件,故只有选项A、C正确。
7.选ABD 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因为微粒按一定规律排列,呈现各向异性是因为不同方向上微粒数目不同,有固定熔点是因为其熔化时先要破坏点阵结构,之后温度才升高。综上所述,A、B、D正确。21·世纪*教育网
8.选A 该样品沿两对称轴O1O1′和O2O2′的长度、横截面积均不同,而电阻相同,表现出导电性能各向异性,单晶体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和多晶体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故该样品可能为单晶体。www-2-1-cnjy-com
9.解析:云母、食盐、铜都是晶体,故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蜂蜡、橡胶属于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云母、食盐为单晶体,铜为多晶体。21*cnjy*com
答案:(1)B、C、E
(2)A、D
(3)云母、食盐、铜 蜂蜡、橡胶、铜
10.解析:单晶体中,物质微粒的排列顺序及物质结构在不同方向上是不一样的,因此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而非晶体中,物质微粒排列顺序及物质结构在不同方向是一样的,因此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对于多晶体,由于其中小晶粒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因此也表现出各向同性。由此可知,表现出各向同性的不一定是非晶体,而表现出各向异性的一定是晶体。21cnjy.com
答案:(1)错 因为有些晶体在导热性上也有可能是各向同性的(或两个特定方向上的同性并不能说明各个方向上都同性)2-1-c-n-j-y
(2)对 因为只有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
11.解析:由于该矿石具有规则外形,且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可知该矿石为单晶体。
答案:见解析
12.解析:(1)熔化前,晶体从外界吸收能量,主要用来增加组成点阵结构的微粒的平均动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其体积一般也有所增大,也有小部分能量用来增加微粒的势能。
(2)熔化时,当温度升高到熔点时,点阵结构中的一部分微粒已有足够的动能,能够克服其他微粒的束缚离开平衡位置,破坏点阵结构,开始熔化。继续加热,微粒所吸收的热量不再用来增加其平均动能,而完全消耗在破坏点阵结构所需的能量上,即用来增加势能,故温度保持不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熔化后,液体吸收的能量主要转变为分子动能,只要继续加热,温度就会升高。
答案:见解析
章末验收评估(五) 热力学定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多选题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
1.(福建高考)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
B.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2.(多选)(新课标全国卷Ⅱ改编)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体积之和
B.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D.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因此不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
B.空调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与室内温度降低所放出的热量可以相等
C.自发地热传导是不可逆的
D.不可能通过给物体加热而使它运动起来,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4.关于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B.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C.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说明了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D.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说明了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5.(多选)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一个回路,接触点1插在热水中,接触点2插在冷水中,如图1所示,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这就是温差发电现象。关于这一现象,正确说法是(  )21教育网
图1
A.这一实验过程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B.在实验过程中,热水一定降温、冷水一定升温
C.在实验过程中,热水内能全部转化成电能,电能则部分转化成冷水的内能
D.在实验过程中,热水的内能只有部分转化成电能,电能则全部转化成冷水的内能
6.下列哪些现象能够发生,并且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
A.一杯热茶在打开杯盖后,茶会自动变得更热
B.蒸汽机把蒸汽的内能全部转化成机械能
C.桶中混浊的泥水在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沙下沉,上面的水变清,泥、水自动分离
D.电冰箱不通电即可把箱内低温物体的热量传到箱外高温物体
7.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化,属于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会导致(  )
A.熵增大,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
B.熵减小,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
C.熵增大,机械能只能部分转化为内能
D.熵减小,机械能只能部分转化为内能
8.如图2所示,活塞将气缸分成两个气室,气缸壁、活塞、拉杆是绝热的,且都不漏气,UA和UB分别表示A、B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将拉杆向外拉动的过程中(  )
图2
A.UA不变,UB变小     B.UA增大,UB不变
C.UA增大,UB变小 D.UA不变,UB增大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10分)在将空气压缩装入气瓶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做了24 kJ的功。现潜水员背着该气瓶缓慢地潜入海底,若在此过程中,瓶中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且放出了5 kJ的热量。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共减小______ kJ,空气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的总热量为______ kJ。21·cn·jy·com
10.(10分)如图3所示,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通过定滑轮与一重物m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活塞距缸口的距离h=0.2 m,活塞横截面积S=10 cm2,封闭气体的压强p=5×104 Pa。现通过电热丝对缸内气体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直至缸口。在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吸收了Q=60 J的热量,假设气缸壁和活塞都是绝热的,活塞质量及一切摩擦不计,则在此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了多少?2·1·c·n·j·y
图3
11.(14分)(山东高考)如图4所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型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气柱长l1=20 cm(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中水银面等高。现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h=10 cm。(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75 cmHg)【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图4
(1)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用“cmHg”作单位)。
(2)此过程中左管内的气体对外界________(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气体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21·世纪*教育网
12.(18分)(江苏高考)如图5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其中,A→B和C→D为等温过程,B→C和D→A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www-2-1-cnjy-com
图5
(1)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A→B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B→C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C→D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D→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
(2)该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A→B”“B→C”“C→D”或“D→A”)。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收63 kJ的热量,在C→D过程中放出38 kJ的热量,则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的功为________kJ。2-1-c-n-j-y
(3)若该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为1 mol,气体在A状态时的体积为10 L,在B状态时压强为A状态时的。求气体在B状态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www.21-cn-jy.com
答案
1.选D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内能变化与做功和热传递有关,选项A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自发的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热量还是可以通过外界的方法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选项B错误。分子内能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r>r0时,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r<r0时,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减小,选项C错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都要增大,选项D正确。21*cnjy*com
2.选AB 本题考查气体的特性、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的体积指的是气体的分子所能够到达的空间的体积,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的体积之和,选项A正确。根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可知,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选项B正确。根据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不为零,选项C错误。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若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D错误。【来源:21cnj*y.co*m】
3.选C 有外界的帮助和影响,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空调消耗的电能必大于室内温度降低所放出的热量;不可能通过给物体加热而使它运动起来,因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选项C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4.选D 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正确选项为D。
5.选AB 在实验过程中,热水内能的一部分转化成电能,电能则部分转化成冷水的内能,因为在转化过程中电路要发热,此实验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A、B正确,C、D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6.选C A、B、D都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都不能发生;C中系统的势能减少了,所以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可能发生的。21*cnjy*com
7.选A 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化过程,属于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这种过程熵增大,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也可以部分转化为内能。
8.选C 该题中的气缸壁、活塞、拉杆是绝热的,说明气缸中的气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对A气室中的气体,若以ΔUA表示其内能的增量,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A=QA+WA,因为QA=0,则ΔUA=WA。在题述过程中,因A气室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外界(活塞)对气体做功,WA>0,所以ΔUA>0,即UA增大。同理,B气室中气体的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活塞)做功,WB<0,所以ΔUB<0,即UB减小。故选C。
9.解析:因为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第一个过程是等温压缩,所以内能不变,第二个过程中,体积不变,说明只与外界发生热传递,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所以ΔU=0-5 kJ=-5 kJ,故空气内能减小5 kJ,空气放出29 kJ的热量。
答案:5 放出 29
10.解析:活塞在上升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
W=-pSh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W
代入数据解得
ΔU=60 J-5×104×10×10-4×0.2 J=50 J
答案:50 J
11.解析:(1)设U型管横截面积为S,右端与大气相通时左管中封闭气体压强为p1,右端与一低压舱接通后左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2,气柱长度为l2,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为p。左管中封闭气体发生等温变化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版权所有:21教育】
p1V1=p2V2①
p1=p0②
p2=p+ph③
V1=l1S④
V2=l2S⑤
由几何关系得h=2(l2-l1)⑥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代入数据得p=50 cmHg⑦
(2)左管内气体膨胀,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温度不变,ΔU=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Q+W且W<0,所以Q=-W>0,气体将吸热。21cnjy.com
答案:(1)50 cmHg (2)做正功 吸热
12.解析:(1)考查气体状态变化图像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根据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A→B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A项错误;B→C为绝热过程,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项错误;C→D为等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C项正确;D→A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因此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的最大值向速率大的方向偏移,D项错误。
(2)该循环过程中,B→C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由于一个循环中气体的内能不变,B→C、D→A是绝热过程,没有热量交换,因此整个过程吸收的热量为63 kJ-38 kJ=25 k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对外做的功为25 kJ。
(3)考查玻意耳定律及分子数的求解,意在考查考生对玻意耳定律及分子数求法的掌握。
A→B为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pAVA=pBVB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
解得n=
代入数据得n=4×1025 m-3
答案:(1)C (2)B→C 25 (3)4×1025m-3
章末验收评估(四) 气 体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多选题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体积增大,则(  )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
2.关于饱和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稳定情况下,密闭容器中如有某种液体存在,其中该液体的蒸气一定是饱和的
B.密闭容器中有未饱和的水蒸气,向容器内注入足够量的空气,加大气压可使水汽饱和
C.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当液化和汽化速率相等时,液体和蒸气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叫动态平衡
D.对于某种液体来说,在温度升高时,由于单位时间内从液面汽化的分子数增多,所以其蒸气饱和所需要的压强增大21cnjy.com
3.如图1中A、B两点代表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两个不同的状态,状态A的温度为TA,状态B的温度为TB;由图可知(  )2·1·c·n·j·y
图1
A.TB=2TA
B.TB=4TA
C.TB=6TA
D.TB=8TA
4.如图2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的等压线,等压线上的a、b两个状态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在相同时间内撞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b状态较多
B.在相同时间内撞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a状态较多
C.在相同时间内撞在相同面积上的分子数,两状态一样多
D.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两状态一样多
5.(上海高考)已知湖水深度为20 m,湖底水温为4 ℃,水面温度为17 ℃,大气压强为1.0×105 Pa。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取g=10 m/s2,ρ水=1.0×103 kg/m3)www.21-cn-jy.com
A.12.8倍          B.8.5倍
C.3.1倍 D.2.1倍
6.如图3所示,A、B是两个装有气体的气缸,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是1∶5,活塞C可以在两个气缸内无摩擦地左右滑动。大气压为1 atm,整个装置保持静止。已知这时A气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是6 atm,则B气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图3
A.6 atm         B.1.2 atm
C.1.5 atm D.2 atm
7.(多选)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4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垂直于ab且与水平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
图4
A.ab过程中不断增加
B.bc过程中保持不变
C.cd过程中不断增加
D.da过程中保持不变
8.粗细均匀、两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中,有一段水银柱将管中气体分为A和B两部分,如图5所示。已知两部分气体A和B的体积关系是VB=3VA,将玻璃管中两部分气体均升高相同温度的过程中,水银柱将(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图5
A.向A端移动
B.向B端移动
C.始终不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21*cnjy*com
9.(10分)图6为一种测定“肺活量”(标准大气压下人一次呼出气体的体积)的装置,A为开口薄壁圆筒,排尽其中的空气,倒扣在水中。测量时,被测者尽力吸足空气,再通过B管用力将气体吹入A中,使A浮起。设整个过程中呼出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图6
(1)呼出气体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设圆筒A的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水的密度为ρ,桶底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桶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Δh,则被测者的“肺活量”,即V0=________。
10.(12分)(浙江高考)如图7所示,内壁光滑的圆柱形金属容器内有一个质量为m、面积为S的活塞。容器固定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一定量的气体被密封在容器内,温度为T0,活塞底面与容器底面平行,距离为h。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
图7
(1)容器内气体压强为________;
(2)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活塞缓慢下移h/2时气体温度为________;此过程中容器内气体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__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 (14分)如图8所示,水平放置的气缸内壁光滑,活塞厚度不计,在A、B两处设有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A、B之间运动,B左面气缸的容积为V0,A、B之间的容积为0.1V0。开始时活塞在B处,缸内气体的压强为0.9p0(p0为大气压强),温度为297 K,现缓慢加热气缸内气体,直至399.3 K。求:21·cn·jy·com
图8
(1)活塞刚离开B处时的温度TB;
(2)缸内气体最后的压强p;
(3)在图中画出整个过程的p -V图线。
图9
12.(16分)(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10,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0和;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 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图10
(1)恒温热源的温度T;
(2)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
答案
1.选A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由盖·吕萨克定律=C可知,气体压强不变时,体积增大,则温度升高,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A项正确。
2.选B 在饱和状态下,汽化和液化达到动态平衡,即达到稳定状态,所以A、C正确。液体的饱和汽压与其温度有关,即温度升高饱和汽压增大,所以D正确。饱和汽压是指液体蒸气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所以B错误。21·世纪*教育网
3.选C 对于A、B两个状态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6,即TB=6TA,C项正确。【来源:21cnj*y.co*m】
4.选B b状态比a状态体积大,故单位体积分子数b状态比a状态少,D错;b状态比a状态温度高,其分子平均动能大,而a、b状态压强相等,故相同时间内撞到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a状态较多,B正确,A、C错误。2-1-c-n-j-y
5.选C 湖底压强大约为p0+ρ水gh,即3个大气压,由气体状态方程,=,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3.1倍,选项C正确。
6.选D 活塞C在A、B气缸内的气体和大气压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则平衡方程为
pASA+p0(SB-SA)=pBSB
即6SA+1×(5SA-SA)=pB×5SA,得pB=2 atm。
7.选AB 因为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所以bc是等容线,即气体体积在bc过程中保持不变,B正确;ab是等温线,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A正确;cd是等压线,温度降低则体积减小,C错误;连接aO交cd于e,则ae是等容线,即Va=Ve,因为Vd8.选C 由于玻璃管中两边气体初状态的温度和压强相同,所以升温后,增加的压强也相同,因此,水银柱不移动。【版权所有:21教育】
9.解析:(1)由于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因为气体温度不变,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
(2)设A中气体压强为p,该部分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为V0,由于整个过程中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0V0=pV,
即p0V0=(p0+ρgΔh)·(h+Δh)S,
则被测者的肺活量
V0=。
答案:(1)不变 (2)
10.解析:(1)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和活塞的重力有关。活塞对气体产生的压强为p'=,则容器内气体的压强p=p0+p'=p0+。
(2)环境温度变化,活塞缓慢下移,可认为是等压变化,则=,且V0=2V1,解得T1=。
在此等压变化过程中,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律ΔU=W+Q知气体放出热量,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减小。
答案:(1)p0+ (2) 放热 减小
11.解析:(1)=,TB=330 K
(2)=,p=1.1p0
(3)如图
答案:(1)330 K (2)1.1p0 (3)见解析
12.解析: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意在考查考生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灵活运用。
(1)与恒温热源接触后,在K未打开时,右活塞不动,两活塞下方的气体经历等压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 ①
由此得T=T0 ②
(2)由初始状态的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左活塞的质量比右活塞的大。打开K后,左活塞下降至某一位置,右活塞必须升至气缸顶,才能满足力学平衡条件。21教育网
气缸顶部与外界接触,底部与恒温热源接触,两部分气体各自经历等温过程,设左活塞上方气体最终压强为p,由玻意耳定律得www-2-1-cnjy-com
pVx=· ③
(p+p0)(2V0-Vx)=p0·V0 ④
联立③④式得
6V-V0Vx-V=0
其解为Vx=V0
另一解Vx=-V0,不合题意,舍去。
答案:(1)T0 (2)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