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人教版1.学校组织一次调查社会上常见错别字的“啄木鸟行动”,假定你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个调查小组的负责人。请你帮助完成下面一些任务。(20分)
(1)你准备怎样带领你的小组开展调查活动?请你写出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①
组织全组同学上街收集各种招牌上的错别字;
②
让同学们分头到街上的广告张贴处去查找广告中的错别字。(2)请你就如何规范街头招牌用字向文字管理部门提出一条建议。
示例:①加大宣传力量,普及常用汉字。②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开设专题讲座。③让有文化的人来教,没文化的人来学,提高全民整体文化素质。④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大家一起“自查互纠”。2.“生活处处有语文”,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来开展一次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活动吧!(20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壮壮我们的声威吧!(4分)
示例:语文满生活,共享读书乐
(2)同学们搜集了下列资料,通过梳理,编成了小册子,请你为小册子取一个好名。(4分)
内容:杯具了 帅呆了 高富帅……
取名:__________________网络语集锦(3)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则广告,请你来品析一下。(8分)
中国联通——情系中国结 联通四海心
我的品析:
中国结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又是联通的标志,这里一语双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中国结;后一句中的“联通”一词,在这里作动词用,同时也很容易让人想到联通品牌,同时上下两句合辙押韵,承接顺畅,把亲情的感觉深入人心,创意颇丰。(4)请你针对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拟一则广告语并作简要品析。(4分)
校园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常见的有:不节约用水、浪费粮食、语言不文明、破坏桌椅等,学生可以选一种现象来拟写,如:文明用语是感情的纽带,是沟通的桥梁。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把文明用语的作用表达出来。3.(巴中中考)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获。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30分)
(1)【活动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10分)
示例:年度热词盘点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广告赏析对联集锦(2)【分组活动】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年度热词盘点”活动,搜集了2016年度盘点的汉字词,其中“刷”稳居2016年《新周刊》榜首。其原因是:2016年是狠狠“刷”的一年,人人都是“刷一代”,刷微博、刷微信、刷淘宝、刷直播、刷网剧——我刷故我在。刷,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人类速写。
请盘点你的学习生活,试用一个字高度概括并工整地书写在下边田字格中,再作简要描述。(10分) 初三很忙,忙得我像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忙得我想和以前的朋友偶尔聚聚也很难;忙得我每天只知道三点一线;忙得我且忙且珍惜!(3)【活动心得】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纷纷发表感言:
“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生活是语文!”
“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请参与活动的你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吧!(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10分)
示例: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4.校文学社开展以“规范使用汉字”为主题的系列语文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30分)
(1)【魅力汉字】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10分)演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繁到简。(意思对即可)(2)【规范使用】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了一些商家乱用成语的现象,比如,小李发现一眼镜商店广告语为:“一镜在手,一‘明’惊人!”如果你是小李,该如何劝说商店老板?(10分)
示例:叔叔,您好!成语是民族语言文化,不能这样随意篡改,否则会给求学阶段的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对语文教育产生危害。而且篡改过的成语深入人心后,成语就失去最初的含义,这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不尊重。(3)【学习对联】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作对联。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根据对联要求,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10分)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B B项两句中,“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