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9 23:24:09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看了课题你是否在想: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那是不是一封天书呢?天书可是神话传说中的东西,今天难道就这样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吗?如果不是天书,又会是怎样的书和信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与疑惑走进文中,去看一看到底是怎样的书和信吧!第 一 课时1.会认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奇妙、譬如、分辨”等词语。(重点)
2.用一定的速度略读课文。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重要作品:童话《小白船》《一粒种子》;小说《倪焕之》;小说集《隔膜》《火灾》等。辨biàn譬pì淘táo裹guǒ譬如 跳跃pì yuè 结壳创造:
奇妙:
形式:
分辨:
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造句: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稀奇巧妙(多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造句:这部科幻小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造句:老师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辨别。
造句:天下着大雨,我们连方向也分辨不清了。譬如:
宣战:
邮差:
包裹:
淘气:
严厉:
比如。
造句:校园里种了许多花木,譬如夹竹桃、广玉兰、水杉、紫藤等。
一国或集团宣布同另一国或集团开始处于战争状态。
邮递员的旧称。
包扎成件的包儿。
顽皮。
造句:淘气的弟弟整天拿着一只弹弓射来射去。
严肃而厉害。
造句:老师对校长的孩子也不留情面,批评得更严厉。创造 发明都有完成新事物的意思。
“创造”侧重指开创性地完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新事物,运用得很广;“发明”侧重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首先揭开秘密,研究出世上没有的东西。
1.在男子3000米比赛中,他创造了全国纪录。
2.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奇妙方法。介绍了古代人们“结绳记事”和“贝壳记事”的记事方法,还介绍了通信方法。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列举事例。通过列举事例介绍了古代人民信的含义。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的呢?语言文字的创造给我们的生产、生活、人际交流带来了多么大的便利呀,我们一定要学好语文。课件38张PPT。第 二 课时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2.了解没有文字之前人类交流的方式,从而感受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便利。(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本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记事方法和通信方法?
串珠问题:
1.一读:我国古代怎样用结绳记事?
2.二思:现在世界上有些民族是怎样用贝壳记事的?
3.三探:作者举了两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创造文字前人们通信的方法?
4.四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有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奇妙”一词说明了什么?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奇妙”一词说明了古代人在创造文字之前的记事方法是稀奇的、巧妙的,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有趣的。这句话统领全文,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总起句、开门见山你知道在创造文字之前,人类还有哪些记事或传递信息的方法吗?契刻记事法 烽火通信法 物件记事法 刻画符号记事法拓展不但如此,在创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样,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上文介绍古人记事的方法,过渡到介绍古人通信的方法。理解:过渡这封信一共有四样东西: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还有五支箭。这些东西表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躲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如果不能,就休想跟我们打仗。如果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这是设问的修辞方法。先问,引起读者的兴趣。再答,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强调信的含义。通过举例子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品析:设问、举例子什么是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的作用有哪些?
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答题技巧:
这句话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提出一个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和吸引读者。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差手里收到一个包裹,解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东西,我们肯定会连声称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lì)的信。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这段话通过古代与现代人们收到不同的文字的信时的反应的对比,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代人信息传递的智慧及文字给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对比如果一个民族送给正和他们打仗的民族一把盖着布的长矛和一些茶叶,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休战,坐下来谈判。想象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结绳记事”法和“贝壳记事”法,传递物品通信法。本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记事方法和通信方法?1.一读:我国古代怎样用结绳记事?发生了一件事儿,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不同,表示那些事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串珠问题:2.二思:现在世界上有些民族是怎样用贝壳记事的?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各异,比绳结容易分辨。一条穿着许多贝壳的带子,就是他们的一本书。3.三探:作者举了两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创造文字前人们通信的方法?例子一: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根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理解成别的意思。
例子二:从前,有一个民族送给相邻的民族一封信。这封信一共有四样东西: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还有五支箭。4.四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感受到文字带给人类生活的便利,激发我们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结绳记事法 
贝壳记事法记事方法具体内容 信的含义通信方法奇妙方法
伟大智慧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简洁通俗的文字,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在创造文字之前,古人记事及通信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带给我们的便利。仓颉(jié)造字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別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物语”,就是用一件具体事物代表一种固定的含义。比如,有的用司哈(小柿子叶)表示“我很苦闷”,有的用火表示“我要找你”。这些虽然也属于交流思想与情感的的工具,使用起来却困难重重。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当仓颉把造的字写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说这个字躯干弯曲,末梢放纵;那个字两边修长,躯干矮短;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雄立……还有的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鹄群游,迂回绵延;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井然有序。
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汉字诞生了。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增广贤文》)
【汉字的演变】汉字从产生到现在,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古今字的产生】古今字是汉字发展中的孳(zī)乳现象,最早的“古今字”就是因为汉字字数太少,“兼职”情况太多,为了精确表达词义,而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或改换偏旁,也就是形符,来另造新字,也就是“今字”。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诗句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燕歌行?并序》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古从军行》 作者通过简洁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故事,介绍了远古时代没有文字时的趣事,让我们感受到文字带给我们的便利。 读一读,选择词语说一句话。参考答案:奇qí妙miào 形xínɡ式shì 譬pì如rú 打dǎ仗zhànɡ  分fēn辨biàn 跳tiào跃yuè
重zhònɡ要yào 淘táo气qì
奇妙:海底是个奇妙的世界。
重要:今天的会议内容非常重要。 想一想,说一说。如果哪个民族收到了一根枪或者一支箭时,会是什么意思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参考答案:
(1)我觉得这也可能是一封求和信,意思是说:枪和箭是我们打猎的重要工具,我们不用它们来打仗,收起武器好好生活吧!于是人们收起武器,开始安居乐业的生活。
(2)我认为这也许是一封投降书,是说:我们把武器交出来了,承认在这场战斗中输了,请善待我们。于是,战胜的一方派人接收和安抚了战败的一方。
(3)我觉得这也许是各民族之间在交流最新式的武器,意思是说:这是我们民族研制的最新武器,你们看看吧!于是,两个民族互派专家进行交流改进。 讨论。一、交流内容。
什么样的文章适合略读,怎样读算是略读,略读能起到什么作用?
二、交流方法。
交流前要通过网络或到图书馆认真查阅资料,明确什么是略读,略读的作用有哪些。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时要大胆发言,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总结出略读的方法和作用。三、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略读的方法和作用。
杜佳笑: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梗概,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略读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点:1.了解课文“写了什么”;2.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有什么感受”;3.看看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特别印象”。
曹梓旭:略读能让我们很快知道文章的内容,还可以让我们捕捉到很多信息。略读是为了开阔眼界,是为精读做好选择,又是精读的延伸;它又是阅读的第一步。
李佩西:有些文章比较长,就要采用略读这种方法,但是略读一定要有速度。在我们小学阶段略读时每分钟应该不少于300字,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加快速度了。一、用””划去括号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1.譬(bì p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根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
2.妈妈最喜欢在淘(táo tāo)宝上购物了。
3.我们从邮差手里收到一个包裹(gǒu guǒ)。﹒﹒﹒二、选字填空。
 辨  辫  瓣  辩 
花(  ) (  )解 (  )别 (  )子
 癖  譬  霹  避 
躲(  ) (  )如 (  )雳 洁(  )
 淘  萄  掏  陶 
(  )钱 (  )器 葡(  ) (  )气瓣辩辨辫避譬霹癖掏陶萄淘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创造--________  奇妙--________
形式--________ 回忆--________
代替--________ 分辨--________
譬如--________ 躲藏--________发明巧妙形态回想取代辨别比如隐藏四、词语搭配。
奇妙的(   )  奇特的(   )
奇怪的(   ) 奇异的(   )
严厉的(   ) 严格的(   )
严峻的(   ) 严肃的(   )方法生物问题感觉话语要求形势面容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各异。贝壳容易分辨。(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穿着许多贝壳的带子,就是他们的一本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各异,所以贝壳容易分辨。带子是书。3.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难道我们就不会用乱箭来对付你们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格的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会用乱箭来对付你们。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