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人教版朗 ké sou 捷 zhǔ 羹 yǎo jiǎo 薪 wù kāi rānɡ dié mǒ kǔn ɡē dɑ mā mǒ mò shuài lǜ 喘气 端正 3.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
(1)张老师的话像是________黑暗突如其来的一道光,硬生生地刺入我的世界,却无比温暖。
(2)病床上的妈妈再三________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能再贪玩了。
(3)这个小岛上居住的几乎都是老人。老人们在这里坚守世代传统,守护家园,种菜养鸡,________自得。
A.冲破 吩咐 安然 B.冲破 嘱咐 悠然
C.穿破 吩咐 悠然 D.穿破 嘱咐 安然B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全国各族人民支援地震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B.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因病逝世的消息一经报道,牵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切痛惜之情。
D.只要认真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解析】“只要”应改为“只有”。D5.本文以纪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10分)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乐观开朗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敏捷果断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答题。(11分)鲁迅社会影响力调研报告 ①关于鲁迅作品:82.8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中学课本中保留鲁迅作品。而在回答“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是多还是少的”问题时,有超过60%的受访者觉得正合适。
②关于文学成就:在关于“您是否认为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问题的回答中,只有10.34%的受访者选择“不是”。
③关于鲁迅精神:对于鲁迅思想的当代性测量中,其相关问题是:“我们今天应不应该学习鲁迅的精神?”有54.1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43.68%的受访者认为“有的应该学习,有的未必”。在对鲁迅批判精神的当代性评价中,有72.05%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的批判精神不是不合时宜,而是永不过时。(1)调研报告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在今天过时吗?请你结合现实发表见解。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孔乙己》《阿Q正传》《药》《祥林嫂》等许多文章中批评了中国人的麻木、冷漠,而现实中依然有。广东佛山小悦悦被撞后竟有18名路人都视而不见、漠然离去的事情发生,这充分说明鲁迅的批判精神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鲁迅在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大部分人认为,鲁迅的思想和精神在今天仍不过时,应该学习【解析】A项,角(jiǎo)落;B项,薪(xīn)金;C项,转(zhuàn)椅。D 8.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校样 明朗 沉思 嘱咐
B.衣裳 天津 工夫 忧郁
C.草率 幼想 半道 烧瓷
D.疙瘩 保姆 抹杀 调羹
【解析】幼——幻。C回忆我的父亲严文井
严欣久
①在父亲去世的时候,许多记者问我,他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父亲?这个问题有些不好回答。小时候,我们都在寄宿制的托儿所、学校上学,与父亲接触不是很多。另外,他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顾及我们。即使这样,他对我们也是理性多于温情。比如,小时候,如果不小心跌了跟头,痛得哇哇大哭,他也一定要你自己爬起来,甚至阻挡了母亲伸过来的援手。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经常眼馋地看着有些作家带着家眷,夏季去北戴河疗养。我们一次也没去过,当然,他也仅去过一两次。
③还有一次,哥哥抱回来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这只活玩具很快就被我们玩腻了,没有人再搭理它。可父亲却对它百般照顾,还忙里偷闲,给它做猫饭,让我们心生嫉妒。当阶级斗争的风浪波及各个社会角落的时候,我们开始对这只猫反感了。姐姐周日从大学回来,看见家里还养着猫,觉得这是资产阶级作风,就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把猫赶走了。父亲回来后勃然大怒,为此也不准姐姐回家,直到两个星期后才收回成命。“文革”的时候,我们为此给父亲贴了张大字报,批判他爱猫超过了爱我们。④这件事深深地伤害了他。1983年,他为《父母必读》杂志写了篇文章,题目是《一个老人这样回答》,提了当年我们给他写大字报的事,并借题发挥,诠释了他的育儿方。他说:“关爱不等于溺爱。”父母只应该在“适当时机对未成年子女进行适当的启发和适当的引导,主要让子女充分懂得生活的严峻性,敢跟命运抗争,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⑤我想,当时父亲对姐姐发那么大的脾气,是因为他觉得猫是弱小者,应该得到保护和照顾。但当时我们没有这种观念,那时,我们只崇拜英雄,蔑视资产阶级思想。姐姐们最崇拜《怎么办》里的拉赫美托夫,虽然不曾睡过钉板,也曾枕过笤帚在水泥地上撑过一夜。⑥其实父亲并不是老发脾气,所以偶然发一次,反倒让人很难忘。他也经常反省自己,在我五十岁那年,一天他很郑重地向我道了一个歉。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因不肯好好吃饭,偏要妈妈喂,他发了脾气,揍了我一顿。他为曾有的粗暴向我道歉。我那时还没有记事,所以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道歉那年,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他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把道歉说出口啊!可见这件事在他心中萦绕了几十年,也折磨了他几十年。⑦在父亲走后,记者们的提问让我回想了许多。我感到,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其实是很幸福的。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时不时地听到他放的古典音乐,他从未强迫我们按他的意愿办事,不过是拒绝了我们的一些要求,也是为了我们好才这样做的。
⑧而他自己也是个很淡泊的人,世间的虚荣,他一点不要。尽管他当过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见过不少世面,也经历过无数次运动,遭遇过不公,但他仍坚持认为,爱比恨更伟大,希望比失望更有力量。他总能看到飞来的燕子。在作品中用真善美来回报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⑨他来了,又去了,一生曲曲折折,辛辛苦苦,但是不虚此行。
⑩他天天读书,总在思考,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爱有憎,喜欢真实与平等,同情弱小,支持创新。在他快临近人生的终点时,他仅存的愿望是,多懂得一点真相,多听见一些真诚的声音。
?他没有留下遗嘱,也没给我们留下一分钱,但留给了我们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我们为拥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我们永远爱您、怀念您,亲爱的爸爸!9.文章围绕父亲,写了诸多小事,请根据要求概括第③段和第⑥段的主要内容。(8分)
第③段:为一只猫,我们给父亲贴大字报。第⑥段:八十多岁的父亲为几十年前揍了“我”一顿,向“我”道歉。
10.阅读全文,说说“我”眼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示例:①教子理性多于温情;②淡泊名利;③喜欢读书;④同情弱小。1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⑧段中“在作品中用真善美来回报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这句话的理解。(8分)
父亲遭遇过不公正,他的世界是不完美的。但是父亲坚持认为,爱比恨更伟大,他的作品充满了真善美。表达了父亲不计个人得失,胸怀世界的思想境界。
1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8分)
结构上:照应文题,收束全文;内容上:抒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升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