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31 23:05:40

文档简介

《杨氏之子》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自主预习
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惠??曰??禽??诣??为??应
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合作探究
1.参考注释,提出问题——理解课文,思考问题
(提示: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问题一:
问题二:
2、精句分析,解决问题——汇报展示,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提示: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婉转和机智。)
(3).想象: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拓展阅读
蒋干盗书(节选)
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 ),双方箭拔弩( )张,准备大战一场。 21教育网
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 )自荐( ),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 )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 )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故 人:
毛遂自荐:
剑拔弩张:
大动干戈:
同窗锲友:
2、与下列字形近的字有:
峙( )( ) 瑜( )( )
喧( )( ) 弩( )( )
3、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体会文中划“ ”部分的语句,说说周瑜是怎样彻底阻断蒋干劝降的?其语言精妙之处在哪?


《晏子使楚》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会写生字词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读通文中的长句子
2.自学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安居乐业。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合作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
2、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思考:21cnjy.com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
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
4、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 这是晏子和楚王的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了晏子????????? 的特点,要晏子从狗洞里进去。晏子的一席话,不得不使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开了城门,读读晏子说的话,他的话妙在哪里?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示一:晏子的话妙在: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 ,那他就钻?????? ,楚王要是说自己的国家不是?????? ,那就应该???????? ,所以打开了城门让晏子进去。??????? 一词说明楚王真是无可奈何。  21·cn·jy·com
提示二:晏子的话很好的使用了一个逻辑推理: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访问的是????? 国,不是???? 国,楚王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 国,所以他一定会?????????? 。  
5、读课文第四自然界段,思考:  
?? (1)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 (2)晏子是怎么回击楚王的?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 (3)划出描写晏子和楚王表情的词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6、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这次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2)晏子的话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把“枳”比为_______,是为了说明橘之所以变为枳是因为:????????????? ,齐国的人到了楚国就做了盗贼,是因为:???? ,讽刺了楚国?????????????????? 。  
7、课文写了楚王三次“笑”,请在课文中划出来,认真读读上下文,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拓展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吞并了周围的几个小国后,就开始把贪婪( )的目光盯向邻国安陵。
一天,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按理说,这真是很好。虽然如此,但我还是不敢动此心思,因为安陵是我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我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唐雎( )出使到秦国。 21教育网
唐雎来到亲王的大殿,宾主落座。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这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微笑着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有义务去保卫它,不要说是五百里的土地,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他也不敢交换,更何况是仅仅的五百里呢?”2·1·c·n·j·y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大声说道:“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拱拱手,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将手指向自己说:“天子发怒,就会有百万具尸体顷刻倒下,血流成河,一泻千里。”唐雎微微一笑,说:“大王可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仰起头哈哈大笑,说:“平民发怒?平民发怒能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他们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丫,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 )无能的平民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那专诸刺杀吴王僚( )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 )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 )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成为四个人了。如果让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那么,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只会流五步远,而天下百姓却都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说着,唐雎起身拔出宝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秦王见状,脸色顿时变成了土色,直起身子跪在那里,一边摆着手,一边对唐雎说道:“先生请坐!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啊……哦……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都灭亡了,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其原因嘛——只是因为有先生啊!”21·世纪*教育网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试着用几个成语来概括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
秦王:( )、( ) 唐雎:( )、( )
3、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辱”的意思是“侮辱”的意思吗?正确的理解 应该是
,唐雎的使命是:
4、对比一下,晏子和唐雎在面对强大势力面前所表现的,有哪些相同点,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同?试分析唐雎这样做的原因。www.21-cn-jy.com

读文中画“ ”部分,体会文中的意思,举例说说“!”对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半截蜡烛》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1教育网
合作探究:
?一、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
?1、当???????????????????时,伯纳德夫人?????????????????????????????????????????????????????????????????????????????????????????????????????????????????????2、当???????????????????时,伯纳德夫人????????????????????????????????????????????????????????????????????????????????????????????????????????????????
?3、当???????????????????时,伯纳德夫人?????????????????????????????????????????????????????????????????????????????????????????????????????????????????
二、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21cnjy.com
 三、故事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
 四、拓展想象:
?1.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 )
??2.想象: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拓展阅读:
《智取威虎山》 (节选)
人物表 杨子荣——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排长。 常猎户——常宝的爸爸。
常 宝——猎户女儿。
【一九四六年冬季。东北某地。深山老林,皑皑白雪。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追剿队全副武装,红旗前导,急驰上。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常猎户、常宝正在藏皮子,杨子荣走到屋前敲门。 杨子荣 老乡!
【常猎户示意常宝躲起,然后紧张地由屋内出来。 常猎户 (打量杨子荣)你是……杨子荣 不认识啦?我就是前几天来过的皮货商啊! 常猎户 皮货商? 杨子荣 啊。21·cn·jy·com
【常宝闻声奔出,见身着军装的杨子荣,露出惊讶的神色。 杨子荣 (对常宝)小兄弟,你爹认不出我了。那天不是我送你回家的吗? 常 宝 (又仔细打量,点点头)…… 杨子荣 好聪明的孩子! 常猎户 (细看杨子荣,认出)哦!你是杨掌柜的! 杨子荣 啊。 常猎户 对,咱们还认过乡亲呢。 杨子荣 (微微点头)…… 常猎户 屋里坐,屋里坐。 【同进屋。常宝整炕让坐;杨子荣边脱手套,边环视。 杨子荣 (关切地对常宝)你好点儿了吧? 常 宝 (欲语)…… 常猎户 (急忙把常宝拉在身后,抢过话头)她是哑巴。 杨子荣 哦,对对对。 常猎户 你又做买卖又当兵,到底是干什么的? 杨子荣 我本来就不是买卖人。(摘下风帽,露出红星)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常猎户: (惊疑地)你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杨子荣 是啊。您见过? 常猎户 (掩饰地)哦,没有,没……没有!www.21-cn-jy.com
杨子荣 (觉察到常猎户对自己的怀疑,坐在木墩上,亲切地)上次来,没跟您多说,我们就是从山东过来的,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杨子荣取斧欲劈柴。 常猎户 哦。可老远的,你们到这儿干什么来了? 杨子荣 打土匪!(有力地将斧剁于木砧上)2·1·c·n·j·y
常猎户 (惊讶地)打土匪?能行?
杨子荣 (站起)我们的大部队都在后头哪!咱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打了好几个大胜仗,牡丹江一带全解放了。大股土匪已经打垮,剩下座山雕这些顽匪逃进了深山老林,我们一定尽快地把他们消灭掉! 常猎户 (无限愤恨地)座山雕哇!…… 杨子荣 老常,这一带叫座山雕糟蹋得够苦啦!你们爷儿俩躲进这深山老林,一定有深仇大恨哪! 常猎户 (激愤地坐下,拔起斧头)…… 杨子荣 老常,说吧! 常猎户 (不愿触及伤心事)八年了,别提它了!(摔下斧头) 常 宝 (情不自禁地)爹!(扑向常猎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常猎户 (一惊)常宝,你……
【常猎户痛苦地坐在木墩上。常宝抽泣,紧依于常猎户膝下。
杨子荣 (无限深情地)孩子!毛主席、共产党会给我们作主的,说吧! 常 宝 叔叔!我说,我说!
辨析词义。
(惊讶 惊疑)都有 的意思,二者的区别是
(愤恨 激愤)都有 的意思,二者的区别是
(觉察 侦察)都有 的意思,二者的区别是
2、故事的大意是: 。
3、结合课文说一说,常猎户开始对杨子荣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他持这样的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4、“八年了,别提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打电话》学案
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并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知道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合作探究
1.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2.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3、交流:这段相声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4、本文从哪段到哪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 “啰唆”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5、通过读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拓展延伸
相声小段:点 背
甲:都说你们相声演员认识的人多?
乙:因为我们接触的人多!
甲:我提个人您认识吗?
乙:谁呀?
甲:这人是后脊梁上长痦子——
乙:怎么讲?
甲:点背。
乙:您说的是?
甲:世界著名球星——贝克汉姆。
乙:贝克汉姆怎么点背啦?
甲:贝克汉姆的“点球”老踢不进,这不点背吗?
乙:也是,上回和法国的点球没进,这回和葡萄牙的点球又没进,真够背的。
甲:他点背是咎由自取,可鲁尼惹谁啦?
乙:鲁尼可是最佳射手。
甲:这也没用,贝克汉姆一点背,他也得跟英格兰一起回家。而且脚骨还受伤了!
乙:这么说鲁尼也是点背?
甲:他可不是点背,他是脚心上长痦子——
乙:这是?
甲:点低呀!
乙:你哪那么多俏皮话啊?
甲:本来嘛!
乙:照你这么说,欧洲杯不是点背就是点低?
甲:那可不是,也有的是脑门中间长痦子——
乙:怎么讲?
甲:“点正”的。
乙:谁点正啦?
甲:荷兰队的大将范尼。
乙:对,荷兰对拉脱维亚,范尼是梅开二度,不但被评为最佳射手,还使荷兰队出线了。
甲:那荷兰也不如葡萄牙!
乙:是吗?
甲:人家葡萄牙揭幕战就输希腊了!差点出不了线,结果以牙还牙赢西班牙啦!
乙:对,葡萄牙出线!
甲:贝克汉姆一点背,葡萄牙点球大战愣赢英格兰啦!直接进入八强。
乙:这么说葡萄牙的点最正?
甲:葡萄牙这不叫点正!
乙:那叫什么?
甲:人家是浑身上下都长痦子--
乙:这怎么讲?
甲:他是真“有点子”啊!
乙:是啊!?
1、这个相声段子在表现手法上,最大一个特点是试用了歇后语,这几个歇后语是:


细读相声段子,说一说使用歇后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