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常识第九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小学常识第九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7-11 19:37:00

文档简介

本教案来自教育资源网
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9、沙漠与绿洲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沙漠与绿洲的分布概况;知道沙漠的气候及流沙的危害和治理;知道绿洲是沙漠地区有水的地方。
2、 初步会填写我国沙漠与绿洲的分布图。
3、 培养改造沙漠的思想意识。
3、 课前准备:中国政区图、有关沙漠、绿洲的景观图。
4、 教学重点难点:沙漠和绿洲的分布、沙漠的治理和绿洲的分布。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沙漠分布概况。
1) 读沙漠分布图,看看我国沙漠分布的大致范围。
2) 教师归纳我国北方沙漠分布在西起帕米尔,东到大兴安岭西麓一带。
3) 说出沙漠地区包括哪些省、自治区。
4)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沙漠中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供开采。
2、 流沙的危害和沙漠的治理。
1) 沙漠形成的原因:我国北部、西北部产气候,因为远离大海,高山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所以形成沙漠。
2) 朗读课文第三段,教师讲述流沙的危害。(P67)
800多千米铁路,数千千米公路常年因风沙侵袭而影响交通,安息以千计的水库和大批灌渠受风沙填埋的威胁。
93年5月5日,特大沙暴席卷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造成67人死亡,30多人失踪,近100人重伤,成灾耕地96.6万亩,损失2.45亿元。
3) 师生再次共同讨论固定流沙,治理沙漠的办法:植树造林,封沙育草。
4) 教师介绍“三北”防护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P67)
西起新疆乌孜别克山口,东到黑龙江宾兴,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13个省、市、自治区,全长7000多千米,始于1978年,22年完成,分三期进行,1993年获“联合国环境奖”。“三北”森林覆盖率由4%提高到10.6%。
3、 绿洲的分布和绿洲的灌溉农业。
1) 指出天山、祁连山,请学生读图说出地名。
2) 什么样是绿洲,及绿洲的分布:高山脚下的平原和河流两岸。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方?(冰雪融水)
3) 介绍绿洲的景观、农业和农产品:
I、 灌溉农业。
II、 新疆长绒棉(37mm)、哈密瓜、葡萄。
4、 河西走廊(黄河以西,故名)
1) 断续的绿洲分布,草木丰美的绿洲带。
2) 简介河西走廊的农业和交通。
I、 农产品:小麦、玉米、棉花、甜菜。
II、 交通:通新疆、中亚、西亚的要道。兰新线通过。
5、总结、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9、沙漠与绿洲
分布概况:西北部和北部
危害与治理:淹没良田、村庄、道路
三北防护林
绿洲的分布:山脚下和河流两岸。
长绒棉、哈密瓜……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7、我国的政区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域及浙江省的地理位置。
2、肥在中国地嵊上识别省级行政区域。
3、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 课前准备:中国政区图、浙江省政区图。
4、 教学重点难点:行政区域设定、划分。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我国的行政区:
1) 我国的行政区中,第一级是什么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又划分为哪些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内又划分为哪些行政区?
2) 启发学生归纳我国各级行政区之间的隶属关系。
2、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1) 出示中国政区图:
观察讨论:
I、 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几个省,几个自治区,几个直辖市?哪个直辖市是首都?
II、 指导学生在行政图上划出33个省级行政区,然后熟记。
两湖两广两河山,云贵川藏陕青甘。
海蒙疆台天上北,四江两宁吉福安。
外加重庆和香港。
III、 澳门将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3、 浙江省的地理位置:
1) 教师出示浙江省地图,介绍浙江省名称的由来。
2) 讨论:
I、 浙江的四临。
II、 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
III、 省会在什么市?
IV、 教师简介杭州。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7、我国的政区
划分: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
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民族乡、镇
2特别行政区
浙江:我们的家乡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9、航天事业的发展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世界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太空探测器等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2、 培养想象能力。
3、 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1、 收集有关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资料。
2、 “人造卫星上天”,“宇宙飞船登月”情景图或投影片。
四、课时按排:1课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我国与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1、 了解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1)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简单介绍前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情况。
(2) 教师结合课本插图,讲述宇宙飞船的发明、人类首次遨游太空及首次月球旅行的情况,并指出宇宙飞船的迅速发展是航天事业的一大进步,是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一大奇迹。
(3) 出示学生收集的太空探测器图片,向学生介绍人类为了控索宇宙的奥秘还发射了不少太空探测器。
(4) 教师小结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2、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情况。
(1) 提问: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哪一年?
(2) 教师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概况。
(3) 教师小结:我国的航天事业在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和关怀下,不断发展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现在我们不仅能够自己发射人造卫星,而且还能为国外用户发射人造卫星,我国的航天事业已开始走向世界。
3、 想象航天事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前景。
(1) 提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未来的航天工具体会是什么样子?它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前景?
(2) 分组讨论并汇报。
(3) 小结学生的讨论。
4、 总结、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39、航天事业的发展
1957.10 .4 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4.12 第一艘宇宙飞船
(苏联、加加林“东方号”)
1969.7.20 首次登月
(美国“阿波罗”)
1970.4.24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1号)
1990年, 中国航天事业走向世界
1999.11.20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发射
(“神舟”号)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2、岭南风光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岭南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和各季的自然风光,了解岭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水果及海南岛的热带作物。
2、 初步会填岭南地区图。
3、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岭南地区的思想感情。
3、 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岭南风光图。
4、 教学重点难点:岭南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及主要种植的植物。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岭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 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南岭,请学生在填图册中找到它。教师指点:南岭以南的广大地区我们称它为岭南地区。
2) 学生仔细读图,说出岭南地区所包含的省区。
2、 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1) 找出北回归线横穿哪几个省区。(台湾、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联系五带知识分析得出:两广南部和海南处于热带(夏季:6—9个月),全年气温很高,紧挨热带的两广北部气温也相当高。
2) 分析南部、东部面临什么海,对气候有何影响。(高温多雨:两广1600mm左右,海南2500 mm以上。)
3、 岭南各季的美丽风光。
1) 教师提问:高温多雨的气候造就怎样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学生朗读4—7节)
2) 找出主要农作物和水果要求记住。
3) 教师讲解用甘蔗制糖。
4、 海南岛的热带作物。
1) 指出热带作物只能生长在终年高温多雨的地方。说明书图分析得出海南岛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热带作物生长。(橡胶、椰子、咖啡)教学参考书P78
2) 找出海南岛西部的莺歌海盐场。
5、 小结。
6、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22、岭南风光
一、位置:南岭以南
二、气候:高温多雨
三、各季风光
四、海南岛的热带作物:咖啡树、椰子树和橡胶树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8、杠杆
一、日期: 年 月 日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2、 初步会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杠杆的作用。
3、 培养探究杠杆作用的兴趣。
3、 课前准备:小木尺、铅笔、铅笔盒,长木条,剪刀、老虎钳、杠杆组件。
4、 教学重点难点:杠杆的作用。
5、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两位学生(一大一小)比力(通过杠杆)。
2、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杠杆的作用。
1) 指导学生用尺、铅笔、铅笔盒做撬大石块的模拟实验,按同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实验前搞清楚模拟实验中的大石头、支点、用力点。
移动支点,比较用力大小。
指出像撬棍撬石头这样最简单的机械叫作杠杆。
2) 引导学生继续实验,从手用力的方向和石头运动的方向的分析中,使用权学生装认识到杠杆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 了解杠杆的作用。
1) 羊角榔头拔钉子,找出友点,分析是省略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2) 出示剪刀、老虎钳等实物,找出支点,分析是省略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3) 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P66
6、 板书设计:
28、杠杆
像橇棍这样最简单的机械就叫做杠杆。
省力,改变方向
支撑点离物体越近,离用力点越远,就越省力。
7、 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1、长江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江的源流概况,知道我国人民是如何开发、利用长江丰富的水利资源的。
2、 初步学会填写长江流域图和沿江的重要城市,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
3、 培养热爱长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课前准备:中国政区挂图,长江流域景观图。
4、 教学重点难点:源流概况、水利资源。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长江源流概况:
1) 长度长,水量大,为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四(长度:6300千米、流量:3.24万立方米/秒)
2) 流经:青海、四川、西藏自治区、云南、重庆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注入东海。(填图:源头:唐古拉山脉、各拉丹东、流经、入海。
2、 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特征:
上流:(4529千米)看图讨论得出:水流急,多峡谷(著名的三峡),《西游记》中的通天河(流沙河)就是其中的一段。
中游:(927千米)支流众多,湖泊密集(鄱阳、洞庭湖最大)。
下游:江面宽阔,水量极大。
3、 长江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河湖众多,灌溉便利,重要的农业区,主要产品有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籽等。(四川省:天府之国、中下游:鱼米之乡)
4、 长江的航运:(黄金水道之称)
1) 学生读图,分析得出长江连接我国的东西部,促进东西经济联系(航运)。
2) 沿江四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讲解航运对它们的影响(万吨轮可直通武汉,小轮可至宜宾,三峡工程建成后,到达重庆的轮船吨位可加大)。
3) 填图:上、中、下游的分界、四大城市。
5、 长江的开发和整治:
1) 简介长江流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有三峡电站(在建)、葛洲坝电站(271.5万千瓦时,年发157亿度),25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有8处。
2) 对长江的整治:
存在的问题: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大湖淤积,不合理围垦。
6、 措施:兴修水利:水库、电站、防洪大堤。
7、 总结。
8、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1、长江
长江源流概况:第一大河
各段特征:上游:水流急,多峡谷
中游:支流众多,湖泊密集
下游:江面宽阔,水量极大
开发利用:农业生产,航运,发电,整治
八、课后随笔:学生对于今天的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感到十分气愤,决心要做个环保卫士。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42、仿生知识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仿生学;了解人们怎样从生物形态结构上得到启发进行科学创造的。
2、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激发对仿生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研究几种工具、装置是根据什么创造出来的。
四、教学准备;有关仿生技术方面的图片、挂图。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仿生学?
(1)教师出示一些仿生技术的挂图及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并说说用途,提问:这些工具、装置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2)先让学生找找蝙蝠、藤壶、响尾蛇有什么独特的本领或功能,再让他们谈谈这些本领或功能来之动物身体中的什么部位,最后说说人们模仿这些动物的本领及功能制造出了什么,有什么用途。
(3)阅读第104页关于仿生学的一段文字,了解仿生学概念。
(二)、分析研究几种工具、装置是根据什么创造出来的。
(1)先组织学生观看课文插图锯子和脚蹼,让学生讨论锯子和脚蹼是根据什么原理研究出来的。然后教师归纳:锯子是从长锯齿的植物叶子得到启发而发明的,脚蹼是模仿青蛙的蹼脚而制造出来的。
(2)教师出示雷达挂图,向学生讲解雷达是从蝙蝠的超声波定位功能中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
(3)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哪些工具和仪器是通过模仿生物的功能制造出来的,激发学生关心仿生学新成就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出示自已收集的有关于仿生技术的资料。
(三)总结,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42、仿生知识
人们研究并模仿动物独特的构造和本领,
在生产技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造福于人类,
并形成了专门的科学——仿生学
蝙蝠 超声波回声定位器(雷达)
滕壶 粘合钢板的强粘合剂
响尾蛇 红外线检测器
长锯齿的植物叶子 锯子
青蛙 脚蹼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1、江南水乡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特征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2、 初步具有读区域地图的能力。
3、 培养热爱江南水乡的情感。
3、 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江南水乡景观图。
4、 教学重点难点:水乡景观和农业生产。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我国的江南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
1、 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等自然地理特征。
1) 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提问:长江以南地区,图上颜色是绿色的区域表示海拔高度有多少?
2) 教师介绍江南水乡的位置、地形、气候和降水情况:年选举法量800—1600毫米,属降水丰沛的湿润地区,地势低平,坦荡宽阔,海拔高度在50米左右。
2、 水乡景观:
教师出示水乡景观图片,主学生看图说说水乡的景色,并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 江南水乡的农业生产情况。
1) 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教师介绍水乡的淡水养殖业。(养鱼、蟹、珍珠情况)
2) 让学生看荷花盛开的插图,教师介绍水乡的水生植物情况。藕、菱。
3) 让学生回忆前面介绍的水乡地理特征,得出稻米产量高,也是油料作物—油菜的主要产区。
4) 水乡养蚕、丝织业。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21、江南水乡
位置:长江以南
特点:河湖纵横
物产:水稻、油菜、
鱼、养蚌育珠、种桑养蚕、
养菱种藕、丝绸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0、轮轴
1、 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了解轮轴的一些应用。
2、 初步会用实验方法研究轮轴的作用。
3、 培养探究轮轴应用的兴趣。
3、 课前准备:
1、 轮轴模型、自来水龙头、摇手柄等。
2、 螺丝刀。
4、 教学重点难点:轮轴的作用及应用。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认识轮轴。
1) 组织学生讨论:汽车拐弯时,驾驶员是靠什么使车转弯的?驾驶员真的有这样大的力气吗?让学生认识方向盘,引出课题。
2) 出示轮轴,组织学生认识它的构造。
由轮和轴构成一个整体,能一起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2、 用实验方法研究轮轴的作用。
1) 用螺丝刀比力,讨论:
I、 螺丝刀相当于一个轮轴,那么哪个部分相当于轮,哪个部分相当于轴?
II、 握住哪个部分能够获胜。
2) 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
3) 教师演示轮轴的作用。
3、 了解轮轴的应用。
1) 辘轳:哪个是轮,哪个是轴,力用在哪个部分能省力?
2) 自来水龙头、扳手:哪个是轮,哪个是轴?
3) 提高识别变形轮轴的能力:(摇手柄、自行车脚踏部、自行车把手)。
4、 总结:强调轮轴的构成和作用(力用在轮上才会省力)。
5、 布置作业。
7、 板书设计:
30、轮轴
由轮和轴构成一个整体,能一起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的作用:省力(轮)
应用:方向盘、螺丝刀、自来水龙头等
8、 课后随笔:
9、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2、机械传动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了解链传动、连杆传动、皮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多种机械传动的方式。
2、 初步会辨别简单机械的传动方式。
3、 培养探究简单机械传动方式的兴趣。
3、 课前准备: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连杆传动演示器。
4、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简单机械的传动方法。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学习链传动装置。
1) 认识部件:链条,大齿轮、小齿轮。
2) 通过观察演示,归纳出:方向不变,齿轮有大小时,传动速度可以改变。
2、 学习连杆传动和皮带传动。
1) 认识主要部件。
连杆传动:曲轴、连杆、飞轮。
皮带传动:大轮、小轮、皮带。
2) 观察讨论:连杆传动:运动方式改变,平动变为转动。
皮带传动:皮带交叉可以改变运动方向,当轮有大小时,可以改变转动速度。
皮带不交叉时,转动方向不变,但可以改变转动速度。
3)比较皮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异同点。
3、 学习齿轮传动和摩擦传动。
1) 学习齿轮传动,学习方法同上。
2) 出示摩擦传动装置,让学生取名。
3) 讨论两种传动方式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7、 板书设计:
32、机械传动
链传动: 链条(自行车)
连杆传动:连杆(缝纫机)
皮带轮传动:皮带和轮(缝纫机)
齿轮传动:齿轮 (钟表)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6、摩擦力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了解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2、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唯物辨证的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滑动摩擦力。
4、 课前准备:弹簧秤、木块、一面粗糙一面光滑的木板,圆形铅笔。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教师通过木板在桌面上滑过一段后停下来引出课题,研究木板为什么会停下来。
2、 滑动摩擦力。
1) 滑动摩擦的概念:边演示边指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2) 说说日常生活中的滑动摩擦。
3)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演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力,存在着一个阻碍木块滑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4) 用弹簧秤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
I、 同一直线;
II、 匀速拉动。
3、 滑动摩擦力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对比实验,得出结果。
4、 滚动摩擦。
1) 什么叫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2) 按课文提示测量滚动摩擦力。
3) 引导学生比较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 摩擦力的利与弊。
1) 学生讨论: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怎样
2) 哪些方法可以增大摩擦力。(具体应用)
3) 讨论摩擦力的弊。
4) 如何减小摩擦力,并举例。
6、 总结。
7、 布置作业。
7、 板书设计:
36、摩擦力
滑动摩擦:(光滑程度)
滚动摩擦:
8、 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3、蒸汽机和内燃机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了解内燃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初步了解热机的发展情况。
2、 培养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 培养了解热机的兴趣。
3、 课前准备:汽油、雪碧瓶、铁架台、洒精灯。
4、 教学重点难点:内燃机的原理。
5、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
6、 教学过程:
1、 以蒸汽机的缺点引出内燃机。
2、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让汽油或柴油等燃料直接在气缸里燃烧使基产生温度很高、压力很大的气体,推动活塞来回运动。
3、 内燃机的模拟实验。
1) 按课文进行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2) 实验后讨论观察到的现象:汽油燃烧后产生压力很大的燃气把雪碧瓶盖冲开,内燃机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4、 内燃机的种类。
根据燃料不同,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5、 现代新型热机。
1) 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火箭
不需要曲柄、连杆、锅炉等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优点。
2) 展望未来热机。
6、 总结。
7、 布置作业。
7、 板书设计:
33、蒸汽机和内燃机
内燃机是让燃料(汽油或柴油)直接在气缸内燃烧,产生温度很高、压力很大的气体推动活塞运动的动力机。
汽油机和柴油机
燃气轮机和喷气轮机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5、世界屋脊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知道青藏高原冬寒夏凉的气候特点,特有的农作物和牲畜;了解藏族人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
2、 初步会填青藏高原图。
3、 培养尊重藏族人民的思想感情。
3、 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挂图,表藏高原地貌图,藏族人民生产、生活等图片。
4、 教学重点难点: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5、 课时安排:
6、 教学过程:
1、 青藏高原的特点。
1) 学生读图指出青藏高原的位置:我国西南部,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
2) 教师指示青藏高原的面积及它占全国的面积的比例(四分之一)。得出青藏高原 的第一个特点:面积大。
3) 分析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第二特点:海拔高。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称“世界屋脊”。
4) 找到喜马拉雅山、一般说来珠穆朗玛峰,指出第三个特点:多高山。
2、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及特有的农作物和牲畜。
1) 回忆地势和气温的关系(高山雪峰,冰川广布),分析青藏高原的气候:冬寒夏凉(降水稀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
2) 师生共同推理分析这里的农牧业生产:青稞麦、牦牛(高原之舟、宝牛)。
3、 藏族人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
师生共同讨论藏民的情况:服饰、手工艺品、礼仪、宗教、建筑。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25、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
一、位置:我国西南部
二、特点:面积大(230万)
海拔高(4000米以上)
多高山(喜马拉雅山)
三、气候:降水稀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
四、动植物:牦牛,青稞
五、历史和文化传统:献哈达,布达拉宫……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4、我国的湖泊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及其作用,懂得保护湖泊的自然环境。
2. 初步会在地图上填写我国著名的大湖泊。
3. 培养合理利用、保护湖泊资源的思想意识。
3、 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中国湖泊分布图。
4、 教学重点难点:课件。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湖泊的图例,让学生说说这个图例表示什么?板书:湖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湖泊。(板书:14、我国的)
(二)我国湖泊的概况:
你想了解我国湖泊的什么知识呢?好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名小小考察员,随我一起去考察一下我国的湖泊。
(三)我国主要湖泊及其作用。
1、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加顺利地完成考察任务,我们要邀请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出示我国湖泊分布图,)大家请看大屏幕,这张示意图上都是我国的天然湖,我国的天然湖就有2万多个,我们这张图上标着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图上可知我国的湖泊主要可以分成哪两类?(板书:淡水湖、咸水湖)
2、那么我国的淡水湖主要有哪些呢?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指一指。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只考察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也就人们所说的五湖四海中的五大湖。
3、你看一下这五大湖分布在什么地方?你认为这些湖泊对人类有哪些用途?
4、其实每个湖泊他们的用途和特点并不完全相同。现在就让我们一个一个去考察。老师为同学们的考察安排了一个行程,我们现在在这个位置,离太湖较近,所以我们先考察太湖,然后再考察长江以南的湖泊,再乘船沿江而下考察长江北岸的巢湖和洪泽湖。大家说好不好?
5、你想考察些什么呢?老师课前发下来的考察表中的内容可供大家参考。
6、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出发,第一站是太湖,这是太湖风光,来让我们一起听一下太湖那边的导游是如何为我们介绍的。
7、太湖的考察结束了,谁能说说看,太湖有什么特点?
8、差不多了,我们该往下一站了,下一站是哪里呢?鄱阳湖(出示资料),从这张照片中你发现鄱阳湖有什么特色?详细情况听导游介绍。
9、经过考察后,我们知道鄱阳湖有什么特点呢?
10、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洞庭湖,洞庭湖有什么特点呢?
11、经过考察,你知道了洞庭湖的哪些知识呢?是什么原因使洞庭湖从建国初的全国第一变成现在的第二?可以想象再这样下去,八百里洞庭将变成平地,这将对从类有什么危害呢?
12、对了,其实洞庭湖流域每次洪灾的发生间隔年限在逐渐减少,请看资料。
13、假如说湖南省省长在这里,你会向他提些什么建议?
14、长江南岸的湖泊已经考察完了,现在我们该乘船沿江考察长江北岸的湖泊了,瞧,我们到了巢湖。
15、巢湖在哪个省?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6、下一站我们该去哪里了?听听当老百姓的介绍吧!洪泽湖位于哪一个省,它有什么特点?
17、小结:经过考察,我们知道了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一个?哪一个省有两个著名的淡水湖?哪一个湖的面积在逐渐的缩小?非常好,看样子我们对淡水湖的考察也应该告一段落了,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我国的湖泊除了淡水湖外,还有咸水湖,咸水湖我们也不可能每一个都去考察,所以我们只考察一个最典型的,看我们的飞机已经到了青藏高原上,这是飞机上的照相机拍到的一张青海湖的照片,从这张照片上你可以看出青海湖有什么特点?关于青海湖还有哪些情况呢? 我们请导游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吧?
18、听了导游的介绍,你知道青海湖在哪个省了吗?面积如何?
19、在青藏高原上,像青海湖这样高含盐量的咸水湖在我国的西部还有很多,现在不都在说西部大开发吗,那你想想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开发利用这些咸水湖?
(三)我国人工湖的概况及作用
1、刚才我们所考察的都是经过上万年的自然演变而成的,除此以外,我国还有8万多个人工湖又称为水库,你能说出一个人工湖吗?
2、谁能为大家说说千岛湖的情况?
3、千岛湖刚建起来时是为了什么?现在有些人到千岛湖去干什么?前段时间有个广告说,农夫山泉有点甜,他取源于哪个地方?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以考察的形式学习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青海湖、千岛湖,还知道了我国的湖泊可以分成淡水湖和咸水湖,以及他们的作用。
(五)现在我想检测一下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怎么样,请大家拿出我国湖泊分布填充图,完成填图。
六、板书设计:
14、我国的(湖泊的图例)
位置 面积 排名
太湖 江苏 2000 三 航运
鄱阳湖 江西 3583 一 灌溉
淡水湖 洞庭湖 湖南 二 水产养殖
天然湖: 巢湖 安徽 五 调节江河水量
洪泽湖 江苏 四 旅游
咸水湖 青海湖 青海 4583 最大湖 盐、碱
人工湖: 千岛湖 浙江 575 发电、旅游、饮用
七、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7、华北平原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华北平原的位置、范围、成因和气候特点;了解华北平原的主要农产品;知道这里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2、 初步会填写华北平原图。
3、 培养热爱华北平原的思想感情和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信心。
3、 课前准备:中国政区挂图,有关华北平原的景观图。
4、 教学重点难点: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和丰富的农产品。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华北平原的地理位置和所包括的省、市。
1) 教师指出华北平原的四至:西至太行山,东到渤海,南起淮河,北至燕山。
2) 勾划出华北平原的范围(七省市)
3) 学生读图填地名,勾划范围。
2、 华北平原的成因。
1) 华北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
2) 指黄河、淮河、海河,学生读图找河名。
3) 教师讲解华北平原的成因及特点:三河冲击而成,土层深厚(700—800米),开封附近可达5000米,地势平坦,海拔50米以下。
4) 填河名。
3、 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
暖温带,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半湿润区,降水变化大。“春雨贵如油”(春旱)“夏雨遍地流”(夏涝),雨热同期,7月平均气温24℃左右。秋季晴爽,有利作物成熟、收割、贮藏,冬季寒冷(0--8℃),江河结冰。雨雪不多。盐碱、风沙也常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4、 华北平原的特产。
1) 农产品主要有小麦、杂粮、棉花、苹果、梨等。是我国主要产粮区。
2)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
I、 煤矿:山东枣庄、兖(yǎn)州。河南平顶山。河北唐山开滦。北京京西。
II、 油田:山东胜利,河北、天津华北,河南中原。
3) 能源工业发达。
5、 总结。
6、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7、华北平原
一、位置与范围:
二、成因:冲积
三、气候:春、夏、秋、冬
四、特产:农产品(小麦、杂粮、棉花、苹果、梨……)
矿产(煤和石油)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41、动物怎样过冬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各类动物的越冬方法,认识动物对冬季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培养保护有益动物的感情和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动物各种过冬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五、教学准备:与课文配套的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气冷了,同学们穿上了棉衣,但动物没有棉衣,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板书课题。
(二)认识冬天大自然的景象。
提问:冬天到了,会给动物的生活带来什么困难?有些动物到哪里去了?它们在干什么?(联系平时从电视、课外书上看到的知识)
(三)认识动物过冬的方法。
1、请学生朗读第2段,让学生观察蚕卵、毛毛虫皮袋的标本,。说说昆虫的过冬方法。
2、让学生朗读第3段,提问:谁知道蜜蜂和蚂蚁过冬的故事吗?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以贮存食物、躲藏起来过冬的?
3、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4段,再让全班同学看看课文中青蛙和蛇过冬的插图,提问:谁知道动物冬眠的故事?
4、像这样靠冬眠来过冬的动物有哪些呢?他们都隐藏在什么地方?冬眠时动物的呼吸、心跳、体温又怎样呢?
5、观看录像后,总结。
(四)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41、动物怎样过冬
蚕、毛毛虫等昆虫 卵或蛹
蚂蚁、蜜蜂 贮存食物、躲藏
蛇、青蛙 冬眠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3、京杭大运河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京杭大运河的概况及其作用。
2、 初步会填写京杭大运河图。
3、 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3、 课前准备:中国政区图,有关京伉大运河的景观图。
4、 教学重点难点:京杭大运河概况、古今作用。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京杭大运河概况:
1) 运河长度:1801千米(89年以前为1794千米),世界第一,是第二位(伊利运河)的3倍多,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填图)
2) 运河历史:分段:公元前5世纪开始开挖,后经隋朝、元朝的开挖,形成现代大运河的前身,解放后,经人民政府整治,形成现在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也是世界上开挖最早的运河。(结合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教育)。
2、 京杭大运河的古今作用:
1) 对比五大水系东西流向,说明我国古代南北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往来不便,导出运河的作用:重要的内河航线,促进国家统一,进行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2) 随着南北现代化交通(火车)的开通,加上京杭运河本身的淤塞(黄河比她高,经过地区高低不平,没有独立的水系),航运日益衰弱(清)。解放后,人民政府经过分段整治,大部分河道恢复通航(87年沟通钱塘江)。杭州经苏州到无锡这段整治,是浙江、江苏、上海的“黄金水道:,对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97年10月,26亿元整治苏南运河(208千米)。
3) 南水北调工程中也起着作用。
3、 小结。
4、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3、京杭大运河
概况:北京至杭州
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沟通五大水系
南北交通要道
南水北调。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8、我国的人口和民族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人口的总数及分布状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与民族分布的特点。
2、 初步培养调查人口状况的能力。
3、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
3、 课前准备:
1、 96年中国人口密度图。
2、 民族风情图。
4、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我国的人口状况:
1) 回答:96年我国人口已达多少?约占世界人口的多少?(板书:人中最多的国家)
2) 感性认识:人多:12.24亿,手拉手可绕赤道45圈。增长快:出生率16.98‰,年增长1400万。
3) 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对社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还是有害?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4) 人口分布:
I、 我国哪个地区的人口最稠密?密度是多少?
II、 我国哪个地区的人口最稠密?密度是多少?
III、 我少的人口密度。
5)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I、 农村人口、市镇人口比例。
II、 为什么市镇人口不断增加?
III、 板书:人口分布不均匀。
2、 我国的民族状况:
1) 提问:中华民族由多少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在56个民族中,哪个民族的人口最多?为什么称汉族以外的民族为少数民族?
2) 教师简介少数民族的分布:大杂居、小聚居。
3) 简介民族自治及体现。
4) 引导学生说说少数民族的风俗(衣、食、住、行、习惯)
3、 总结。
4、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8、我国的人口和民族
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分布不平衡:(东稠密西稀少)
(农村多城镇少)
民族(56):大杂居,小聚居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太阳和太阳系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了解太阳的体积、直径、温度和太阳系的组成。
2、 培养探究太阳和太阳系的兴趣。
3、 教学准备:
1、 白天与黑夜的挂图。
2、 太阳和太阳系概况的挂图。
4、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系的组成。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引出课题。谈话导入:地球上有白天黑夜之分的太阳光的照射有关,看来,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导出:“太阳和太阳系”。
1、 分组讨论太阳和我们的关系,教师小结。
2、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的一般情况:
1)、出示“太阳和太阳系”挂图。
2)、描述太阳的一般情况:性质(炽热的恒星)、体积大小(地球的130万倍)、直径(地球的109倍)、温度(表面6000摄氏度、内部1500万摄氏度)。
3、 指导学生认识九大行星用有关知识:
1)、出示九大行星图。
2)、了解怎样的天体叫做行星。
3)、地球是哪个天体?围绕哪个天体转动?地球会发光吗?
4)、小结行星的特点。
5)记住九大行星的位置和名称,分组讨论课本提出的问题(哪颗持星离太阳最近,哪颗行星离太阳最远),总结汇报。
6)、子解九大行星的一般情况:卫星、轨道用自转、公转。
4、 指导学生认识慧星和流星:
1)、认识慧星:形态、轨道。介绍哈雷慧星。
2)、有关流星的知识。
5、 指导学生子解什么叫太阳系。
1)、提问: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有哪些?
2)、小结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慧星、卫星、流星等所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6、 总结:
1)、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太阳是一颗怎样的天体?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
7、 布置作业:完成以上问题。
7、 板书设计:
1、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恒星(自己会发光发热)
体积大,温度高、有吸引力
太阳系: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卫星
七、课后随笔:学生对天文知识很感兴趣。
1、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6、宝岛台湾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台湾省和台湾岛的位置、范围、面积,台湾岛的地形;了解台湾岛的气候特点;知道台湾岛美丽富铙,是祖国的宝岛;知道台湾省的人口、城市情况。
2、初步学会填写台湾省图。
3、具有热爱台湾同胞、宝岛台湾和争取祖国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知道台湾省和台湾岛的位置、范围、面积,台湾岛的地形;了解台湾岛的气候特点;知道台湾岛美丽富铙,是祖国的宝岛;知道台湾省的人口、城市情况。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香港和澳门己经回归,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个省还没和祖国完全统一。(台湾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台湾的知识。
2、台湾省的范围台湾岛的位置
出示中国政区图
(1)请你说说台湾省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2)台湾省包括哪些岛屿?最大的岛是什么岛?
出示台湾地形图
台湾岛的形状象什么?四周分别是什么海域?离大陆的哪个省近?
3、台湾岛的地形和气候
出示台湾地形图
(1)台湾岛哪些地方是山地?哪儿是平原?哪种地形多?
(2)台湾岛主要山脉叫什么?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3)台湾岛处在什么温度带?推测台湾岛的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等)是怎样的?
4、台湾岛物产和风光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台湾有哪些资源呢?请阅读书本每三自然段并完成表格。
项目 物产名称
林业
农副产品
水产
矿产
同学们知道台湾最著名风景点是什么?
思考:为什么台湾岛称作宝岛?
5、台湾的城市和居民
出示台湾民族分布图
台湾少数民族叫什么?他们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什么地方?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我们真心希望,台湾早一天回到祖国怀抱。
6、课堂小结
7、练习:
六、板书设计: 28、宝岛台湾
一、位置范围:东南
二、地形和气候:西高东低,高温多雨
三、物产和风光:鲔鱼……日月潭……
四、城市和民族:台北、高雄
汉族、高山族
五、回归和统一: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8、热气球
一、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热气球能升空的道理。
2、 培养根据事实进行概括总结规律的能力。
3、 培养探究自然事物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质轻而有韧性的薄纸、细铁丝、棉球、酒精灯、铁罐、蜡烛等。有关投影。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热气球上升的道理。
六、教学过程:
1、 认识空气受热后会向上升的现象。
(1) 教师边进行演示实验,边讲解实验的有关过程。
(2) 教师提出观察的要求:碎纸屑会发生什么现象?
(3) 学生分组讨论:这是为什么?汇报后得出结论:由于铁缺罐内的空气受热上升,碎纸屑受热空气的影响,就随着热空气往上飘。
2、 懂得热气球升空的道理。
(1) 讲述:人们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发现热空气比同体的冷空气轻,它在空气中会向升,于是有人根据这个发现做成了热气球。
(2) “简易热气球升空”升空演示实验前,教师可对照课文插图作一些讲解。
(3) 组织学生观察热气球升空。
(4) 师生归纳小结: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比同体积冷空气轻和空气具有浮力的道理制成的。
3、 了解热气球的历史。
(1) 教是可结合课文插图,讲述我国古代“孔明灯”的故事。
(2) 讲述:世界上第一只载人热气球是法国蒙特戈尔菲兄弟制造成的,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的空中自由飞行。
(3) 结合有关报道,讲讲当今热气球队仍被人们广泛使用。
4、 总结、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38、热气球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孔明灯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4、西双版纳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西双版纳的位置、气候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了解傣族人民的一些生活习俗;知道西双版纳是旅游胜地,是与东南亚国家贸易的场所之一。
2、 能读出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3、 激发学生热爱西双版、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思想感情。
3、 课前准备:中国政区图、有关西双版纳的动植物、傣族人民生活风情等景观图片。
4、 教学重点难点:位置、气候、雨林、傣族人民生活。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西双版纳的位置、气候和热带雨林。
1) 读图找出西双版纳,说说在哪个省的哪一部分。
2) 引导学生找出北回归线,说出外在什么气温带。
3) 分析西双版纳的气候(离印度洋近):高温多雨。
4) 介绍原始热带雨林(2万平方千米)
2、 西双版纳的动植物资源。
1) 请学生说说西双版纳的动植物。
2) 教师介绍:
I、 植物:榕树、望天树、桫椤、油棕、鸡毛松(参P88)。
II、 动物:大象、黑长臂猿、绿孔雀。
3、 傣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1) 西双版纳是傣族人民的重要居住地,在西双版纳成立了傣族自治州。
2) 联系当地气候、环境,说说竹楼的特点:通风、避潮、舒适、美观。
3) 傣族的泼水节。
4、 西双版纳是旅游胜地和外贸场所。
1) 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美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2) 读图:西双版纳与哪两个国家接壤,便于同国外发展什么联系。(老挝、缅甸)
5、 总结。
6、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24、西双版纳
一、位置:云南省南部
二、气候:高温多雨
三、原始的热带雨林 :望天树、油棕树、桫椤、鸡毛松……
(2万多平方千米):大象、黑长臂猿、绿孔雀……
四、民族风俗:竹楼、泼水节
五、旅游和外贸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7、香港和澳门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了解香港和澳门的概况;知道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我国政府在1997年收回香港,将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的重要意义。
2、 培养读图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与它们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
3、 具有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捍卫国家主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念和决心。
3、 课前准备:广东省地图、港澳地图。
4、 教学重点难点:香港、澳门的概况。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从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引出课题。
2、 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教师讲解殖民主义者侵占港澳的历史,让学生知道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侵犯。
3、 香港概况。
1) 香港的地理位置:广东省南边,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特区相连,包括香港、九龙、新界三部分。
2) 香港的面积和人口:面积有1000余平方千米,人口600多万。
3) 地理位置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影响:大港口,是世界航道要冲。
4) 香港经济四大支柱:金融、旅游、加工和出口工业、外贸。(世界少数几个自由港口,与170多个国家地区联系。
4、 澳门概况。
1) 澳门的地理位置:广东省南边,珠江口西侧,包括澳门半岛和附近两个小岛。
2) 澳门的人口面积:面积23.8平方千米,人口约45万。
3) 澳门的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港口城市,对外贸易和旅游业发达。
5、 我国收回港澳地区及其意义。
1) 有关收回港澳地区的情况。
2) 谈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含义。
3) “一国两制”在的港澳实施(结合萧山日报2000年12月20日的报纸)。
6、 总结。
7、 作业。
七、板书设计:
27、香港和澳门
香港 澳门
位置 珠江口东侧 珠江口西侧
背靠城市 深圳 珠海
组成 香港岛、九龙、新界 澳门半岛、两小岛
面积 1000平方千米 23.8平方千米
人口 600多万 43.5万
经济 金融业、旅游业、 娱乐业、旅游业
服装业、电子业
回归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5、地球上的五带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了解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是形成地球上五带的主要原因;知道五带的分布、冷热状况和划分的界线。
2、能在地球仪和两半球图上找到回去归线和极圈。
3、培养探究地球表面冷热状况的兴趣。
3、 课前准备:
1、 地球仪和两半球图。
2、 阳光直射和斜射示意图。
3、 地图的五带划分示意图。
4、 教学重点难点:五带的形成和分布。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设疑:我国南北方气候相同吗?在同一个地方,一年四季的气候相同吗?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否定:并不是因为地球离太阳的远近造成的。)
2、 了解地球上阳光照射的情况与地面次序热关系:
1) 教师出示阳光直射和斜射示意图。
2) 教师讲解地球上直射、斜射情况不一样,造成地面上炎热、寒冷之分。
3、 了解五带的分布,冷热状况和划分的界线:
1) 出示地球上的五带图。
2) 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和五带示意图,看清用虚线表示的两条回归线和两条极圈,并记住它们的名称。
3) 讲座口答:热带、温带、寒带各分布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各带太阳光线是怎样照射的?各带的植物有什么样不同?为什么?
4) 教师归纳热带、温带、寒带的分布、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5、地球上的五带
直射和斜射
地球上的五带图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9、斜面
1、 日期: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了解斜面的一些应用。
2、 初步会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斜面的作用。
3、 培养探究斜面作用的兴趣。
3、 课前准备:长铅笔、斜边涂成红色的直角三角形;
长木板、弹簧秤、方木块。
4、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
5、 难点:斜面的应用。
6、 课时安排:1课时。
7、 教学过程:
1、 认识斜面,用实验方法研究斜面的作用。
1) 利用搬运工人用斜面向卡车装运货物的事件引出斜面的概念(什么形状,有什么好处)、倾斜的平面叫做斜面。
2) 组织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实验步骤:
I、 用弹簧秤拉升木块,记下读数。
II、 利用长木板组成斜面。
III、 把方木块放在斜面上,用弹簧秤钩住往上拉,记录下读数。
IV、 比较两次所用拉力大小。
V、 讨论利用斜面的好处。
VI、 总结作用。
2、 了解斜面的应用。
1)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都是斜面的一种应用。长长的斜坡使汽车爬山、上桥减小阻力,达到省力的目的。
2) 螺丝钉也是根据斜面的原理制成的。
通过三角形的斜边绕在铅笔上得到一圈圈的螺纹,理解螺丝钉的原理。
3) 小刀、凿子的斜面。
I、 请学生找出它们的斜面部分。
II、 说说这些斜面的作用。
4) 找一找生活中应用斜面的例子,并说说作用。
3、 总结。
4、 布置作业。
8、 板书设计:
29、斜面
倾斜的平面叫斜面
省力
盘山公路、螺丝钉、斧头、凿子、小刀等
九、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4、大洲和大洋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范围;了解地球表面的面积,海陆大小及大陆、大洲和岛屿的概念。
2)初步会在两半球图上辨认大洲、大洋的位置和范围。
3)培养学习海陆位置知识的兴趣。
3、 课前准备:地球仪,两半球图。
4、 教学重点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了解地球表面的面积和海陆面积的比例:
1) 教师出示两半球图,学生观察,回答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有多大?海洋面积又有多大?各占多少比例?
2) 教师小结。
2、 了解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1) 教师利用两装球图举例讲解大陆.岛屿和大洲的概念。
2) 回答:地球上共有几大洲?名称各是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哪一洲?糨的位置在哪里?
3) 分析比较,面积最大洲和最小洲。
4) 分组讨论七大洲的分布情况(南北.东西半球相互关系)。
3、 了解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1) 观察地图回答:地球上共有几大洋?它们的名称各是什么?各大洋之间有什么联系?
2) 观察“四大洋的面积比较图”,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说说地球一面积最大的洋和面积最小的洋。
4、 总结:
1) 在地图上和地球仪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 指出 最大洲、最大 洋和最小洲、最小洋。
5、 布置作业:
1) 阅读有关陆地和海洋知识的书籍。
2) 完成作业2。
7、 板书设计:
4、大洲和大洋
大洲: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南美洲、北美洲
地球最南端:南极洲
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40、生物间的食物联系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着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培养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3、培养探究食物链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教学准备:与课文配套的挂图或投影。
五、课时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传说中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出示课题。
(二)认识稻田周围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中动植物的名称。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动植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引导学生从“谁谁吃”纠正到“谁被吃谁”)
2、引导学生说出稻田周围生物之间谁被谁吃,并将学生的讨论结果板书出来,有箭头表示:如:水稻→田鼠→蛇→鹰
3、教师说明并板书:生物之间形成链状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
(三)研究池塘里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1、看图讨论,池塘里生活着的物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怎样的?
2、汇报并板书:水草→小虾→小鱼→大鱼→水鸟→蛇。
3、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稻田周围生物间和池塘里生物的食物链物点。
4、教师小结,让学生阅读第三、四段。
(四)分析稻田里9种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1、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第98页图,并让他们举例说出几条食物链。然后说说食物链中和生产者和消费者各有哪些。
2、教师将9种动植物按课本的布局方式画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说说小组里讨论的食物链,将说对的每一条食物链用箭头在黑板上画出来,同时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在自己怕课本上画上食物链的箭头。在遇到重复的地方,教师告诉学生可省去不画。
3、小结;在自然界里,食物链往往彼些交错形成网状,叫食物网。
(五)总结、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40、生物间的食物联系
生物之间形成链状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
水稻→田鼠→蛇→鹰
水草→小虾→小鱼→大鱼→水鸟→蛇
↓ ↓
生产者 消费者
在自然界里,食物链往往彼此交错形成网状,叫食物网。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看地图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两半球图。
2、初步会看地图。
3、培养阅读地图的兴趣。
3、 课前准备:
1、 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省或市政区图。
2、 放大的图例。
4、 重点难点:怎能样看地图(比例尺)。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了解什么叫两半球:
1)、教师出示地球仪,提问:在地球仪上你能看清全球的面貌吗?
2)、谈话:地球仪不转看不清全貌,携带起来不方便,于是人们绘制了一种地图,叫两面三刀半球图。
3)、教师讲解两半球图。
2、 学习怎样看地图:
1) 学会确定方向:
一)、谁能指出图上的正北方向。
二)、家乡在浙江省的哪个方向。
三)、教师小结:指向标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就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2) 学会看懂地图上的比例尺:
一)、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量出地图上两面三刀地间的实际距离,但必须先看懂比例尺。
二)、教师介绍比例尺。
三)、学生装根据比例尺,实际量一量,算一算。
四)、教师小结 。
3) 了解各种图例代表的意思:
一)、教师出示放大的各种图例,讲清各种图例的意思。
二)、学生看图例,说说意思。
三)、学生动手画画常用的图例,并注明意思。
3、 总结:
1)、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本省省会在北京的哪个方向。
4、布置作业:P6
七、板书设计:
3、看地图
1、两半球图:
2、怎样看:方向:指向标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图例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5、我国的交通运输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上海是我国的海运中心,北京是我国的民航中心。
2、 填写我国的公路(没有铁路地区)。
3、 通过新旧中国交通运输的对比,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3、 课前准备:中国政区图
4、 教学重点难点:通往拉萨的四条公路。
5、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
6、 教学过程:
1、 通往拉萨的新藏、青藏、川藏、滇藏四条公路。
1) 教师在挂图上指明每条公路的起点、途经城市、止点,并在地图上填出来。
2) 观看课本插图,了解川藏公路的险峻。
3) 补充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
沪杭—杭甬高速公路
2、 水路运输。
1) 长江、珠江的航运价值。(长江:7成以上,航程7万多千米)
2) 海运以上海为中心,在挂图上指出上海,观察其位置的重要性,并说出沿海北上、南下分别可以到达的港口,在图上填出来。
3、 民用航空:
1) 教师指图讲述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民用航空网的情况,介绍首都机场的情况。(每年旅客量1500万人次,每分钟一架飞机起降,每小时7千人进出。)
2) 萧山机场简介:
第一期:投资26.6亿人民币,占地7000亩,第一条跑道3600米(1999年建成),年客量800万人次。
第二期:投资37.8亿,货运量7500吨。
3) 我国民航发展简介,爱国主义教育。
4、 总结。布置作业。
7、 板书设计:
15、我国的交通运输
铁路:
公路:遍及城乡,高速公路
水路:上海为中心
航空:北京(500)
8、 课后随笔:
9、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0、草原和牧场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草原的分布概况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知道草原上主要的少数民族及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
2、 初步会填我国的四大牧区。
3、 培养保护大草原、尊重少数民族的思想感情。
3、 课前准备:中国地图,有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放牧的图片。
4、 教学重点难点:草原上的动植物资源及四大牧区。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草原的分布概况和草原上主要原因的少数民族:
1) 教师讲述草场面积广阔及主要分布地区。
4亿公倾,42%可以利用,达2.2公倾。分布在大兴安岭以西,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宁夏及新疆的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
2) 介绍草原上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哈萨克族、藏族等。
2、 草原上的畜牧业。
1) 草原上可以放牧,这里的主要生产活动是畜牧业。
2) 教师指明四大牧区,学生填写图。教师介绍草原的优良牧畜品种:细毛羊(新疆)、三河牛、马(内蒙)、滩羊(宁夏)。
3、 草原上的珍禽异兽和药用植物。
黄羊、野马、野骆驼、云雀、百灵、虫草、贝母、黄连、麦冬、白芍。
4、 牧民的生活和发展前景。
1) 游牧和定居对牧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2) 介绍当前草原利用情况:P71、72(教学参考书)。
5、 总结。
6、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20、草原与牧场
位置:西北部
四大草原牧场: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
畜牧业:细毛羊、滩羊、三河牛、三河马
珍禽异兽:黄羊、野骆驼、野马、云雀、百灵鸟
药用植物:虫草、贝母、黄连、麦冬、白芍
游牧——定居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3、蒸汽机和内燃机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了解蒸汽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 培养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 课前准备:洒精灯、试管、铁架台、试管夹、水
4、 教学重点难点:蒸汽机的大批量及构造。
5、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从平时水壶里的水烧开后,水蒸气能把壶盖顶起来,这是什么力量呢?引出课题。
2、 蒸汽机的产生。
1) 提问:蒸汽机是根据什么道理制造的?通过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不烧开后的变化,试管口塞子的现象)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得出:水烧开后产生大量水蒸气,并迅速膨胀,形成很大的动力把试管塞子冲开。
2) 讲解人们经过长期反复的研究和实践,终于发明蒸汽机。(补充瓦特发明蒸汽机的经过)
3、 蒸汽机的构造。
根据插图讲解蒸汽机是由锅炉、汽缸、和传动装置(连杆、曲柄、飞轮)组成。
4、 蒸汽机的工作过程。
5、 蒸汽机发明的意义。
介绍蒸汽机的发明对工业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6、 蒸汽机的缺点。
1) 庞大的锅炉、比较笨重,而且效率很低(只有约5%),为了克服经上缺点,人们以发明了内燃机。
7、 布置有关作业。
7、 板书设计:
33、蒸汽机和内燃机
1781 英国 瓦特
锅炉、汽缸、和传动装置(连杆、曲柄、飞轮)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地球和地球仪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和地球的大小了解什么样是地球仪以及有关屯轴、两极、赤道、经线和纬线的一些知识。
2、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方位。
3、 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思想情感。
3、 课前准备:
1、 宇宙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
2、 按组准备地球仪。
4、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的形状、特点、地球仪的五个概念: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南、北极。
5、 教学过程:
1、 认识地球的形状;
1)、在纸上挖个小孔看篮球表面:这一小部分分不出是平面这是圆球形。
2)、教师介绍“天圆地方”说。
3)、朗读课文第一段。
4)、讲述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从麦哲伦率领船队说起。
5)、朗读课文第二段。
6)、讲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经后人类利用人造卫星来观察地球。
7)、出示宇宙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说明地球形状。
8)、小结:球体(不规则)。
2、 认识地球的大小:
1)、提问:地球到底有多大?
2)、朗读课文第五段。
3、 了解什么是地球仪:
1)、为了便于学习地球的知识,看清地球的全貌,了解世界各地的情况,以及教学和工作的需要,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俗称地球仪。
2)、出示地球仪,说明地球仪用一定的颜色、符号来表示江、海、湖、山、城等。
3)、分组观察地球仪,说说地球仪上的颜色、符号各表示什么。
4、 知道地轴等五个基本概念:
1)、地轴、南极、北极的概念。
2)、经线、纬线的概念(赤道)。
5、 总结。
6、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2、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 球体
最大圆周长:4万千米,
半径:6000多千米
地球仪:地轴,两极(南极,北极)
经线,纬线,赤道。
七、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6、东北林海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东北林海是我国师大的林区及其分布;知道东北林区的主要树种、特性、用途和林区的特产。
2、 能在地图上找到东北林区的分布范围;初步会填写东北林区图。
3、 培养热爱东北林区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思想感情。
3、 课前准备:中国地形挂图,东北林海分布图。有关东北林海树种、特产的图片。
4、 教学重点难点:林区分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读中国地形图,找到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指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绵延几千里,郁郁葱葱,像碧波万里的大海,称为“东北林海”。
2、 东北林区的分布:
1) 教师指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学生读图说出地名,并填入填图册。
2) 观看课本插图,讲述林区概况:
最大的温带天然林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都广为分布。冬长严寒,9月中、下旬就有霜,第二年4、5月霜期才结束,冬季长达7、8个月,7、8月份平原地区才进入夏天。所以林区生长耐寒的树木。木材蓄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面积占三分之一。
3、 东北林区的主要树种和特性。
1) 分析气候严寒对树木生长的影响。(长得慢,木材坚固耐用。)
2) 介绍东北林区的树种。
大兴安岭:以兴安岭落叶松为主(占70%),80%为松树,可用于造船、造纸,高30米以上,直径80厘米。
小兴安岭:以红松为主(红松的故乡),树高可达35—40米,胸径可超过1米,树干挺拔,抗压力强,良好的建筑材料。
长白山区:气温较高,降水稍多,除红松外,桦树、白杨等落叶、阔叶树增多。
4、 东北林区的其他动植物资源。
1)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紫貂皮。
2) 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教育。
5、 林区的现代化建设。
1) 原始森林开采较为困难。解放后,兴建了许多通往林区的铁路、公路。
2) 出现新兴的林业城(伊春市最大),发展了木材加工,人造纤维、造纸等多种工业。
3) 注意合理采伐,及时育林更新,保护森林资源,蓄积量和森林面积双增长的良性循环。
4) 注意森林防火,教育学生树立防火思想。(87.5人为大火)
6、 总结。
7、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6、东北林海
一、位置与范围:
二、主要树种及特性: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
小兴安岭:红松
长白山:桦树、白杨、红松
三、现代林业城镇的建设: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8、黄土高原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黄土高原的概况、成因和地表特征;知道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农业生产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情况。
2、 初步会填黄土高原图。
3、 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激发改造祖国山河的雄心壮志。
3、 课前准备:中国地图。
4、 教学重点难点:概况、地表特征和治理。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黄土高原的概况。
1) 读课文第一节,在地图上找出祁连山、太行山、长城和秦岭,并填写图。
2) 教师指明范围,学生勾划出。
3) 填出黄土高原上的省级行政区。
2、 黄土高原的成因和地表特征。
1) 成因:西北、北面大片沙漠的细沙被西北风吹到这里,遇秦岭阻挡停积下来。
2)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与其地理环境有必然联系。(没有在华北平原或四川盆地)
3)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3、 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治理水土情况。
1) 窖洞。
2) 汾河、渭河及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农业发达,主产冬小麦、棉花、谷子。
3) 水土流失的治理(重点):
I、 几千年不合理利用(P63)造成严重后果。
II、 治理:师生共同讨论(治理水土,保护环境)。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8、黄土高原
一、位置与范围:
二、成因与地表特征: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三、生产与生活:窑洞
渭河平原与汾河平原
四、治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2、黄河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各段的不同特征。
2、 初步会填写黄河流域图。
3、 激发改造祖国山河的决心。
3、 课前准备:中国政区图、黄河流域图。
4、 教学重点难点:黄河概况,上、中、下游各段特征及治理和建设。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黄河源流概况:
1) 出示中国政区图,指出黄河。
2) 指出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注入的海。
3) 把这些地名填入地图。
4) 介绍黄河的概况:第二长河(非第二大河)。
2、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农业发达地区之一。
1) 半坡遗址:1952年发现,距今5000年的远古居民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
2) 大汶口遗址:1959年发现,山东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农耕地已是主要生产事业,手工业以陶器为主。
3) 陕西蓝田(80万年),山西丁村发现猿人化石。黄帝的传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和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等等,说明我国文明的发源地,也是重要的农业基地。(宁夏平原:塞上江南;河套平原: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喟河平原:八百里秦川。)
3、 黄河上、中、下游特征:
上游:(3470千米)源头到内蒙古的河口,多峡谷,水量大、水清。为建电站提供条件(龙羊峡、拉西瓦峡、李峡、刘家峡、黑山峡、青铜峡)。填图。
中游:(1120千米)河口至孟津,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增大,水色浑黄,有“一石河水六斗泥”之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在建))。
下游:(870千米)孟津至入海口,水缓河道宽,泥沙沉降,使河底不断填高,成为罕见的“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米,解放前经常崩堤改道,两岸人民深受其害。(38年国民党军队炸堤改道)历史上较大改道26次。建国后人民政府积极治理(上、中游植草木、建水库,下游固堤),虽受洪水威胁,但没有成灾。不但是“地上河”,也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最大输沙量43.9亿吨,平均16亿吨(4吨卡车一天运一次,110万辆车一年才能运完)其中4亿吨沉积在河底,12亿吨冲到到海中,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早就把7.7万平方千米的渤海填平。
4、 如何开发黄河水利,根治黄河水害。
1) 上、中、下游各有什么特征?
2) 如何开发治理黄河?
5、 总结,作业
七、板书设计:
10、黄河
黄河源流概况:第二大河
各段特征:上游:多峡谷,水量大、水清
中游:含沙量增大,水色浑黄
下游:地上河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农业发达地区之一。
开发黄河水利,根治黄河水害。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23、南海诸岛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南海的位置,南海及南海诸岛的丰富资源;知道南海诸岛的分布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南海诸岛的渔业生产。
2、 初步会填写南海诸岛图。
3、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南海诸岛及其海疆的思想感情。
3、 课前准备:中国地形挂图,南海诸岛图。
4、 教学重点难点:南海诸岛的分布,丰富的资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南海和南海诸岛概况。
1) 在中国地图上指出南海,请学生读图回答:南海的四周被什么包围?与太平洋、印度洋相通吗?通过什么相通的?
2) 学生读南海诸岛图,说出南海中的四大群岛。教师归纳:中沙、西沙、南沙,并填图。
3) 缺少诸岛自古为中国领土,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中国人就发现了西沙、南沙,并进行开发。
2、 南海和南海诸岛的丰富资源和渔业生产。
1) 介绍热带鱼类和珍贵水产:大海龟、玳瑁、锦绣龙虾、梅花参(海参)
2) 丰富的油气资源:600多亿吨,我国海疆内400多亿吨。我国最大气田:海南岛南端96千米的崖州天然气田,储量1000亿立方米。
3) 海鸟和鸟粪层。鸟粪的作用。
4) 渔业生产和渔村的新貌。
主要从事海洋捕捞、养殖、加工、出口,许多岛上新建渔村,最大岛永兴岛上,大街、百货店、银行、邮局、电视转播站齐全,生活日益丰富(对照以前:白天脸看脸,晚上看星星。)
3、 南海诸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 读图分析:南海诸岛处于哪两大洋之间,有什么重要性?(太平洋、印度洋之间,亚洲和大洋洲,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海运要道间,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2) 南海诸岛在捍卫祖国主权的重要意义。
3) 开发利用南海海洋资源的基地作用。
4) 小结南海诸岛在交通、国防、开发海洋资源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南海诸岛
1、 概况
地理位置。
2、 丰富资源和渔业生产
1) 鱼类和水产
2) 丰富的油气
3) 鸟类及鸟粪层
4) 渔业生产
3、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交通、国防、开发海洋资源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6、我国的领土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的领土面积及优越的地理位置。
2、 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
3、 培养捍卫我国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课前准备:地球仪、中国地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祖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1) 组织学生观察世界地图,讨论:
I、 我国在地球的哪个半部?哪个洲?在这个洲的哪个部分?
II、 我国在太平洋的哪一边?东部和南部濒临哪几个海?
III、 我国间跨哪几个温度带?
IV、 读课文总结。
2) 教师提问:优越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农业生产、海洋事业、海外交往)
2、 我国幅员广大:
1) 我国的领土面积有多少?
A俄:1710万平方千米、B加997万平方千米 C中960万平方千米 D美:937万平方千米 E、巴西:851万平方千米 F、澳大利亚:760万平方千米 G、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
2)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东与西、南与北的四个端点,并说出它们之间相隔的距离,体会疆域辽阔(南北:气候;东西:时差4小时)。
3、 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1) 为什么我们必须捍卫祖国的领土?担负着保卫祖国领土任务的主要是谁?
2) 爱国主义教育。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6、我国的领土
位置: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疆域:南北:5500千米
东西:5200千米
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四大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5、重力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和重力大小的测量。
2、 初步会用弹簧秤测量重力。
3、 培养探究重力的兴趣。
3、 教学重点难点:重力的概念。
4、 教学准备:
重垂线、弹簧秤;
螺帽、铁块、重垂线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研究物体为何都会落向地面,引出课题。
1、 重力的概念:
1) 用磁铁吸小铁片类比地球引力,得出地球吸引物体下落。
2) 归纳:地球对物体吸引的力叫重力,通常把这种力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重量。
2、 重力的方向。
物体要落回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现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重力方向:
1) 提高物体下落是向哪个方向?
2) 悬挂物体的绳线方向怎样?
3) 归纳重力的方向:坚直向下的。
4) 介绍重垂线概念及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介绍没有重力的样子。(宇宙飞船中的生活)
3、 重力的大小和测量。
1) 物体有轻有重,说明重力是有大小的。
2) 重力大小可用测力计来测量。
3) 教师介绍弹簧称的构造、刻度、读数及其单位。
4) 介绍弹簧秤的原理。
5) 指出弹簧秤的使用注意点:
I、 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
II、 弹簧秤的测量范围。
6) 演示弹簧秤测量各种物体的重量的方法。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7、 板书设计:
35、重力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牛顿(弹簧秤)
七、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5、我国的交通运输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点。
2、 初步填写我国铁路图。
3、 课前准备:中国政区图、交通分布图。
4、 教学重点难点:铁路干线的分布。
5、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我国铁路运输的起源:
1) 1880年始:京奉(奉天)铁路-英、京汉铁路-比利时、京张铁路-中国。
2) 清王朝对火车发展的态度。
2、 我国的铁路干线:
1) 四条纵贯南北的铁路和三条横贯东西的铁路。(见课文P34)
I、 指导学生读图得出线名和起止城市。
II、 填图(注意难字的音、形、义)
3、 作假想式旅游
1) 从家乡出发到上海、广州、北京。
2) 从家乡到乌鲁木齐最近的路线;途经三个直辖市怎么走?
4、 总结。
5、 布置作业。
1) P36课后作业。
7、 板书设计:
15、我国的交通运输
铁路:四纵三横
公路:
河运和海运:
民用航空: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9、我国的地形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地形的三大特征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会尝试读、填中国地形图,并能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3、 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 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4、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总体特征。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种多样。
1、 第一个特征:地形多种多样: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俱全。
2、 我国的主要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东北平原:1)指出地理位置及范围(35万平方千米):2)介绍特点:第一大平原,土壤肥沃,盛产小麦、大豆、高梁等农作物;3)把地名填入图册。
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冬寒夏热,重要农业基地,富石油、煤等矿产。
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冷短、夏长,雨量适中,农业发达:稻麦、棉花、蚕蚕,有“水乡泽国”之称。
内蒙古高原:海拔1000-1400米,因深处内陆,气候干燥,摹辽阔,是我国天然的优良牧场。
黄土高原:面积50万平方千米,海拔800-2500米。黄土广布,厚50-80米,最厚可达150米。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侵蚀强烈,地面支离破碎,形成各种地形。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地形破碎。石灰岩广泛分布。形成大片岩溶地貌,是世界典型的岩溶地区(石林、溶洞)。富水力资源和锡、铜、汞、铅、锌、磷等矿产资源。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最年青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面积250万平方千米,高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湖泊众多,地形复杂。
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维吾尔语即“田地、种田”。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为我国最大盆地。海拔800-1300米,气候干燥,中部为沙漠,外围有100多个绿洲分布,富石油等矿藏。
准噶尔盆地:38万平方千米,第二大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盛产棉麦),中部为广阔摹和沙漠,牧场广阔。富石油、煤等矿藏。
柴达木盆地:20多万平方千米,蒙古语:盐泽。西部沙漠,东南部地面平坦,有大片沼泽、盐湖、降水稀少,气温较低,盐、石油、铅、锌、石棉等储量丰富。
四川盆地:20万平方千米,多紫红色砂页岩,有“赤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北部高山阻挡寒冷气流侵入,盛产稻、小麦、玉米、甘薯、油菜籽、甘蔗、棉花、蚕茧、茶叶。富石油、天然气、井盐、煤等矿藏。
江南丘陵: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和天目等山脉以西,贵州高原以东低山丘陵的总称。各丘陵地间多河谷盆地,适于发展农业,盛产稻、茶叶、柑橘、油桐、油茶等。山区富矿藏。
3、 第二个特征:山地面积广阔:1/3
东西走向: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东北、西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4、 地形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有利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浙江丘陵地区:茶叶、柑桔。内蒙摹:畜牧业。
5、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1) 阅读地势阶梯分布图:说说图上有几层颜色。
2) 填写地势图。
3) 讨论地势对河流流向和水能的影响。
I、 促进东西经济往来(交通)。
II、 水力资源丰富。
6、布置作业:下一课的准备。
七、板书设计:
9、我国的地形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大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最大丘陵:江南丘陵
分布呈阶梯状.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小学第九册常识备课 章剑峰 2002.9
学 期 授 课 计 划
1、 本册教材主要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地球概况、祖国的地理位置、疆域、面积、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及其人口、民族、政区等自然、社会内容,了解各地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和各族人民探索、利用、改造、保护自然的活动,知道我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和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初步会看地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社会调查能力,初步学会看地球仪和读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人口密度、地形图等,并在读图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填图能力,重视和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责任感。
2、 本册教材分析(包括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内容广博,包括地理、物理、生物、现代科技等知识单元,其中地理单元分三块:1.太阳系,2.地球概况,3.祖国地理,其中第三部分是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对祖国地理概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物理单元分为三块:1.力,2.机械,3.航空航天
本册教材除以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粹调查能力以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初步看地图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双基”、智力及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
本学期我所教的2个班级中,一班同学思想活跃,好追根究底,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基础较好,二班同学双基水平一般,但学习兴趣不如一班,偶尔有几个同学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
这2个班有一个共同特点,每个同学都喜欢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如果能合理地加以引导,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在不脱离大纲的要求下,培养部分同学进行小发明、小论文、调查等活动。
4、 学有困难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不如其他同学,上课专门做小动作,作一些无谓的事情,对这种学生需要降低要求,督促检查,反复教学,增强学习目的性。
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控能力较差,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需要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四、提高教学质量打算:
1、 本册教材分地理、自然科学两大块,一课一教时内容丰富精练,因此必须收集大量资料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开阔视野,接受更多知识的机会。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能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练习,特别是自然科学部分。
3、 在备课时,切实注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数据等,尽可能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有清晰的感受。
4、 切实重视电化教学,尽可能多的自制教具,将一些难点突破。
5、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1 9.01--9.03 开学典礼
2 9.04--9.10 1.太阳和太阳系 2.地球和地球观察地球仪 3.看地图
3 9.11--9.17 4.大洲和大洋 5.地球上的五带单元练习(1-5) 6.我国的领土
4 9.18--9.24 7.我国的政区 8.我国的人口和民族9.我国的地形 10.多种多样的气候
5 9.25--10.01 单元练习(6-10) 11.长江12.黄河 13.京杭大运河
6 10.02--10.08 国庆放假 *3 14.我国的湖泊
7 10.09--10.15 15.我国的交通运输(1)15.我国的交通运输(2) 复习
8 10.16--10.22 单元练习(11-15) 16.东北林海17.华北平原 18.黄土高原,
9 10.23--10.29 19.沙漠和绿洲 20.草原和牧场单元练习(16-20) 21.江南水乡
10 10.30--11.05 22.岭南风光 23.南海诸岛 期中复习与练习*2
11 11.06--11.12 期中复习与练习*224.西双版纳 25.世界屋脊
12 11.13--11.19 26.宝岛台湾 27.香港和澳门 收集整理有关台湾香港澳门资料 复习
13 11.20--11.26 单元练习 35.重力做弹簧秤 36.摩擦力
14 11.27--12.03 37.水的浮力 单元练习(35-37)28.杠杆 做简易天平
15 12.04--12.10 29.斜面 30.轮轴31.滑轮 单元练习(29-31)
16 12.11--12.17 32.机械传动 33.蒸汽机和内燃机(1)33.蒸汽机和内燃机(2) 34.桥
17 12.18--12.24 收集有关桥的资料 单元练习(32-34)38.热气球 简易热气球
18 12.25--12.31 39.航天事业的发展 收集航天资料40生物间的食物联系 单元练习(38--40)
19 01.01--01.07 元旦假 41.动物怎样过冬(1) 41.动物怎样过冬(2) 42.仿生知识
20 01.08--01.14 期未复习(理论知识)四教时
21 01.15--01.21 期未复习(理论知识)二教时期未复习(实践能力)一教时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0、多种多样的气候
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及山地的气候特征;了解多种多样气候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 能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南北气候差异的原因。
3、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特征。
2、 放大的冬夏风向示意图。
4、 教学重点难点:季风气候,气候复杂多样。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读冬夏风向示意图,讲解冬、夏季风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影响。
1) 读图说出冬季风的风向。
冬季从遥远的北方大陆吹来的风,会造成怎么样的气候?(低温干燥)
2) 读图说出夏季风的风向:(教学同上)
2、 读中国地形图,看课文景观图,讲解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
1) 从纬度位置讲解下列地区气候特征:
I、 海南、广东
II、 长江、淮河流域
III、 华北、东北平原
2) 高山地区的气候特点:
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摄氏度。
讲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 复杂多样的气候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分别举例说明多种多样气候的有利和不利方面(寒潮、台风)
4、 总结。
5、 布置作业。课文P22
七、板书设计:
10、多种多样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冬季:低温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复杂多样:纬度位置,地形
影响:(利,弊)
八、课后随笔:学生对我国的幅员辽阔感到十分惊讶。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7、水的浮力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叫水的浮力,物体在水中浮与沉的条件和浮沉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 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激发探究水的浮力的兴趣。
3、 课前准备:玻璃缸、木块、铁钉、石块、塑料块、砝码、弹簧秤、试管。
4、 教学重点难点:浮力的概念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引入课题,将木块、铁钉、石块放入水中,提问:为什么有的会在水面,有的会沉入水中?引出课题:《水的浮力》。
2、 浮力的概念:
1) 实验:把木块放入水中,用手反按,感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2) 把砝码浸入水中,问:砝码有没有受到向上的力?(实验证明)说明原因。
3) 总结:水对浸入水中的物体(不管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在水底),都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种力叫浮力。
3、 物体的沉浮条件。
1) 教师出示浸入水中物体重力情况的图片。(重力、浮力)
2) 教师指出:重力>浮力 下沉
重力<浮力 上浮
重力=浮力 停留在水中
4、 改变物体的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 提问:怎样可以使浮在水面的塑料瓶下沉?往空瓶中加沙(试一试)。
2) 瓶子里加入沙,使瓶子的重量增加,当瓶子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瓶子就下沉。
3) 怎样使沉在水底的潜水艇上浮。
往里面注入空气,排去水,使潜水艇的重量减轻,当潜水艇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潜水艇就上浮。
4) 讨论:浮沉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
6、 布置作业。
7、 板书设计:
37、浮力
水对浸入水中的物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重力>浮力 下沉
重力<浮力 上浮
重力=浮力 停留在水中
8、 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4、桥
1、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拱桥、斜拉索桥、引桥的国学道理。
2、 培养观察、动手能力。
3、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 课前准备:实验用的木块、铁片、纸条和拉线。
4、 教学重点难点:拱桥和斜拉索桥。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建筑物,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座世界有名的千年古桥――赵州桥。
2、 赵州桥。
1) 出示挂图,介绍赵州桥的悠久历史。
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约公元590年——608年由李春设计建造,距今约有1400多年。桥单孔,长50.82米,宽约10米,跨径37.02米,是石拱桥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在在当时亦属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
2) 赵州桥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建成这样的形状?
3、 平桥和拱桥承爱重物的实验。
1) 指导学生实验。
2) 讨论实验结果:拱桥比平桥承受的重物多。
4、 斜拉索桥。
1) 出示杨浦大桥(钱江三桥)挂图,请学生辩认,在什么地方?(上海黄浦江上,跨径602米,全长7000余米,上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索桥,于1993年10月建成通车。
2) 斜拉索桥为什么要这么多的拉索拉着?(学生讨论)
3) 指导学生按课文图示做对比实验,得出:斜拉索桥比平桥承受的重物多。桥上安装拉索是为了提高桥承受重物的能力。
5、 立交桥。
1) 出示挂图,提问:这种桥叫什么桥?为什么要建立交桥?
2) 教师介绍立交桥的雄姿及对缓减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作用。
6、 布置作业。
7、 板书设计:
34、桥
赵州桥(平桥——拱桥)
杨浦大桥(斜拉索桥)
立交桥:
八:课后随笔: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31、滑轮
1、 日期: 年 月 日
2、 教学目标:
1、 知道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了解滑轮的种类和应用。
2、 初步会用实验方法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 培养探究滑轮应用的兴趣。
3、 课前准备:滑轮、钩码、弹簧秤、绳子、铁架台。
4、 教学重点难点:滑轮的认识及作用。
5、 课时安排:1课时。
6、 教学过程:
1、 从升旗仪式升旗,旗手向下拉绳子而旗子上升展开讨论,引出课题。阐明滑轮的概念。
2、 组装定滑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1) 按课文图片组装好滑轮,分别用两个、三个钩码实验,比较每一对应组的读数,钩码运动的方向和弹簧秤的拉的方向,使学生得出定滑轮的作用: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2) 共同分析定滑轮的特点:滑轮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3、 组装动滑轮,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1) 按课文图片组装好动滑轮,挂好钩码后拉动绳子,观察钩码和滑轮的运动情况,得出能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 分别测出钩码重量和挂在动滑轮上弹簧秤的拉力,并进行比较,得出: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 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 按课文插图的示意装好滑轮,挂好钩码,进行观察、讨论。
2) 得出:滑轮组即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5、 总结。
6、 布置作业。P74
7、 板书设计:
31、滑轮
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应用:起重机等。
8、 课后随笔:
9、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41、动物怎样过冬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各类动物的越冬方法,认识动物对冬季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培养保护有益动物的感情和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动物各种过冬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
五、教学准备:与课文配套的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蚕、毛毛虫等昆虫是怎样过冬的?蜜蜂、蚂蚁等是怎样过冬的呢?
青蛙和蛇又是怎样过冬的?
(二)认识其他动物的过冬方式。
1、先让一学生朗读第5段,再让全班同学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动物是涸游过冬的。
2、教师介绍什么叫越冬涸游,哪些鱼有越冬洄游的习性?掌握了越冬洄游的规律后,渔民的捕鱼产量就大大增加了。
3、先让一学生朗读第6、7段,再让全班同学观察课文插图,提问:秋天,你们在天空中看到过南飞的大雁吗?它们排成什么队形?为什么?
4、学生讨论后,教师解释候鸟、留鸟的概念。
5、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有关候鸟迁徙的故事。
6、教师举例燕子迁徙的时间、路线、路程。并指出迁徙是鸟类独有的过冬方式。
7、教师提问:有些像狼、狐等哺乳动物的鸟类,它们不冬眠,也不迁徙、不洄游,也不躲起来过冬,那么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
8、教师归纳换毛是许多哺乳动物和一些鸟类的过冬方法。
9、谁能够说说动物换毛的故事呢?
(三)关心保护有益的动物。
提问:动物有那么多的过冬方法,那么它们在冬季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吗?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联系实际,讨论如何帮助有益的小动物度过寒冷的冬天。
(四)总结,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41、动物怎样过冬
鱼类 越冬洄游
鸟类 迁徙
哺乳动物、鸟类 换毛
关心保护有益的动物
八、课后随记: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1 9、1----9、7 1、太阳和太阳系 2、地球和地球仪3、看地图
2 9、8----9、14 4、大洲和大洋 5、地球上的五带6、我国的领土
3 9、15---9、21 7、我国的政区 8、我国的人口和民族
4 9、22---9、28 9、我国的地形 10、多种多样的气候
5 9、29---10、5 11、长江 12、黄河
6 10、6---10、12 13、京杭大运河 14、我国的湖泊
7 10、13—10、19 15、我国的交通运 16、东北林海
8 10、20---10、26 17、华北平原` 18、黄土高原
9 10、27---11、2 19、沙漠与绿洲 20、草原和牧场21、江南水乡
10 11、3-----11、9 22、岭南风光 期中复习 期中测查
11 11、10----11、16 23、南海诸岛
12 11、17---11、23 24、西双版纳 25、世界屋脊
13 11、24---11、30 26、宝岛台湾 27、香港和澳门
14 12、1----12、7 28、杠杆 29、斜面31、滑轮
15 12、8----12、14 32、机械传动 33、蒸汽机和内燃机34、桥
16 12、15---12、21 35、重力 36、摩擦力37、水的浮力
17 12、22---12、28 38、热气球 39、航天事业的发展
18 12、29---01、4 40、生物间的食物联系41、动物怎样过冬
19 01、5----01、11 42、仿生知识
20 01、12---01、18 期末复习
21 01、19---01、25 期末复习 期末测试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
14、我国的湖泊
1、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及其作用,懂得保护湖泊的自然环境。
2. 初步会在地图上填写我国著名的大湖泊。
3. 培养合理利用、保护湖泊资源的思想意识。
2、 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中国湖泊分布图。
3、 教学重点难点:主要湖泊及作用,资源保护。
4、 课时安排:1课时。
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湖泊的图例,让学生说说这个图例表示什么?出示课题。
(二)我国的湖泊的概况:
1教师讲解:我国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万多个,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就有2800多个,按水中含盐量的高低,可以分成淡水湖的咸水湖两类。(板书:淡水湖、咸水湖)
(三)我国主要湖泊及其作用: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这张我国湖泊分布图上找一找我国有哪些主要的淡水湖,待会儿我请一个同学来指一指。
2、教师指五大淡水湖指出:鄱阳湖、洪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是我国最主要的五大淡水湖。(板书: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3、同学们,你们去过这些地方吗?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4、学生介绍后,教师出示课件小结,请学生说说这个湖的特点。
5、同学们,你们还想去其他的地方旅游一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乘上信息高速列车去神游一下吧。
6、教师指出:我们现在的位置在这儿(教师指浙江),谁来安排一下行程?
7、根据学生安排的行程,分别出示课件(五大湖泊的资料),请学生阅读后说说五大湖泊的特点。
8、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它们在什么江附近,什么平原上?
9、长江中下游平原“雨量丰富,湖泊水量充足”在这个地区的湖泊有什么作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二段,联系实际,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一下。
10、学生汇报后,教师指中国地形图上的青藏高原,指出:青藏高原上由于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因而形成了许多咸水湖。青藏高原离我们较远,我们只有乘从飞机去府瞰一下了。(教师出示青海湖图)你看到了什么?板书青海湖。
11、学生说说青海湖的特征。
12、在青藏高原上像青海湖这样含盐量较高的湖泊较多,象纳木错,色林错等,那么这些湖泊有什么作用呢?
1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四)我国人工湖的简况和作用。
1、我国有这么多的天然湖,除此以外,我国还有8万多个人工建造的湖泊(即水库)。如位于浙江省淳安县的千岛湖。(教师指图)
2、你们去过千岛湖吗,请学生介绍千岛湖。说说千岛湖有什么作用?
(五)保护湖泊资源的方法。
1、湖泊有蓄水、灌溉、防洪、水产养殖、发电、航运等许多功能,可是人们对湖泊的不合理利用,已严重影响了湖泊的功能。大家请看大屏幕,阅读这段话,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保护湖泊资源。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国的湖泊很多,除了今天我们学到的这些以外,还有许多。(出示课件资料)如广东星湖,长白山天池,黑龙江的松花湖,杭州的西湖都是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大家课后可以到这个电脑里来查阅。
(七)练习:
六、板书设计:
14、我国的湖泊
鄱阳湖
洞庭湖 (航运,灌溉,旅游,调节江河水量,水产养
淡水湖:洪泽湖 殖、蓄水)
太湖
巢湖
咸水湖:青海湖(盐碱等化工原料)
人工湖:千岛湖(发电,水产养殖……)
保护湖泊资源
教育资源网—http://www. 杭州楼塔小学 章剑峰 QQ:980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