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课题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难点 通过学习讨论如何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由古诗《咏贞观之治》导入,启发学生思考诗句中出现的贞观是指谁?作者为什么会赞美贞观之治 读古诗,了解贞观盛世 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
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李渊建立的是唐朝而不是李朝?贞观之治 教师讲述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 ( http: / / www.21cnjy.com )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唐高祖李渊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思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教师讲解唐太宗善于纳谏的小故事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魏征死后,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2)客观原因(措施):①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 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②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方面:唐太宗贞观年间发兵反击突厥,先后击败了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歌曲“一代女皇武则天”导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教师提出问题武则天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选拔人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教师提问:武则天采取这些措施的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教师总结:这一时期的统治被称为“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三、“开元盛世”用白居易的《长恨歌》引出“汉皇”唐玄宗“汉皇”是指唐玄宗(685~762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年)唐玄宗名李隆基, 又称唐明皇, 712 ~ 756年在位。
他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后期年号:天宝教师提问:唐玄宗采取了哪些巩固通知的措施
(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2)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3)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4)文化方面。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讨论:汉唐有什么共同之处?隋亡唐兴给我们什么启示?(1)共同之处: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短命而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能;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2)启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兴与亡”的关键是是否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勾画: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小组讨论为什么李渊建立的是唐朝而不是李朝? 学生通过玄武门之变,了解李世民的基本信息,在课本上勾画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学生结合课本思考“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用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听歌曲,了解武则天的基本情况小组讨论总结学生掌握关于唐玄宗的基本信息学生总结概括小组讨论总结 利用问题,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建立以及唐朝名字的由来掌握李世民的基本史实学生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借此教育学生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以民为本,社会才能发展,统治才能巩固。提高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皇帝 措施唐太宗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 发展科举制,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唐玄宗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板书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科举制,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从
贞
观
之
治
到
开
元
盛
世
唐太宗
贞观
之治
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
开元
盛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历史人教版 七年级下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入新知
咏贞观之治 作者:文兴
山巅映秋霞,和风追碧京。 蓊郁涉瀛寰,国皇民胜英。
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
表里乐濒宾,公卿最上柄。
绰募人文理,天功富要兴。
青史誊留处,耐我卫伸睛。
诗句中出现的贞观是指谁?作者为什么会赞美贞观之治,我们通过学习这节课进行了解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新知讲解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建立时间:618年
建 立 者:李渊(唐高祖)
定 都:长安
(一)唐朝的建立
思考
为什么李渊建立的是唐朝,而不是李朝
高祖李渊在登上帝位之前,曾袭封唐国公爵位,
唐这个封地名称源于古时的地名,李渊的封地
就在唐,所以叫唐国公,他称帝之后也就叫唐朝了。
(二)、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
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
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背景:玄武门之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唐高祖李渊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1)主观原因:
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善于谋略
杜如晦敢于决断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纳谏小故事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客观原因(措施):
①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 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③军事方面:唐太宗贞观年间发兵反击突厥,先后击败了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大败突厥
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
2、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选拔人才
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1、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这时期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三、“开元盛世”
想一想歌词中的“汉皇”是指谁?他在位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统治?
“汉皇”是指唐玄宗(685~762 年)唐玄宗名李隆基, 又称唐明皇, 712 ~ 756年在位。
他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后期年号:天宝
(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文化方面。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的表现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小组讨论
汉唐有什么共同之处?隋亡唐兴给我们什么启示?
(1)共同之处: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短命而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能;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2)启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兴与亡”的关键是是否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巩固提升
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由此材料可知唐朝的建立者是( )
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
2.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认识,来自于对下列
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
A.春秋诸侯争霸 B.隋朝暴政而亡
C.魏晋北民南迁 D.汉末军阀割据
A
B
4.小华在昭陵附近旅游时看到一处坟墓,导游介绍说墓主人
曾被称作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
请你帮小华判断一下,墓主人应该是( )
A.李渊 B.魏征 C.房玄龄 D.杜如晦
5.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
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B
A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
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
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殿试方式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隋文帝
7.武则天曾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星辟,家有余粮”
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思想( )
A.重视农业生产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B
A
8.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
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
A.打击地方权贵 B.宽以待人
C.整顿吏治 D.任人唯亲
9.“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观遗风
C
C
10.唐太宗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其根本目的是( )
A.以求青史留名 B.缓和阶级矛盾
C.巩固唐朝统治 D.恢复发展生产
C
18.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对唐朝历史产生
过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攻入隋朝
东都(洛阳),进城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叹曰:“逞侈心,
穷人欲,无亡得乎!”
——《资治通鉴·唐纪五》
依据材料,概括李世民发出上述感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鉴于此,
他即位后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激起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措施: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知人善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课堂小结
皇帝 措施 发
展
生
产
,
任
用
贤
才
唐 太 宗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武 则 天 发展科举制,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唐 玄 宗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1、《贞观政要》记载:太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2、 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手工业生产发展B .对外贸易活跃C .商业经济繁荣D .经济重心南移
3、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
A .开皇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
4、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 )
A .重视发展生产B .扩充国学规模C .注重虚心纳谏D .加强边疆管辖
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6、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程咬金B .李世民C .魏征D .秦叔宝
7、《旧唐书 魏征传》载:太宗曰:“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表明唐太宗( )
A .重视发展生产B .虚心纳谏C .注意任用贤才D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8、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靖难之役
9、“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重视纳谏B .吸取隋亡教训C .轻徭薄赋D .任用姚崇为相
10、.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国方略上的共同特点是( )
A .轻徭薄赋B .减轻刑罚C .善于纳谏D .重用人才
11、《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 .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 .重用有才能的人
12、为了做关于某位历史人物评价的演讲,小李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进行查阅。由此判断,他这次演讲涉及的主要人物应是( )21教育网
A .唐太宗B .唐高祖C .唐玄宗D .武则天
二、材料分析
1、“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他”是谁?
(2)“他”引用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3)你能举例说明“他”是如何处理“舟水”关系的吗?21cnjy.com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三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景象。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
(3)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21·cn·jy·com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C A C C B C D D B A
材料分析题
(1)唐太宗
船被比作君主,水被比作老百姓,水能让船在上面行驶,也能把船打翻,他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以免重蹈隋亡的覆辙。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重视农业发展,提倡节俭
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农业,关注民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