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案
?????????????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在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分数的过程。
2.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能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3. 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好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每组一捆小棒、同桌12个圆片、彩笔。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设疑激趣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 “1”,并问你能说出哪些可以用“1”表示的事物?(1支铅笔、1个苹果、1捆小棒、1束花、1筐苹果……)
2.师出示一张白纸问:“可不可用1表示,如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3份呢?
3.我们能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能正确表示,其实我们也能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也能平均分。今天,我们就学习把1个整体平均分的问题。
二 引导探究 自主建构
1.自主探究
(1)把1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
(2)如果这捆小棒有4根,把这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3份呢?
(3)如果把这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2份呢?……
(4)如果这捆小棒有12根,把这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2份呢?……
(5)如果这捆小棒有16根,把这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2份呢?……
(6)如果把这捆20根的小棒,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5份、10份,每份分别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
可以通过画图表示你想的结果。
通过解答上面的题,你有什么发现?(即:引导学生进行求同、求异比较)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要达成以下共识:
(1)总数无论怎样变化,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总数的四分之一;但每份的数量随总数的增加而增加。(或:总数无论怎样变化,把它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就是总数的几分之一)。
(2)总数不变,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得到分数就不同;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4.质疑问难 你还有不懂得问题吗?
5.如果一筐西红柿有12个,你能把它们平均分一分说出一个分数吗?
可以画图表示不同的分法。
(1)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把12个西红柿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一筐西红柿,是1个。2份是,是2个……
把12西红柿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筐西红柿的,是6个。
把12个西红柿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筐西红柿的,是2个,2份是,是4个……
把12个西红柿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筐西红柿的,是4个,2份是,是8个……
把12西红柿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筐西红柿的,是3个,3份是,是9个…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总数相同,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练一练
书37—38页1—5题。
2.拓展延伸。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同学们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