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囚歌 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囚歌 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31 09:01:11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视死如归。《革命烈士诗抄》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诗集,它收录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89位革命烈士的诗歌。叶挺将军的《囚歌》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向伟大的革命者致敬。第 一 课时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叶挺(1896-1946):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阳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抗日战争中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囚语》
《囚歌》的姐妹篇。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无理扣押后,深知蒋介石心狠手辣,早作了必死的准备。1941年1月21日,他用毛笔在信纸上断断续续写了18页的《囚语》,回顾了自己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参加革命以来经受的危险,特别是表达了对“皖南事变”死难事的深切悲痛和对部属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被囚禁后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囚“口”要写得方正而大。qiú锁左窄右宽。“钅”横画与竖提收笔在一条线上。suǒ敞左宽右窄。“攵”的捺要舒展。chǎnɡ棺左窄右宽。“木”的捺变成点 。ɡuān囚犯  棺材qiúcɑi敞开:
希望:
棺材:本课是大开、打开的意思。
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造句:我们都被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装殓死人的东西,一般用木材制成。自由 自在都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的意思。
“自由”适用范围广。还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自在”表示不受约束,自由自在。
1.自由的生活真美好。
2.她过得很自在。相同点:不同点:造 句: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小节)描述了叶挺将军及所有被囚禁的革命者的处境。
第二部分(第2小节)诗人义正词严地宣示自己的生死观。
第三部分(第3小节)表达了诗人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理想,慷慨而悲壮。交流分段情况这篇诗作于一九四二年。该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的厌恶和痛恨的思想感情。说一说这篇没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通过他对自由的选择,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课件27张PPT。第 二 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内涵。(重点)
2.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宁死不屈的壮志豪情。(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诗人怎样的生死观和人生观?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囚歌”而不是“囚诗”?
2.二品:理解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诗人是怎样选择的?
3.三思: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叶挺是个怎样的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紧锁”“敞开”形成对比,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敌人的威逼利诱。“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勾画出国民党反动派猖狂、阴险、狰狞的嘴脸。品析:我渴望自由,这个“自由”与上一节中的“自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这个“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是指人类的解放,是革命者的自由,是劳苦大众应该过上的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上一节中的“自由”则指放弃理想、信念、气节和尊严的苟活。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表现了革命者为坚持理想绝不向敌人屈服的崇高气节。反问句加强了语气,是诗人庄严的表态:活着绝不做狗,绝不背叛革命!凛然正气和铮铮铁骨就是革命者崇高的尊严。思考: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地下的烈火”指革命。“活棺材”比喻自己身处的监狱,也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像被关在活棺材里一样。“一起烧掉”的意思是为了推翻黑暗的旧中国,建立光明的新社会,“我”投身革命,献身革命,不怕坐牢,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节诗表达了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怀,慷慨而悲壮。品析: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诗人在第2小节义正词严地宣示自己的生死观:作为有尊严的人,“我”宁可为革命的理想去死,也绝不奴颜婢膝地向敌人屈服换得所谓的“自由”。诗人的人生观是:生命在革命事业中,即使肉体死亡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事业永存,革命者虽死犹生。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诗人怎样的生死观和人生观?1.一读:读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囚歌”而不是“囚诗”?这首诗是诗人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曾被谱上乐曲,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起被囚禁在重庆集中营中的革命志士们咏唱,所以题目是“囚歌”而不是“囚诗”。串珠问题:2.二品:理解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诗人是怎样选择的?第一个“自由”是敌人用来利诱革命者的,是指放弃真理,叛变革命,投降敌人,出卖战友,做他们“走狗”的“自由”,是没有做人尊严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诗人渴望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指革命胜利了,人们获得解放,劳苦大众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的自由。诗人选择第二个“自由”,为了这个真正的自由,他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3.三思: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叶挺是个怎样的人?从诗中可以看出叶挺是一个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战士。囚歌敌人威逼——渴望 深知 怎能——紧锁 敞开 高叫——希望 烧掉 永生照应开头立场坚定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囚歌》这首诗浓缩着叶挺同志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理想、生命、自由和尊严的关系的悲壮思考。表达了叶挺同志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宁死不屈的壮志豪情。方志敏的故事
1922年夏天,方志敏到了上海。那时候上海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上海的马路上,方志敏看到,洋人的警棍在黄包车夫的身上“飞舞”;喝得烂醉的外国士兵,肆意侮辱中国的百姓。一天,方志敏和几个朋友来到“法国公园”想进去玩玩。他们走到公园门口,一个显眼的牌子映入眼帘:“华人与狗不准入园”。方志敏站在“华人与狗不准入园”的牌子面前热血沸腾脸发烧,感到一种奇耻大辱。堂堂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自由行走。
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方志敏暗暗发誓,一定要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到底!一定要铲除“华人与狗不准入园”这块耻辱牌!很快,方志敏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紧接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百炼成钢,成为解放中华民族的先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不食嗟(jiē)来之食】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看重做人的骨气。“不食嗟来之食”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会饿死。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两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这首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通过他对自由的选择,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点拨:对于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要结合诗歌中的描述去理解。诗人的选择,从第3小节可以看出来。诗中有两个“自由”,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选择的?参考答案:第一个“自由”是敌人用来利诱革命者的,是指放弃真理,叛变革命,投降敌人,出卖战友,做他们“走狗”的“自由”,是没有做人尊严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诗人渴望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指革命胜利了,人们获得解放,劳苦大众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的自由。诗人选择第二个“自由”,为了这个真正的自由,他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qiú gē jǐn suǒ

chǎng kāi guān cɑi囚 歌敞 开紧 锁棺 材1.读拼音,写词语。    
囚(   )
因(   )  
敞(   )
敝(   )  锁(   )
琐(   ) 
棺(   )
馆(   )囚犯因为紧锁琐碎敞开凋敝棺材场馆2.比一比,再组词。     3.选词填空。
渴望 希望 期望
(1)我(   )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
(2)为了不辜负妈妈的(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3)全世界人民都(   )和平。
希望期望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