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篇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然后通过各自的探索、实践。十年后,明白了幸福在哪里的真谛,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21教育网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与技能方面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 (学导式教学法)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质疑。
3、通过交流理解幸福。
4、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幸福。
5、通过谈幸福写幸福,深化对幸福的感受。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这次研讨课的教学方法是采用的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是:自学(阅读,感知——听报告或看演示等等)、解疑(提出问题、互相探讨等等)、精讲(教师提示重点,作示范或演示等等)、操练(练习、作业、实验操作等等)。“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21·cn·jy·com
一是首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主动探索,产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
二是要求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教学过程认识活动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索,用自己的双眼去注意看,认真观察,用自己的两耳去听,去辨别,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操作,从而获取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
三是要求学生学在前面。尽可能地让学生先作预习,了解要学的大意。
四是由于学生学在前面,也就先有了学生的学法。
五是肯定学生的学——肯学、会学,是教学取得成绩的内因,而教师的教,则是学生能否学得更好的外因和重要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努力创造使学生的智能可以获得普遍发展的条件和情景,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尽量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内力主动地开发自己的智能。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在自学、预习、作业、操练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去开发学生的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有效地形成学生各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智能结构。21cnjy.com
在教学设计时,我围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和特点在第一课时中安排了学生三次读课文。
第一次是读通顺句子,读准字音。
第二次读课文是理清课文结构并结合上下文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生字和词语。
第三次是读课文是为了解课文内容和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在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中设计了三项作业,一是抄写生字词;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写下来;三是收集有关幸福或劳动的名人名言。其中第二三项作业都是为第二课时做准备。在第二课时中一是通过复习导入;二是让学生再读课文,加强对课文的了解,并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来检查合作学生学习的效果。
第三是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疑。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幸福要靠劳动,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第四就是通过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幸福。
第五是师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幸福和劳动的名人名言,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幸福的真正含义。
第六就是让学生把体会到的幸福通过小练笔写一写,以加深对幸福的感悟。
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有三个:
一是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二是积累有关幸福和劳动的名人名言;
三是课后找作者的其它作品读一读。在课前,我还让学生阅读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拓展阅读材料,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