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二节机械运动(二)[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二节机械运动(二)[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8-02 16: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机 械 运 动(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叙述速度的定义
 [3].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对机械以内的的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
  [2].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探究,得出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3].能够利用运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能够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4].会使用简单的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能够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 均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公式,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关系。
  [2].根据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其解题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引出。
教学设计:
一、引入:复习机械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
二、探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参考《精讲精练》P27]
[分组]:每2人一组,每小组给两辆快慢不同的玩具车A和B。
[小组讨论]:怎样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用哪几种方法?
方法一:比较相同的时间内两辆小车通过的路程长短,通过路程较长的小车运动快,反之较慢。
方法二: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两小车所用时间的多少。所用时间多的小车运动快慢,反之则运动较快。
[结论]:根据你所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运动较快的是_____车(填A或B)
[问题]:用上述方法只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无法确定是物体运动究竟有多快。为了定量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你认为在实验中应当测量哪些数据?用什么测量工具?
[讨论]:测量工具用钢卷尺、秒表;测量的数据是长度和时间。
[实验]:在同一路面上,用A、B小车行驶分别测量,并记录有关测量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比较不同小车的运动快慢的?对各组的比较方法进行评论。
三、速度和平均速度:
  能不能借助我们已熟悉的某些测量工具想出合适所有情况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来?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并对学生设计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引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
        根据上面的讨论,要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只有先测出运动时间和路程,当知道这两个量后,怎样计算出速度?
[板书]:速度的文字表达式
[介绍]:介绍速度、路程、时间的字母,并让学生写出速度公式。
[介绍]:速度的单位,并说明①.速度单位是根据速度公式得到的,是初中《科学》中碰到的第一个复合单位 ②.“米∕秒”的意思 ③.单位的写法、读法 ④.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⑤.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小时”
[例题]:讲解课本中的例子后并强调:
①.解科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②.单位要统一
③.过渡量的计算,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以提高结果的精确度
[讨论]:   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利用速度公式V=s∕t 计算出它的运动速度,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但实际的运动多数是变速的,在不需要精确描述时,可用什么办法对整个运动的快慢进行粗略描述?
[讲解]:  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平均速度的意义
[讨论]: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和平均速度V=s∕t有哪些相同之处?差别是什么?
[举例并强调]:举具体例子,说明求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地方及怎样计算平均速度。
四、巩固练习:
本节知识点:
1.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定义、公式、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解题要求
    4.平均速度的意义、计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