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和时间》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距离和时间》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1-31 19:23:44

文档简介

《距离和时间》习题
一、基础题
1.填空题
(1)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从 、 和 几个方面进行。
(2)测量长的单位一般用 ,它的代表符号为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 、 、 。它的代表符号为km、 、 、 。
(3)测量运动距离时,要测量沿 运动的距离和 。
(4)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用的 越少,说明速度越快。
2.判断题
(1)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只要知道它的运动速度就可以了。 ( )
(2)记录物体运动的数据只能用表格的方式。 ( )
(3)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长短,通常用米作单位。 ( )
二、综合题
1.下列各物体运动中,速度最快的是 ( )
A.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千米
B.某同学用1分45秒骑自行车行驶了1000米
C.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5秒
2.在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时,我们通常把测量的数据精确到( )。
A.千米 B.分米 C.厘米
3.比较哪个物体运动的慢,我们只要看( )
A.用的时间越少越慢
B.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用的时间越多越慢
C.运动距离越短
4.比较哪个物体运动的快,我们主要看( )
A.看谁跑的快
B.在同一时间里,跑的距离越远越快
C.运动距离越长
三、提高题
1.判断下面两句话是否正确,并简单分析分析。
(1)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距离越远,说明运动得越快。 ( )
(2)比较物体运动这段距离的时间,时间越长,说明运动得越快。( )
你的分析: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填空题
(1)位置、方向、快慢
(2)米 m 米 厘米 分米 m cm dm
(3)直线 时间
(4)时间
2.判断题
(1)×
(2)×
(3)√
二、综合题
C
C
3.B
4.B
三、提高题
1.
(1)×
(2)×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方向和快慢。
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距离越远,说明运动得越快。
相同的距离,比较物体运动这段距离的时间,时间越短,说明运动得越快。
《距离和时间》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2.会运用秒表和米尺,设计简单的测量实验,记录、采集数据,会绘制统计图,做好实验记录和分析。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
1.调查估算一下,你上学的路有多长?需要多长时间?
2.将你调查和估算的结果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又有哪些发现?
我的发现:
3.我们做个实验,测量并记录小车沿25米跑道运动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并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小车运动测量记录
时间(秒)
距离(米)
我对统计表的分析
查阅威海火车站列车时刻表以及铁路沿线各地之间的距离,做成图表分析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距离和时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的习惯;
能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并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懂得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难点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数据分析法、讲授法,具体探究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每组小车、秒表、卷尺各一个。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距离和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等;记录表和统计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认识他吗?这位伟人就是著名的科学家,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的爱因斯坦,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还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对的。”这是一种精确的用科学表述的方法。此方法中说明科学的度量是相对的。显而易见,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依赖于观测者本身。今天我们就来通过探究和测量了解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家的同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探究科学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有更多的发现,探究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二、新授
(一)初步感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1.估测
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你来估测一下,5秒钟按正常速度走,你能走几米?如果走10米的距离,你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2. 测一测。
教师出示一个秒表和一个米尺,你们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吗?
现在我们就用他们测量一下距离和时间。
3.温馨提示:提示测量中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实际的去测量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时间,并做好记录。
二是在实际测量中,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玩”上,而忽视对时间和距离的测量和记录。
4.以小组为单位发统计表,也可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把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表示出来。同学们我们到操场中去进行测量活动吧。??
学生完成测量记录。
(1)表格的方式。
距离
时 间
50厘米
100厘米
(2)统计图:
(距离)
25
20
15
10
5

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
【设计意图: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物体运动状态进行的预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验证自己的预测。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的方法、过程,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根据做实验来进行科学验证。】
5.分析测量结果
小组内整理自己的记录,讨论、交流并把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进行整理。
6.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方向和快慢。
根据刚才的测量和记录,我们怎么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呢?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呢?
学生交流。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相同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反之,说明运动的速度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速度快,反之,说明运动的速度慢。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观察数据,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一个钩码撬起两个钩码,这个时候是省力还是费力?
【设计意图:用图表的形式使学习更直观的了解距离和时间的关系通过学生亲自对时间和距离的测量,让学生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亲手绘制时间距离表,培养学生亲生体验、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观察表格,让学生明白,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跑的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小,说明跑的越慢。】
(二)测量每段距离使用的时间
1.如果大家按正常速度连续走更长的距离,大家想不想知道每经过一段距离,所用的精确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小组内谈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精确。
2.师生讨论设计方案。
3.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法、布置场地:距离为200米。下面我们从起点以50米为一个计时点,选几名计时员,第一计时点起点,第二计时点50米处……
请两名运动员男女各一名、每个计时点选一名小助手和计时员相对站在皮尺两边。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一看他们配合的怎么样。
要求:
(1)运动员连续走完全程;
(2)计时员听清老师口令一起计时;小助手负责停止计时的口令。
(3)记录员负责收集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下面我们把收集的数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制作成统计图,竖轴表示的是距离,横轴表示所用的时间。并且分析一下,这两条折线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科学发现?
4.学生制作分析图意,进行交流活动。
5.小结:在这幅图上能发现线的坡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线越直说明速度越慢。 其实距离和时间的关系不仅能告诉我们速度快慢,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科学信息:比如10秒能走20米,估算一下1分钟能走多少米?如果这位同学从学校到家要走10分钟,估算一下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等等。
【设计意图:科学来自不懈的努力和无数次的实验,测量活动带领同学们亲身经历、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步步地深入,探寻科学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亲自动手做实验,从而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分析实验结果,做出结论,最后公布。分享探究结果。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拓展距离和时间的科学认识
1.今天我们所研究的距离和时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条件,在天文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单位光年,谁知道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还是时间单位?
2.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体,他们之间的距离能够遥远。织女星距离地球26.3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5光年。它们之间也有16.4光年的距离。你能分析一下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了解宇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刮目相看”。】
练习
1.测量运动距离时,要测量沿 运动的距离和 。
2.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 、 和 。
3.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越远,说明运动的速度 。
4.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用的 越少,说明速度越快。
5.下列各物体运动中,速度最快的是 ( )
A.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千米
B.某同学用1分45秒骑自行车行驶了1000米
C.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5秒
6.比较哪个物体运动的慢,我们只要看( )
A.用的时间越少越慢
B.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用的时间越多越慢
C.距离越长越快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方向和快慢。
通过测量,我们得出了距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总结梳理,使学生更加清晰距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五、作业
1.请同学们课下根据自己5秒钟走的路程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估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设计意图:学科学,用科学,课后继续将上课所学知识延伸至课后。】
六、板书
距离和时间
位置、方向和快慢
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

课件19张PPT。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8课第五单元导课任何事都是相对的。——爱因斯坦 估测一下,5秒钟按正常速度走,你能走几米?如果走10米的距离,你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新授新授测量一下距离和时间新授温馨提示: 一是要实际的去测量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时间,并做好记录。
二是在实际测量中,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玩”上,而忽视对时间和距离的测量和记录。
新授实验一 测量距离和时间记录表
新授实验一 测量距离和时间记录表
统计图:
(距离)
25
20
15
10
5

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新授怎么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呢?新授怎样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呢?新授 相同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
反之,说明运动的速度慢。
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速度快;
反之,说明运动的速度慢。新授 布置场地:距离为200米。下面我们从起点以50米为一个计时点,选几名计时员,第一计时点起点,第二计时点50米处……新授要求:
(1)运动员连续走完全程;
(2)计时员听清老师口令一起计时;小助手负责停止计时的口令。
(3)记录员负责收集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70千米8小时新授 1.测量运动距离时,要测量沿 运动的距离和 。
2.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 、 和

3.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越远,说明运动的速度 。
4.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用的 越少,说明速度越快。练习5.下列各物体运动中,速度最快的是 ( )
A.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千米
B.某同学用1分45秒骑自行车行驶了1000米
C.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5秒
6.比较哪个物体运动的慢,我们只要看( )
A.用的时间越少越慢
B.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用的时间越多越慢
C.距离越长越快练习总结 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方向和快慢。
通过测量,我们得出了距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根据自己5秒钟走的路程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估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板书?
距离和时间
位置、方向和快慢
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