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元帅的故事 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元帅的故事 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01 08:23:51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元帅”是某些国家的军衔(xián)。本文指的是我国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和彭德怀。他们是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他们从不居功自傲。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发生在两位元帅身上的小故事,感受一下伟人的风范吧。第 一 课时1.认识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担、将、模”;理解“异常、满头大汗、敬爱、规矩、著名、纳闷、辩解”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革命先辈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及不搞特殊化的崇高品质。(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朱德(1886-1976),四川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彭德怀(1898-1974),湖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是一代名将,毛泽东曾为之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朱第二横宜长,中竖要直而有力,撇捺伸展。zhū粮右部竖提的竖在竖中线上。liánɡ斤第一笔为平撇,第二笔为竖撇。jīn伍“亻”竖在撇中部起笔;“五”横画间隔均匀。wǔ规“夫”的捺变为点,“见”的撇要舒展。ɡuī矩左右均衡,“巨”上横不宜长。jǔ模右部中间“日”略扁,“大”的撇、捺舒展。mú搞“扌”窄长;右部较宽,横折处向左倾斜。ɡǎo鬼起笔撇短小,竖弯钩舒展有力。ɡuǐ帅 扁 担 冈 将
职 逛 纳 闷 辩biànshuàibiǎndàngāngjiàngzhíguàngnàmèn职务 模样
井冈山zhímúgāng担将模异常:
规矩:
将领:
担任:
纳闷:
辩解:非常;特别。
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高级军官。
担当某种职务或工作。
疑惑不解。
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造句:人证、物证俱在,不管你怎样辩解都是没用的。吃力:
便衣:
吃不消:费力,疲劳。
造句:姐姐上高中以后,学习有些吃力。
平常人的服装(区别于军警制服)。
支持不住;受不了。
造句:太沉重的作品实在吃不消,并非肤浅,而是生活已经十分辛苦。 点击
听朗读朱德的扁担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扁担来历。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根扁担,引出下文对扁担来历的叙述。
第二部分(第2-7 自然段)同甘共苦。写朱德跟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交流分段情况“这个规矩不能有”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简介彭德怀。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彭德怀。
第二部分(第2-10 自然段)不搞特殊化。写彭总逛公园时发现公园专门闭园接待他,很生气,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挑粮上山说一说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坚持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达了战士对他的爱戴。
《“这个规矩不能有”》记述了彭德怀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后,教育工作人员不要搞特殊的事,表现了彭总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保持平等的优良品德。1.在带点的字正确的读音下打“√”。
重担(dàn dān) 将领(jiāng jiàng)
纳闷(mèn mēn)√√√...2.看拼音写词语。
guī ju gǎo guǐ duì wu
liáng shi mú yàng xìng zhū
姓 朱规 矩搞 鬼队 伍粮 食模 样3.辨字组词。
伍(  )     规(  )
悟(  ) 砚(  )          

搞(  )    
稿(  )    稿件队伍悟性规则砚台搞鬼4.选词填空。
亲切 亲密 亲热
(1)妈妈和王阿姨是最( )的朋友。
(2)很多人( )地称呼他“彭总”。
(3)乡亲们围着子弟兵,( )地问这问那。亲热亲密亲切5.按要求写句子。
(1)它向人们述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道彭德怀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吗?它述说着故事。 我们来了,别人也能来。课件36张PPT。第 二 课时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朱德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挑粮?“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叙述了哪两件事?
2.二品:朱德和彭德怀身上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3.三思: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呢?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4.四悟: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什么?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根普通而又珍贵的扁担,它向人们述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普通”而又“珍贵”说明了扁担的特殊之处。说它“普通”是从扁担本身来说的,而“珍贵”是指关于这根扁担的动人故事和透过这根扁担体现出朱德同志的伟大精神。为什么说这根扁担“普通”而又“珍贵”?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生活异常艰苦,部队吃的粮食都要靠指战员自己下山去挑。井冈山山高路险,来回五六十里,就是空手下山上山都很吃力,肩上挑着百十来斤的粮食就更困难了。“山高路险”“五六十里”“吃力”“困难”等词语写出了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吃粮的困难。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大家看到朱军长经常开会到深夜,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劳动,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挑粮了。他摇了摇头,笑着说:“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第二天又出现在挑粮的队伍中。说明朱德把自己看作是战士中的一员,认为和战士是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是军长,职位高,就享有特权。从描写朱德神态、语言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神态、语言描写原来,是他们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是不久,大家发现朱德又满头大汗地赶上来了,一问才知道,他又用毛竹削了一根新扁担。体现了朱德要和战士们一同挑粮、同甘共苦的决心。从“藏”字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爱戴朱德军长。朱德为什么满头大汗地赶上来?从“藏”字你体会到什么?没过几天,朱德发现他的新扁担又不见了。他明白这是同志们爱护他,不想让他太劳累。可是他觉得应该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就又削了一根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军长,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又做了一根新扁担。他写在扁担上的字告诉我们:他把挑粮的事看作是分内的事,没有商量和通融的余地,表现了他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朱德是怎样做的?他写在扁担上的字说明了什么?一天,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游人很多,彭总很高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交代故事的起因。说明彭总喜欢人民群众,愿意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也为下文彭总发现公园里没有人埋下伏笔。从彭总的话里你体会到什么?起因、伏笔“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彭总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应该享受怎样特殊的待遇。他完全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任何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规矩,都是他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听说了这样的规矩,感到十分气愤。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彭总关心群众、待人平等、不搞特殊化的好品质。从彭总的话里你体会到什么?语言描写概念
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指在表达上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或寄托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本文最后一句话就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判断方法
①读懂整篇文章的思想内涵
②联系上下文品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示例: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喜爱人民群众,愿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人。拓展相信你还能想到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试一试吧!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朱德一定要参加挑粮,是因为他希望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一起解决根据地军民的吃粮问题,希望军民的团结能最终粉碎敌人的封锁和围剿,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这个规矩”指的是不让群众游园,闭园接待首长。彭总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平等,不脱离群众,所以他以身作则,坚决制止搞特殊化,说这个规矩不能有。朱德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挑粮?“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叙述了哪两件事?《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介绍的是:朱德在井冈山期间与战士们一起去山高路远的地方挑粮。战士们心疼他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怎样打仗,就藏起他的扁担,可朱德又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字,战士们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这个规矩不能有”》讲述的是:彭总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只接待他一个人,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彭总不脱离群众,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保持平等的好品质。串珠问题:2.二品:朱德和彭德怀身上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朱德是位平易近人,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的好军长;彭德怀是位率直耿介、平易近人、热爱群众、严于律己、不搞特殊的将领。他们都具有以身作则以及不搞特殊的崇高品质。3.三思: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呢?后来为什么不藏了?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再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战士们藏了两次扁担后,发现都没有阻止朱德挑粮,而且朱德还在扁担上做了“记号”,表现了他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战士们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而是更尊敬朱德。4.四悟: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什么?(1)都以事实说话,文章所写皆是历史事实。
(2)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扁担经过总述:“这个规矩不能有”与民平等不特殊
同甘共苦去挑粮普通而又珍贵起因:生活艰苦 下山挑粮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做→又做新扁担
并写上字结果:不好意思再藏了→越发敬爱游园彭德怀:著名将领听说公园热闹
发现没人 生气发怒
特殊化行为不能有《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坚持参加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达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爱戴。
《“这个规矩不能有”》记述了彭德怀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后,教育工作人员不要搞特殊化的事,表现了彭总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保持平等的优良品德。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
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
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
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章句上》)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孙武、吴起、白起、韩信、项羽、卫青、霍去病、李靖、李牧、徐达。谚语1.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
2.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起挑粮的事迹,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达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爱戴。
《“这个规矩不能有”》讲述了彭总去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好品质。参考答案:朱德认为自己应该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朱德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挑粮?参考答案:
(1)“这个规矩”指闭园接待首长。
(2)因为立休息牌照顾了首长,却牺牲了群众的利益,是脱离群众,搞特殊化的表现。彭总不能容忍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和规矩,因此说“这个规矩不能有”。“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一、把下面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sh_____  g_____   n_____ m_____  
元 帅     山 冈    纳  闷
b_____    _____í g_____
辩 论     职 业    逛 街.......uàiāngàèniànzhuàng二、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guī ju jǐ jīn
1.这个 不能有! 2.你买了 大米?
gǎo guǐ mú yàng
3.你不要 。 4.她的 长得很俊俏。
liáng shi duì wu
5.我们要爱惜 。 6.过马路时要注意走在里 。队 伍规 矩几 斤搞 鬼模 样粮 食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_______ (  ) _______
(  )_______ (  ) _______
(  )_______ (  ) _______
(  )_______ (  ) _______   担模将着看着dāndànmúmójiāngjiàngzháozhe担心重担模样模型将来大将着急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扁担 (   )的故事
(   )地议论 艰苦的(   )
按照(   ) 生活(   )
(   )首长 (   )将领   珍贵感人高兴岁月规定艰苦爱护著名五、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展厅中有一根普通而又珍贵的扁担。(   )(   )
2.见彭总发怒,他想辩解一下。(   )
3.彭总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   ........规则平常宝贵辩护六、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1.彭德怀和朱德是(   )的战友。
2.很多人(   )地称呼他“彭总”。
3.大伙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   )极了。
4.我们的王老师很和蔼,大家都愿意(   )她。   亲密亲切亲热亲近七、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你们把群众赶跑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述说着故事。(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来了,别人也能来。群众被你们赶跑了。彭德怀是将领。它向人们述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