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卷(中考复习用)[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卷(中考复习用)[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2-14 13: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册第一章 科学入门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
1.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25厘米的是 ( )
A.科学课本的长 D.自行车轮胎的直径 C.一只乒乓球的直径 D.烧杯的高度
2. 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比较合适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A. 有毫米刻度的学生用尺 B .有厘米刻度的三角板
C. 有厘米刻度的皮卷尺 D. 以上三种工具都适合
3.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______).
A.2.42cm B.2.428cm C.2.43cm D.2.47cm
4.下列测量锥体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5.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毫升;丙:50毫升,1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厘米3的石块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杯进行测量好?(______).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6.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7. 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分别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______).
A 37.3℃和38.4℃ B 37.1℃和38.4℃ C 37.1℃和37.4℃ D 37.3℃和37.4℃
9.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______).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 ③选取适当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⑤③②① C .④③⑤①② D. ③④①②⑤
10.关于托盘天平的调节,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 ②天平放在水平面上③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 ④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⑤左盘放称量物体 ⑥读数。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A、②③①⑤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②④⑤③⑥ D、①③④②⑤⑥
11.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质量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偏左,则需要(______).
①添加砝码 ②取下些砝码 ③调节螺丝的位置 ④向右移动游码
A.①或④ B.② C.③ D.①或③
12.某同学用一架调节号的托盘天平测一本书的质 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上的砝码为: 100克一个,20克砝码二个,10克砝码一个,5克砝码一个。 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这本书的质量为(______).
A.153.8克 B.156.2克 C.153.6克 D.156.4克
13.用托盘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放有100克和20克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克,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
A.124克 B.116克 C.118克 D.122克
14.质量是1.O×lO4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 )
A.一枚大头针 B.一支圆珠笔 C.一只鸡蛋 D.一块砖
15.在用天平测盐水质量的步骤中,正确序号排列为(______).
①将盐水倒入空烧杯中 ②计算盐水质量为m=m1—m2
③称出空烧杯质量m2 ④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①②
16.用久了的天平,砝码磨损较为严重,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其结果将如何 若砝码带有杂物,称量结果又将如何 (________).
A.仍然准确 B.偏小,偏大  C.偏大,偏小  D.有时偏大或偏小
17.一个鸡蛋的质量、一本《科学》课本的体积、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分别是(______).
A.60g 400cm3 0.5s B.10g 1m2 5s C.60g 4cm3 0.5s D.10g 4L 0.5s
18.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______).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⑥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9.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硬币厚度为2.1 ; (2)一位同学质量为50 000 ;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 (4)一个量筒测量范围为500 。
(5)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 (6) 某同学1000米成绩为4 13 。
20.将相关内容填入空格内:
测量内容 质量
常用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国际单位 毫升 秒
21. 读出物体的长度:
(1)物体的长度为 厘米 (2)物体的长度为 厘米
22.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
23.用托盘天平称水的质量:
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后,天平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1)所示。杯中装水后,天平平衡,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根据图填出下表。
烧杯质量(克)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水的质量(克)
24.请读出甲、乙两温度计的读数。甲读数是 ;乙读数是 。
甲:
乙:
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
25..(4分)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右图所示情况,他应 调节;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图中所示情况,他应 。
26.(4分)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27.(6分) 某同学用一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一本书的质量.。他将书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砝码,依次加进1克、2克、2克、5克、10克、20克、50克、100克的砝码各一个,这时指针偏向标尺右边,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了,他又依次取下1克、2克、2克、10克砝码各1个,这时天平横梁达到平衡,已知这本书共200页,问:①每张纸的质量是多少?②这位同学往天平盘里加砝码有无缺点?
28.现有一只没有刻度的空大烧杯,一只盛满水的小烧杯(没有刻度),还有细线及一架天平(包括砝码)。请你用上述这些器材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金属块的体积,写出具体的步骤。(提示:1克水的体积是1厘米3)。
科学探究专题(一)
现在,脸上有小圆疤痕的人不多见了。但如果你问一下你的爷爷和奶奶,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人们曾患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疾病一天花。
在18世纪,当一个人患上天花,他多半会死,即使病治好了,也会留下很丑陋的疤痕。一次天花的蔓延足以令一个小镇里1/5的人口死亡,而婴儿和小孩子最容易患上这种病。
当时,詹纳医生发现挤牛奶女工在挤奶时,很容易从牛身上感染到一种名为牛痘的病。其中一个病征是她们的手指上会留下一些斑点,但一般而言,她们很快就会痊愈。 ①
詹纳医生观察到染上牛痘的女工不会患上天花,他深信是牛痘抑制了天花在人体的繁殖。 ②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他进行了实验。在1974年5月14日,一个挤牛奶女工莎拉得了牛瘟后来找詹纳医生。詹纳治了莎拉的病,却有意把牛痘传给了他园丁的8岁的儿子――詹姆士。 ③
詹纳医生首先在莎拉手上的斑点里取了一些脓水,之后在詹姆士的胳膊上割了一道小口,把脓水挤了进去。5天后,詹姆士得了牛痘,但他很快便痊愈了。
然后,詹纳医生在一个天花病人的斑点上取了一些脓水,又在詹姆士的胳膊上割了一道小口,把脓水挤进去。 ④
他相信詹姆士不会染上天花。詹纳医生和詹姆士的父母悉心照料着詹姆士,詹姆士的确没有染上天花,实验成功了。 ⑤
詹纳医生发现了帮助小孩子抵御天花的方法,他称这种方法为“疫苗接种”。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被灭绝。现在,婴儿也不用再接受对抗天花的疫苗接种了。
这个故事本身极好地展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请你分析①②③④⑤各代表科学探究中的哪一个环节?
①       ②       ③  
④   ⑤       
2、大扫除后,教室里的地面很湿,同学们因为怕把地面弄脏,所以都等在教室外面。过了一会,同学们发现靠近门口的地面先干了,而里面还是很湿。小红就问老师:怎样可以让教室里的水快点干?
(1)这段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是: 。
(1) 你认为怎样可以让水快点干?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
3、100多年前人们在腐烂变质的肉汤中发现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当时,有些人推测: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可能是由腐肉变成的。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不认同这一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为了检验其假设,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把新鲜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烧瓶里,把甲烧瓶的瓶颈烧软,拉成鹅颈状的弯曲、细长的瓶颈,乙瓶的瓶口则保持敞开。然后他煮沸甲乙两瓶内的肉汤。放置一定时间后,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开始腐败变质并出现大量的微生物;而相同时间内甲瓶的肉汤虽然仍可通过弯曲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却新鲜如初,且没有发现微生物。他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据此,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不会自然生出微生物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1)、上述研究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观察现象---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
请问:巴斯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什么问题?
(2)、巴斯德提出的假设是什么?
(3)、实验中设计了怎样的对照?
(4)、装入甲、乙两瓶中的肉汤为何要煮沸?
(5)、如果要使结果更可信,你认为还要做哪些实验?
4、为了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取叶片数量和形状大小相同的三株幼小的凤仙花植物,分别插入三个相同的量筒中,量筒中加入同样多的清水,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使油膜覆盖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团封闭,将三套装置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环境(①光照、潮湿 ②光照、干燥 ③黑暗、干燥)条件下,测出相同时间内量筒中的失水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
(2)如要研究光照因素对植物蒸量的影响,应采用______(选填“①和②”、“①和③”或“②和③”)环境条件下的两套装置进行实验。此实验属于__________(选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5、(6分)阅读下列叙述,回答有关问题:
①你和朋友在1月15日早晨8:00漫步在海滩上。
②你注意到附近一座建筑的温度计上显示室外温度为—1℃。
③你同时注意到大楼房顶上有积雪,悬挂着冰棱。
④你还注意到沙滩里的一汪海水。
⑤你的朋友看到冰凌和水滩后,说道:“为什么房顶上的水结成冰,而海里的水没有结冰呢?”
⑥你回答他说:“我想,海水中含有盐,所以不会在—1℃时结冰。”
⑦你接着说:“而且我认为换个时间,只要这些条件相同,结果也一样。’’
⑧你的朋友问到:“你怎么能这样肯定呢?”你回答他说,“我将取一些海水和淡水,将它们同时置于—1℃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上述叙述中,属于预测的是哪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叙述中,提出问题的是哪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叙述中,描述实验过程的是哪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叙述中,包含假设的是哪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叙述中,哪几条包含了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叙述中,描述观察过程的是哪几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用模拟的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表面 2厘米深处 4厘米深度 6厘米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写出2点)(1)____ __(2)___ ___
7.阅读下列材料:《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
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
③并做出什么猜想
④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⑤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8.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
9.蚊子在水中产卵,形成蚊子的幼虫叫孑孓,人们常可以观察到孑孓浮到水面的现象。(1)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实验,你认为下列各种假说中可能正确的是( )
A.孑孓需要光线 B.孑孓需要氧气 C.孑孓要找食物 D.以上都是
(2)科学家在探究自然界奥秘时,第一步一般是( )
A.提出假说 B.提出问题 C.设计实验 D.详细观察
(3)小明针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提出“孑孓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假说。为求证此假说而设计的下列实验装置,较合适的是( )
选项 烧杯 水量/ml 孑孓/只 光线 温度/℃
A 甲 400 20大 光照下 28
乙 300 20小 黑暗中 20
B 甲 300 20大 光照下 28
乙 300 20大 黑暗中 28
C 甲 300 10大10小 光照下 28
乙 300 10大10小 黑暗中 28
D 甲 300 20小 光照下 28
乙 400 20小 光照下 28
10.青霉素(一种抗生素)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 弗莱明在一次研究培养细菌试验的时候,发现在培养皿中被一种青霉菌污染了,霉菌周围形成的一个小透明圈内没有所培养的细菌,而未被霉菌污染的培养皿中布满了细菌。对此现象,他提出了问题,并决定对此进行研究。他先建立了假设,并开始了一系列试验,他观察了这种青霉菌对链球菌、白喉和炭疽杆菌等多种细菌的影响,发现都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并能阻止这些细菌的产生和繁殖,即使稀释(降低浓度)上千倍,仍具有很高的杀菌作用,而且对人体细胞无害。在弗莱明和其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许多次试验,终于从中分离出一种抑菌物质,制成一种抗生素,取名青霉素。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弗莱明在发现了培养皿中的细菌被青霉菌污染时,产生的问题是:

(2).实验前,他建立的假设可能是:

(3).为证明青霉素确实是青霉菌所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中的其他物质引起的,应设计对照试验,试验方法是:

(4).材料中能证明青霉素有杀菌作用的证据有:

11、为了观察在食物中加入醋或食盐后,细菌的繁殖状况如何,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将小包装鸡精全部倒入一只杯子里,冲进热开水使之溶解;
⑵各取汤汁20ml分别倒入甲、乙、丙3只等大小的烧杯;
⑶甲烧杯中加入一匙白醋,乙烧杯中加入一匙食盐,丙烧杯中什么都不加;
⑷将3只烧杯都在同一温度的地方放两天。
实验结果:甲中汤汁几乎没有任何浑浊,乙中的汤汁略有浑浊,丙中汤汁最浑浊(提示:浑浊是细菌繁殖造成的)。回答:
⑴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① ;②
⑵甲、乙、丙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12.对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而伽俐略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下面是三位同学在研究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后做作的交流:
⑴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对的,纳闷小刚的实验结果应该是 。
⑵导致小强和下丽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存在 的干扰。
13、(10分)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板上,发现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 、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忿然速率,故水泥起能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她觉得需 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完成实验二 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 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大豆发芽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某同学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播下大豆种子并且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阴暗处 20℃ 不充足
(A)都应放在向阳处 (B)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当是O℃ (D)都应当不浇水
15.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缍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 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 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心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配制一大杯盐水;
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
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
马铃薯的编号 质量/g 体积/cm 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A 44.8 39.2 40 33
B 56.1 48.8 50 41
C 77.3 67.9 69 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
16.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曾做过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 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内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小白鼠在乙容器中比在甲容器中的存活时间 长许多。此实验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 实验中甲是乙的对照。为使实验更为可靠,这两容器内 的小白鼠应该 ;
(2) 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那么这只小白鼠存活的 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 。
17、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也出现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产生“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探究实验,9月份进行重复实验。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在6片方格簇上(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其他实验条
件都相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请问: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假设是 。
18、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的实验:取20个同一品种的水仙头(水仙的鳞茎),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0个水仙头较大,不做任何处理,乙组10个水仙头较小,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再用0.1毫克/毫升的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花芽。将两组水仙头置于相同的环境中培养,结果乙组水仙头的平均开花时间比甲组提前了20天。据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了萘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头开花的结论。
请问:该研究的假设是: 。
19、探究影响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的因素
保温瓶是家中厨房常用的器具。我们有没有发现保温瓶中装水越少,过一夜后,瓶中的水温就低。另外,冬天保温瓶中的水温度降低得更快。下面我们将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来探究影响保温瓶中水温下降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假设 猜测1:保温瓶中水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的一个因素。
猜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检验:
实验1 实验2
实验目的 检验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是否与保温瓶中水量的多少有关
条件控制
第8题图
指甲根
指甲油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