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一课时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1.桦尺蛾体色的变化:1850年,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的体色____________的多,________的少;1950年,该地区的桦尺蛾体色____________的多,___________的少。浅色深色深色浅色2.原因分析:1850年,树干上长满了地衣,_________桦尺蛾的体色与树干颜色相似,不易被鸟发现,生存机会大,__________桦尺蛾则易被鸟_________,数量少;1950年,由于环境污染杀死了树干上的地衣,__________桦尺蛾的体色与树干颜色相似,容易生存,数量_________;________桦尺蛾容易被鸟捕食,数量减少。
二、保护色
1.概念: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______________的现象。
2.意义:有利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浅色深色捕食深色增多浅色非常相似躲避敌害捕食猎物知识点1 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1.(2017·深圳期中)在1850~1950年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数量由多变少,深色桦尺蛾数量则由少变多,对此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浅色桦尺蛾个体体色逐渐变深
B.像树皮一样,多数桦尺蛾的体表被熏成深色
C.环境的变化对浅色桦尺蛾的生存不利,对深色桦尺蛾的生存有利
D.深色桦尺蛾的个体繁殖能力比浅色桦尺蛾的个体繁殖能力强C2.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蛾体色是浅色的,少数深色;100年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黑褐色,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下列有关桦尺蛾体色由浅变深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桦尺蛾体色的深或浅是可以遗传的
B.树干变成黑褐色是桦尺蛾种群体色变化的环境条件
C.食虫鸟对桦尺蛾种群体色的变化起到了选择作用
D.环境条件改变后桦尺蛾主动改变体色以适应新的环境D3.如图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历年采集的桦尺蛾数量变化情况柱状图,据图回答:(1)从1890年到1960年,深色的桦尺蛾数量 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浅色的桦尺蛾数量 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假如树林里没有捕食桦尺蛾的小鸟,这两种桦尺蛾的数量 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在1890年,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多,在1960年,深色的桦尺蛾数量多,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__________性。增加减少不会适应(4)如果1960年后,严格控制空气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浅色桦尺蛾数量将 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深色桦尺蛾数量将 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 ___________(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6)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_____________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增加减少性状变异生物防治知识点2 保护色
4.(2017·苏州期中)下列不是生物保护色的是( )
A.冬天的雷鸟体色为白色
B.生活在树上的树蛙体色为绿色
C.生活在草丛中的蝗虫体色为绿色
D.黄蜂腹部黑红相间的花纹 D5.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其结果是( )
A.具有漂亮颜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B.具有保护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C.具有鲜艳颜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D.具有暗淡颜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B6.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蛙其体色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这是环境污染的结果
B.这有利于蛙的捕食和逃避敌害
C.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这是对环境的适应A7.(2017·衢州期中)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绿布上,实验者先背对绿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
A.红色的 B.绿色的
C.蓝色的 D.黄色的B8.枯叶蝶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特点;飞行过程中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体色随环境而改变是一种性状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B9.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而夏天它却呈现褐色,这种现象是
( )
A.夏天阳光强烈
B.雷鸟能随意改变自己的体色
C.因为冬天较冷,夏天较热
D.生物适应环境形成的保护色D10.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现象,并回答问题:
英格兰西北部的曼彻斯特地区,林木葱茏,空气清新。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桦树的树干上。1985年,一些生物学家在这一地区采集了数百只桦尺蛾标本,发现了大多数桦尺蛾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 1950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这里工厂林立,烟雾弥漫,层层煤灰把树干染成了黑色。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来此采集桦尺蛾标本。他们惊讶地发现,在这次采集的标本中,深色桦尺蛾成了多数。 后来,一些生物学家来此地考察,他们把数量相等的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同时放到树干上,用望远镜观察树干上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蛾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蛾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蛾却逃过了这场灾难。(1)写出材料中所包含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污染之后,深色桦尺蛾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__________,桦尺蛾体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桦树→桦尺蛾→吃桦尺蛾的鸟保护色环境发生了变化,深色的桦尺蛾适应了变化的环境而生存下来,浅色的桦尺蛾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被淘汰(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的结果,这一现象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人们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治理环境,减少工厂排放的煤烟,使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尽量恢复正常并得到保护11.下图中图A表示1940年到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数,图B表示在同一时间内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生活在雪地中的老鼠的毛色是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现象,这种体色在生物学上称___________,它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是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__________。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___。从1940年到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__________作用。适应保护色自然选择增加之后减少选择课件30张PPT。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二课时 自然选择一、自然选择
1.创始人:___________。
2.基本内容:
(1)过度繁殖: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
(2)生存斗争: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都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性,产生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达尔文繁殖食物空间遗传变异(4)适者生存:具有_____________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3.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4.生物就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不断进化发展的。有利变异不利变异生存斗争淘汰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二、长颈鹿的进化
1.古代长颈鹿的群体中有________________的变异。
2.缺乏青草时,_________的个体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__________下来,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被________。颈长的性状可以___________给下一代。
3.这样经过多代__________,颈短的被淘汰,颈长的特征越来越___________,形成了长颈鹿。颈长和颈短颈长生存淘汰遗传选择显著知识点1 自然选择
1.(2017·东莞期中)自然选择是通过( )
A.生存斗争实现的
B.生物的变异实现的
C.人类的干预实现的
D.生物的遗传实现的A2.于过度繁殖的错误认识是( )
A.生物的生殖能力远远超过了环境的容纳能力
B.生物这种强大的生殖能力有利于物种的发展
C.过度繁殖只发生于低等生物中
D.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3.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C4.每年春季是青蛙的繁殖季节,一只雌青蛙产卵约4 000~5 000个,由于营养和空间等因素,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蛙。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这种现象体现的过程是( )
A.生存斗争 B.过度繁殖
C.适者生存 D.遗传和变异A5.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B.棉铃虫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
C.少数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杀虫剂使棉铃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知识点2 长颈鹿的进化
6.(2017·茂名期中)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
A.繁衍后代的需要
B.代代经常使用,吃高处的叶子的结果
C.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D.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7.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岸,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都不进化B8.(2017·潮州期中)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繁殖能力普遍较弱
B.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生存斗争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D.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D9.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兔子毛色的不同颜色是相对性状
B.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
C.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
D.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10.(2017·苏州期中)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可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11.有些现存的动物与它们在一百万年前生存的形式几乎相同,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这些动物一直发生着变异
B.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变化不大
C.这些动物用有性生殖来繁殖
D.这些动物又演化成简单的生物B12.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图所示),它们对各种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
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C13.下列哪项推理不符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推理( )
A.生物都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导致生物数量过多,所以,生存竞争是必然的
B.地球上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了掠夺、霸权和战争
C.不管是同种生物,还是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下的有利变异个体容易生存,反之淘汰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14.(2017·山东日照)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是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下列不能推断出的结论是(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B15.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 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__________作用。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 有利选择自然选择16.如图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的长短存在着_______。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少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由此可知,颈长的变异相对环境变化而言是 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差异有利(3)图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则被淘汰。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在决定这一变异的个体生存和淘汰过程中,食物起了___________作用。
(5)现代长颈鹿是通过长期的______________和遗传物质的积累,以及逐渐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颈长(具有有利变异)颈短(具有不利变异)遗传物质选择生存斗争自然选择17.(2017·山东莱芜)生物体生存的基本前提是适应环境,地球上众多的生命都在努力顽强地活着,如果站在纯粹的生物科学立场上看,生物生存的主要意义可能就是传递基因。请回答:
(1)所有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__________性;同时,环境的不断变化影响着生物的适应性,比如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这对它躲避天敌十分有利,但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__________性。普遍相对(2)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各种生物都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因此在有限的资源环境里发生着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性生存下来并通过___________过程实现有利变异基因的传递,使有利变异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形成各物种的适应性。过度繁殖生殖逐代积累和加强(3)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说适应性是生物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环境的多变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____________生殖更有利于生物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____________生殖更有利于生物形成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性有性无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来自同一亲本,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概率较小,有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来自不同的(或两个)亲本,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