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
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
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明确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
【自主学习】
一、学习任务一: 地理差异显著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①地势:我国地势 呈 分布。
②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 ,主要原因是 位置的影响。
③气温:由南向北逐渐 ,主要原因是 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①农业:东 西 ,南 北 ,主要原因 。
②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 ,西部 。
③经济发展水平:东部 ,西部 。
?2、运用各类地图资料,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完成下列表格。
自
然
差
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高于或低于0 ℃)
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800毫米)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植被类型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有、无)
河流流量(大、小)
河流汛期(长、短)
人
文
差
异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交通运输工具
民居特点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二、学习任务二: 四大地理区域
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区、
区、 区等。
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综合地理位置、 、 的
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图中A是 地区,B是_______地区,A、B两
区以秦岭、_______河为界。A、B两区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A和D两区域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C和其他三个地区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3)图中C是______地区,在C、D两区的交界线处有_______山脉、_______山脉;C、B两区交界处有_______山脉。
【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5.2思考广东人和哈尔滨人的生活作息时间差异巨大的原因。
【知识构建】
【拓展延伸】
最美景观大道
318国道起于上海,终于西藏樟木镇,建于1950年,全长5476千米,途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因其横跨中国东、中、西部,从最东边的繁华上海,到最西端的西藏樟木镇,一路经过无数或奇绝或秀美的风光,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等多种文化形态。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6年第10期评为中国的景观大道。
线路串联城市及主推景点:上海((AAAAA东方明珠)-湖州-宣城(AAAAA绩溪龙川景区)-武汉(AAAAA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宜昌(AAAAA三峡大坝)-重庆-南充-成都-雅安-康定-理塘-巴塘-林芝-拉萨(AAAAA布达拉宫)-友谊桥
【优化训练】当堂达标。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1、(1)西高东低 阶梯状;?减少 海陆; 降低 纬度?(2)耕 牧 稻 麦 气候;密集 稀疏; 发展水平高 发展水平低
2、填表比较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
自
然
差
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高于或低于0 ℃)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或<800mm)
<800mm
>800mmm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亚热带、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
湿润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河流冬季结冰(有、无)
有
无
河流流量(大、小)
大
小
河流汛期(长、短)
短
长
人
文
差
异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大豆、花生、甜菜
水稻、油菜、甘蔗
作物熟制
一年一到两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交通运输工具
陆路运输,汽车、马车
水运,船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气候
学习活动二:
1、自然 经济 文化
2、(1)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2)北方 南方 淮 气候 降水 地势
(3)青藏 昆仑 祁连山 横断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达标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右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2、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图中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了这一地区是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炎热多雨的地区???D.地势高峻的高原
3、我国大河的源头大都发源于: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D区域与其它三大区域界定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气候??? D.地形5、四大地理区域与这组景点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①─B─南方地区???B.②─A─南方地区???
C.④─C─青藏地区???D.③─D─西北地区?
6、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①地的平均气温比②地高
B.①地受冬季风影响比②地大
C.①地一月份平均气温高于0℃
D.②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有众多地理分界线,(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读图,完成7~8题。
7、气候正常年份,图中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最有可能是:
A.5℃????
B.8℃??
C.-4℃?
D.16℃
8、下列数据,有可能为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A.950mm
B.650mm
C.450mm
D.150mm
9、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是北方地区,B是_______地区,A、B两区以秦岭、_______河为界。A、B两区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A和D两区域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C和其他三个地区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2)图中C是______地区,在C、D两区的交界线处有_______山脉、_______山脉;C、B两区交界处有_______山脉。
?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参考答案
1.C 2. C 3.D 4.D 5. A 6.B 7.C 8. A
9、(1)南方地区 淮 气候 降水 地势
(2)青藏 昆仑 祁连山 横断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课 型
新 授
单位
临沂十一中
主备人
孟凡艳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美丽风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突出的特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又到一年寒冷季,有体格健硕人士这样调侃:“你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她在北方的寒冬里裹着貂,而我不露腰也没有貂,取暖全靠一身膘”。这说明我国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在我国自南向北,自东向西,沿任意一条线路旅行时,看到的景观,差异都非常大,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都是地理差异造成的,今天就来认识地理差异的具体表现。
欣赏供暖分界线图片, 感受我国不同地方的景观差异,思考原因。
创设轻松的情境。
教学过程
自然地理差异——气温
不能享受暖气的小伙伴们,冬季常会有这样的感慨:“洗澡靠勇气,洗衣靠毅力,起床靠爆发力,出门上班靠洪荒之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广东人和哈尔滨人生活习惯差异的原因是气温差异造成的。
自然地理差异——降水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匀,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然地理差异——气候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所以我国的气候差异也很突出:西部地区分布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分布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地理差异——地形、地势
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基本沿北纬30度纬线附近,美丽的原因既有东西的海陆差异,地形地势的巨大变化,塑造了更多的美景。
地形: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为三级阶梯。
地理差异除了表现为上述的自然地理差异外,因为各自然要素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人文地理差异也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衣、食、住、行、农业生产、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精致的广式早茶,粗犷的西北风饮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农业上的东耕西牧,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饮食口味的鲜咸甜淡辣等。
显著的地理差异就有了截然的分界线,而天然的地物如山脉、河流等就理所当然的成为界线,其中秦岭——淮河就是这样的重任担当:气温、降水、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河流水文特征、植被景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主食、人们的居住、交通、体育运动等等。
区域的划分标准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就不同,有自然区、行政区、经济区、文化区等,同一类型的区域,划分的尺度也不同(行政区域有分为省县乡三级)。
人们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不同区域的界线划分因素是不一样的,区域内特征统一,区域间差异突出。
四幅区域景观图辨析特征的差异,总结区域的突出特点。
读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图,观察并回忆气温分布规律。思考广东人和哈尔滨人生活习惯差异的原因。
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图,观察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变化并回忆降水的分布规律。
回忆并记忆我国气候差异。
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思考美的原因。观察、记忆东、西部地形和地势的差异。
认识不同的人文地理差异。
认识、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认识区域类型和不同尺度的区域。
认识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划分原则。
认识区域景观特征的差异,总结区域的突出特点
联系生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联系生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概括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结
要求学生自己给出结论、并提问。
投影展示教师设计的知识结构。
积极回顾所学内容,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下课
同步学习与探究的相关内容。
完成课堂达标作业。
巩固知识。
课件27张PPT。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习目标1、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显著地理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一、地理差异显著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一、地理差异显著自东向西景观变化自南向北景观变化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6℃1、自然地理差异——气温一、地理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不均匀1 600mm800mm400mm200mm自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
距海越来越远,
降水越来越少。1、自然地理差异——降水一、地理差异显著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东部: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地形、地势地形: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为三级阶梯。那达慕大会元宵灯会一、地理差异显著广东早茶西北饮食牧场渔业生产风俗饮食文化2、人文地理差异东高西低一、地理差异显著2、人文地理差异东耕西牧(1)农业(2)人口、城市、交通线(3)经济发展水平东密西疏东密西疏(4)饮食口味<0℃>0℃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0℃纬度位置影响因素一、地理差异显著3、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气温影响因素一、地理差异显著3、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800毫米>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800毫米雨季长短影响因素一、地理差异显著3、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气候影响因素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一、地理差异显著3、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流量小 流量大 无结冰期 0℃有结冰期 气候影响因素一、地理差异显著3、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候影响因素一、地理差异显著3、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降水影响因素一、地理差异显著3、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小麦、大豆、花生、甜菜水稻、油菜、甘蔗 气候影响因素一、地理差异显著3、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南方农村生活景观一年二熟至三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水运(船只)陆运为主(汽车、马车)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导航影响因素气温、地形、降水一、地理差异显著3、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长江三角洲、热带工业区、农业区省、县、乡地理区域的多重身份二、四大地理区域1、区域划分标准和类型同一类型的区域,尺度也不一样。思考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界线C界线A界线BCAB二、四大地理区域2、区域名称和界线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毫米界线A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降水二、四大地理区域A界线——主导因素界线B大致与1月哪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0℃800毫米界线B大致接近哪条山脉和河流分布?秦岭—淮河界线B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候0℃800B界线——主导因素二、四大地理区域界线C大致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基本吻合?第一级阶梯界线C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地势C界线——主导因素二、四大地理区域二、四大地理区域3、区域景观和特征 此图应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地方,人们的主食以 为主。 此图应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地区,人们的主食以 为主。此图应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地区,降水 。此图应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 。知识结构谢 谢!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