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北师大版5.4 解方程一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下北师大版5.4 解方程一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2-01 09:02:59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解方程(一)(建议一课时完成)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BS 四年级下册 课后作业探索新知(1)等式的性质(一)
(2)运用等式的性质(一)解方程课堂小结当堂检测2g5g10g5g2g5=55+2=5+22g10g2g12=1212-2=12-210g g=105g5g+5=10+5 +5=15 +5-5=15-5探究点1 等式的性质(一)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你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吗?x+2=10解: x+2-2=10-2 x=8探究点2 运用等式的性质(一)解方程解方程。 y-7=12解: y-7+7=12+723+x=45y=19解:23+x-23=45-23 x=2219-7=12,y=19对了。23+22=45,x=22对了。小试牛刀1.看图填一填。
(1)(  )个梨和(  )个菠萝一样重。两边同时各放上1个梨,天平(    )。
(2)两边同时拿掉(   )个柿子,天平还平衡。1个梨和(   )个柿子同样重。31仍然平衡122.填空。
(1)因为20+40=60,所以20+40-20=60-(  )
(2)因为60-20=40,所以60-20+20=40+(  )
(3)因为x+2.4=10,所以x+2.4-2.4=10-(  )
(4)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等式仍然成立。20202.4同一个数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填一填。-1516+0.6+0.634.解方程。
4.5+x=17.25   9-x=3.6(检验)x=12.75x=5.4(检验略)归纳总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就是等式的性质(一)。小试牛刀(教材P69练一练)请你画图或举例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略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y+20=50+20+10
解:y+20-20= 50+20+10-20
y= 60解方程。 x-19=2 x-12.3=3.8解:x-19+19= 2+19
x= 21 解:x-12.3+12.3= 3.8+12.3
x= 16.1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x+4=19
解:x+4-4= 19-4
x= 15 x-62=486
解:x-62+62= 486+62
x= 548  y+50+60=180
解:y+50+60-50-60=180-50-60
y=70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哪一段长度是(200- x)米?
(2)图中哪一段长度是(200+y )米?
(3)根据上图,你能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吗?150米长的线段。500米长的线段。(答案不唯一)200-x=150
200+y=500在家或学校栽种一盘蒜苗,每2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数据记录。略易错辨析5.下面的解法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x-10.5=30
解:x-10.5+10.5= 30-10.5
x= 19.5  (  )
改正:× x-10.5=30
解:x-10.5+10.5=30+10.5
x=40.5辨析:没有掌握等式的性质(一)。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方程6.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830-x=450 
x=38040°+y=90°  
y=50°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答)解:设这个长方形的长是x厘米。
2(x+4)=20
x= 6 Thank you! 解方程(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能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
教学难点: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 法:发现法、尝试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天平1个。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用等式的这个性质来解决有关方程的问题,求出我们的未知数,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利用规律、尝试应用
1、认真观察情境图。 
2、根据图中数据信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小组展示成果。
1、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小组补充完善,评价病可以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做总结发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五、当堂训练  
1、练一练 1题。
2、完成练一练2、3题,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拓展提高
李明从家到学校525米,他走了15分钟,求李明的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