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一、观测杆影:
太阳高度角
太阳直射点
两个概念
观测杆影的三个发现:
①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
③ 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1、杆影的长度和什么有关
2、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时候 此时杆影朝着什么方向
思考:
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有关.
(太阳位置越高,与地面夹角越大,杆影越短.)
杆影最短时是一天的正午;
此时的杆影朝着正北或正南方向.
二 地球公转的特征
③公转周期 365.2422天,公转轨道是近似圆的椭圆.
①自西向东转
②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成66.5度角,倾斜着身子转动,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
A
C
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D
B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地球绕日公转的四个重要日期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50)
(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0)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1)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
(3)在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四、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
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
1.北半球的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北半球的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1)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其中冬至日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北极圈(北纬66.5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
五、五带划分
1、五带划分的依据
有无阳光直射
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的高度不同,造成了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同。太阳高度越大,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越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
2五带划分的界限
赤 道
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五带的划分
赤 道
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赤 道
00
23.50
23.50
66.50
66.5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地球的公转 (倾斜)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