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3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3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2-01 08:34:22

文档简介

五年级科学《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教后反思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除噪声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本课我按照“探讨——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谈教学后的反思:
1、让搜集资料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安排得比较多,包括“噪音的危害”、“ 噪音的来源”“ 噪音控制与消除”几个部分,内容资料非常丰富,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我提前布置学生预习,通过调查访问,查阅图书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再结合书中给出的资料和数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在课堂上自主介绍相关内容。这样一个过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怎样认识一个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参与发言的学生通过组织材料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而作为听众的其他学生对于同学的讲解更有兴趣,也更容易产生质疑,参与讨论。
2、在使用教材上力求创新。如何使用好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对教育观念的理解、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丰富等等,再好的教材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这都需要教师去补充、去创造、去升华。比如本课教学内容多是文字、图片资料,单靠复述和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否可以让探究味更浓一些呢?为此我努力寻求突破点:①用测脉搏的方法知道了噪音影响人的心跳;通过比较安静时和听劲爆音乐时人的不同感受,体会到噪音的危害;②设计消除“发声罐” 噪音的实验,让学生适时动手,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探究内容,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噪音的认识及生活经验,说出个人独特的心理体验,重视每位学生的探究体验及独特见解,激发了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的热情,在发现科学、学习科学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五年级科学《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除噪声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具、学具】 课前搜集有关噪声危害与防治的相关资料,并关注生产、生活中噪声大量存在的事实与造成的危害。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讨论噪音的危害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声音,老师给大家录制了一些声音,同学们想听吗?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了告诉老师你的感受。
(播放乐音与噪音的音像资料,学生倾听)
师:你听了刚才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师:人们通常把那些好听的,使人心情舒畅的声音称为乐音;把那些难听的,令人烦躁的声音称为噪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四大公害"之一的噪音的危害。
【设计思路:在课上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听声音,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既能倾听、赞赏、接纳、分享别人的想法,又能阐述、反思、完善、超越自己的观点。】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噪音危害的资料,现在我们小组讨论一下,噪声有哪些危害?(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有关噪音危害的资料,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所了解的这些资料,我们知道噪音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那么大家还知道噪音对动植物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通过列举事实和数据说明了噪音的危害不可轻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测试:找到自己的脉搏,记录下自己安静时1分钟的脉搏次数和听劲爆音乐1分钟的脉搏次数。
(教师计时,学生记录脉搏次数。)
师:谁来说一说你两次测得的脉搏次数一样吗?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和同学们也有同感。噪音是普遍存在的,在一分钟下脉搏的跳动就会有这样大的变化,那10分钟、1小时、一天、长期生活在噪音下又会是什么样状态,我们可想而知
【设计思路:教师对学生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态度和感受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又通过测脉搏感受到噪音的危害,学生的亲身体验是最有说服力的,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活动二:认识噪音的来源
师:咱们了解了这么多噪声带来的危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噪声都来自于哪里吗?你能举例吗?
师:在我们的学校及其周围你又找到哪些噪音?
师:我们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了噪音,在这里我也给同学们提点建议,课堂上学习用品要轻拿轻放,遵守课堂纪律应该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们相互监督好吗?
师: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和休息的,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在你居住的小区周围有没有影响自己或他人生活的噪音?
师:同学们都很有生活经验,(请看大屏幕)在城市的生活和生产中噪声可以归纳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师:噪声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噪声的来源)
【设计思路:在本环节中,教师从贴近儿童生活和感受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广泛交流噪音的来源,使学生意识到噪音的普遍存在已影响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活动三:了解控制、消除噪音的方法
师:噪音让我们深受其害,我们应该想办法防止噪音减少污染,你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和上网知道了哪些防治噪音的方法和措施?
(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时给予肯定: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人耳处控制)
师:综合同学们刚才找到的方法,我们将其归纳为(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让老师大开眼界,我这儿有个发声罐,它就是一个噪声源,谁有办法来消除或减小它产生的噪音呢?(教师边说,边摇发声罐。)
师: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自尝一尝。究竟同学们想的这些方法行不行呢?请同学们自选材料试一试,到底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谁先来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有效可行,你们真棒,一个个都是未来的小科学家啊!
(请看大屏幕 播放视频: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设计思路:通过动手实验,探求防治噪音的方法,弥补了教材设计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师: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我们了解了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那作为一名小学生,你对防治噪音污染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
师: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都非常好,老师也被你们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作为社会的小主人应该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相信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安宁。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如此优秀,老师要考考你。(出示课件:当堂训练)
(四)课外拓展?:
课后,老师要留一个问题给大家继续探究: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往往会感到万籁俱寂,你知道为什么吗?
【设计思路:把探究活动引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五年级科学《噪声的危害与防治》评测练习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评测练习,
一、在同学们掌握了一些防治和控制噪声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消除或减少发生罐的噪声,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可以从: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人耳处控制。
二、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
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
是噪声。
三、一般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 )
A.喜欢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B.喜欢在30-40dB的安静环境里
C.喜欢在80-90dB的热闹环境里
D.就是100dB以上的环境也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