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7 我们的呼吸(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7 我们的呼吸(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2-01 08:28:45

文档简介

《我们的呼吸》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自己”的第4课。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猜想、交流、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实验探究出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讨论了解呼吸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保健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进行活动准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有关呼吸器官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或必要的视频资料,以及辅助学生设计实验的记录卡。
本课的探究活动包括以下几个:
活动一: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呼吸对于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吸的是什么?呼的又是什么?
活动二:呼吸器官主要由那些?我们是怎样呼吸的?
自由活动:提出的活动指向是“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目的是让学生交流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变生活。
拓展活动:一是测一测肺活量;二是调查吸烟和空气污染对呼吸器官的危害,写出调查报告。
《我们的呼吸》课后反思
本课的课堂设计的程序是: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归纳结论—拓展应用。本课在设计时以实验探究呼出和吸入气体不同为重难点,为突出学生的自行探究设计实验为本课的教育特色,学生先利用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自行的实验探究,然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和教师的适当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并完成实验。经过试教和正式上课,对这一教学目标体现的较好,同时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现就这节课的研究体会做出反思。个人认为好的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从开始的憋气竞赛到后来的吹气球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感知,实际效果不错,学生通过多次的体验活动和相互交流,能认识到人的呼吸器官名称。在学生不能观察的情景,让他们在反复的体验中进行猜想,再借助人体模型和肺呼吸时变化的模拟实验,使他们能直观的认识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和肺的变化,使他们对人的呼吸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比较轻松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 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实验前,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呼出的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有什么不一样?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主要是想让学生对下一步探究呼吸的作用进行一个铺垫和思考。使学生通过体验和相互交流,来初步思考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在容量和成分中可能的差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将思维的方向就转向了对呼出和吸入气体成分上的研究上。借助排除法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维,虽然占用了一些时间,但个人认为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培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
在收集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时候,最开始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启发和引导,而是让他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去自主探究、在尝试中想办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来学会收集气体的方法。课堂中,学生都很积极的进行探究和尝试,在相互交流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基本掌握收集气体的方法。在后面的实验中,还是进一步的让学生自行去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资料;能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做到珍爱生命。
3.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呼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2.推想呼吸的过程、各呼吸器官的参与活动,建构人体呼吸的主要过程。
【教学准备】
澄清的石灰水、水槽、水、集气瓶、橡胶管、玻璃片、火柴、棉布、大烧杯、实验记录单、小组合作学习及个人学习情况鉴定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请起立。闭紧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气,体会一下有什么感受?坚持不住就松手坐下。
师:能谈谈刚才屏气时的感觉吗?
学生谈体会。
师:由此可见,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呼吸。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师:关于呼吸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问题,教师引导归纳。(板书问题)
1、为什么呼吸
师:大家先来猜一下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相同吗?你认为我们吸进气体的怎样?那呼出的又怎样?光靠猜不行,我们要去验证一下。
(1)收集气体
做这个实验,首先要把吸进呼出的这两种气体收集起来,吸进来的气体就是周围的空气,这个我们的集气瓶中已经有了;关键是想办法把我们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有什么办法?
学生交流。
师:我有一种好办法,叫排水集气法。(课件:排水集气法)
学生根据提示,分组收集气体,教师巡回指导。
(2)动手验证
师:现在吸进呼出的两种气体都有了,那怎样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吸进的气体含氧气较多,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呢?给大家一点提示。(课件: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有办法了吧?
学生根据提示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在实验中配合得非常默契,哪个小组上来说说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
学生交流汇报:吸进的气体支持燃烧,所以含氧气较多;呼出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所以含二氧化碳较多。
师:吸进的气体含氧气较多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种,比如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也不支持燃烧,我们能不能因为呼出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就断定含二氧化碳较多?有什么办法确定这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而不是其它气体呢?再给大家一点提示。(课件: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有办法断定使火柴熄灭的原因是不是二氧化碳吗?
学生交流:用吸管向石灰水里吹气,看能不能变浑浊。
师:请小组长到台上来领取石灰水,根据提示进行验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石灰水变浑浊了吗?这说明了我们呼出的气体含什么较多?
师: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呼吸就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板书:吸氧气 呼二氧化碳)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才能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呼吸的原因。
2、用什么呼吸
师:那么氧气在我们体内是怎样变成二氧化碳的?这离不开我们的呼吸器官。你知道我们都有哪些呼吸器官?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教师归纳。(板书呼吸器官)(课件:呼吸器官)
3、怎样呼吸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整个呼吸过程。首先空气从哪里进去?鼻子和嘴巴有什么不同?
鼻子里边有鼻毛,可以把大颗粒的微尘挡住,而嘴巴不行。鼻腔还能分泌粘液,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使鼻腔保持湿润,所以我们一般要用鼻呼吸。
师:空气从鼻子进去以后,又到了哪里?
生:又到了咽、喉、气管、支气管再到肺,然后再原路返回。(板书吸气过程)
师: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之后就是呼气,呼气的过程正好相反,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呼气的过程?
学生回答。(板书呼气过程)
三、自由活动——保护呼吸器官
师:可见,整个呼吸过程离不开呼吸器官,那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学生交流。
师: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老师也查阅了许多资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课件: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
四、拓展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可贵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那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分享一下吧?
学生谈收获。
大家收获可真不少,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请小组长上台来领。
组长领取气球。
师:最后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请听好要求: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尽最大的力气来吹气球。只吹一次,不能吹第二次,然后把气球拧紧。
学生按要求吹气球。
师:请同学们把你吹的气球举起来,大家互相看看,一样大吗?
师:为什么不一样大?
生:因为我们的肺活量不一样。
师:刚才,有的同学吹的气球很大,说明你的肺活量大,而有的同学吹得气球比较小,说明你的肺活量较小。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加我们的肺活量,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我们的呼吸》评测练习
1.我来填一填:
(1)呼吸是生物体吸取 ,呼出 的过程。
(2)消化器官吸取的 与呼吸器官吸收的 在人体内 ,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看图片,你知道这些呼吸器官的名称吗?

3.查阅资料,调查吸烟的害处。
4.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5.调查生活中危害呼吸器官的因素有哪些,并提出保护呼吸器官的建议。
参考答案
1.(1)氧气 二氧化碳 (2)养料 氧气 作用
2.

3.略。
4.石灰水变浑浊。提示: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
5.危害因素有吸烟、大气污染、环境不卫生等。建议:
(1)坚持锻炼身体,提高呼吸器官的抗病能力;
(2)预防感冒;
(3)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保持空气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
(4)不要吸烟,以免烟中有害物质对呼吸器官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