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测量[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时间的测量[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10-23 22: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章累计14个
教学内容 第6节 时间的测量(一)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时间的感性认识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在些基础上通过日常生物的经验探究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差别。立足于我国古代对时间的研究及测量的工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时间有长短,是可以被测量的。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工具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会使用两种停表,会粗略估计时间的长短。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对日晷的介绍,以及各种计时工具的演变,以及听《匆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估计时间长短
教学难点 估计时间长短
教学用具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情境设置 情境一:(录音《匆匆》见(材料1)) 有什么感受?什么是时间?情境二:阅读《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作息时间表》,从表中得到什么信息?情境三:(阅读材料2)盂漏、更香、漏壶、浑天仪等计时工具有什么缺点?情境四:(阅读材料3)了解日晷情境五:(阅读材料4)了解时间的单位。情境六:感受时间:(测量时间)1.介绍二种停表,以及其使用方法。 2.介绍估计时间的方法:如脉搏。 3.看着表自己估计一分钟的时间。情境七:游戏一: 叫一位同学上来,感觉一分钟的时间,其它同学看着投影在大屏幕上的停表。一位同学负责按表。每一大组一位代表,接近一分钟的获胜。游戏二:放一段音乐,大约40几秒,一位同学按表。其它同学估计音乐的时间长度。接近按表时间的获胜。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情境一:(录音《匆匆》见(材料1)) 有什么感受?什么是时间?生1:生2生3:……小结:时间的概念: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和将来构成的连续不断的系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表现。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过程,都永远是在时间和空间之内发生的。情境二:阅读《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作息时间表》,从表中得到什么信息?生1:生2生3:……小结:时间的意义有二,一是时段,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是两个瞬时之间的间隔长短,如上午8时上班,l2时下班,上午上班4小时,4小时就是时段。二是时刻,指瞬时时间中的某一点,如现在时间是9时30分,9时30分就是时刻。请判断《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作息时间表》中,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情境三:(阅读材料2)盂漏、更香、漏壶、浑天仪等计时工具有什么缺点?生1:生2生3:……情境四:(阅读材料3)了解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的影子测定时间的仪器。在晴朗的白天,只要观看日晷中央的晷针在晷面上所投下的太阳影子,就可以准确地知道当地的地方时间。据科技馆天文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就已应用日晷测定时间,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材料3)提问:日晷有什么好处?情境五:(阅读材料4)了解时间的单位。了解时间的单位:时间的常用单位:秒,分,时。国际单位是秒。其它时间单位:刻,天,星期,月,季度,年,世纪等。阅读(材料4)情境六:感受时间:(测量时间)1.介绍二种停表,以及其使用方法。 2.介绍估计时间的方法:如脉搏。3.看着表自己估计一分钟的时间。生1:生2生3:……情境七:游戏一: 叫一位同学上来,感觉一分钟的时间,其它同学看着投影在大屏幕上的停表。一位同学负责按表。每一大组一位代表,接近一分钟的获胜。游戏二:放一段音乐,大约40几秒,一位同学按表。其它同学估计音乐的时间长度。接近按表时间的获胜。说明:游戏二参与率较大。但学生如果太激动,课堂容易失控。但二个游戏都能使学生掌握停表的操作和读数。而且加强了学生感觉,估计时间的本领。材料1:匆 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堂小结: 从对时间的感觉去总结。
板书设计
第6节 时间的测量时间:时刻与时间间隔。
课外作业
1.和家长玩一次《感受时间》的游戏。2.再阅读这些材料。写一篇有关《珍惜时间》的短文。3.上网查询目前钟表,手表的一些情况。下节课交流。参见(材料5)
教后反思
本章累计15个
教学内容 第6节 时间的测量(二)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本课时是在认识时刻、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学生对时间的长短有一个明显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感性练习。 内容主要从对机械停表的认识、对脉搏等时性的研究、对单摆等时性的研究方面进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时间的测量的初步原理,学习几种测量时间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脉搏、摆的等时性的研究,理解时间的一些感性特征。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树立惜时如金的观念。
教学重点 机械停表的特征、脉搏的等时性和单摆的等时性。
教学难点 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用具 单摆 停表
情境设置 情境一:观察停表,认识其构造,并使用。情境二:验证脉搏的等时性。情境三:用“脉搏钟”证明单摆的等时性。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情境一:观察停表,认识其构造,并使用。 1.观察停表的表盘。停表表盘上的长针叫_____针,短针叫______针,长针转一圈的时间是_______秒,大表盘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秒,小表盘上的指针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分,小表盘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分。2.练习使用停表。(1)上紧发条:先顺时针转动停表上端按钮,将停表的发条上紧。(2)启动:先稍稍按下表上端按钮,(即向下压到停表即将产生动作的位置)作好击发前的准备。接到指令时,快速按下按钮,使表针开始转动,并立即松开按钮。(3)制动:在制动前先按住停表的按钮,进入预备状态,接到指令时快速按下按钮,表针立即停止转动。(4)回零:同(2)(3)两操作相似。当再次按下按钮时,表针回到零点,恢复到原有状态。情境二:验证脉搏的等时性。人的脉搏在不停地跳动,用实验的方法可以确定它的跳动具有等时性。按住自己的脉搏,请同组的同学用秒表计时。当计时同学发出记数的指令后,默数自己的脉搏数,记下20秒、30秒、40秒钟的脉搏数,再算出每次跳动的时间。比较三次测量结果,看脉搏跳动是否具有等时性,并记下自己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测量时间/秒203040脉搏数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秒你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三:用“脉搏钟”证明单摆的等时性。用一根长约60厘米的细绳,一端拴一金属小球,另一端悬挂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单摆。将小球接到A放手,它将在AOB之间来回运动。小球从A开始又重新回到A的过程,叫小球完成了一次全振动。两个同学一组,配合用自己的“脉搏钟”来测量单摆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单摆运动的周期)。让同学将小球拉高原的、位置3~4厘米,并开始倒数计数。当报到“0”时,松开小球,小球开始来回运动,该同学同时数小球完成全振动次数。而你自己听到“0”的报数后,用自己的“脉搏钟计时”。分别记下单摆完成的10次、20次、30次全振动的时间(脉搏跳动数),再求出单摆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比较几次测量结果,看看一单摆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是否变化?单摆的摆动是否具有等时性。(注意:你3次测量的值可能有差异,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小球全振动次数10次20次30次全振动的时间(脉搏跳动数)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你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 课内作业: 1.使用停表时,如何启动计时、终止计时可使测量出的时间更加准确?2.在本实验中,若改变单摆的摆长(摆长是指由悬线的固定点到摆球中心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可以发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设计
学生实验:时间的测量情境一:观察停表,认识其构造,并使用。情境二:验证脉搏的等时性。情境三:用“脉搏钟”证明单摆的等时性。
课外作业
教后反思